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724051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443742.6

申请日:

20181129

公开号:

CN109287637A

公开日:

2019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653,A01N33/12,A01P21/00,A01G22/20,A01G13/00

主分类号:

A01N43/653,A01N33/12,A01P21/00,A01G22/20,A01G13/00

申请人:

河西学院

发明人:

雷玉明,郑天翔,曹礼

地址: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环路846号河西学院

优先权:

CN201811443742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刘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农作物调理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作物增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50~70份,矮壮素15~25份,三唑酮8~12份,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本发明制备的玉米增效剂具有显著降低玉米株高、缩短穗位高和增加作物的茎粗的作用,同时具有对玉米大斑病、锈病、黑粉病和纹枯病明显的防治效果,可以显著的增加玉米产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玉米增效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50~70份,矮壮素15~25份,三唑酮8~12份,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矮壮素和所述三唑酮重量份合计为25~35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玉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矮壮素、三唑酮、载体和分散剂混合,搅拌后粉碎,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得所述增效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转速为90~11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后的物料粒径≤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后的物料粒径≤0.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依次包括:锆珠研磨、胶体磨研磨和卧式砂磨机研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锆珠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胶体磨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卧式砂磨机研磨的时间为15~20分钟。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增效剂或利用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增效剂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剂的施药时期为玉米10~13片时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调理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倒伏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危害,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玉米倒伏造成减产达20%~50%,每年因倒伏造成玉米的产量损失近100万吨左右。究其原因,自然因素风雨是倒伏的直接原因,肥水管理是重要因素,病虫害是诱发因素。目前随着玉米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密度、超高产与玉米倒伏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近几年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玉米叶斑病、纹枯病、黑粉病、锈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加剧倒伏率增加。现有技术通过在10~15片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措施解决玉米植株高大、穗高的问题,通过在11~15片叶喷施化学药剂防控叶斑病等病害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广矮壮素在调节玉米植株高度,三唑酮杀菌剂在防控叶斑病、黑粉病、锈病的均有各自优势,但是由于喷施矮壮素单剂需要2次,三唑酮单剂需要2~3次,在短短的10~15片叶期需要喷药4~5次,喷药次数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植株高度增加带来喷药不便,给农业生产企业、种植户和统防统治专业防控队伍带来了诸多困难。

因此,玉米种植中急需要一种既具有调控株高,又具有防治叶斑病、黑粉病、锈病和纹枯病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增效剂可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劳动成本和用药成本,并且对控制株高和防治病害效果高于单剂,增效显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50~70份,矮壮素15~25份,三唑酮8~12份,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优选的,所述矮壮素和所述三唑酮重量份合计为25~35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矮壮素、三唑酮、载体和分散剂混合,搅拌后粉碎,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得所述增效剂。

优选的,所述搅拌转速为90~110r/min。

优选的,所述粉碎后的粒径≤50微米。

优选的,所述研磨后的粒径≤0.5微米。

优选的,所述研磨依次包括:锆珠研磨、胶体磨研磨和卧式砂磨机研磨。

优选的,所述锆珠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胶体磨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卧式砂磨机研磨的时间为15~20分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玉米增效剂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得到的玉米增效剂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的施药时期为玉米10~13叶时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将三唑酮与矮壮素复配,复配后得到的增效剂可以显著降低作物株高、缩短穗位高、增加作物的茎粗。复配后喷施可以显著增加作物产量。

在本发明对比试验中,将复配后的增效剂用于玉米植株性状控制和玉米叶部和茎杆病害的防治,均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玉米株高控长率达21.73~22.39%、穗位高缩短率13.06~13.23%、茎粗增粗率13.77~14.91%。与单独喷矮壮素条件下玉米株高性壮相比,玉米株高控长率提高5.35~6.26%、穗位高缩短率提高3.78~4.64%、茎粗增粗率提高7.02~8.29%。

