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724979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93203.4

申请日:

20170809

公开号:

CN207152912U

公开日:

2018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C3/06,A62C37/36,F02C7/25,F02C9/00

主分类号:

A62C3/06,A62C37/36,F02C7/25,F02C9/00

申请人: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丰娜,刘海博,唐健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333号

优先权:

CN201720993203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探测系统、报警系统、用于检测燃气供应是否切断的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罩壳门是否关闭的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防火阀是否关闭的第三检测器和灭火系统。本实用新型切实考虑了燃气轮机罩壳内的消防、人员安全、操作便利、灭火安全等需求,针对重型燃气轮机电厂的常规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特别适用于重型燃气轮机发电厂。

权利要求书

1.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重燃包括罩壳(2)、通风系统、燃气供应系统(3)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所述通风系统位于所述罩壳(2)内,所述罩壳(2)上设有罩壳门(2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门(21)上设有检测罩壳门是否关闭的第二检测器(211),所述罩壳(2)内设有防火阀(22),所述防火阀(22)上设有检测防火阀是否关闭的第三检测器(221),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上设有燃气切断阀(31),所述燃气切断阀(31)上设有检测燃气切断阀是否关闭的第一检测器(311),所述通风系统、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分别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连接;还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1),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火焰和温度的探测系统,用于发出火警警报的报警系统(6),用于储存并喷放灭火介质进行灭火的灭火系统(7);所述探测系统、报警系统(6)、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第一检测器(311)、第二检测器(211)、第三检测器(221)和灭火系统(7)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所述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包括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和系统状态指示灯(82),所述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所述系统状态指示灯(82)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系统(6)包括光报警器(61)和声报警器(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和感温探测器(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按钮(9),所述手动按钮(9)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至少一个灭火介质储罐(71),每个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安全阀(72),所述安全阀(72)上设有检测安全阀是否关闭的第四检测器(721),每个灭火介质储罐(71)的喷放管道上设有压力开关(73),所述第四检测器(721)、所述压力开关(73)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监测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是否泄漏的监测装置(7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机械释放装置(75),所述机械释放装置(75)与灭火系统的喷放阀(7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与消防集控系统(10)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天然气、燃油、低热值燃气等为燃料的发电重型燃气轮机(简称重燃)装机量猛增。重燃必须有隔声罩壳保护,也即重燃的运行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除重燃之外,罩壳内部往往还有燃气模块、油气管道、各类仪表等设备,容易产生局部高温、明火等火灾隐患,因此必须在罩壳内部配置消防系统,称为重燃罩壳消防系统。

重燃罩壳为箱体结构,因此通常采用全淹没式灭火方法,罩壳内的相关探测器监测到火险信号会触发相应的预火警、主火警信号以及相应的报警设备动作,进而触发灭火介质的喷放。由于全淹没式灭火方法原理是使灭火介质充满罩壳内部空间并维持一定浓度,也即窒息灭火,因此灭火介质喷放之前需切断燃气供应并关闭罩壳的各通风口。此外,全淹没式消防的灭火介质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如窒息、冻伤等,因此灭火介质喷放前,需令罩壳内工作人员撤离。

现有的重燃罩壳的消防系统普遍为简单联动控制,虽然火灾发生时,按照消防保护控制逻辑会切断燃气供应、关闭罩壳通风口、通知罩壳内工作人员撤离,但通常不考虑这些动作的反馈,也即消防动作是简单顺控,即便上述动作没有发生,消防控制程序也会向下进行,这样的设计容易造成误喷、人员伤害、灭火介质泄漏等危险。

故针对发电重型燃气轮机罩壳内部的消防、人员安全、操作便利、灭火安全等需求,需要设计一套用于发电重型燃气轮机罩壳的、响应速度快、安全性高、功能完备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重燃包括罩壳、通风系统、燃气供应系统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所述通风系统位于所述罩壳内,所述罩壳上设有罩壳门,所述罩壳门上设有检测罩壳门是否关闭的第二检测器,所述罩壳内设有防火阀,所述防火阀上设有检测防火阀是否关闭的第三检测器,所述燃气供应系统上设有燃气切断阀,所述燃气切断阀上设有检测燃气切断阀是否关闭的第一检测器,所述通风系统、所述燃气供应系统分别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连接;还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火焰和温度的探测系统,用于发出火警警报的报警系统,用于储存并喷放灭火介质进行灭火的灭火系统;所述探测系统、报警系统、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第三检测器和灭火系统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系统状态转换系统,所述系统状态转换系统包括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和系统状态指示灯,所述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所述系统状态指示灯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报警系统包括光报警器和声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

优选地,还包括手动按钮,所述手动按钮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灭火介质储罐,每个灭火介质储罐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上设有检测安全阀是否关闭的第四检测器,每个灭火介质储罐的喷放管道上设有压力开关,所述第四检测器、所述压力开关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灭火介质储罐上设有监测所述灭火介质储罐是否泄漏的监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灭火系统包括机械释放装置,所述机械释放装置与灭火系统的喷放阀连接。

