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878530.X (22)申请日 2018.06.07 (73)专利权人 常州常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317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夏城南路539号 (72)发明人 姚树新 李斌 徐孝明 周宗盛 张涛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1251 代理人 郭桂峰 (51)Int.Cl. A01D 29/00(2006.01) A01D 41/12(2006.01) A01F 12/44(2006.01) (ES。
2、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 机, 包括摘果系统, 包括轴流滚筒和筛网; 清选系 统, 设置在所述摘果系统下方, 通过筛子往复运 动筛落过滤的花生果; 果箱提升系统, 包括排果 搅龙和压送风管, 压送风管一端通过压送壳与排 果搅龙连通, 另一端连通果箱; 切碎系统, 设置在 摘果系统下方, 用于切碎花生秧; 草箱提升系统, 包括一排草筒和草箱, 排草筒的一端通过排草风 机与草箱连通, 另一端靠近清选系统和切碎系统 将小花生秧吸入草箱内; 杂余升运系统, 包括杂 余提升部, 下端连通杂余搅。
3、龙部, 上端连通杂余 喂入部, 使得承接的大花生秧经过摘果系统反复 击打变成小花生秧。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收 拾效率, 且分离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避免收获机 堵塞。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7页 CN 208446046 U 2019.02.01 CN 208446046 U 1.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用于将花生秧和花生果进行分离,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摘果系统, 所述摘果系统包括轴流滚筒, 以及套设在所述轴流滚筒外侧的筛网, 用于将 经击打后的花生果和花生秧进行过滤分离; 清选系统, 其设置在所述摘果系统下方, 包括一筛子, 所述筛子往复运动用于筛落过滤 的花生果; 果箱。
4、提升系统, 所述果箱提升系统包括排果搅龙和压送风管, 所述压送风管一端通过 一压送壳与所述排果搅龙连通, 另一端连通一果箱, 用于收集经所述清选系统筛落的花生 果; 切碎系统, 其设置在所述摘果系统下方, 且所述切碎系统包括带有固定切碎刀的导草 弧板, 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草弧板中心轴上的刀辊总成, 所述刀辊总成上设有旋转切碎刀, 用 于切碎所述摘果系统输送下来的花生秧; 草箱提升系统, 所述草箱提升系统包括一排草筒和草箱, 所述排草筒的一端通过一排 草风机与所述草箱连通, 另一端靠近所述清选系统和切碎系统, 用于经所述清选系统过滤 的小花生秧, 以及经所述切碎系统切碎的小花生秧吸入所述草箱内; 。
5、还包括一杂余升运系统, 所述杂余升运系统包括杂余提升部, 所述杂余提升部的下端 连通一用于承接所述切碎系统上的大花生秧的杂余搅龙部, 所述杂余提升部的上端连通一 用于将大花生秧喂入所述摘果系统的杂余喂入部, 使得承接的大花生秧经过所述摘果系统 反复击打变成小花生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杂余搅龙部包括传动轴, 以及与所述传动轴平行设置的搅龙;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一过渡链轮, 另一端设置一固定链轮; 所述搅龙的一端设置一搅龙链轮, 且所述搅龙链轮与所述过渡链轮位于同一侧; 所述过渡链轮一侧的所述传动轴上还连接一皮带轮, 所述皮带轮连接一动力装置, 。
6、用 于带动所述过渡链轮进行转动, 并通过所述搅龙链轮带动所述搅龙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杂余提升部包括一提升壳体, 所述提升壳体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提升壳体的下端 设置一第一转轴, 所述提升壳体的上端设置一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 套设一升运皮带; 所述皮带上均匀排列若干个提升板, 若干个所述提升板用于带动所述提升壳体下端的 花生秧上升至所述杂余喂入部;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一提升链轮, 所述提升链轮与所述固定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 接, 且两者位于所述提升壳体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提升壳体的上端两侧均设置一张紧支架, 