复配后的玉米增效剂对玉米大斑病、锈病、黑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发病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明显增强。大斑病的发病率降到4.49~4.72%,防治效果在80.34~81.28%;锈病的发病率降低到5.25~5.56%,防治效果在80.06~81.16%;黑粉病的发病率降到2.83~2.96%,防治效果在80.43~81.28%;纹枯病的发病率降到4.45~4.51%,防治效果在80.51~80.77%。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大斑病发病率防低了18.98~20.03%,防治效果提高了24.55~25.91%;锈病的发病率降低了21.80~22.91%,防治效果提高27.04~28.43%;黑粉病发病率降低了12.03~12.43%,防治效果提高了31.34~32.37%;纹枯病发病率降低了18.66~18.75%,防治效果提高了31.67~31.83%。

复配后的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在20.38~20.73%,与单独喷施矮壮素相比,增产幅度在10.12~10.40%。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增产幅度在14.38~15.53%。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喷施三唑酮增产幅度总合为15.61~15.68%,农作物增效剂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单独喷施三唑酮,二者增产幅度总合为4.77~5.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水50~70份,矮壮素15~25份,三唑酮8~12份,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水。本发明所述水的重量份优选为52~68份,更优选为55~65份,最优选为60份。本发明对所述水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矮壮素。本发明所述矮壮素的重量份优选为17~23份,更优选为19~21份,最优选为20份。在本发明中,所述矮壮素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具有控制作物株高,防止倒伏的功能。本发明对所述矮壮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产品即可。本发明所述矮壮素购自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8%矮壮素原粉。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三唑酮。本发明所述三唑酮的重量份优选为9~11份。更优选为10份。在本发明中,所述三唑酮为杀菌剂,具有控制作物大斑病、锈病、黑粉病、纹枯病等叶部病害的功能。本发明对所述三唑酮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产品即可。本发明所述三唑酮购自拜耳公司97%三唑酮原粉。

本发明所述矮壮素和所述三唑酮的重量份合计优选为22~33份,更优选为25~30份,更优选为28份。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载体。本发明所述载体的重量份优选为3.5~5.5份,更优选为4~5份,最优选为4.5份。在本发明中,所述载体具有吸附性、分散悬浮性等功能。本发明所述载体优选为凹凸棒粘土。本发明对所述载体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发明所述载体来源为甘肃省临泽县凹土。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分散剂。本发明所述分散剂的重量份优选为4~6份,更优选为4.5~5.5份,最优选为5份。在本发明中,所述分散剂具有降低固液相表面张力,提高原料分散效率,稳定悬浮体系的作用。本发明所述分散剂优选GY-WS03湿润分散剂。本发明对所述分散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本发明所述分散剂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是含有植物生物调节物质矮壮素和杀菌剂三唑酮的混合剂,复配后相互增效。同时具备了即能控制作物群体结构,又能控制防治作物病害的功能,克服单剂使用增加成本、劳动力缺点,一种药剂达到了两种药剂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各组分复配使用,一次施药同时具备控制株高与防止作物倒伏和防治作物病害的功能,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劳动强度,增效显著,使用方便等优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玉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矮壮素、三唑酮、载体和分散剂混合,搅拌后粉碎,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得所述增效剂。

本发明将矮壮素、三唑酮、载体和分散剂混合,得到混合料。本发明所述混合的设备优选混粉机搅拌鼓。本发明所述混合时优选进行搅拌,本发明所述搅拌转速优选80~120r/min,更优选为90~110r/min,最优选为100r/min。本发明所述搅拌时间优选为4~6分钟,更优选为5分钟。

