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21642A43申请公布日20130925CN103321642ACN103321642A21申请号201310167999422申请日20130506E21D9/00200601E21C41/1820060171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地址221008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院72发明人张农李宝玉孟子浩陈红薛飞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代理人杨晓玲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用来预裂所述沿空留巷上方的老顶。在本方法中,在巷道回采侧煤壁内。
2、施工一个钻场,在钻场内向回采侧顶板施工2组共6个沿巷道走向呈小水平转角的超前预裂爆破孔,超前工作面1040M装入炸药爆破。本方法可以预裂顶板岩层,保证其在墙体外侧指定位置破断,隔断回转下沉的老顶岩块与沿空留巷围岩的联系,从而减缓沿空留巷围岩支承压力,缩短采动应力作用时间,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速度快的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21642ACN103321642A1/1页21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用来预裂所述沿空留巷上方的老顶,其特征在。
3、于,包括以下步骤(1)超前工作面50100M,在靠巷道回采侧煤壁内施工一处钻场;(2)施工组钻孔和组钻孔,组钻孔包括(A)、(B)和(C)3个钻孔,组钻孔包括(A)、(B)和(C)3个钻孔;所述钻孔参数描述如下钻孔直径组钻孔直径60MM,组钻孔直径75MM;钻孔起始位置所有钻孔起始位置均在钻场顶板,组钻孔距巷道帮部235M,组钻孔距巷道帮部35M,2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设置;钻孔终孔位置所有钻孔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内,老顶的垂直厚度为H;钻孔水平转角(A)和(A)钻孔水平转角2,(B)和(B)钻孔水平转角5,(C)和(C)钻孔水平转角8;所有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相等,且均为L134(HH),。
4、H为直接顶厚度;(3)超前工作面1040M,对每个钻孔进行装药,钻孔装药段和封孔段长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仅在老顶范围钻孔内装药;装药段下端距煤层的垂直距离大于3M;封孔段长度大于5M。(4)装药完毕后,用炮泥封孔,采用串联电起爆网路,实施起爆;(5)循环施工,在距上一个钻场L2的距离施工下一个钻场,且施工循环步距L2与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L1满足L24/5L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中采用煤矿三级安全水胶炸药;其中,组钻孔采用长度1M、直径4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组钻孔采用。
5、长度1、直径6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8号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钻孔中,组钻孔和组钻孔平行,且组钻孔与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115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组钻孔装药量小于组钻孔装药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组钻孔采用瞬发电雷管,组钻孔采用延时电雷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的钻孔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内,且(A)和。
6、(A)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3,(B)和(B)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2H/3,(C)和(C)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其特征在于L223(HH)。权利要求书CN103321642A1/3页3一种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对煤矿沿空留巷围岩的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沿空留巷充分卸压顶板控制方法。背景技术0002沿空留巷技术是煤矿开采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条件较好的薄。
7、及中厚煤层采煤工作面的沿空留巷技术已日趋完善。但随着开采条件的日趋复杂,沿空留巷围岩控制难题凸显,围岩压力过大,巷道大变形甚至失稳破坏,导致留巷失败,严重制约了沿空留巷技术的推广应用。0003沿空留巷围岩变形是上覆岩层运动带来的附加变形和高支承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1所示,工作面回采过后,老顶断裂形成块体A6、块体B7、块体C8的结构,块体B7的一端在煤层1上方破断,另一端在采空区4破断并与块体C8形成铰接结构。在块体B7回转下沉的过程中,沿空留巷2的围岩承受的支承压力急剧增大。0004现行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理论与实践仅局限于对巷道围岩小结构的加强与控制,即强调巷道围岩支护、巷旁支护、巷内辅助。
8、加强等手段,这些支护技术不足以有效抵抗断裂形成的块体在回转下沉中带来的附加变形和高支承压力,留巷围岩变形剧烈。发明内容0005为解决目前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控制难题,本发明在分析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促使沿空留巷充分卸压的顶板控制方法,施工2组与巷道走向成小水平转角的超前钻孔并爆破预裂,充分松动墙体外侧老顶岩层,改变老顶10的破断形态,使其在墙体外侧破断,形成块体A17块体B18块体C19的结构,由于块体B18与块体A17的破断位置在墙体外侧,从而完全隔断了回转下沉的老顶岩块与沿空留巷上覆岩层的联系,从根本上大幅缓解沿空留巷围岩支承压力,优化留巷区域应力场,并促使老顶岩块回转变。
9、形过程尽快稳定,缩短其对留巷围岩的作用时间,达到控制沿空留巷变形的目的。0006本发明基于侧向岩层预裂控制的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7(1)超前工作面50100M,在靠巷道回采侧煤壁内施工一处钻场;0008(2)施工组钻孔和组钻孔,组钻孔包括(A)、(B)和(C)3个钻孔,组钻孔包括(A)、(B)和(C)3个钻孔;所述钻孔参数描述如下0009钻孔直径组钻孔直径60MM,组钻孔直径75MM;0010钻孔起始位置所有钻孔起始位置均在钻场顶板,组钻孔距巷道帮部235M,组钻孔距巷道帮部35M,2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设置;0011钻孔终孔位置所有钻孔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内,老顶的垂直厚度为H。