优选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与消防集控系统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切实考虑了重燃罩壳内的消防、人员安全、操作便利、灭火安全等需求,针对重型燃气轮机电厂的常规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特别适用于重型燃气轮机发电厂。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首先是考虑了消防保护相关系统的反馈信号,并利用这些信号参与消防控制,使灭火介质的喷放更加安全,可有效防止误喷或灭火介质泄漏;其次是设置了自动、手动、禁用及机械操作的“3+1”运行模式,运行方式更加人性化,不仅便于操作更加能够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后是消防系统及相关系统形成了快速合理的联动,响应更加迅速、消防动作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消防联动控制器

2 罩壳

21 罩壳门

211 第二检测器

22 防火阀

221 第三检测器

23 通风机

3 燃气供应系统

31 燃气切断阀

311 第一检测器

4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51 感烟探测器

52 火焰探测器

53 感温探测器

6 报警系统

61 光报警器

62 声报警器

7 灭火系统

71 灭火介质储罐

72 安全阀

721 第四检测器

73 压力开关

74 泄漏监测装置

75 机械释放装置

76 喷放阀

8 系统状态转换系统

81 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

82 系统状态指示灯

9 手动按钮

10 消防集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发电重型燃气轮机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包括罩壳2、通风系统(图中未显示)、燃气供应系统3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机23,位于所述罩壳2内,所述罩壳2上设有罩壳门21,所述罩壳门上设有第二检测器211,所述第二检测器211用于检测罩壳门的开关;所述罩壳2内设有防火阀22,所述防火阀上设有第三检测器221,所述第三检测器221用于检测防火阀的开关;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上设有燃气切断阀31,用于切断燃气的供应,所述燃气切断阀上设有第一检测器311,所述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燃气切断阀的开关;所述通风系统、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分别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连接,当出现火灾时,所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控制关闭电源,停止向通风系统供电,从而通风系统关闭;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主火警信号传递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会触发火险跳机,燃气轮机和相关辅助系统按照火险跳机逻辑步骤关停,则燃气供应系统在此过程中切断燃气供应。

现有的消防系统普遍为简单联动控制,虽然火灾发生时,按照消防保护控制逻辑会切断燃气供应、关闭罩壳通风口、通知罩壳内工作人员撤离,但通常不考虑这些动作的反馈,也即消防动作是简单顺控,即便上述动作没有发生,消防控制程序也会向下进行,这样的设计容易造成误喷、人员伤害、灭火介质泄漏等危险。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1、探测系统、报警系统6、第一检测器311、第二检测器211、第三检测器221和灭火系统7,所述探测系统、报警系统6、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第一检测器311、第二检测器211、第三检测器221和灭火系统7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器311、所述第二检测器211、所述第三检测器221可为限位开关、位置传感器等。其中探测系统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火焰和温度并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向报警系统6发出报警信号,所述报警系统6收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报警信号并发出警报;所述第一检测器311安装在所述燃气切断阀31上,用于检测燃气切断阀31是否关闭,并将信号反馈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所述第二检测器211安装在所述罩壳门上,用于检测所述罩壳门21是否关闭,所述第二检测器211将罩壳门21开启或关闭的信号反馈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所述第三检测器221安装在所述防火阀22上,用于检测所述防火阀22是否关闭,所述第三检测器221将防火阀22开启或关闭的信号反馈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灭火系统7用于储存并喷放灭火介质进行灭火,灭火系统7位于所述罩壳2的外部,所述灭火系统7的喷放由消防联动控制器1控制,当满足喷放条件时,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喷放信号,控制所述灭火系统7进行喷放灭火介质,具体的灭火介质喷放触发条件在下文中通过实施例具体阐述。

本实用新型中消防联动控制器1是控制卡件、各信号接口及转换模块、配电模块、端子排、显示操作屏、柜体等构成的控制柜,该控制柜可就地置于燃机岛,也可置于燃机岛电子间,其他设备以编址方式接入消防联动控制器1。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接收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消防信号,包括预火警信号、主火警信号、灭火介质释放信号、控制器自身信号如设备异常等,任何在消防联动控制器中1生成的信号均可传递给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接收到消防信号后会触发火险跳机,燃气轮机和相关辅助系统按照火险跳机逻辑步骤关停,则罩壳及通风系统在此过程中关停,第二检测器211和第三检测器22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反馈信号,参与消防控制的喷放控制部分,同时燃气供应系统3在此过程中切断燃气供应,第一检测器31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反馈信号,参与消防控制的喷放控制部分。

