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胸罩。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胸罩或类似需 支撑的内衣的支撑部件。还提供了包含支撑部件的胸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参照图1,传统胸罩100包括用于覆盖和支撑穿戴者的乳房的一 对胸罩罩杯110、在穿戴者的乳沟处将罩杯130的内边缘固定在一起 的连接件120以及至少一个从胸罩罩杯的外边缘150绕穿戴者背部延 伸的带状背翼或翼部140。胸罩100还可包括肩带160,肩带160从胸 罩罩杯110的上边缘170越过穿戴者的肩部延伸至横跨穿戴者背部的 背翼或翼部140上的附接点180。
胸罩还可包括钢圈以成型并支撑每个胸罩罩杯110的下周边190。 钢圈通常包括由金属或刚性塑料材料形成的U型框架。在胸罩或类似 的内衣中通常包含一对钢圈来向一对胸罩罩杯提供形状和支撑。然而, 在一些形式中,钢圈可包括横穿两个胸罩罩杯的单个钢圈框架。
钢圈通常包括连续的平面金属丝。虽然钢圈通常由提供某种程度 的灵活性的材料形成,以在胸罩的背带或翼部绕穿戴者的躯干紧固时 允许凭借施加于钢圈的力使钢圈呈现穿戴者的身材的大致形状,但是 用于形成钢圈的材料的基本刚性性质会导致不均匀压力被施加到穿戴 者的身材上从而引起不适。对于使钢圈更灵活以提高舒适程度进行的 努力相应损失了支撑功能。
期望通过提供更灵活的支撑结构在提供增强的支撑的情况下使穿 戴者的舒适性最大化。
参照下述说明书与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目标和优势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用于胸罩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多 个弹性带或条,每个弹性带具有纵轴和两个纵向边缘。弹性带的纵轴 基本位于它们提供支撑的方向上。多个弹性带接合在一起并且一个弹 性带的纵向边缘邻接相邻弹性带的纵向边缘,多个弹性带被接合成能 够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可包括背衬材料。多个弹性带通过 附接至背衬材料而接合在一起。支撑结构还可包括在弹性带之间位于 背衬材料上的薄弹性材料区域。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包括弹性材料层,弹性材料层包括 薄区域和非薄区域,非薄区域形成多个弹性带,并且薄区域使多个弹 性带接合在一起。
相邻的弹性带的纵向边缘可基本平行。
多个弹性带可基本是平坦的,多个弹性带中的每个的端部中的至 少一个可相对于该弹性带的其余部分弯曲。
多个弹性带中的每个可沿纵轴具有基本一致的厚度,其中弹性带 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对于基本一致的厚度减小的厚度。
多个弹性带的纵轴基本平行。替代地,多个弹性带的纵轴可基本 为放射状的。
多个弹性带的纵向边缘可遵循基本波浪状轮廓。
多个弹性带中的每个可具有薄区域,薄区域基本垂直于弹性带的 纵轴延伸。
在第二方面中提供了用于胸罩的支撑部件,该胸罩包括具有下周 边区域的罩杯,支撑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被 成型为布置在罩杯的下周边区域内并向罩杯提供支撑。
在第三方面中提供了用于胸罩的支撑部件,该胸罩包括具有下周 边区域的两个罩杯和连接所述两个罩杯的内边缘的连接件,支撑部件 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的形状遵循两个罩杯的下周 边区域形成并横跨连接件延伸,以及向罩杯提供支撑。多个弹性带中 的每个可具有薄区域,薄区域基本垂直于弹性带的纵轴延伸,并且弹 性带的薄区域跟随弯折的路径。
在第四方面中提供了用于胸罩的支撑部件,该胸罩包括两个罩杯 和连接所述两个罩杯的内边缘的连接件,该支撑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 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布置在连接件内。
在第五方面中提供了用于胸罩的支撑部件,该胸罩包括至少一个 侧翼,支撑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并被成型为布置在侧翼内。
在第六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胸罩,该胸罩包括:两个罩杯、将两个 罩杯的内边缘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至少一个侧翼、以及至少一个如 上所述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优选地成型为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为向 包括罩杯、连接件以及至少一个侧翼的组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支撑的 支撑部件。
在第七方面中提供了制作用于胸罩的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形成包括外织物层的外幅;形成包括内织物层的内幅;将至少一个支 撑部件布置在外幅和内幅之间;以及将外幅层压至内幅,其中至少一 个支撑部件处于外幅和内幅之间。至少一个支撑部件的每一个包括多 个弹性带或条,每个弹性带具有纵轴和两个纵向边缘。弹性带的纵轴 基本位于它们提供支撑的方向上。多个弹性带接合在一起并且一个弹 性带的纵向边缘邻接相邻弹性带的纵向边缘,多个弹性带被接合成能 够相对于彼此移动。