所述张紧支架上设置一张紧螺栓, 且所 述张紧支架通过一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部进行连接; 当所述升运皮带松动时, 调节所述张紧螺栓带动所述张紧支架上移, 并拉紧所述升运 皮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送壳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压送壳的进料口与所述排果搅龙连接, 且在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8446046 U 2 两者连接处还设置一压送风机, 所述压送壳的出料口与所述压送风管一端连通; 所述压送风机的吹风口朝向所述压送壳的出料口, 用于将所述压送壳的进料口进入的 花生果通。
8、过所述压送风管吹入所述果箱内, 同时将经所述清选系统的小花生秧往靠近所述 草箱提升系统方向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送壳的侧壁上设有一可拆卸的活动盖板, 所述活动盖板上设置一感应座圈, 相 对所述感应座圈的所述压送壳的侧壁上设有一传感器; 当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感应座圈产生相对位移时, 所述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盖板上还设置一弹簧压紧机构, 所述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一弹簧压板, 以及夹 设在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弹簧压板之间的压缩弹簧; 所述弹簧压板通过所述压缩弹簧, 对所述活动盖板产生一。
9、个初始压力, 使得所述活动 盖板紧贴所述压送壳; 当花生果在所述压送壳内产生积压堵塞时, 堵塞的花生果对所述活动盖板产生挤压 力, 所述挤压力大于所述初始压力, 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压送壳产生位移, 所述压缩弹簧进 行压缩,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感应座圈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所述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草筒从上至下筒径大小相同, 且所述排草筒的筒壁上开有第一观察口和第二观 察口, 所述第一观察口和所述第二观察口分别分设在所述排草筒同一侧筒壁的上下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草风机上设有风机。
10、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 所述风机进风口位于所述排草筒上 方, 且沿所述排草风机旋转方向切线汇入, 使得小花生秧从切线方向进入所述排草风机, 并 沿切线方向从所述风机出风口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滚筒倾斜向上设置, 且所述轴流滚筒的下端为进料口, 上端为出料口; 所述清选系统位于所述进料口下方处为前端, 且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处为后端; 所述果箱提升系统的所述排果搅龙位于清选所述清选系统的前端处, 所述杂余搅龙部 和所述排草筒, 以及所述切碎系统均位于所述清选系统的所述后端处。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84460。
11、46 U 3 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农用机械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逐步高升, 生活中各种工具也不断迅速出现了, 特别 在农业方面, 以前到花生收获季节, 都是人工在田间进行工作, 逐渐的花生收获机成功出现 了, 使农民从重体力劳动中得到了解放,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不再用人工进行收获花生。 且 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一次性能够完成捡拾、 运输、 分离、 摘果、 清选和集果等功能。 0003 目前, 我国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正处于开发期, 花生捡拾收获机的摘果系统将 带有花生的秧螺。