如图1所示,优选地,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还包括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所述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包括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和系统状态指示灯82,所述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所述系统状态指示灯82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内部逻辑通常设置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自动模式、手动模式、禁用模式,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可调节至任意一种模式,并在系统状态指示灯82上显示,例如绿色指示灯显示为自动模式,黄色指示灯显示为手动模式。在自动模式开启时,当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满足,可进行灭火介质的喷放;当罩壳门21被打开时,第二检测器21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罩壳门21未关闭信号,说明罩壳不是一个密闭空间,故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无法满足;当防火阀22未关闭时,第三检测器22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防火阀未关闭信号,说明罩壳不是一个密闭空间,故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无法满足;当燃气切断阀未关闭时,第一检测器31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燃气切断阀未关闭信号,说明燃气供应未被切断,故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无法满足。当人员进入罩壳2内进行维修、检查等工作,需调至手动模式,人员在罩壳2内未撤出时,系统保持手动模式状态,灭火系统7不能自动喷放。当燃气轮机新安装调试或者长期停机时,需调至禁用模式,该模式下除非采用机械破坏方法,否则灭火介质无法进行喷放,只能进行报警步骤。关于三种工作模式的具体工作方式,在以下工作原理部分具体阐述。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报警系统6包括光报警器61和声报警器62,所述报警系统6接收到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控制信号后发出警报,光报警器61包括预火警警灯、主火警警灯等,声报警器62包括预火警警铃/喇叭、主火警警铃/喇叭等。优选地,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和感温探测器53,所述感烟探测器51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浓度,所述火焰探测器52用于探测环境的火焰,所述感温探测器53用于探测环境的温度和/或温升率,所述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和感温探测器53可分别设有多个,安装在不同的区域,并且各自与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如图1所示,优选地,还包括手动按钮9,所述手动按钮9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所述手动按钮9包括报警按钮、延时按钮、手动释放按钮等,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控制。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一次喷放和二次喷放两套喷放系统,一次喷放系统是为了使燃气轮机罩壳内灭火介质迅速达到灭火浓度,二次喷放系统则是为了使燃气轮机罩壳内灭火介质维持某一浓度达一定时间。每套喷放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灭火介质储罐71,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安全阀72,所述安全阀72上设有检测安全阀是否关闭的第四检测器721,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所述第四检测器可以使用限位开关、位置传感器等;每套喷放系统的喷放管道上设有压力开关73,,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所述第四检测器721、所述压力开关73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监测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是否泄漏的监测装置74。

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与消防集控系统10连接,消防集控系统10指工厂的总消防系统,消防集控系统10接收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消防信号,包括预火警信号、主火警信号、灭火介质释放信号、控制器自身信号如设备异常等,任何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中生成的信号均可通过一定方式传递给消防集控系统10。

以下提供各工作模式下系统运行原理的详细阐述:

1.自动状态:

S1、将系统状态转换器控制开关切换到“自动”档位,则本消防系统进入自动运行状态,此时系统状态指示灯82指示“自动”;

S2、各手动报警、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信号传递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经事先编程的逻辑运算形成预火警或主火警信号;

S3、火险初级阶段,手动报警按钮、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监测到火险信号,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任意一个信号均可触发预火警光报警器61和火警声报警器62,并将预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火警;

S4、若步骤S3中火险未得到控制,发展为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监测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火险信号、或一个及一个以上高高火险信号,则会触发主火警声光报警器,并将主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S5、在灭火介质喷放前,消防联动控制器1需收到证明燃气供应已经停止的第一检测器311的关位反馈信号、说明系统处于可喷放状态的第四检测器721的反馈信号、第二检测器211发出的说明罩壳内工作人员已经撤离的罩壳门关信号、第三检测器221发出的说明通风系统已关闭的防火阀关闭信号,当所有这些信号被收到时,灭火介质才能喷放,这些信号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有显示,工作人员若发现某设备未按指令动作,可尽快采取措施;

S6、当步骤S5中列出的所有条件满足,且手动延时按钮没有被按下时,灭火系统7即可自动在最多30秒的延时后喷放灭火介质;

S7、当灭火介质喷放时,压力开关73将会监测到喷放管路中存在灭火介质,说明系统已喷放,触发相应的灭火介质喷放指示,并将灭火介质已喷放的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S8、当所有火险已经消除,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重置系统。

2.手动状态:

S1、将系统状态转换器控制开关切换到“手动”档位,则本消防系统进入手动运行状态,此时系统状态指示灯82指示“手动”;

S2、各手动报警、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信号传递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经事先编程的逻辑运算形成预火警或主火警信号;

S3、火险初级阶段,手动报警按钮、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监测到火险信号,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任意一个信号均可触发预火警光报警器61和火警声报警器62,并将预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火警;

S4、若步骤S3中火险未得到控制,发展为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监测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火险信号、或一个及一个以上高高火险信号,则会触发主火警声光报警器,并将主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S5、与步骤S4同时,若罩壳内人员发现需喷放灭火介质,可按下就近的手动释放按钮(破坏玻璃型),同样可触发主火警;

S6、在灭火介质喷放前,消防联动控制器1需收到证明燃气供应已经停止的第一检测器311的关位反馈信号、说明系统处于可喷放状态的第四检测器721的反馈信号、第二检测器211发出的说明罩壳内工作人员已经撤离的罩壳门关信号、第三检测器221发出的说明通风系统已关闭的防火阀关闭信号,当所有这些信号被收到时,灭火介质才能喷放,这些信号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有显示,工作人员若发现某设备未按指令动作,可尽快采取措施;

