《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22507A43申请公布日20131204CN103422507ACN103422507A21申请号201310317673522申请日20130725E02D15/0620060171申请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地址241009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港湾路17号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72发明人何超然种艾秀高飞王辉王通周林孙发明74专利代理机构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代理人张小虹54发明名称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桥梁围水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的水下封底方法,。
2、所述的封底方法的步骤为1)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4);2)在一个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3)导管插入浇灌的混凝土内,用水泵(2)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4)再通过导管(1)向小面积分区(4)再次浇灌混凝土;5)完成后,再依次对其他小面积分区(4)重复上述步骤,本发明所述的封底方法,适用性强,在每个小面积分区的混凝土上层初凝之前任意位置可下放导管。通过本发明的封底方法,1)降低了对封底混凝土设计的要求;2)能够减小封底混凝土设计厚度;3)减小封底后混凝土面高差;4)操作性强,安全性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
3、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22507ACN103422507A1/1页21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底方法的步骤为1)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4);2)在一个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3)导管插入浇灌的混凝土内,用水泵(2)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4)再通过导管(1)向小面积分区(4)再次浇灌混凝土;5)完成后,再依次对其他小面积分区(4)重复上述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水泵(2)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时,将导管(1)一端插入混凝土中,在导管(1)另一端安装水泵(2),。
4、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通过导管(1)向小面积分区(4)浇灌混凝土时,用料斗(3)向导管(1)补浇混凝土,混凝土通过导管(1)进入小面积分区(4),直至封底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4)时,小面积分区(4)为1,2,3N1,在所述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时,从1小面积分区(4)浇灌起,浇灌时先在一个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然后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用水泵(2)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再通过导管(1)和料斗(3)向该分区补浇混凝土,或是同时在多个小面积分区(4)内同时浇灌混凝土,。
5、然后用多个导管(1)和多个水泵(2)同时抽出前述多个小面积分区(4)混凝土中的积水,再通过多个导管(1)和多个料斗(3)同时向前述多个小面积分区(4)补浇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小面积分区为首灌导管,首灌完成后继续浇筑,当混凝土通过导管(1)浇灌到24小面积分区后,将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4)内的导管(1)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3)向24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再将混凝土通过导管(1)浇灌到57小面积分区,将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4)的导管(1)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
6、(3)向57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再将混凝土通过导管(1)浇灌到810小面积分区,将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4)内的导管(1)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3)向810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如此循环,直到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包括的全部小面积分区(4)都完成封底为止。权利要求书CN103422507A1/3页3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桥梁围水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套箱、吊箱、板桩围堰等各种类型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的水下封底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特大型跨海跨江大桥纷纷建成,特大型。
7、围水结构在桥梁基础中得到了日益增多的应用,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增大,套箱的几何尺寸也在不断增大。大面积水中围堰具有平面尺寸大、下沉深度深、封底方量多的特点,由于下沉深度较深,封底混凝土厚度较厚,方量大,套箱面积超过1千平方的封底混凝土方量往往达到几千方。传统的封底都采用中央集料斗对每个封底导管进行首封,料斗方量达到20立方,重量和体积较大,溜槽布设复杂,基于封底工艺,往往尽可能的大的考虑导管作用半径、尽可能增大混凝土塌流度,这就增加了封底的不可控性。导管间距大,混凝土塌流度不可能无限大,为保证有效封底厚度,增大设计厚度,当考虑导管作用半径为5M时,封底高低差可达到70CM,围堰抽水后,处理难度大。
8、。桩基础间距小时,桩位密集时,减弱混凝土流动能力,容易造成封底盲点,增大施工风险。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性强,在每个小面积分区的混凝土上层初凝之前任意位置可下放导管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所述的封底方法能够降低对封底混凝土设计的要求、减小封底混凝土设计厚度、减小封底后混凝土面高差,且操作性强,安全性高。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0005本发明为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所述的封底方法的步骤为1)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2)在一个小面积分区内浇灌混凝土;3)导管插入浇灌的混凝土内,用。