得到混合料后,本发明将混合料搅拌后粉碎,得到粉碎后物料。本发明所述粉碎的设备优选气流粉碎机。本发明所述粉碎后的物料粒径优选≤45微米,更优选≤40微米。

得到粉碎后的物料后,本发明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得到所述增效剂。在本发明中,所述研磨的顺序依次为锆珠研磨、胶体磨研磨和卧式砂磨机研磨。本发明所述锆珠研磨的时间优选22~28分钟,更优选为24~26分钟,最优选为25分钟。本发明所述锆珠的直径优选为0.5~2.0微米,更优选为1~1.5微米,最优选为1.3微米。本发明所述锆珠研磨后的粒径优选为≤5微米,更优选为≤4.5微米。在本发明中,所述锆珠研磨具有增加粘度和物粒细度的作用。本发明所述胶体磨研磨的时间优选为22~28分钟,更优选为24~26分钟,最优选为25分钟。本发明所述胶体磨研磨后的粒径优选为≤1微米,更优选为≤0.9微米。在本发明中,所述胶体磨研磨具有增加均匀度及悬浮率的作用。本发明所述卧式砂磨机研磨的时间优选为16~19分钟,更优选为17~18分钟,最优选为17.5分钟。本发明所述卧式砂磨机研磨后的粒径优选为≤0.5微米,更优选为≤0.4微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玉米增效剂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得到的玉米增效剂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施药时期优选为为玉米10~13叶时期。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喷药用量为15ml~30ml/667m2。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应用方法为优选将15~30ml玉米增效剂稀释800~1200倍后喷施到玉米植株叶片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玉米增效剂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原料:凹凸棒粘土:5kg,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20kg,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原粉:10kg,GY-WS03湿润分散剂:5kg,水:60kg。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1)原料称量:按上述用量,分别称取矮壮素、三唑酮、凹凸棒粘土、GY-WS03湿润分散剂;

(2)将步骤(1)称量好的上述原料放入混粉机搅拌鼓中,转速100r/min,搅拌5分钟,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50微米;

(3)研磨:将步骤(2)粉碎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应釜中,加水60kg,放入直径为1mm的锆珠研磨介质中研磨,研磨25分钟后,将磨成5微米用胶体磨研磨25分钟,将磨成1微米,但悬浮性不稳定混合体经卧式砂磨机湿法研磨17分钟,即得到玉米增效剂。

(4)喷药时间:选择玉米10叶期,即玉米第10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5)喷药用量:称量增效剂15ml,用水稀释1000倍后,每667m2喷施15kg药液,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实施例2

原料:凹凸棒粘土:3kg,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15kg,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原粉:8kg,GY-WS03湿润分散剂:3kg,水:50kg。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1)原料称量:按上述用量,分别称取矮壮素、三唑酮、凹凸棒粘土、GY-WS03湿润分散剂;

(2)将步骤(1)称量好的上述原料放入混粉机搅拌鼓中,转速80r/min,搅拌4分钟,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45微米;

(3)研磨:将步骤(2)粉碎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应釜中,加水50kg,放入直径为0.5mm的锆珠研磨介质中研磨,研磨22分钟后,将磨成0.5微米用胶体磨研磨22分钟,将磨成1微米,但悬浮性不稳定混合体经卧式砂磨机湿法研磨16分钟,即得到玉米增效剂。

(4)喷药时间:选择玉米11叶期,即玉米第11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5)喷药用量:称量增效剂20ml,稀释1200倍后,每667m2喷洒24Kg药液,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实施例3

原料:凹凸棒粘土:6kg,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25kg,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原粉:12kg,GY-WS03湿润分散剂:7kg,水:70kg。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1)原料称量:按上述用量,分别称取矮壮素、三唑酮、凹凸棒粘土、GY-WS03湿润分散剂;

(2)将步骤(1)称量好的上述原料放入混粉机搅拌鼓中,转速120r/min,搅拌6分钟,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50微米;

(3)研磨:将步骤(2)粉碎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应釜中,加水70kg,放入直径为2mm的锆珠研磨介质中研磨,研磨28分钟后,将磨成4.5微米用胶体磨研磨26分钟,将磨成0.9微米,但悬浮性不稳定混合体经卧式砂磨机湿法研磨19分钟,即得到玉米增效剂。

(4)喷药时间:选择玉米12叶期,即玉米第12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5)喷药用量:称量增效剂25ml,用水稀释800倍后,每667m2喷洒20Kg药液,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实施例4

原料:凹凸棒粘土:5kg,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20kg,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原粉:10kg,GY-WS03湿润分散剂:5kg,水:60kg。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的(1)~(3)。

(4)喷药时间:选择玉米13叶期,即玉米第13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5)喷药用量:称量增效剂30ml,用水稀释1200倍后,每667m2喷洒36Kg药液,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1

单独喷施矮壮素,取98%矮壮素原药20g,用水稀释1000倍后,每667m2喷20kg药剂。设3次重复(Ⅰ、Ⅱ、Ⅲ),以喷清水为对照(cK),对供试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茎粗进行测量,结果为表1,