12、旋运输至摘果系统轴流滚筒, 由摘果系统的钉齿在滚筒的旋转下击打花生 秧, 实现花生秧与花生果分离, 但较大的花生秧在筛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未充分揉切 的情况, 这样在不停的运输带有花生的秧过程中, 大的花生秧越积越多, 容易造成升运系统 堵塞, 从而降低拾收效率, 容易导致拾收机损坏。 0004 因此, 本申请急需提供一种收拾效率高、 且分离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避免堵塞的自 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能够有效提高收拾效率, 且分离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避免收获机堵塞。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自走。
13、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用于将花生秧和花生果进行分离, 包括: 0008 摘果系统, 所述摘果系统包括轴流滚筒, 以及套设在所述轴流滚筒外侧的筛网, 用 于将经击打后的花生果和花生秧进行过滤分离; 0009 清选系统, 其设置在所述摘果系统下方, 包括一筛子, 所述筛子往复运动用于筛落 过滤的花生果; 0010 果箱提升系统, 所述果箱提升系统包括排果搅龙和压送风管, 所述压送风管一端 通过一压送壳与所述排果搅龙连通, 另一端连通一果箱, 用于收集经所述清选系统筛落的 花生果; 0011 切碎系统, 其设置在所述摘果系统下方, 且所述的切碎系统包括带有固定切碎刀 的导草弧板, 以及设置在所述导草弧。
14、板中心轴上的刀辊总成, 所述的刀辊总成设有旋转的 切碎刀, 用于切碎所述摘果系统输送下来的花生秧; 0012 草箱提升系统, 所述草箱提升系统包括一排草筒和草箱, 所述排草筒的一端通过 一排草风机与所述草箱连通, 另一端靠近所述清选系统和切碎系统, 用于经所述摘果系统 过滤的小花生秧, 以及经所述切碎系统切碎的小花生秧吸入所述草箱内; 0013 还包括一杂余升运系统, 所述杂余升运系统包括杂余提升部, 所述杂余提升部的 下端连通一用于承接所述切碎系统上的大花生秧的杂余搅龙部, 所述杂余提升部的上端连 说 明 书 1/9 页 4 CN 208446046 U 4 通一用于将大花生秧喂入所述摘果系。
15、统的杂余喂入部, 使得承接的大花生秧经过所述摘果 系统反复击打变成小花生秧。 0014 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的摘果系统实现花生秧和花生果的分离带有螺旋的 轴流滚筒旋转的同时将带有花生的秧向轴流滚筒后端推送, 轴流滚筒上的钉齿在滚筒的旋 转下击打花生秧, 花生秧与花生果分离。 花生果通过轴流滚筒上的筛网落入清选系统上, 清 选系统上的筛子左右往复运动将花生果筛落到果箱提升系统上, 清选后由果箱提升系统将 其花生果进行收集。 针对轴流滚筒的花生秧: 一部分大的花生秧通过轴流滚筒的推送向后 移动到切碎系统, 切碎系统上快速旋转的刀具将花生秧切碎, 切碎后的小秧再通过排草风 机被吸走吹入草箱; 剩。
16、余部分花生秧(包括大的和小的)从轴流滚筒落下到清选系统, 落入 清选系统的花生秧, 小的部分通过排草风机吹到后端通过排草风机被草箱提升系统吸走, 大的部分通过清选系统抖动落入杂余升运系统, 被其中的杂余搅龙部承接后, 通过杂余提 升部输送至杂余喂入部, 最后由杂余喂入部送入摘果系统中进行反复击打变成小花生秧。 这样有效地提高收拾效率, 且分离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避免花生秧堵塞收获机。 0015 优选地, 所述杂余搅龙部包括传动轴, 以及与所述传动轴平行设置的搅龙; 0016 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一过渡链轮, 另一端设置一固定链轮; 0017 所述搅龙的一端设置一搅龙链轮, 且所述搅龙链轮与所述。
17、过渡链轮位于同一侧; 0018 所述过渡链轮一侧的所述传动轴上还连接一皮带轮, 所述皮带轮连接一动力装 置, 用于带动所述过渡链轮进行转动, 并通过所述搅龙链轮带动所述搅龙转动。 0019 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皮带轮上设置的动力装置为其皮带轮的转动提供动力, 同时 利用皮带轮带动过渡链轮转动, 从而能够通过搅龙链轮带动搅龙的转动, 通过传动轴的转 动带动固定链轮的转动, 设计巧妙合理, 且有效地减小了杂余搅龙部的整体结构, 从而减小 整机的所占面积。 0020 优选地, 所述杂余提升部包括一提升壳体, 所述提升壳体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提升 壳体的下端设置一第一转轴, 所述提升壳体的上端设置一第。
18、二转轴, 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 第二转轴上套设一升运皮带; 0021 所述皮带上均匀排列若干个提升板, 若干个所述提升板用于带动所述提升壳体下 端的花生秧上升至所述杂余喂入部; 0022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一提升链轮, 所述提升链轮与所述固定链轮通过链条传 动连接, 且两者位于所述提升壳体的同一侧。 0023 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提升壳体上、 下两端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以及套设在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升运皮带, 实现对花生秧的传输, 同时通过升运皮带上均匀排列 设置的若干个提升板, 有效地将花生秧输送至杂余喂入部, 避免传输过程中花生秧因重力 作用而往下移动, 影响传输效率。 更优。