S7、当S6中列出的所有条件满足,且手动延时按钮没有被按下时,灭火系统7即可在最多30秒的延时后喷放灭火介质;

S8、当灭火介质喷放时,压力开关73将会监测到喷放管路中存在灭火介质,说明系统已喷放,触发相应的灭火介质喷放指示,并将灭火介质已喷放的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S9、当所有火险已经消除,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重置系统。

3.禁用状态:

S1、将系统状态转换器控制开关切换到“禁用”档位,则本消防系统进入自动运行状态,此时系统状态指示灯82指示“禁用”;

S2、各手动报警、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信号传递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经事先编程的逻辑运算形成预火警或主火警信号;

S3、火险初级阶段,手动报警按钮、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监测到火险信号,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任意一个信号均可触发预火警光报警器61和火警声报警器62,并将预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火警,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火警;

S4、若步骤S3火险未得到控制,发展为感温探测器53、感烟探测器51、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监测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火险信号、或一个及一个以上高高火险信号,则会触发主火警声光报警器,并将主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在禁用状态下,系统只能发出预火警和主火警警报,除非通过机械破坏方式,否则灭火系统不能喷放。

4.机械工作模式

灭火系统4上设有机械释放装置75,所述机械释放装置75与灭火系统的喷放阀76连接,当必须通过机械方式释放灭火介质时,工作人员拉动该装置75可无条件释放灭火介质;同时,灭火系统7上设置有指示罩壳门开关位置的指示灯,该指示灯与消防联动控制器1连接,当指示灯亮,说明罩壳门开,此时不能进行机械释放,罩壳内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并关闭罩壳门,才可以通过机械方式释放灭火介质。

本消防系统的日常监控包括如下内容:

1.泄漏监测装置74可监控灭火介质储罐71中的灭火介质存量,当存量不足时,消防联动控制器1屏幕显示警报信息,同时机柜发出嗡鸣,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充装灭火介质;

2.系统异常(如探测器失灵等)、系统不可用(如卡件缺失等)、切换到备用电源(供电故障)等信号,可由消防联动控制器1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修复;

3.喷放管道安全阀72发出阀位关的信号,会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屏幕上显示并传递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提醒工作人员消防系统处于不可喷放的状态;

4.罩壳门开的信号会显示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说明有工作人员进入燃机罩壳;

5.防火阀开的信号会显示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且所有防火阀开的信号会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等系统或设备,用于燃气轮机启动或停机控制。

上述所有信号均会自动保存在消防控制盘储存卡件中,允许数据复查、导出或打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93203.4 (22)申请日 2017.08.09 (73)专利权人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333号 (72)发明人 杨丰娜 刘海博 唐健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31219 代理人 李峰 (51)Int.Cl. A62C 3/06(2006.01) A62C 37/36(2006.01) F02C 7/25(2006.01) F02C 9/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

2、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 没式消防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 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包括: 消防 联动控制器、 探测系统、 报警系统、 用于检测燃气 供应是否切断的第一检测器、 用于检测所述罩壳 门是否关闭的第二检测器、 用于检测所述防火阀 是否关闭的第三检测器和灭火系统。 本实用新型 切实考虑了燃气轮机罩壳内的消防、 人员安全、 操作便利、 灭火安全等需求, 针对重型燃气轮机 电厂的常规配置, 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特别适 用于重型燃气轮机发电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 CN 207。

3、152912 U 2018.03.30 CN 207152912 U 1.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重燃包括罩壳(2)、 通风系 统、 燃气供应系统(3)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所述通风系统位于所述罩壳(2)内, 所述罩 壳(2)上设有罩壳门(21),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壳门(21)上设有检测罩壳门是否关闭的第二 检测器(211), 所述罩壳(2)内设有防火阀(22), 所述防火阀(22)上设有检测防火阀是否关 闭的第三检测器(221), 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上设有燃气切断阀(31), 所述燃气切断阀 (31)上设有检测燃气切断阀是否关闭的第一检测器(311)。

4、, 所述通风系统、 所述燃气供应系 统(3)分别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连接; 还包括: 消防联动控制器(1), 用于探测环境的烟 雾、 火焰和温度的探测系统, 用于发出火警警报的报警系统(6), 用于储存并喷放灭火介质 进行灭火的灭火系统(7); 所述探测系统、 报警系统(6)、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第一检测器 (311)、 第二检测器(211)、 第三检测器(221)和灭火系统(7)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 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还包括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 所述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包括系统状。

5、态转换控 制开关(81)和系统状态指示灯(82), 所述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 所述系统状态指示 灯(82)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报警系统(6)包括光报警器(61)和声报警器(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和感温探测器(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还包括手动按钮(9), 所。

6、述手动按钮(9)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至少一个灭火介质储罐(71), 每个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 有安全阀(72), 所述安全阀(72)上设有检测安全阀是否关闭的第四检测器(721), 每个灭火 介质储罐(71)的喷放管道上设有压力开关(73), 所述第四检测器(721)、 所述压力开关(73) 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监。

