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其包括:对所述水产养殖池投予包含有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的混合物,其中,发酵乳杆菌LF26 以寄存编号BCRC 910752被寄存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以及以寄存编号CGMCC No.14166被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14166;分类命名: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保藏日期:2017年5月15日;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CGMCC);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池中,水产养殖动物的残骸与排泄物以及剩余饲料的持续累积会导致溶氧量下降,而此不只会促进厌氧分解作用而产生有毒物质,还会促进病原菌的生长。而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消化、代谢以及生长的速度以及活动力与抵抗力也皆可能受低溶氧量影响,严重者甚至死亡。例如,就鱼虾养殖而言,溶氧量必须分别在4-8mg/L以及6-8mg/L以上才能满足鱼类与虾类的生长。
目前用来改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下面2种: (1)机械增氧:利用增氧机的机械作用来促进水体与空气接触,并且促进水体的对流;以及(2)化学增氧:将化学增氧剂(例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钙等)添加至水体中并通过化学反应来释放氧气。然而,机械增氧需要大量的增氧机以及能源而大幅提升所需的成本,至于化学增氧会造成水体中的金属离子与pH值增加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会造成有毒物质残留于其体内进而被摄入人体中。因此,发展出低成本且没有安全疑虑的增氧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发课题。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群能够发酵糖类并以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革兰氏阳性菌,它们普遍存在于乳制品、腌渍品以及人类或动物的肠道黏膜中。乳酸菌已广为被接受的形态与生理特征包括:(1)外形为球状(cocci)或杆状(rod);(2)缺乏细胞色素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3)不形成内生性孢子;以及(4)不具运动性。
乳酸菌属于一般被公认为安全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并且为人所熟悉与广泛使用的益生菌(probiotics)。乳酸菌已被发现具有抑制肠胃道病原菌生长、缓和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抗癌(anti-cancer)以及降血压等功效。可作为益生菌使用的乳酸菌有许多种类,例如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片球菌属 (Pedi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以及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等。
已有研究显示,一些乳酸菌菌株具有减低水产养殖池的硝酸盐浓度的效用。例如,在宋蓉等人(2013),淡水渔业,43:1-8中,宋蓉等人发现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821a能够通过胞内酶解作用(intracellular enzymolysis)以及代谢产物乳酸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来去除养殖水体中的硝酸盐。但就申请人所知,迄今尚无任何文献或专利前案曾经揭示乳酸菌菌株具有改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效用。
在先前研究中,申请人发现包含有胚芽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又被称为胚芽乳杆菌LP28或植物乳杆菌LP28)、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又被称为戊糖片球菌PP4012或戊糖片球菌PP49)、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以及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混合物(商品名为水益旺)能够改善鱼只的肠胃道功能、增进鱼虾的免疫力、饲料换肉率以及生长速度。经进一步研究,申请人意外地发现,包含有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 LF26的混合物能够改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其包括:对所述水产养殖池投予包含有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 (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 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的混合物,其中,发酵乳杆菌LF26以寄存编号BCRC 910752被寄存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以及以寄存编号CGMCC No.14166被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水产养殖池是虾类的养殖池。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虾类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南美白对虾、淡水长臂大虾、草虾,以及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虾类是南美白对虾。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水产养殖池是鱼类的养殖池。