19、的是通过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的提升链轮, 使其提升 链轮与固定链轮进行链条传动连接, 进一部的减小了杂余搅龙部的整体结构, 从而减小整 机的所占面积。 0024 优选地, 所述提升壳体的上端两侧均设置一张紧支架, 所述张紧支架上设置一张 紧螺栓, 且所述张紧支架通过一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部进行连接; 0025 当所述升运皮带松动时, 调节所述张紧螺栓带动所述张紧支架上移, 并拉紧所述 升运皮带。 说 明 书 2/9 页 5 CN 208446046 U 5 0026 本技术方案中, 进一步的在提升壳体的上端两侧均设置一张紧支架, 通过固定螺 栓使得张紧支架与第二转轴进行固定连接, 同时通过。
20、张紧支架上设置的张紧螺栓调整张紧 支架的位置, 使其实现对升运皮带的拉动, 满足对松动升运皮带的拉紧, 从而提高传输效 率。 0027 优选地, 所述压送壳上设有进料口, 所述压送壳的进料口与所述排果搅龙连接, 且 在两者连接处还设置一压送风机, 所述压送壳的出料口与所述压送风管一端连通; 0028 所述压送风机的吹风口朝向所述压送壳的出料口, 用于将所述压送壳的进料口进 入的花生果通过所述压送风管吹入所述果箱内, 同时将经所述清选系统的小花生秧往靠近 所述草箱提升系统方向吹。 0029 本技术方案中, 通过设置的压送壳, 有效地避免了清选后的花生果发生散落现象, 同时提高了压送风机的风力, 。
21、在利用设置的压送风机将其花生果通过压送风管吹入果箱 内, 并进行收集, 且还能利用设置的压送风机将经清选系统的小花生秧往靠近草箱提升系 统方向吹, 一举两得实现对花生果和小花生秧彻底的分离。 0030 优选地, 所述压送壳的侧壁上设有一可拆卸的活动盖板, 所述活动盖板上设置一 感应座圈, 相对所述感应座圈的所述压送壳的侧壁上设有一传感器; 0031 当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感应座圈产生相对位移时, 所述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 0032 本技术方案中, 利用压送壳的侧壁上设置的可拆卸活动盖板, 以及活动盖板和压 送壳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的感应座圈与传感器, 传感器与感应座圈产生相对位移时, 传感器 发出报警。
22、信号。 通过传感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打开活动盖板, 并将其花生 果的堵塞现象解决。 0033 优选地, 所述活动盖板上还设置一弹簧压紧机构, 所述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一弹簧 压板, 以及夹设在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弹簧压板之间的压缩弹簧; 0034 所述弹簧压板通过所述压缩弹簧, 对所述活动盖板产生一个初始压力, 使得所述 活动盖板紧贴所述压送壳; 0035 当花生果在所述压送壳内产生积压堵塞时, 堵塞的花生果对所述活动盖板产生挤 压力, 所述挤压力大于所述初始压力, 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压送壳产生位移, 所述压缩弹簧 进行压缩, 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感应座圈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所述传感器发出报。
23、警信号。 0036 本技术方案, 与上述方案相比, 进一步的在活动盖板上设置一弹簧压紧机构, 通过 弹簧压紧机构中的压缩弹簧实现堵塞的花生果对活动盖板产生挤压力进行缓冲, 避免活动 盖板一下受到较大的挤压力而造成损坏。 0037 优选地, 所述排草筒从上至下筒径大小相同, 且所述排草筒的筒壁上开有第一观 察口和第二观察口, 所述第一观察口和所述第二观察口分别分设在所述排草筒同一侧筒壁 的上下两端。 0038 本技术方案中, 将排草筒从上至下的筒径设置成相等, 目的是提升草箱提升系统 中排草风机的吸力。 同时通过筒壁同一侧上设置的上下两个一观察口和所述第二观察口, 避免排草筒堵塞, 且一旦堵塞可。
24、以从两个观察口处进行清除。 0039 优选地, 所述排草风机上设有风机进风口和风机出风口, 所述风机进风口位于所 述排草筒上方, 且沿所述排草风机旋转方向切线汇入, 使得小花生秧从切线方向进入所述 排草风机, 并沿切线方向从所述风机出风口排出。 本技术方案, 采用切向汇入的设计可以减 说 明 书 3/9 页 6 CN 208446046 U 6 少风机回风, 提高气吸压力, 从而提高了排草效率避免堵塞。 此外, 风机出风口进行了出口 扩大的处理, 有效防止排草堵塞。 0040 优选地, 所述轴流滚筒倾斜向上设置, 且所述轴流滚筒的下端为进料口, 上端为出 料口; 0041 所述清选系统位于所述。