7、测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是否泄漏的监测 装置(7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机械释放装置(75), 所述机械释放装置(75)与灭火系统的 喷放阀(76)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其 特征在于: 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与消防集控系统(10)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152912 U 2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元反。

8、馈机制的重燃罩 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以天然气、 燃油、 低热值燃气等为燃料的发电重型燃气轮机(简称重燃)装 机量猛增。 重燃必须有隔声罩壳保护, 也即重燃的运行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除重燃 之外, 罩壳内部往往还有燃气模块、 油气管道、 各类仪表等设备, 容易产生局部高温、 明火等 火灾隐患, 因此必须在罩壳内部配置消防系统, 称为重燃罩壳消防系统。 0003 重燃罩壳为箱体结构, 因此通常采用全淹没式灭火方法, 罩壳内的相关探测器监 测到火险信号会触发相应的预火警、 主火警信号以及相应的报警设备动作, 进而触发灭火 介质的喷放。 由于全淹没式灭火方。

9、法原理是使灭火介质充满罩壳内部空间并维持一定浓 度, 也即窒息灭火, 因此灭火介质喷放之前需切断燃气供应并关闭罩壳的各通风口。 此外, 全淹没式消防的灭火介质可能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 如窒息、 冻伤等, 因此灭火介质喷放 前, 需令罩壳内工作人员撤离。 0004 现有的重燃罩壳的消防系统普遍为简单联动控制, 虽然火灾发生时, 按照消防保 护控制逻辑会切断燃气供应、 关闭罩壳通风口、 通知罩壳内工作人员撤离, 但通常不考虑这 些动作的反馈, 也即消防动作是简单顺控, 即便上述动作没有发生, 消防控制程序也会向下 进行, 这样的设计容易造成误喷、 人员伤害、 灭火介质泄漏等危险。 0005 故针。

10、对发电重型燃气轮机罩壳内部的消防、 人员安全、 操作便利、 灭火安全等需 求, 需要设计一套用于发电重型燃气轮机罩壳的、 响应速度快、 安全性高、 功能完备的基于 多元反馈机制的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 全淹没式消防系统,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 没式消防系统, 重燃包括罩壳、 通风系统、 燃气供应系统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所述通风系 统位于所述罩壳内, 所述罩壳上设有罩壳门, 所述罩壳门上设有检测罩壳门是否关闭的。

11、第 二检测器, 所述罩壳内设有防火阀, 所述防火阀上设有检测防火阀是否关闭的第三检测器, 所述燃气供应系统上设有燃气切断阀, 所述燃气切断阀上设有检测燃气切断阀是否关闭的 第一检测器, 所述通风系统、 所述燃气供应系统分别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连接; 还包括: 消 防联动控制器, 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 火焰和温度的探测系统, 用于发出火警警报的报警系 统, 用于储存并喷放灭火介质进行灭火的灭火系统; 所述探测系统、 报警系统、 燃气轮机控 制系统、 第一检测器、 第二检测器、 第三检测器和灭火系统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 连接。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207152912 U 3 0。

12、008 优选地, 还包括系统状态转换系统, 所述系统状态转换系统包括系统状态转换控 制开关和系统状态指示灯, 所述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 所述系统状态指示灯分别与所述 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0009 优选地, 所述报警系统包括光报警器和声报警器。 0010 优选地, 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感烟探测器、 火焰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 0011 优选地, 还包括手动按钮, 所述手动按钮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0012 优选地, 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灭火介质储罐, 每个灭火介质储罐上设有安 全阀, 所述安全阀上设有检测安全阀是否关闭的第四检测器, 每个灭火介质储罐的喷放管 道上设有压力开关, 。

13、所述第四检测器、 所述压力开关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通讯连接。 0013 优选地, 每个所述灭火介质储罐上设有监测所述灭火介质储罐是否泄漏的监测装 置。 0014 优选地, 所述灭火系统包括机械释放装置, 所述机械释放装置与灭火系统的喷放 阀连接。 0015 优选地, 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与消防集控系统连接。 0016 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 系统,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切实考虑了重燃罩壳内的消防、 人员安全、 操作便利、 灭火安全等需求, 针对重型燃气轮机电厂的常规配置, 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特别适用于重 型燃气轮机发电厂。 00。

14、17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首先是考虑了消防保护相关系统的 反馈信号, 并利用这些信号参与消防控制, 使灭火介质的喷放更加安全, 可有效防止误喷或 灭火介质泄漏; 其次是设置了自动、 手动、 禁用及机械操作的 “3+1” 运行模式, 运行方式更加 人性化, 不仅便于操作更加能够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是消防系统及相关系 统形成了快速合理的联动, 响应更加迅速、 消防动作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9 元件标号说明 0020 1 消防联动控制器 0021 2 罩壳 0022 21 罩壳门 0023 211 第二检测器 0。