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鱼类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褐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点带石斑鱼,以及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鱼类是褐点石斑鱼。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在所述混合物当中,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 LF26呈范围落在1:1:1(w/w/w)至1:2:1(w/w/w)内的比例。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在所述混合物当中,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 LF26呈1:2:1(w/w/w)的比例。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混合物在混合以水产养殖饲料后而被投予至所述水产养殖池。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混合物进一步包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本发明所述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包含一或多种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试剂:溶剂、缓冲液、乳化剂、悬浮剂、分解剂、分散剂、黏结剂、赋形剂、稳定剂、螯合剂、稀释剂、胶凝剂、润湿剂、吸收延迟剂、脂质体以及类似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与优点,在参照以下的详细说明与较佳实施例后,将变得明显。
除非另外有所定义,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性与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共同了解的意义。熟悉本技艺者会认知到许多与那些被描述于本文中者相似或等效的方法和材料,它们可被用于实施本发明。当然,本发明决不受到所描述的方法和材料的限制。
为了开发低成本且没有安全疑虑的水产养殖池增氧技术,申请人经戮力研究结果发现,包含有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 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 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的混合物具有这方面的产业应用潜力。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提升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的方法,其包括:对所述水产养殖池投予包含有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的混合物,其中,发酵乳杆菌LF26 以寄存编号BCRC 910752被寄存于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以及以寄存编号CGMCC No.14166被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依据本发明,所述水产养殖池可以是虾类的养殖池。较佳地,所述虾类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被称为太平洋白虾)、淡水长臂大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被称为罗氏沼虾)、草虾(Penaeus monodon)(又被称为斑节对虾),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虾类是南美白对虾。
依据本发明,所述虾类的养殖池可具有范围落在50只/平方米至250只/平方米内的养殖密度(stocking density)。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虾类的养殖池具有约为91只/平方米的养殖密度。
依据本发明,所述水产养殖池可以是鱼类的养殖池。较佳地,所述鱼类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又被称为龙虎石斑鱼)、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又被称为龙胆石斑鱼)、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又被称为青斑),以及它们的组合。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鱼类是褐点石斑鱼。
依据本发明,所述鱼类的养殖池可具有范围落在5只/平方米至 12只/平方米内的养殖密度。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鱼类的养殖池具有约为6只/平方米的养殖密度。
依据本发明,在所述混合物当中,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可以呈范围落在1:1:1(w/w/w)至 1:2:1(w/w/w)内的比例。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呈1:2: 1(w/w/w)的比例。
依据本发明,所述混合物可具有范围落在105CFU/g至109CFU/g 内的细菌浓度。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混合物具有范围落在106CFU/g至109CFU/g内的细菌浓度。
依据本发明,所述混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有被广泛地使用于药物制造技术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例如,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可包含一或多种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试剂:溶剂(solvent)、缓冲液(buffer)、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 agent)、分解剂(decomposer)、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黏结剂(binding agent)、赋形剂(excipient)、稳定剂(stabilizing agent)、螯合剂(chelating 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 agent)、润湿剂(wetting agent)、吸收延迟剂 (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脂质体(liposome)以及类似物。有关这些试剂的选用与数量落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