表1单独喷施矮壮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单独喷施矮壮素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玉米株高控长率16.50~17.30%、穗位高缩短率8.59~9.28%、茎粗增粗率6.62~6.75%,对玉米大斑病、锈病、黑粉病、纹枯病没有任何防治效果。

对比试验2

单独喷施三唑酮,取97%三唑酮原粉20g,稀释1000倍后,每667m2喷20kg药剂。设3次重复(Ⅰ、Ⅱ、Ⅲ),以喷清水为对照(cK),对供试玉米叶部和茎秆病害防治结果见表2。

表2单独喷施三唑酮防治玉米病害的试验结果

单独喷施三唑酮与未喷施三唑酮的玉米叶部和茎杆病害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68.28~69.34%,锈病防治效果在65.06~66.06%,黑粉病防治效果在60.43~61.29%,纹枯病防治效果在60.51~60.77%。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制备的矮壮素与三唑酮复配后的增效剂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见表3,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影响见表4。

表3增效剂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表4增效剂对主要玉米病害防治效果

根据表3、表4的数据可知,复配后的增效剂对玉米植株性状控制和玉米叶部和茎杆病害的防治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玉米株高控长率达21.73~22.39%、穗位高缩短率13.06~13.23%、茎粗增粗率13.77~14.91%。与单独喷矮壮素条件下玉米株高性壮相比(见表1),玉米株高控长率提高5.35~6.26%、穗位高缩短率提高3.78~4.64%、茎粗增粗率提高7.02~8.29%。

复配后的玉米增效剂对玉米大斑病、锈病、黑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发病率显著降低,防治效果明显增强。大斑病的发病率降到4.49~4.72%,防治效果在80.34~81.28%;锈病的发病率降低到5.25~5.56%,防治效果在80.06~81.16%;黑粉病的发病降到2.83~2.96%,防治效果在80.43~81.28%;纹枯病的发病率降到4.45~4.51%,防治效果在80.51~80.77%。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见表2),大斑病发病率降低了18.98~20.03%,防治效果提高了24.55~25.91%;锈病的发病率降低了21.80~22.91%,防治效果提高27.04~28.43%;黑粉病发病率降低了12.03~12.43%,防治效果提高了31.34~32.37%;纹枯病发病率降低了18.66~18.75%,防治效果提高了31.67~31.83%。

对比试验3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制备的增效剂与对比试验1单独喷施矮壮素、对比试验2单独喷施三唑酮的产量见表5。

表5不同处理药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单位:(kg/667m2)

根据表5的数据可知,复配后喷施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在20.38~20.73%,与单独喷施矮壮素相比,增产幅度在10.12~10.40%。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增产幅度在14.38~15.53%。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喷施三唑酮增产幅度总合为15.61~15.68%,农作物增效剂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单独喷施三唑酮二者增产幅度总合4.77~5.0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443742.6 (22)申请日 2018.11.29 (71)申请人 河西学院 地址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环路 846号河西学院 (72)发明人 雷玉明 郑天翔 曹礼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51)Int.Cl. A01N 43/653(2006.01) A01N 33/12(2006.01) A01P 21/00(2006.01) A01G 22/20(2018.01) A01G 13/00(2006.0。

2、1) (54)发明名称 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属于农作物调理剂技术领域。 本发明 提供了一种农作物增效剂,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 料: 水5070份, 矮壮素1525份, 三唑酮812 份, 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本发明制备的 玉米增效剂具有显著降低玉米株高、 缩短穗位高 和增加作物的茎粗的作用, 同时具有对玉米大斑 病、 锈病、 黑粉病和纹枯病明显的防治效果, 可以 显著的增加玉米产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CN 109287637 A 2019.02.01 CN 109287637 A 1.一种玉米增效。

3、剂,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水5070份, 矮壮素1525 份, 三唑酮812份, 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效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矮壮素和所述三唑酮重量份合计为 2535份。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玉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将矮壮素、 三唑酮、 载体和分散剂混合, 搅拌后粉碎, 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 得所述增效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转速为90110r/min。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碎后的物料粒径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4、所述研磨后的物料粒径0.5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依次包括: 锆珠研磨、 胶体磨研磨 和卧式砂磨机研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锆珠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 所述 胶体磨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 所述卧式砂磨机研磨的时间为1520分钟。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增效剂或利用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增 效剂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效剂的施药时期为玉米1013片 时期。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287637 A 2 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