9、水泵抽出导管内积水;4)再通过导管向小面积分区浇灌混凝土;5)完成后,再依次对其他小面积分区重复上述步骤。0006优选地,导管插入混凝土内,用水泵抽出导管内积水时,将导管一端插入混凝土中,在导管另一端安装水泵,抽出混凝土内的积水,通过导管向小面积分区浇灌混凝土时,用料斗向导管补浇混凝土,混凝土通过导管进入小面积分区,直至封底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0007优选地,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时,小面积分区为1,2,3N1,在所述小面积分区内浇灌混凝土时,从1小面积分区浇灌起,浇灌时先在一个小面积分区内浇灌混凝土,用水泵抽出导管内积水,再通过导管和料斗向该分区补浇混凝土,或是同时在多个。
10、小面积分区内同时浇灌混凝土,然后用多个导管和多个水泵同时抽出前述多个小面积分区混凝土中的积水,再通过多个导管和多个料斗同时向前述多个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说明书CN103422507A2/3页40008优选地,所述的1小面积分区为首灌导管,首灌完成后继续浇筑,当混凝土通过导管浇灌到24小面积分区后,将导管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内的导管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向24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再将混凝土通过导管浇灌到57小面积分区,将导管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的导管的积水,然后用料斗向57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再将混凝土通过导管浇灌到810小面积。
11、分区,将导管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内的导管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向810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如此循环,直到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包括的全部小面积分区都完成封底为止。0009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0010本发明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适用性强,在每个小面积分区的混凝土上层初凝之前任意位置可下放导管。通过本发明的封底方法,1)降低了对封底混凝土设计的要求,能够适当降低混凝土塌落度、扩展度、塌落度损失、缓凝时间等性能指标的要求;2)能够减小封底混凝土设计厚度。此种封底方法可保证混凝土有效厚度,实际封底厚度接近满足设计厚度,可适当降低封底厚度设。
12、计有效系数。对于大面积围水结构封底效果尤为明显;3)减小封底后混凝土面高差。封底后混凝土面高差可控制在30CM以内,减小了对封底层处理的难度;4)操作性强,安全性强。一个中央集料斗、57套料斗,再加上多个导管,即可满足大面积围水结构封底,大大减化了集料斗、溜槽等封底设备的使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封底方法时,仅搭设施工平台即可满足封底要求,施工平台未覆盖的区域,可使用起重设备吊起料斗、导管整套设备。附图说明0011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时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时的多个。
13、小面积分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4附图中标记为1、导管;2、水泵;3、料斗;4、小面积分区。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6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所述的封底方法的步骤为1)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4;2)在一个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3)用导管1和水泵2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4)再通过导管1向小面积分区4浇灌混凝土;5)完成后,再依次对其他小面积分区4重复上述步骤。0017优选地,用导管。
14、1和水泵2抽出混凝土内的积水时,将导管1一端插入混凝土中,在导管1另一端安装水泵2,抽出导管1内的积水,通过导管1向小面积分区4浇灌混凝土时,用料斗3向导管1补浇混凝土,混凝土通过导管1进入小面积分区4,直至封底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说明书CN103422507A3/3页50018优选地,将要封底的围水结构划分为小面积分区4时,小面积分区4为1,2,3N1,在所述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时,从1小面积分区4浇灌起,浇灌时先在一个小面积分区4内浇灌混凝土,然后用导管1和水泵2抽出该分区导管1中的积水,再通过导管1和料斗3向该分区补浇混凝土,或是同时在多个小面积分区4内同时浇灌混凝土,然后用。
15、多个导管1和多个水泵2同时抽出前述多个小面积分区4的导管1中的积水,再通过多个导管1和多个料斗3同时向前述多个小面积分区4补浇混凝土。0019优选地,所述的1小面积分区为首灌导管,首灌完成后继续浇筑,当混凝土通过导管1浇灌到24小面积分区后,将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4内的导管1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3向24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再将混凝土通过导管1浇灌到57小面积分区,将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4的导管1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3向57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再将混凝土通过导管1浇灌到810小面积分区,将导管1插入混凝土内40CM以。
16、上,抽出前述小面积分区4内的导管1中的积水,然后用料斗3向810小面积分区补浇混凝土;完成后,如此循环,直到要封底的围水结构的全部小面积分区4都完成封底为止。0020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水上大面积围水结构水下封底方法,适用性强,在每个小面积分区的混凝土上层初凝之前任意位置可下放导管。通过本发明的封底方法,1)降低了对封底混凝土设计的要求,能够适当降低混凝土塌落度、扩展度、塌落度损失、缓凝时间等性能指标的要求;2)能够减小封底混凝土设计厚度。此种封底方法可保证混凝土有效厚度,实际封底厚度接近满足设计厚度,可适当降低封底厚度设计有效系数。对于大面积围水结构封底效果尤为明显;3)减小封底后混凝土面高差。。
17、封底后混凝土面高差可控制在30CM以内,减小了对封底层处理的难度;4)操作性强,安全性强。一个中央集料斗、57套料斗,再加上多个导管,即可满足大面积围水结构封底施工要求,大大减化了集料斗、溜槽等封底设备的使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封底方法时,仅搭设施工平台即可满足封底要求,施工平台未覆盖的区域,可使用起重设备吊起料斗、导管整套设备。00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3422507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42250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