依据本发明,所述混合物可使用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标准技术而被添加至水产养殖饲料中,例如,它可直接地被添加至水产养殖饲料内,或者它可被用于生成一或多种中间组合物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s)[诸如,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s)或预混料(premixes)],所述中间组合物随后被添加至水产养殖饲料内。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混合物在混合以水产养殖饲料后而被投予至所述水产养殖池。
依据本发明,所述混合物与水产养殖饲料可以范围落在1: 100(w/w)至1:999(w/w)内的比例而被混合。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具体例中,所述混合物与水产养殖饲料以1:999(w/w)的比例而被混合。
本发明将就下面的实施例来做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只是供例示说明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的实施上的限制。
<实施例>
一般实验材料:
1.胚芽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CRC 910435(对应于 CGMCC No.3346)以及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
在下面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又被称为胚芽乳杆菌LP28或植物乳杆菌LP28)以及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 (又被称为戊糖片球菌PP4012或戊糖片球菌PP49)已分别于公元 2009年7月14日以及公元2010年7月22日被寄存于台湾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Food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FIRDI)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300新竹市食品路331号,台湾),并且已公众可获得。
另外,这2个菌株也有依据布达佩斯条约(the Budapest Treaty) 的规定,分别于公元2009年10月19日以及公元2011年9月9日以寄存编号CGMCC No.3346以及CGMCC No.5235被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General Microbiolog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CGMCC),并且已公众可获得。
2.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26:
申请人先前使用乳制品作为样品来源并且利用Difco Lactobacilli MRS琼脂(Difco Lactobacilli MRS Agar)来进行乳杆菌的分离与筛选,而得到1株乳杆菌分离株LF26。所述乳杆菌分离株 LF26经由初步试验而发现,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不具过氧化氢酶,以及在厌氧条件下可生长。此外,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分别经由耐酸性、耐盐性以及胆盐耐受性试验而发现,其可在pH2.0、 5%NaCl以及0.3%牛胆汁的环境下生存。
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使用一组具有下面所示核苷酸序列的通用引物对(universal primer pair)F1与R1而被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委托明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进行),并且利用NCBI网站所提供的Gene Blast软件来进行比较:
F1引物
5’-agagtttgatcmtggctcag-3’(序列辨识编号:1)
R1引物
5’-cggttaccttgttacgactt-3’(序列辨识编号:2)
而比较结果发现,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的部分的16S rDNA 序列(序列辨识编号:3)与发酵乳杆菌的16S rDNA序列间具有最高的序列相似性(sequence similarity)。
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使用一组具有下面所示核苷酸序列的通用引物对F2与R2而被进行pheS基因序列分析(委托明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进行),并且利用NCBI网站所提供的Gene Blast软件来进行比较:
F2引物
5’-cayccngchcgygayatgc-3’(序列辨识编号:4)
R2引物
5’-ccwarvccraargcaaarcc-3’(序列辨识编号:5)
而比较结果发现,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的部分的pheS基因(序列辨识编号:6)与发酵乳杆菌的pheS基因序列间具有最高的序列相似性。
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进一步利用API 50CHL鉴定系统(API 50CHL identification system)(bioMérieux)而被进行糖类发酵型态的分析。所得到的鉴定结果被显示于下面的表1中。
表1.乳杆菌分离株LF26的糖类发酵型态分析结果
综合上面的各项实验结果,所述乳杆菌分离株LF26被鉴定是发酵乳杆菌。所述发酵乳杆菌LF26已于公元2016年11月3日以寄存编号BCRC 910752被寄存于台湾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以及已于公元2017年5月15日以寄存编号CGMCC No.14166被寄存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3.实验动物:
在下面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 天大,体重约为0.0034g)以及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244天大,体重约为324g)分别购自于高雄市林园区的虾苗养殖场(被称为林园黑壳园区)以及高雄市永安区的石斑鱼苗养殖场。所有的实验动物皆被饲养于露天的水产养殖池(aquaculture pond)中,而且饲料被充分地供给。
实施例1.制备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three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s)
首先,将胚芽乳杆菌BCRC 910435(对应于CGMCC No.3346)、戊糖片球菌BCRC 910480(对应于CGMCC No.5235)以及发酵乳杆菌LF26分别以3%(v/v)的接种量接种至4.5L的下面表2所示的种菌培养基中,并于37℃下进行培养历时18小时。接着,收取所有的培养物并分别将之接种至150L的种菌培养基中,继而于37℃下进行培养历时16小时。之后,将培养物分别在4℃下以12,000rpm 进行离心历时30分钟,接着倒除上清液,而沉淀物(pellets)以适量的生理食盐水予以洗涤。在以平板计数培养基来进行菌数计数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借此得到各个菌株的冷冻干燥菌粉(各自具有 1011CFU/g的细菌浓度)。
表2.种菌培养基的配方
之后,将各个菌株的冷冻干燥菌粉与作为载剂的麦芽糊精 (maltodextrin)以如下面表3所示的配方进行混合,借此而得到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具有109CFU/g的细菌浓度)。
表3.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的配方
实施例2.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在改善虾类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上的效用评估
实验方法:
首先,将含有约70,400只南美白对虾的水产养殖池作为实验组,而含有约88,000只南美白对虾的水产养殖池作为对照组,各组的养殖密度(stocking density)皆约为91只/平方米,而水深皆约为 100厘米。接着,依照下面表4所示的时间、饲料种类以及剂量来对对照组的水产养殖池投予饲料。
表4.不同时间所投予的饲料种类及其剂量
实验组的水产养殖池的饲料投予大体上参照对照组的投予方式来进行,不同处在于:在被投予前,饲料先以0.1%(w/w)的添加量而被添加以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并予以混合。各组每天被投予饲料3次,直到在开始投予乳酸菌饲料后的第112天结束。
开始投予乳酸菌饲料后的第49与112天,使用测氧计(oxygen meter)(厂牌为Lutron,型号为DO-5510)来分别测量各组水面下5 厘米以及100厘米处的溶氧量(mg/L),以分别作为上层溶氧量以及底层溶氧量。
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以“平均值(mean)±平均值的标准误差 (standard error of the mean,SEM)”来表示。所有数据通过史徒登氏 t-试验(Student’s t-test)来作分析,以评估各组间的差异性。若所得到的统计比较结果是p<0.05,代表有统计学显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结果:
各组的溶氧量被显示于下面的表5中。由表5可见,实验组的上层溶氧量与底层溶氧量皆会随着时间而呈现出上升的情形,而对照组的上层溶氧量与底层溶氧量皆会随着时间而呈现出下降的情形。特别地,在第112天时,实验组的上层溶氧量与底层溶氧量皆显著地大于对照组所具者。这个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能够有效地提升虾类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而可利于虾类的生长。
表5.各组所测得的溶氧量(mg/L)
**:当与对照组作比较,p<0.01。
***:当与对照组作比较,p<0.001。
实施例3.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在改善鱼类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上的效用评估
实验方法:
首先,将两个各别含有约12,000只褐点石斑鱼的水产养殖池分别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的养殖密度皆约为6只/平方米,而水深皆约为240厘米。接着,依照下面表6所示的时间、饲料种类以及剂量来对对照组的水产养殖池投予饲料。
表6.不同时间所投予的饲料种类及其剂量
实验组的水产养殖池的饲料投予大体上参照对照组的投予方式来进行,不同处在于:在被投予前,饲料先以0.1%(w/w)的添加量而被添加以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并予以混合。各组每天被投予饲料2次,直到在开始投予乳酸菌饲料后的第110天结束。
开始投予乳酸菌饲料后的第82与110天,使用测氧计来分别测量各组水面下5厘米、84厘米以及240厘米处的溶氧量(mg/L),以分别作为上层溶氧量、中层溶氧量以及底层溶氧量。
结果:
各组的溶氧量被显示于下面的表7中。由表7可见,在整个实验期间,实验组的上层溶氧量、中层溶氧量与底层溶氧量皆明显地大于对照组所具者。这个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含有3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能够有效地提升鱼类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而可利于鱼类的生长。
表7.各组所测得的溶氧量(mg/L)
于本说明书中被引述的所有专利和文献以其整体被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数据。若有所冲突时,本申请详细说明(包含界定在内)将占上风。
虽然本发明已参考上述特定的具体例被描述,明显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下可作出很多的修改和变化。因此意欲的是,本发明只受如权利要求书所示者的限制。
序列表