5、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调理剂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玉米倒伏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危害, 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据 统计, 玉米倒伏造成减产达2050, 每年因倒伏造成玉米的产量损失近100万吨左右。 究其原因, 自然因素风雨是倒伏的直接原因, 肥水管理是重要因素, 病虫害是诱发因素。 目 前随着玉米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密度、 超高产与玉米倒伏的矛盾日益突出, 再加上近几 年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玉米叶斑病、 纹枯病、 黑粉病、 锈病等发病率逐年上升, 加剧倒伏率增 加。 现有技术通过在1015片叶期喷。

6、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措施解决玉米植株高大、 穗高 的问题, 通过在1115片叶喷施化学药剂防控叶斑病等病害问题。 目前市场上推广矮壮素 在调节玉米植株高度, 三唑酮杀菌剂在防控叶斑病、 黑粉病、 锈病的均有各自优势, 但是由 于喷施矮壮素单剂需要2次, 三唑酮单剂需要23次, 在短短的1015片叶期需要喷药45 次, 喷药次数多, 成本高, 劳动强度大, 植株高度增加带来喷药不便, 给农业生产企业、 种植 户和统防统治专业防控队伍带来了诸多困难。 0003 因此, 玉米种植中急需要一种既具有调控株高, 又具有防治叶斑病、 黑粉病、 锈病 和纹枯病的药剂。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

7、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 制备的增效剂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降低劳动成本和用药成本, 并且对控制株高和防治病害 效果高于单剂, 增效显著。 0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水5070份, 矮壮素1525份, 三唑酮812份, 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0006 优选的, 所述矮壮素和所述三唑酮重量份合计为2535份。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8 将矮壮素、 三唑酮、 载体和分散剂混合, 搅拌后粉碎, 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 研磨, 得所述增效剂。 0009 。

8、优选的, 所述搅拌转速为90110r/min。 0010 优选的, 所述粉碎后的粒径50微米。 0011 优选的, 所述研磨后的粒径0.5微米。 0012 优选的, 所述研磨依次包括: 锆珠研磨、 胶体磨研磨和卧式砂磨机研磨。 0013 优选的, 所述锆珠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钟, 所述胶体磨研磨的时间为2030分 钟, 所述卧式砂磨机研磨的时间为1520分钟。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玉米增效剂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得到的玉米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09287637 A 3 增效剂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0015 优选的, 所述增效剂的施药时期为玉米1013叶时期。 。

9、00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 将三唑酮与矮壮素复配, 复配后得到的增效剂可 以显著降低作物株高、 缩短穗位高、 增加作物的茎粗。 复配后喷施可以显著增加作物产量。 0017 在本发明对比试验中, 将复配后的增效剂用于玉米植株性状控制和玉米叶部和茎 杆病害的防治, 均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玉米株高控长率达21.7322.39、 穗位高缩短 率13.0613.23、 茎粗增粗率13.7714.91。 与单独喷矮壮素条件下玉米株高性壮相 比, 玉米株高控长率提高5.356.26、 穗位高缩短率提高3.784.64、 茎粗增粗率提高 7.028.29。 0018 复配后的玉米增效剂对玉米大。

10、斑病、 锈病、 黑粉病、 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发病率显 著降低, 防治效果明显增强。 大斑病的发病率降到4.494.72, 防治效果在80.34 81.28; 锈病的发病率降低到5.255.56, 防治效果在80.0681.16; 黑粉病的发病 率降到2.832.96, 防治效果在80.4381.28; 纹枯病的发病率降到4.454.51, 防 治效果在80.5180.77。 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 大斑病发病率防低了18.9820.03, 防治效果提高了24.5525.91; 锈病的发病率降低了21.8022.91, 防治效果提高 27.0428.43; 黑粉病发病率降低了12.0312.4。

11、3, 防治效果提高了31.3432.37; 纹枯病发病率降低了18.6618.75, 防治效果提高了31.6731.83。 0019 复配后的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 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在20.3820.73, 与 单独喷施矮壮素相比, 增产幅度在10.1210.40。 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 增产幅度在 14.3815.53。 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喷施三唑酮增产幅度总合为15.6115.68, 农作物 增效剂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单独喷施三唑酮, 二者增产幅度总合为4.77 5.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增效剂: 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水5070份, 矮壮素。