15、024 22 防火阀 0025 221 第三检测器 0026 23 通风机 0027 3 燃气供应系统 0028 31 燃气切断阀 0029 311 第一检测器 0030 4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0031 51 感烟探测器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207152912 U 4 0032 52 火焰探测器 0033 53 感温探测器 0034 6 报警系统 0035 61 光报警器 0036 62 声报警器 0037 7 灭火系统 0038 71 灭火介质储罐 0039 72 安全阀 0040 721 第四检测器 0041 73 压力开关 0042 74 泄漏监测装置 0043 75 机械。

16、释放装置 0044 76 喷放阀 0045 8 系统状态转换系统 0046 81 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 0047 82 系统状态指示灯 0048 9 手动按钮 0049 10 消防集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1 须知,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 示的内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 件, 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17、 在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 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右” 、“中间” 等的用 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 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 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52 如图1所示, 发电重型燃气轮机为现有技术, 其结构包括罩壳2、 通风系统(图中未 显示)、 燃气供应系统3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机23, 位于所述罩壳2 内, 所述罩壳2上设有罩壳门21, 所述罩壳门上设有第。

18、二检测器211, 所述第二检测器211用 于检测罩壳门的开关; 所述罩壳2内设有防火阀22, 所述防火阀上设有第三检测器221, 所述 第三检测器221用于检测防火阀的开关; 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上设有燃气切断阀31, 用于切 断燃气的供应, 所述燃气切断阀上设有第一检测器311, 所述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燃气切断 阀的开关; 所述通风系统、 所述燃气供应系统3分别与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连接, 当出现火灾 时, 所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控制关闭电源, 停止向通风系统供电, 从而通风系统关闭; 消防 联动控制器发出的主火警信号传递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会触发火险 跳机, 燃气轮机和相。

19、关辅助系统按照火险跳机逻辑步骤关停, 则燃气供应系统在此过程中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207152912 U 5 切断燃气供应。 0053 现有的消防系统普遍为简单联动控制, 虽然火灾发生时, 按照消防保护控制逻辑 会切断燃气供应、 关闭罩壳通风口、 通知罩壳内工作人员撤离, 但通常不考虑这些动作的反 馈, 也即消防动作是简单顺控, 即便上述动作没有发生, 消防控制程序也会向下进行, 这样 的设计容易造成误喷、 人员伤害、 灭火介质泄漏等危险。 0054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 消防系统, 包括消防联动控制器1、 探测系统、 报警系。

20、统6、 第一检测器311、 第二检测器211、 第三检测器221和灭火系统7, 所述探测系统、 报警系统6、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第一检测器 311、 第二检测器211、 第三检测器221和灭火系统7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器311、 所述第二检测器211、 所述第三检测器221可为限位开关、 位置传感器 等。 其中探测系统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 火焰和温度并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 1; 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向报警系统6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系统6收到所述消防联动控 制器1的报警信号并发出警报; 所述第一检测器311安装在所述燃气切断阀31上, 用于检测 燃。

21、气切断阀31是否关闭, 并将信号反馈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 所述第二检测器211安 装在所述罩壳门上, 用于检测所述罩壳门21是否关闭, 所述第二检测器211将罩壳门21开启 或关闭的信号反馈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 所述第三检测器221安装在所述防火阀22 上, 用于检测所述防火阀22是否关闭, 所述第三检测器221将防火阀22开启或关闭的信号反 馈到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 灭火系统7用于储存并喷放灭火介质进行灭火, 灭火系统7位 于所述罩壳2的外部, 所述灭火系统7的喷放由消防联动控制器1控制, 当满足喷放条件时, 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喷放信号, 控制所述灭火系统7进行喷放灭火介质。

22、, 具体的灭火介质 喷放触发条件在下文中通过实施例具体阐述。 0055 本实用新型中消防联动控制器1是控制卡件、 各信号接口及转换模块、 配电模块、 端子排、 显示操作屏、 柜体等构成的控制柜, 该控制柜可就地置于燃机岛, 也可置于燃机岛 电子间, 其他设备以编址方式接入消防联动控制器1。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接收消防联动控 制器1的消防信号, 包括预火警信号、 主火警信号、 灭火介质释放信号、 控制器自身信号如设 备异常等, 任何在消防联动控制器中1生成的信号均可传递给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燃气轮 机控制系统4接收到消防信号后会触发火险跳机, 燃气轮机和相关辅助系统按照火险跳机 逻辑步骤关停,。

23、 则罩壳及通风系统在此过程中关停, 第二检测器211和第三检测器221向消 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反馈信号, 参与消防控制的喷放控制部分, 同时燃气供应系统3在此过 程中切断燃气供应, 第一检测器31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反馈信号, 参与消防控制的喷 放控制部分。 0056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基于多元反馈机制的重燃罩壳安全型全淹没式消防系统还包 括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 所述系统状态转换系统8包括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和系统状态 指示灯82, 所述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 所述系统状态指示灯82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 制器1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内部逻辑通常设置三种工作模式, 分别是。