<110> 生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0> 使用包含有三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来改善水产养殖池的溶氧量
<130> 包含有三株乳酸菌菌株的混合物
<160> 6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用于扩增16S rDNA的F1引物
<400> 1
agagtttgat cmtggctcag 20
<210> 2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用于扩增16S rDNA的R1引物
<400> 2
cggttacctt gttacgactt 20
<210> 3
<211> 1538
<212> DNA
<213> 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220>
<221> misc_特征
<222> (276)..(276)
<223> n代表a、c、g或t
<400> 3
gctcaggatg aacgccggcg gtgtgcctaa tacatgcaag tcgaacgcgt tggcccaatt 60
gattgatggt gcttgcacct gattgatttt ggtcgccaac gagtggcgga cgggtgagta 120
acacgtaggt aacctgccca gaagcggggg acaacatttg gaaacagatg ctaataccgc 180
ataacaacgt tgttcgcatg aacaacgctt aaaagatggc ttctcgctat cacttctgga 240
tggacctgcg gtgcattagc ttgttggtgg ggtaanggcc taccaaggcg atgatgcata 300
gccgagttga gagactgatc ggccacaatg ggactgagac acggcccata ctcctacggg 360
aggcagcagt agggaatctt ccacaatggg cgcaagcctg atggagcaac accgcgtgag 420
tgaagaaggg tttcggctcg taaagctctg ttgttaaaga agaacacgta tgagagtaac 480
tgttcatacg ttgacggtat ttaaccagaa agtcacggct aactacgtgc cagcagccgc 540
ggtaatacgt aggtggcaag cgttatccgg atttattggg cgtaaagaga gtgcaggcgg 600
ttttctaagt ctgatgtgaa agccttcggc ttaaccggag aagtgcatcg gaaactggat 660
aacttgagtg cagaagaggg tagtggaact ccatgtgtag cggtggaatg cgtagatata 720
tggaagaaca ccagtggcga aggcggctac ctggtctgca actgacgctg agactcgaaa 780
gcatgggtag cgaacaggat tagataccct ggtagtccat gccgtaaacg atgagtgcta 840
ggtgttggag ggtttccgcc cttcagtgcc ggagctaacg cattaagcac tccgcctggg 900
gagtacgacc gcaaggttga aactcaaagg aattgacggg ggcccgcaca agcggtggag 960
catgtggttt aattcgaagc tacgcgaaga accttaccag gtcttgacat cttgcgccaa 1020
ccctagagat agggcgtttc cttcgggaac gcaatgacag gtggtgcatg gtcgtcgtca 1080
gctcgtgtcg tgagatgttg ggttaagtcc cgcaacgagc gcaacccttg ttactagttg 1140
ccagcattaa gttgggcact ctagtgagac tgccggtgac aaaccggagg aaggtgggga 1200
cgacgtcaga tcatcatgcc ccttatgacc tgggctacac acgtgctaca atggacggta 1260
caacgagtcg cgaactcgcg agggcaagca aatctcttaa aaccgttctc agttcggact 1320
gcaggctgca actcgcctgc acgaagtcgg aatcgctagt aatcgcggat cagcatgccg 1380
cggtgaatac gttcccgggc cttgtacaca ccgcccgtca caccatgaga gtttgtaaca 1440
cccaaagtcg gtggggtaac cttttaggag ccagccgcct aaggtgggac agatgattag 1500
ggtgaagtcg taacaaggta gccgtaggag aacctgcg 1538
<210> 4
<211> 1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用于扩增pheS基因的F2引物
<220>
<221> misc_特征
<222> (6)..(6)
<223> n代表a、c、g或t
<400> 4
cayccngchc gygayatgc 19
<210> 5
<211> 2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用于扩增pheS基因的R2引物
<400> 5
ccwarvccra argcaaarcc 20
<210> 6
<211> 431
<212> DNA
<213> 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400> 6
gtgaccccgt ctgttttgat gcggacccaa acgtcgccaa tgcaggcccg gatgctggaa 60
caacacgact tctccaaggg gccgttgaag atgatctcac cggggaaggt ttaccgccgc 120
gacaccgatg acgctaccca cagccaccaa ttccaccagg ttgaaggaat cgtggtcggt 180
gaacacgtca cgatggccga tttaaagggg accctagagg cggtggccca aaacctgttt 240
ggcgaccagc tcaaggtgcg tctgcgcccg agttacttcc cgttcacgga accgtccgtc 300
gaggccgaca tcacttgctt taattgcctg ggggccggtt gctcaatctg taagggaact 360
ggttggatcg aggtgttggg ggccggaatg gtgcacccaa acgtcttgaa gatgtctggc 420
gtcgacccgg a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