12、15 25份, 三唑酮812份, 载体36份和分散剂37份。 0021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水。 本发明所述水的重量份优选为5268份, 更 优选为5565份, 最优选为60份。 本发明对所述水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域常规产 品即可。 0022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矮壮素。 本发明所述矮壮素的重量份优选为17 23份, 更优选为1921份, 最优选为20份。 在本发明中, 所述矮壮素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具 有控制作物株高, 防止倒伏的功能。 本发明对所述矮壮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域 常规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矮壮素购自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8矮壮素原粉。。

13、 0023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三唑酮。 本发明所述三唑酮的重量份优选为9 11份。 更优选为10份。 在本发明中, 所述三唑酮为杀菌剂, 具有控制作物大斑病、 锈病、 黑粉 病、 纹枯病等叶部病害的功能。 本发明对所述三唑酮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域常规 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三唑酮购自拜耳公司97三唑酮原粉。 0024 本发明所述矮壮素和所述三唑酮的重量份合计优选为2233份, 更优选为2530 份, 更优选为28份。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109287637 A 4 0025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载体。 本发明所述载体的重量份优选为3.55.5 份, 更。

14、优选为45份, 最优选为4.5份。 在本发明中, 所述载体具有吸附性、 分散悬浮性等功 能。 本发明所述载体优选为凹凸棒粘土。 本发明对所述载体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 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载体来源为甘肃省临泽县凹土。 0026 本发明所述的玉米增效剂中包含分散剂。 本发明所述分散剂的重量份优选为46 份, 更优选为4.55.5份, 最优选为5份。 在本发明中, 所述分散剂具有降低固液相表面张 力, 提高原料分散效率, 稳定悬浮体系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分散剂优选GYWS03湿润分散 剂。 本发明对所述分散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 采用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即可。 本发明所述 分散剂。

15、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0027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是含有植物生物调节物质矮壮素和杀菌剂三唑酮的混合 剂, 复配后相互增效。 同时具备了即能控制作物群体结构, 又能控制防治作物病害的功能, 克服单剂使用增加成本、 劳动力缺点, 一种药剂达到了两种药剂的效果。 0028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各组分复配使用, 一次施药同时具备控制株高与防止作物 倒伏和防治作物病害的功能, 减少了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降低劳动强度, 增效显著, 使用方 便等优势。 002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玉米增效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将矮 壮素、 三唑酮、 载体和分散剂混合, 搅拌后粉碎,。

16、 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 得所述增 效剂。 0030 本发明将矮壮素、 三唑酮、 载体和分散剂混合, 得到混合料。 本发明所述混合的设 备优选混粉机搅拌鼓。 本发明所述混合时优选进行搅拌, 本发明所述搅拌转速优选80 120r/min, 更优选为90110r/min, 最优选为100r/min。 本发明所述搅拌时间优选为46分 钟, 更优选为5分钟。 0031 得到混合料后, 本发明将混合料搅拌后粉碎, 得到粉碎后物料。 本发明所述粉碎的 设备优选气流粉碎机。 本发明所述粉碎后的物料粒径优选45微米, 更优选40微米。 0032 得到粉碎后的物料后, 本发明将粉碎后的物料与水混合后研磨。

17、, 得到所述增效剂。 在本发明中, 所述研磨的顺序依次为锆珠研磨、 胶体磨研磨和卧式砂磨机研磨。 本发明所述 锆珠研磨的时间优选2228分钟, 更优选为2426分钟, 最优选为25分钟。 本发明所述锆珠 的直径优选为0.52.0微米, 更优选为11.5微米, 最优选为1.3微米。 本发明所述锆珠研 磨后的粒径优选为5微米, 更优选为4.5微米。 在本发明中, 所述锆珠研磨具有增加粘度 和物粒细度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胶体磨研磨的时间优选为2228分钟, 更优选为2426分 钟, 最优选为25分钟。 本发明所述胶体磨研磨后的粒径优选为1微米, 更优选为0.9微 米。 在本发明中, 所述胶体磨研磨具。