24、自动模式、 手 动模式、 禁用模式, 系统状态转换控制开关81可调节至任意一种模式, 并在系统状态指示灯 82上显示, 例如绿色指示灯显示为自动模式, 黄色指示灯显示为手动模式。 在自动模式开启 时, 当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满足, 可进行灭火介质的喷放; 当罩壳门21被打开时, 第二 检测器21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罩壳门21未关闭信号, 说明罩壳不是一个密闭空间, 故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207152912 U 6 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无法满足; 当防火阀22未关闭时, 第三检测器221向消防联动控 制器1发出防火阀未关闭信号, 说明罩壳不是一个密闭空间, 故灭火系统。

25、7的喷放触发条件 无法满足; 当燃气切断阀未关闭时, 第一检测器311向消防联动控制器1发出燃气切断阀未 关闭信号, 说明燃气供应未被切断, 故灭火系统7的喷放触发条件无法满足。 当人员进入罩 壳2内进行维修、 检查等工作, 需调至手动模式, 人员在罩壳2内未撤出时, 系统保持手动模 式状态, 灭火系统7不能自动喷放。 当燃气轮机新安装调试或者长期停机时, 需调至禁用模 式, 该模式下除非采用机械破坏方法, 否则灭火介质无法进行喷放, 只能进行报警步骤。 关 于三种工作模式的具体工作方式, 在以下工作原理部分具体阐述。 0057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所述报警系统6包括光报警器61和声报警器。

26、62, 所述报警系统 6接收到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控制信号后发出警报, 光报警器61包括预火警警灯、 主火警警 灯等, 声报警器62包括预火警警铃/喇叭、 主火警警铃/喇叭等。 优选地, 所述探测系统包括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和感温探测器53, 所述感烟探测器51用于探测环境的烟雾浓 度, 所述火焰探测器52用于探测环境的火焰, 所述感温探测器53用于探测环境的温度和/或 温升率, 所述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和感温探测器53可分别设有多个, 安装在不同的 区域, 并且各自与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接。 0058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还包括手动按钮9, 所述手动按钮9与所述。

27、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 讯连接, 所述手动按钮9包括报警按钮、 延时按钮、 手动释放按钮等, 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控 制。 0059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所述灭火系统7包括一次喷放和二次喷放两套喷放系统, 一次 喷放系统是为了使燃气轮机罩壳内灭火介质迅速达到灭火浓度, 二次喷放系统则是为了使 燃气轮机罩壳内灭火介质维持某一浓度达一定时间。 每套喷放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灭火介质 储罐71, 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安全阀72, 所述安全阀72上设有检测安全阀是否关闭 的第四检测器721, 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 所述第四检测器可以使用限位开 关、 位置传感器等; 每套喷放系统的喷放管道上。

28、设有压力开关73, , 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消防 联动控制器1; 所述第四检测器721、 所述压力开关73分别与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通讯连 接。 优选地, 每个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上设有监测所述灭火介质储罐71是否泄漏的监测装 置74。 0060 如图1所示, 优选地, 所述消防联动控制器1与消防集控系统10连接, 消防集控系统 10指工厂的总消防系统, 消防集控系统10接收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消防信号, 包括预火警信 号、 主火警信号、 灭火介质释放信号、 控制器自身信号如设备异常等, 任何在消防联动控制 器1中生成的信号均可通过一定方式传递给消防集控系统10。 0061 以下提供各工作模式下系统。

29、运行原理的详细阐述: 0062 1.自动状态: 0063 S1、 将系统状态转换器控制开关切换到 “自动” 档位, 则本消防系统进入自动运行 状态, 此时系统状态指示灯82指示 “自动” ; 0064 S2、 各手动报警、 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信号传递到 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 经事先编程的逻辑运算形成预火警或主火警信号; 0065 S3、 火险初级阶段, 手动报警按钮、 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等 设备监测到火险信号, 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 任意一个信号均可触发预火警光报警器61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2071529。

30、12 U 7 和火警声报警器62, 并将预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 统或设备, 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 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 火警; 0066 S4、 若步骤S3中火险未得到控制, 发展为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 器52等设备监测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火险信号、 或一个及一个以上高高火险信号, 则会触 发主火警声光报警器, 并将主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 系统或设备; 0067 S5、 在灭火介质喷放前, 消防联动控制器1需收到证明燃气供应已经停止的第一检 测器311的关位反馈信号。

31、、 说明系统处于可喷放状态的第四检测器721的反馈信号、 第二检 测器211发出的说明罩壳内工作人员已经撤离的罩壳门关信号、 第三检测器221发出的说明 通风系统已关闭的防火阀关闭信号, 当所有这些信号被收到时, 灭火介质才能喷放, 这些信 号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有显示, 工作人员若发现某设备未按指令动作, 可尽快采 取措施; 0068 S6、 当步骤S5中列出的所有条件满足, 且手动延时按钮没有被按下时, 灭火系统7 即可自动在最多30秒的延时后喷放灭火介质; 0069 S7、 当灭火介质喷放时, 压力开关73将会监测到喷放管路中存在灭火介质, 说明系 统已喷放, 触发相应的灭火介质。