10、;0012钻孔水平转角(A)和(A)钻孔水平转角2,(B)和(B)钻孔水平转角5,(C)和(C)钻孔水平转角8;说明书CN103321642A2/3页40013所有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相等,且均为L134(HH);0014(3)超前工作面1040M,对每个钻孔进行装药,钻孔装药段和封孔段长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0015仅在老顶范围钻孔内装药;0016装药段下端距煤层的垂直距离大于3M;0017封孔段长度大于5M。0018(4)装药完毕后,用炮泥封孔,采用串联电起爆网路,实施起爆;0019(5)循环施工,在距上一个钻场L2的距离施工下一个钻场,且施工循环步距L2与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L1。
11、满足L24/5L1。0020优选地,所述钻孔中采用煤矿三级安全水胶炸药。其中,组钻孔采用长度1M、直径4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组钻孔采用长度1M、直径6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8号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0021优选地,所述两组钻孔中,组钻孔和组钻孔平行,且组钻孔与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115M。0022优选地,组钻孔装药量小于组钻孔装药量。0023优选地,组钻孔采用瞬发电雷管,组钻孔采用延时电雷管。0024优选地,施工的钻孔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内,且(A)和(A)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3,。
12、(B)和(B)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2H/3,(C)和(C)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00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0026(1)调整沿空留巷上方顶板断裂位置,使老顶在充填体外侧位置断裂,完全隔断大块度回转老顶与沿空留巷围岩的联系,消除断裂后形成的块体回转下沉对沿空留巷围岩的作用,大幅减小因大块度老顶在沿空留巷上方运动带来的高支承压力,实现留巷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化;0027(2)加快顶板破断、回转速度,促使老顶回转变形过程尽快稳定,缩短采动应力作用时间。附图说明0028图1是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示意图;0029图2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主视图;0030图3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俯视图;0。
13、031图4是本发明的施工工艺侧视图;0032图5是优化的沿空留巷围岩结构示意图。0033图中1煤层,2巷道,3充填墙体,4采空区,5直接顶,6块体A,7块体B,8块体C,9钻场,10老顶,11(A)钻孔,12(B)钻孔,13(C)钻孔,14(A)钻孔,15(B)钻孔,16(C)钻孔,17块体A,18块体B,19块体C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3321642A3/3页5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0035在图1、2、5所示的生产系统中,标号1所示的是煤层,2是留空巷道,3是填充墙体,4为采空区。煤层1上是直接顶5,生产系统的最上层是老顶10。0036本实施例涉及沿空留巷充分卸压。
14、顶板控制方法,可以预裂顶板岩层,保证其在墙体外侧破断,从而使墙体外侧老顶岩层松动预裂,能够改善沿空留巷上覆岩层运动形态,减缓沿空留巷围岩支承压力,缩短采动应力作用时间。本方法的步骤如下0037(1)超前工作面50100M,在靠巷道回采侧煤壁内施工一处钻场9;0038(2)施工组钻孔和组钻孔,组钻孔包括(A)、(B)和(C)3个钻孔,其标号分别为11、12、13;组钻孔包括(A)、(B)和(C)3个钻孔,其标号分别为14、15、16。所述钻孔参数描述如下0039钻孔直径组钻孔直径60MM,组钻孔直径75MM;0040钻孔起始位置所有钻孔起始位置均在钻场9顶板,组钻孔距巷道帮部235M,组钻孔距巷。
15、道帮部35M,2组钻孔起始位置相距115M;0041钻孔终孔位置所有钻孔的终孔位置均位于老顶10内,(A)和(A)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3,(B)和(B)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2H/3,(C)和(C)钻孔终孔位置距老顶底部垂直距离为H;0042钻孔水平转角(A)和(A)钻孔水平转角2,(B)和(B)钻孔水平转角5,(C)和(C)钻孔水平转角8;0043所有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相等,且均为L134(HH),其中,H是直接顶的厚度。如本领域所熟知的,直接顶是指位于煤层之上的岩层,该岩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移架或回柱后会自行垮落。0044(3)超前工作面1040M,对。
16、每个钻孔进行装药,炸药采用煤矿三级安全水胶炸药。组钻孔采用长度1M、直径4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组钻孔采用长度1M、直径60MM的药卷,每个药卷中安放1根1M的煤矿许用导爆索及2发煤矿许用8号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钻孔装药段和封孔段长度同时满足以下条件0045仅在老顶范围钻孔内装药;0046装药段下端距煤层的垂直距离大于3M;0047封孔段长度大于5M。0048(4)装药完毕后,用炮泥封孔,采用串联电起爆网路,实施起爆;0049(5)施工循环步距为L223(HH),即距上一个钻场L2的距离施工下一个钻场并进行钻孔、装药、爆破施工,且施工循环步距L2与钻孔在巷道轴线上的投影长度L1满足L24/5L1。005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321642A1/2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321642A2/2页7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3216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