18、有增加均匀度及悬浮率的作用。 本发明所述卧式砂磨机 研磨的时间优选为1619分钟, 更优选为1718分钟, 最优选为17.5分钟。 本发明所述卧式 砂磨机研磨后的粒径优选为0.5微米, 更优选为0.4微米。 003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案所述的玉米增效剂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得到的玉米 增效剂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0034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施药时期优选为为玉米1013叶时期。 0035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喷药用量为15ml30ml/667m2。 0036 本发明所述玉米增效剂应用方法为优选将1530ml玉米增效剂稀释8001200倍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109287637 。

19、A 5 后喷施到玉米植株叶片上。 003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玉米增效剂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是不能把它们理 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38 实施例1 0039 原料: 凹凸棒粘土: 5kg, 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 20kg, 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 原粉: 10kg, GYWS03湿润分散剂: 5kg, 水: 60kg。 0040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0041 (1)原料称量: 按上述用量, 分别称取矮壮素、 三唑酮、 凹凸棒粘土、 GYWS03湿润 分散剂; 0042 (2)将步骤(1)称量好的上述原料放入混粉机搅拌鼓中, 转速100r/min, 搅拌5分 钟, 混。

20、合均匀, 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50微米; 0043 (3)研磨: 将步骤(2)粉碎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应釜中, 加水60kg, 放入直径为 1mm的锆珠研磨介质中研磨, 研磨25分钟后, 将磨成5微米用胶体磨研磨25分钟, 将磨成1微 米, 但悬浮性不稳定混合体经卧式砂磨机湿法研磨17分钟, 即得到玉米增效剂。 0044 (4)喷药时间: 选择玉米10叶期, 即玉米第10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0045 (5)喷药用量: 称量增效剂15ml, 用水稀释1000倍后, 每667m2喷施15kg药液, 用背 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0046 实施例2 0047 原料: 凹。

21、凸棒粘土: 3kg, 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 15kg, 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 原粉: 8kg, GYWS03湿润分散剂: 3kg, 水: 50kg。 0048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0049 (1)原料称量: 按上述用量, 分别称取矮壮素、 三唑酮、 凹凸棒粘土、 GYWS03湿润 分散剂; 0050 (2)将步骤(1)称量好的上述原料放入混粉机搅拌鼓中, 转速80r/min, 搅拌4分钟, 混合均匀, 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45微米; 0051 (3)研磨: 将步骤(2)粉碎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应釜中, 加水50kg, 放入直径为 0.5mm的锆珠研磨介质中研磨, 研磨22分钟后, 。

22、将磨成0.5微米用胶体磨研磨22分钟, 将磨成 1微米, 但悬浮性不稳定混合体经卧式砂磨机湿法研磨16分钟, 即得到玉米增效剂。 0052 (4)喷药时间: 选择玉米11叶期, 即玉米第11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0053 (5)喷药用量: 称量增效剂20ml, 稀释1200倍后, 每667m2喷洒24Kg药液, 用背负式 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0054 实施例3 0055 原料: 凹凸棒粘土: 6kg, 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 25kg, 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 原粉: 12kg, GYWS03湿润分散剂: 7kg, 水: 70kg。 0056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23、 0057 (1)原料称量: 按上述用量, 分别称取矮壮素、 三唑酮、 凹凸棒粘土、 GYWS03湿润 分散剂; 0058 (2)将步骤(1)称量好的上述原料放入混粉机搅拌鼓中, 转速120r/min, 搅拌6分 钟, 混合均匀, 再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50微米;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109287637 A 6 0059 (3)研磨: 将步骤(2)粉碎处理后的原料放入搪瓷反应釜中, 加水70kg, 放入直径为 2mm的锆珠研磨介质中研磨, 研磨28分钟后, 将磨成4.5微米用胶体磨研磨26分钟, 将磨成 0.9微米, 但悬浮性不稳定混合体经卧式砂磨机湿法研磨19分钟, 即得到玉米增。

