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64022.8 (22)申请日 2017.03.17 (73)专利权人 诸暨市圣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 地址 311827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直埠镇 紫草坞村 (张黄) (72)发明人 马友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代理人 吴玉玲 (51)Int.Cl. A01B 49/06(2006.01) A01B 49/04(2006.01) A01G 25/09(2006.01) B01F 7/06(2006.01) B。
2、01F 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 良机, 包括主机架, 所述主机架一侧设置三点悬 挂装置, 在三点悬挂装置旁设置限深架, 限深架 固定在主机架上, 在限深架上设置液压杆, 液压 杆连接液压缸, 在限深架底部设置传动轴, 传动 轴上设置旋耕刀, 在限深架右侧设置搅拌桶支 架, 搅拌桶支架连接搅拌桶, 搅拌桶顶部连接输 入管, 输入管连接化肥仓, 在化肥仓一侧设置入 料口, 化肥仓顶部设置密封盖, 在搅拌桶内设置 从动轮, 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电机, 电机通过电 机支架固定在主机架上, 在从动轮上设。
3、置搅拌叶 扇, 在搅拌桶底部设置输出管, 在电机右侧设置 储水箱, 在储水箱一侧设置排水口, 滚轮支架连 接滚轮, 本实用新型能改变土壤的成分, 使其适 合农作物的生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564783 U 2017.10.20 CN 206564783 U 1.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包括主机架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架 (1) 一侧设置 三点悬挂装置 (2) , 在三点悬挂装置 (2) 旁设置限深架 (4) , 限深架 (4) 固定在主机架 (1) 上, 在限深架 (4) 上设置液压杆 (5) , 液压杆 (5) 连接液压缸 (6) , 在限。
4、深架 (4) 底部设置传动轴 (3) , 传动轴 (3) 上设置旋耕刀 (7) , 在限深架 (4) 右侧设置搅拌桶支架 (8) , 搅拌桶支架 (8) 连 接搅拌桶 (9) , 搅拌桶 (9) 顶部连接输入管 (10) , 输入管 (10) 连接化肥仓 (11) , 在输入管 (10) 顶部设置手动阀 (12) , 在化肥仓 (11) 一侧设置入料口 (13) , 化肥仓 (11) 顶部设置密封盖 (14) , 在搅拌桶 (9) 内设置从动轮 (15) , 从动轮 (15) 通过皮带 (16) 连接电机 (17) , 电机 (17) 通过电机支架 (18) 固定在主机架 (1) 上, 在从动。
5、轮 (15) 上设置搅拌叶扇 (19) , 在搅拌桶 (9) 底部设置输出管 (20) , 在输出管 (20) 上设置第二手动阀 (21) , 在电机 (17) 右侧设置储水箱 (22) , 在储水箱 (22) 一侧设置排水口 (23) , 在排水口 (23) 上设置控制阀门 (24) , 在储水箱 (22) 下主机架 (1) 上设置滚轮支架 (25) , 滚轮支架 (25) 连接滚轮 (2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旋耕刀 (7) 个数为8个, 且按照一列依次顺序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其特征在于:。
6、 所述的从动轮 (15) 与电机 (17) 的输出轴上的主动轮通过皮带 (16)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传动轴 (3) 与动力输出端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564783 U 2 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改良机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 采取相应的物理、 生物或化学措施, 改善 土壤性状,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作物产量, 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我国雨量较 少的北方和西北地区以盐碱。
7、地较多, 尤其西北地区, 盐碱地的主要危害是土壤含盐量高和 离子毒害。 当土壤的含盐量高于土壤含盐量的临界值时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植物根系很难 从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 引起 “生理干旱” 和营养缺乏症。 另外盐碱地的土壤酸碱度高, 一 般pH值都在8以上, 使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降低, 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大大的降低, 土壤改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土壤改良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 (如腐殖酸类、 纤维素 类、 沼渣类) 和人工土壤改良剂 (如聚乙烯醇、 聚丙烯腈等) 来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 改良土 壤结构, 提高肥力和固定表土, 保护土壤耕层, 防止水土流失。 根据土壤结构的不同, 改良时。