25、进料口下方处为前端, 且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处为后端; 0042 所述果箱提升系统的所述排果搅龙位于所述清选系统的所述清选系统的前端处, 所述杂余搅龙部和所述排草筒, 以及所述切碎系统均位于所述清选系统的所述后端处。 0043 本技术方案中, 将轴流滚筒倾斜向上设置, 同时将进料口设置在下端, 而出料口设 置在上方, 可以保证经过轴流滚筒打击后的大花生秧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往下掉落切碎 系统。 依此, 进一步的将果箱提升系统的排果搅龙位于清选系统的前端处, 而杂余搅龙部、 所述排草筒, 以及所述切碎系统均位于清选系统的后端处。 使其花生秧和花生果经过初步 的分离, 再由位于不同位置的果箱提升系统。
26、和草箱提升系统进行分别收集, 设计巧妙合理, 更优的是避免经打击的花生果影响花生秧的收集。 0044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0045 1、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设置的摘果系统实现花生秧和花生果的分离, 通过清选系 统将过滤的花生果进行清选, 清选选后由果箱提升系统将其花生果进行收集。 同时由摘果 系统分离后的花生秧, 一部分大的花生秧通过轴流滚筒到切碎系统, 再被吸走; 剩余部分花 生秧(包括大的和小的)从轴流滚筒落下到清选系统, 落入清选系统的花生秧: 小的部分通 过清选系统下端的压送风机, 即果箱提升系统中的压送风机吹到清选系统的后端靠近。
27、草箱 提升系统处, 经草箱提升系统吸入草箱; 大的部分通过清选系统抖动落入杂余升运系统, 由 杂余升运系统中的杂余搅龙部承接后, 通过杂余提升部输送至杂余喂入部, 最后由杂余喂 入部送入摘果系统中进行反复击打变成较小花生秧。 这样有效地提高收拾效率, 且分离效 果较佳, 更优的是避免花生秧堵塞收获机。 0046 2、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设置的过渡链轮转动, 实现力的传递。 从而在搅龙链轮带动 搅龙的转动, 以及传动轴的转动带动固定链轮的转动, 再由与固定链轮链条传动连接的提 升链轮带动升运皮带的专利, 设计巧妙合理, 且有效地减小了杂余搅龙部的整体结构, 能够 减小整机的所占面积。 0047。
28、 3、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在提升壳体上端两侧均设置一张紧支架, 利用固定螺栓使 得张紧支架与第二转轴进行固定连接, 同时利用张紧支架上设置的张紧螺栓调整张紧支架 的位置, 使其实现对升运皮带的拉动, 满足对松动升运皮带的拉紧, 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降 低工作难度。 0048 4、 本实用新型中, 利用压送壳侧壁上设置的可拆卸活动盖板, 以及活动盖板和压 送壳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的感应座圈与传感器, 当传感器与感应座圈产生相对位移时, 传感 器发出报警信号。 这样能够通过传感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打开活动盖板, 并将其花生果的堵塞现象解决, 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活动盖板上设置的。
29、弹簧压 紧机构, 利用压紧弹簧自身的弹力实现对活动盖板所受挤压力的缓冲, 避免一下受力过大 而造成损坏。 0049 5、 本实用新型中, 将排草筒的筒径设置成均等, 目的是提升草箱提升系统中排草 风机的吸力。 同时通过筒壁同一侧上设置的上下两个一观察口和所述第二观察口, 避免排 说 明 书 4/9 页 7 CN 208446046 U 7 草筒堵塞, 且一旦堵塞可以从两个观察口处进行清除。 设计巧妙, 使用效果较佳。 0050 6、 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设置的切碎系统, 以及摘果系统、 清选系统、 果箱提升系统、 草箱提升系统, 以及杂余升运系统的位置关系。 使其花生秧和花生果经过初步的分离后。
30、, 再 由位于不同位置的果箱提升系统和草箱提升系统进行分别收集, 设计巧妙合理, 更优的是 避免经打击的花生果影响花生秧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51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 对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 收获机的结构的上述特性、 技术特征、 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005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中的杂余升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中的果箱。