24、效剂。 0060 (4)喷药时间: 选择玉米12叶期, 即玉米第12片叶展开并见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0061 (5)喷药用量: 称量增效剂25ml, 用水稀释800倍后, 每667m2喷洒20Kg药液, 用背负 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0062 实施例4 0063 原料: 凹凸棒粘土: 5kg, 有效含量98矮壮素原粉: 20kg, 有效含量为97三唑酮 原粉: 10kg, GYWS03湿润分散剂: 5kg, 水: 60kg。 0064 具体制备过程与应用如下: 0065 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的(1)(3)。 0066 (4)喷药时间: 选择玉米13叶期, 即玉米第13片叶展开并见。

25、叶鞘时为喷药时间。 0067 (5)喷药用量: 称量增效剂30ml, 用水稀释1200倍后, 每667m2喷洒36Kg药液, 用背 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 0068 对比试验 0069 对比试验1 0070 单独喷施矮壮素, 取98矮壮素原药20g, 用水稀释1000倍后, 每667m2喷20kg药 剂。 设3次重复( 、 、 ), 以喷清水为对照(cK), 对供试玉米的株高、 穗位高、 茎粗进行测 量, 结果为表1, 0071 表1单独喷施矮壮素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0072 0073 单独喷施矮壮素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 玉米株高控长率16.5017.30、 穗位高 缩短。

26、率8.599.28、 茎粗增粗率6.626.75, 对玉米大斑病、 锈病、 黑粉病、 纹枯病没有 任何防治效果。 0074 对比试验2 0075 单独喷施三唑酮, 取97三唑酮原粉20g, 稀释1000倍后, 每667m2喷20kg药剂。 设3 次重复( 、 、 ), 以喷清水为对照(cK), 对供试玉米叶部和茎秆病害防治结果见表2。 0076 表2单独喷施三唑酮防治玉米病害的试验结果 说 明 书 5/7 页 7 CN 109287637 A 7 0077 0078 单独喷施三唑酮与未喷施三唑酮的玉米叶部和茎杆病害试验结果表明(见表2),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在68.2869.34, 锈病防。

27、治效果在65.0666.06, 黑粉病防 治效果在60.4361.29, 纹枯病防治效果在60.5160.77。 0079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制备的矮壮素与三唑酮复配后的增效剂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 响见表3, 对玉米主要病害的影响见表4。 0080 表3增效剂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 0081 0082 0083 表4增效剂对主要玉米病害防治效果 0084 0085 根据表3、 表4的数据可知, 复配后的增效剂对玉米植株性状控制和玉米叶部和茎 说 明 书 6/7 页 8 CN 109287637 A 8 杆病害的防治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 玉米株高控长率达21.7322.39、 穗位高缩短率 13.。

28、0613.23、 茎粗增粗率13.7714.91。 与单独喷矮壮素条件下玉米株高性壮相比 (见表1), 玉米株高控长率提高5.356.26、 穗位高缩短率提高3.784.64、 茎粗增粗 率提高7.028.29。 0086 复配后的玉米增效剂对玉米大斑病、 锈病、 黑粉病、 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发病率显 著降低, 防治效果明显增强。 大斑病的发病率降到4.494.72, 防治效果在80.34 81.28; 锈病的发病率降低到5.255.56, 防治效果在80.0681.16; 黑粉病的发病 降到2.832.96, 防治效果在80.4381.28; 纹枯病的发病率降到4.454.51, 防治 效。

29、果在80.5180.77。 与单独喷施三唑酮相比(见表2), 大斑病发病率降低了18.98 20.03, 防治效果提高了24.5525.91; 锈病的发病率降低了21.8022.91, 防治效 果提高27.0428.43; 黑粉病发病率降低了12.0312.43, 防治效果提高了31.34 32.37; 纹枯病发病率降低了18.6618.75, 防治效果提高了31.6731.83。 0087 对比试验3 0088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制备的增效剂与对比试验1单独喷施矮壮素、 对比试验2单独 喷施三唑酮的产量见表5。 0089 表5不同处理药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单位: (kg/667m2) 009。

30、0 0091 根据表5的数据可知, 复配后喷施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 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在 20.3820.73, 与单独喷施矮壮素相比, 增产幅度在10.1210.40。 与单独喷施三唑酮 相比, 增产幅度在14.3815.53。 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喷施三唑酮增产幅度总合为15.61 15.68, 农作物增效剂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单独喷施矮壮素和单独喷施三唑酮二者增产幅 度总合4.775.05。 009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109287637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