8、 间段的不同都会使用不同的改良肥料, 有的改良肥料是固体, 有的是液体, 如果在施肥的过 程中不能精确的根据土壤的需要进行改良, 很可能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和重复劳作, 现有机 器并不能将改良肥料重复混合均匀, 且没有洒水湿润泥土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带有搅拌桶和储水箱 的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包括主机架, 所述主机架一侧设置三点悬挂装置, 在三点悬挂装 置旁设置限深架, 限深架固定在主机架上, 在限深架上设置液压杆, 液压杆连接液压缸, 在 限深架底部设置传动轴, 传动轴上设置旋耕刀, 在限深架右侧设置搅拌桶支架, 搅拌桶支架 。
9、连接搅拌桶, 搅拌桶顶部连接输入管, 输入管连接化肥仓, 在输入管顶部设置手动阀, 在化 肥仓一侧设置入料口, 化肥仓顶部设置密封盖, 在搅拌桶内设置从动轮, 从动轮通过皮带连 接电机, 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主机架上, 在从动轮上设置搅拌叶扇, 在搅拌桶底部设置 输出管, 在输出管上设置第二手动阀, 在电机右侧设置储水箱, 在储水箱一侧设置排水口, 在排水口上设置控制阀门, 在储水箱下主机架上设置滚轮支架, 滚轮支架连接滚轮。 0004 作为优选, 所述的旋耕刀个数为8个, 且按照一列依次顺序间隔排列。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的从动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0006 作为。
10、优选, 所述的传动轴与动力输出端连接。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土壤改良机, 根据土壤结构的不同, 改良时间段的不 同来精确的制定土壤改良计划, 合理的搭配使用固态和液态的土壤改良肥料, 经过从搅拌 桶内的搅拌叶扇工作, 搅拌均匀后, 使其充分融合, 再通过输出管排除肥料, 再利用储水箱 排水湿润土壤, 使得已翻过的土壤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和人工的浪费。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564783 U 3 0008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 其中: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
11、任一特征, 除非特别叙述, 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 替代特征加以替换。 即, 除非特别叙述, 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 而已。 0011 如图1所示的一种搅拌桶洒水土壤改良机, 包括包括主机架1, 所述主机架1一侧设 置三点悬挂装置2, 在三点悬挂装置2旁设置限深架4, 限深架4固定在主机架1上, 在限深架4 上设置液压杆5, 液压杆5连接液压缸6, 在限深架4底部设置传动轴3, 传动轴3上设置旋耕刀 7, 在限深架4右侧设置搅拌桶支架8, 搅拌桶支架8连接搅拌桶9, 搅拌桶9顶部连接输入管 10, 输入管10连接化肥仓11, 在输入管10顶部设置手动阀12, 在化。
12、肥仓11一侧设置入料口 13, 化肥仓11顶部设置密封盖14, 在搅拌桶9内设置从动轮15, 从动轮15通过皮带16连接电 机17, 电机17通过电机支架18固定在主机架1上, 在从动轮15上设置搅拌叶扇19, 在搅拌桶9 底部设置输出管20, 在输出管20上设置第二手动阀21, 在电机17右侧设置储水箱22, 在储水 箱22一侧设置排水口23, 在排水口23上设置控制阀门24, 在储水箱22下主机架1上设置滚轮 支架25, 滚轮支架25连接滚轮26。 所述的旋耕刀7个数为8个, 且按照一列依次顺序间隔排 列。 所述的从动轮15与电机17的输出轴上的主动轮通过皮带16连接。 所述的传动轴3与动。
13、力 输出端连接。 001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 拖拉机器通过三点悬挂装置2牵引机具向前运动, 拖行机器动力输出轴带动传动轴3转动, 从而使旋耕刀7旋转, 进行翻土, 驱动液压缸6, 带动 液压杆5、 限深架4, 从而使旋耕刀7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翻土, 打开化肥仓11输入管10的手 动阀12, 同时再驱动电机17, 电机17输出轴旋转通过主动轮带动皮带, 使搅拌叶扇19转动, 将肥料充分搅拌均匀, 再打开输出管20 的第二手动阀21进行施肥, 同时可以将储水箱22排 水口23的控制阀门24也打开进行浇灌。 0013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 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 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 合。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564783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6564783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