31、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6为图5中活动盖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58 图7为图5中活动盖板与压送壳紧贴状态结构示意图; 0059 图8为图5中活动盖板与压送壳产生位移状态结构示意图; 0060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中的果箱提升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 意图; 006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中的排草筒与排草风机结合的结 构示意图; 006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中的切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63 附图标记说明: 0064 摘果系统1; 轴流滚筒11; 进料口111; 出料口112; 筛网12; 0065 清选系统2; 清选。
32、系统的前端21; 清选系统的后端22; 筛子23; 0066 果箱提升系统3; 排果搅龙31; 压送风管32; 压送风机33; 风机罩壳331; 果箱34; 压 送壳35; 传感器351; 活动盖板36; 感应座圈361; 弹簧压板37; 压缩弹簧38; 扭簧381; 插片39; 0067 草箱提升系统4; 排草筒41; 第一观察口411; 第二观察口412; 草箱42; 排草风机43; 导流板44; 风机出风口45; 风机进风口46; 0068 杂余升运系统5; 0069 杂余搅龙部51; 传动轴511; 搅龙512; 过渡链轮513; 固定链轮514; 搅龙链轮515; 皮 带轮516; 。
33、搅龙壳体517; 0070 杂余提升部52; 提升壳体521; 第一转轴522; 第二转轴523; 升运皮带 524; 提升板 525; 提升链轮526; 0071 杂余喂入部53; 张紧支架531; 张紧螺栓532; 固定螺栓533; 0072 切碎系统6; 旋转切碎刀61; 刀辊总成62; 导草弧板63; 固定切碎刀64。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照附图 说 明 书 5/9 页 8 CN 208446046 U 8 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 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
34、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74 另需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左、 右、 上、 下均是指附图中的方向, 实际使 用时根据需求做位置的调整。 007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 参看图1-11所示, 一种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 主要 是将带有花生的秧进行花生秧和花生果的分离, 具体包括了摘果系统1, 其中, 摘果系统1包 括了一轴流滚筒11, 以及套设在轴流滚筒11外侧的筛网12, 这样将带有花生果的花生秧经 过轴流滚筒11上的钉齿旋转下击打后, 花生秧和花生果进行了分离, 其中, 花生秧一部分为 小花生秧, 而另一部分未。
35、击打碎, 仍然是较大的花生秧。 0076 其中, 一部分小花生秧由草箱提升系统直接吸走, 而分离后的花生果和还有一部 分小花生秧经过筛网12进行过滤筛选通过清选系统2进行清选, 具体的清选系统2其设置在 摘果系统1的下方, 包括一筛子23, 通过筛子23的往复运行将由筛网12筛选花生果和一部分 小花生秧; 其中花生果由设置的果箱提升系统3进行收集, 小花生秧经由草箱提升系统吸 走。 0077 设置的果箱提升系统3具体包括了排果搅龙31和压送风管32, 压送风管 32一端通 过一压送壳35与排果搅龙31连通, 另一端连通一果箱34, 这样经清选系统2筛落的花生果经 过排果搅龙31后, 由压送风机。
36、33吹入压送风管32, 最终通过压送风管32进入果箱34中进行 收集清选系统摘果系统。 0078 设置的草箱提升系统4具体的包括一排草筒41和草箱42, 排草筒41的一端通过一 排草风机43与草箱42连通, 另一端靠近清选系统2和切碎系统6, 用于经清选系统2过滤的小 花生秧, 以及经切碎系统切碎的小花生秧吸入草箱内, 实现对小花生秧的收集。 0079 较大的花生秧经过轴流滚筒11输送到出料口处, 即靠近草箱提升系统处的切碎系 统6由切碎系统6进行切碎, 而切碎后的小花生秧直接由草箱提升系统中的排草风机排走。 这样经过一次轴流滚筒11的打击和切碎系统6的切碎后仍有一部分大的花生秧可能未被打 碎。