32、喷放指示, 并将灭火介质已喷放的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 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0070 S8、 当所有火险已经消除, 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重置系统。 0071 2.手动状态: 0072 S1、 将系统状态转换器控制开关切换到 “手动” 档位, 则本消防系统进入手动运行 状态, 此时系统状态指示灯82指示 “手动” ; 0073 S2、 各手动报警、 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信号传递到 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 经事先编程的逻辑运算形成预火警或主火警信号; 0074 S3、 火险初级阶段, 手动报警按钮、 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

33、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等 设备监测到火险信号, 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 任意一个信号均可触发预火警光报警器61 和火警声报警器62, 并将预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 统或设备, 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 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 火警; 0075 S4、 若步骤S3中火险未得到控制, 发展为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 器52等设备监测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火险信号、 或一个及一个以上高高火险信号, 则会触 发主火警声光报警器, 并将主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 系统或设备; 0076 。

34、S5、 与步骤S4同时, 若罩壳内人员发现需喷放灭火介质, 可按下就近的手动释放按 钮(破坏玻璃型), 同样可触发主火警; 0077 S6、 在灭火介质喷放前, 消防联动控制器1需收到证明燃气供应已经停止的第一检 测器311的关位反馈信号、 说明系统处于可喷放状态的第四检测器721的反馈信号、 第二检 测器211发出的说明罩壳内工作人员已经撤离的罩壳门关信号、 第三检测器221发出的说明 通风系统已关闭的防火阀关闭信号, 当所有这些信号被收到时, 灭火介质才能喷放, 这些信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207152912 U 8 号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有显示, 工作人员若发现某设。

35、备未按指令动作, 可尽快采 取措施; 0078 S7、 当S6中列出的所有条件满足, 且手动延时按钮没有被按下时, 灭火系统7即可 在最多30秒的延时后喷放灭火介质; 0079 S8、 当灭火介质喷放时, 压力开关73将会监测到喷放管路中存在灭火介质, 说明系 统已喷放, 触发相应的灭火介质喷放指示, 并将灭火介质已喷放的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 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0080 S9、 当所有火险已经消除, 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重置系统。 0081 3.禁用状态: 0082 S1、 将系统状态转换器控制开关切换到 “禁用” 档位, 则本消防系统进入自动运行 。

36、状态, 此时系统状态指示灯82指示 “禁用” ; 0083 S2、 各手动报警、 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等设备信号传递到 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 经事先编程的逻辑运算形成预火警或主火警信号; 0084 S3、 火险初级阶段, 手动报警按钮、 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52等 设备监测到火险信号, 传输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 任意一个信号均可触发预火警光报警器61 和火警声报警器62, 并将预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 统或设备, 若在这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 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 火警, 若在这。

37、一步骤中火险得到控制, 则可通过消防联动控制器1上的复位按钮消除预火 警; 0085 S4、 若步骤S3火险未得到控制, 发展为感温探测器53、 感烟探测器51、 火焰探测器 52等设备监测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火险信号、 或一个及一个以上高高火险信号, 则会触发 主火警声光报警器, 并将主火警信号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 统或设备; 0086 在禁用状态下, 系统只能发出预火警和主火警警报, 除非通过机械破坏方式, 否则 灭火系统不能喷放。 0087 4.机械工作模式 0088 灭火系统4上设有机械释放装置75, 所述机械释放装置75与灭火系统的喷放阀76 连接, 当。

38、必须通过机械方式释放灭火介质时, 工作人员拉动该装置75可无条件释放灭火介 质; 同时, 灭火系统7上设置有指示罩壳门开关位置的指示灯, 该指示灯与消防联动控制器1 连接, 当指示灯亮, 说明罩壳门开, 此时不能进行机械释放, 罩壳内工作人员应立即撤离并 关闭罩壳门, 才可以通过机械方式释放灭火介质。 0089 本消防系统的日常监控包括如下内容: 0090 1.泄漏监测装置74可监控灭火介质储罐71中的灭火介质存量, 当存量不足时, 消 防联动控制器1屏幕显示警报信息, 同时机柜发出嗡鸣, 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充装灭火介质; 0091 2.系统异常(如探测器失灵等)、 系统不可用(如卡件缺失等)、。

39、 切换到备用电源(供 电故障)等信号, 可由消防联动控制器1传递至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 系统或设备, 提醒工作人员及时修复; 0092 3.喷放管道安全阀72发出阀位关的信号, 会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屏幕上显示并传 递到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 消防集控系统10等其他系统或设备, 提醒工作人员消防系统处于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207152912 U 9 不可喷放的状态; 0093 4.罩壳门开的信号会显示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 说明有工作人员进入 燃机罩壳; 0094 5.防火阀开的信号会显示在消防联动控制器1的显示屏上, 且所有防火阀开的信 号会传递至。

40、燃气轮机控制系统4等系统或设备, 用于燃气轮机启动或停机控制。 0095 上述所有信号均会自动保存在消防控制盘储存卡件中, 允许数据复查、 导出或打 印。 0096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 值。 0097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 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 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 因此, 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 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207152912 U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11 CN 207152912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