37、, 落入清选系统后, 导致捡拾收获机被卡住无法继续工作, 所以本申请中进一步的设置一 杂余升运系统5, 且杂余升运系统5具体包括了杂余提升部52, 在杂余提升部52的下端连通 一用于承接切碎系统6上掉落的花生秧的杂余搅龙部51, 杂余提升部52的上端连通一用于 将花生秧喂入摘果系统1的杂余喂入部53, 这样可以使得经杂余搅龙部51 承接的花生秧经 过摘果系统1反复击打和切碎后变成小花生秧。 能够有效提高收拾效率, 且分离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避免收获机堵塞。 0080 其中, 见图11所示, 设置的切碎系统6, 具体的包括刀辊总成62, 安装在刀辊总成62 上的旋转切碎刀61, 刀辊总成62下端。
38、用于托住花生秧的导草弧板63, 安装在导草弧板63上 的固定切碎刀64, 旋转切碎刀61与固定切碎刀 64相互作用切碎轴流滚筒输送的花生秧; 切 碎的花生秧由草箱提升系统4进行收集吸入果箱, 这样通过反复的切碎和击打后不仅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减小设备的使用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 0081 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 参看图3、 4所示,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改进, 改进之 处在于, 其中设置的杂余搅龙部51还包括一搅龙壳体517, 通过轴承固定在搅龙壳体517上 的传动轴511, 以及位于搅龙壳体517内与传动轴511 平行设置的搅龙512, 且搅龙512是左 说 明 书 6/9 页 9。
39、 CN 208446046 U 9 旋结构, 利用顺时针转动杂余物料(即大花生秧)的原理, 快速将大花生秧等从左至右传到 杂余提升部52的下端, 再由杂余提升部52运输至杂余喂入部53, 有效地提高运输效率。 0082 需说明的是不管是传动轴511, 还是搅龙512的转动都需要由动力装置来提供动 力, 所以本申请中, 优选地在传动轴511的一端设置一过渡链轮513, 另一端上设置一固定链 轮514; 同时在搅龙512的一端上设置一搅龙链轮515, 且将搅龙链轮515与过渡链轮513位于 同一侧, 且两者通过链条进行连接。 这样在过渡链轮513一侧的传动轴511上进一步连接一 皮带轮516, 通。
40、过皮带轮 516连接一动力装置(图中未标示), 使其在动力装置提供的动力下 皮带轮516 转动, 进而带动过渡链轮513进行转动, 最终由过渡链轮513将力传输至搅龙链 轮515并带动搅龙512转动。 同时过渡链轮513还将力传输至固定链轮514, 而固定链轮514主 要用于与杂余提升部52连接。 008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 再次参看图3、 4所示, 其中, 设置的杂余提升部52具 体包括一提升壳体521, 且提升壳体521倾斜向上设置, 提升壳体521的下端设置一第一转轴 522, 而提升壳体521的上端设置一第二转轴523, 且在第一转轴522和第二转轴523上套设一 升运皮带5。
41、24。 这样可以将通过搅龙512搅入的大花生秧由升运皮带524输送至杂余喂入部 53, 最后由杂余喂入部53落入摘果系统1, 进行再次的打击, 有效地避免杂余提升部52下端 堵塞, 提高升运效率。 0084 实际使用时, 应说明的是, 皮带上还均匀排列若干个提升板525, 若干个这样通过 提升板525用于带动提升壳体521下端的花生秧上升至杂余喂入部 53; 提高花生秧与升运 皮带524的摩擦力, 避免运输过程中滑落下来, 影响输送效率, 导致杂余提升部52下端堵塞。 其次, 第一转轴522和第二转轴523 的转动主要是通过第一转轴522的一侧设置一提升链轮 526, 且提升链轮526 与固定。
42、链轮514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且两者位于提升壳体521的同一 侧。 这样在固定链轮514转动下通过链条带动第一转轴522进行转动, 从而实现升运皮带524 的传动。 设计巧妙合理, 且有效地降低了整个杂余升运系统5的体积。 008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 再次参看图1、 3、 4所示, 在提升壳体521 的上端, 即 位于第二转轴523处的提升壳体521两侧均设置一张紧支架531, 张紧支架531上设置一张紧 螺栓532, 同时张紧支架531通过一固定螺栓533 与第二转轴523的轴部进行连接; 这样当使 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升运皮带524松动时, 只需调节张紧螺栓532, 由于张紧支架53。
43、1一端通过 固定螺栓533进行固定, 在调节张紧螺栓532下可以带动张紧支架531上移, 并实现对升运皮 带 524的拉紧。 有效地避免通过拆卸的方式来调整升运皮带524, 方便快捷。 008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 参看图5-8所示,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 进, 且改进之处在于: 其中压送壳35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压送壳的进料口与排果搅龙31 连接, 且在两者连接处还设置一压送风机, 这样可以将排果搅龙31中的花生果直接从压送 壳35的进料口输送至压送壳35内, 再由压送壳35的出料口与压送风管32一端连通, 直接在 压送风机的作用下将花生果送入果箱34中; 同时为保证收集。
44、效率, 所以将压送风机33的吹 风口朝向压送壳35的出料口, 这样可以将从压送壳35的进料口进入的花生果通过压送风管 32快速地吹入果箱34内, 同时又能利用压送风机将经清选系统的小花生秧往靠近草箱提升 系统方向吹, 实现花生果与花生秧的彻底分离。 0087 应说明的是, 实际使用时, 压送风机33设置在风机罩壳331内, 且风机罩壳331与压 送壳35通过螺栓或螺母进行连接, 或焊接, 或一体成型均可, 这样可以保证压送风机33产生 说 明 书 7/9 页 10 CN 208446046 U 10 的压送风量足够大, 而足够大的风量通过风机罩壳331将花生果吹入压送壳35的出料口, 又 能将。
45、小花生秧往靠近草箱提升系统方向吹进行彻底分离。 008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 再次参看图5-8所示, 进一步的在压送壳35 的侧壁 上设有一可拆卸的活动盖板36, 同时在活动盖板36上设置一感应座圈 361, 相对感应座圈 361的压送壳35的侧壁上设有一传感器351; 这样当传感器351与感应座圈361产生相对位移 时, 传感器351发出报警信号。 这样可以及时告知操作人员对压送壳35内花生果发生的堵塞 现在及时处理。 0089 其中, 应说明的是活动盖板36是通过插片39安装的形式安装在花生果压送壳35 上, 且靠近压送壳35的出料口处, 参见图6所示。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方便活动盖。
46、板36的拆卸, 同样也方便活动盖板36拆除后从开口处对堵塞的花生果进行清理。 009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 为避免压送壳35内的花生果堵塞后一下对活动盖板 36的挤压力过大而造成活动盖板36的损坏, 依此, 进一步的在活动盖板36上设置一弹簧压 紧机构, 且弹簧压紧机构包括一弹簧压板37, 以及夹设在活动盖板36与弹簧压板37之间的 压缩弹簧38。 这样弹簧压板37通过压缩弹簧38, 对活动盖板36产生一个初始压力, 使得活动 盖板36紧贴压送壳 35, 见图7所示。 而当花生果在压送壳35内产生积压堵塞时, 堵塞的花生 果对活动盖板36产生挤压力, 一旦挤压力大于初始压力, 活动盖板。
47、36与压送壳35产生位移, 见图8所示, 此时压缩弹簧38被压缩, 传感器351与感应座圈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传感器351 发出报警信号。 这样可以通过压缩弹簧38对活动盖板36有一个缓冲力, 避免一下挤压力过 大而造成活动盖板36的损坏, 设计巧妙合理。 此外, 通过固定螺母可调节弹簧压板37到压送 壳35的相对距离, 在该装置刚开始工作的初始情况下, 活动盖板36与压送壳35侧壁紧贴为 一体, 然后通过调节固定螺母来改变弹簧压板37相对压送壳35侧壁的距离, 相应的弹簧压 板37相对活动盖板36的距离也同步调整, 从而实现弹簧压板37 通过压缩弹簧37对活动盖 板36产生的初始压力大小可调。
48、, 进而达到花生果堵塞报警压力可调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 中, 弹簧压紧机构也可以直接采用扭簧, 仅需功能与弹簧压板37和压缩弹簧38结合后所实 现的功能相同即可。 具体的, 扭簧381的一端固定在压送壳35上, 另一端抵靠在活动盖板36 上对活动盖板 36产生一定的初始压力; 当花生果在压送壳35内产生积压堵塞时, 堵塞的花 生果对活动盖板36产生挤压力, 活动盖板36向外移动对扭簧381进行压缩。 见图9所示。 在本 实用新型的实审例四中, 参看图10所示,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改进, 且改进之处在 于: 设置的排草筒41一体成型, 且从上至下筒径大小相同, 且排草筒41的筒壁上开有。
49、第一观 察口411和第二观察口412, 而第一观察口411和第二观察口412分别分设在排草筒41同一侧 筒壁的上下两端, 这样不管是排草筒41的上端堵塞, 还是下端均可通过观察口进行观察并 清理。 0091 应说明的是, 在实际使用时, 在排草筒41的筒壁上设置一导流板44, 见图1、 2、 10所 示, 导流板44位于观察口的相对一侧的筒壁上, 且朝向清选系统2一侧, 目的是使其可以将 经打击后的小花生秧向上导流板44抛撒, 提高抛撒高度, 从而减少对气吸压力的需求, 提高 排草效率。 其次, 调整草箱提升系统4风道, 在排草风机43上设有风机进风口46和风机出风 口45, 其中, 风机进风口46位于排草筒41上方, 使得风机进风口46沿风机旋转方向切线汇 入, 使得小花生秧从切线方向进入排草风机43并沿切线方向从风机出风口45 排出, 采用切 向汇入的设计可以减少风机回风,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