在第八方面中提供了用于调整胸罩肩带的长度的连接件,该连接 件包括多个弹性带或条。多个弹性带接合在一起并且一个弹性带的边 缘邻接相邻弹性带的边缘,多个弹性带被接合成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
附图说明
下文将通过参考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附图方便地、更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附图及相关描述的特殊性不应理解为代替由所附的权利要求 提供的本发明的宽泛定义的普遍性。
图1是典型的胸罩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支撑结构的平面图。
图2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2C示出了图2A的支撑结构沿图2A的轴线A-A的截面视图。
图2D示出了图2A的具有成角度的端部部分的支撑结构沿图2A 的轴线A-A的截面视图。
图3A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支撑结构的平面图。
图3B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支撑结构的俯视图。
图3C示出了图3A的支撑结构沿图3A的轴线A-A的截面视图。
图3D示出了图3A的具有成角度的端部分的支撑结构沿图3A的 轴线A-A的截面视图。
图4A是胸罩的前部的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在图4A的胸 罩中的位置。
图5A示出了由图2A-2D中所示的第一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布 置在胸罩的下周边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5B示出了图5A的支撑部件的平面图。
图5C示出了由图3A-3D中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布 置在胸罩的下周边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5D示出了图5C的支撑部件的平面图。
图6示出了胸罩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图5A-5D的支撑部件在胸 罩罩杯内的位置。
图7A至图7B示出了图6的胸罩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图5A的 支撑部件在胸罩罩杯内的位置。
图7C和图7D示出了胸罩罩杯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由图3A、 图3B和图3D的支撑结构形成的支撑部件在胸罩罩杯内的位置。
图8A示出了包含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胸罩罩杯 的示意图。
图8B示出了由图2A-2D的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布置在图8A 的胸罩罩杯的下周边中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8C示出了由图3A-3D的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布置在图8A 的胸罩罩杯的下周边中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9A示出了包含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胸罩的部 分的示意图。
图9B示出了由图2A-2D的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横跨图9A的 胸罩部分的两个胸罩罩杯的连接部分布置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9C示出了由图3A-3D的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横跨图9A的 胸罩部分的两个胸罩罩杯的连接部分布置的支撑部件的主视图。
图9D示出了图9A的胸罩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图9B 的支撑部件在胸罩部分的两个胸罩罩杯的连接部分内的位置。
图10A示出了包含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胸罩的后 视图。
图10B示出了由图2A-2D的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布置在图10A 的胸罩的侧翼中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10C示出了由图3A-3D的支撑结构制成的、适于布置在图10A 的胸罩的侧翼中的支撑部件的前视图。
图10D示出了图10A的胸罩的包括图10B或图10C的支撑部件 的侧翼区域的结构。
图11A-11E示出了图5A-5D的支撑部件的替代版本。
图12A至图14示出了图5A-5D的支撑部件的三个替代版本。
图15A至图15D示出了用于胸罩肩带的连接件的平面图和横截面 视图。
图15E示出了图15A至15D的连接件在胸罩肩带内的前视图。
图16A示出了用于在胸罩部件中使用的层压的外层和内层泡沫。
图16B和图16C示出了被模制以形成3D罩杯形状的图16A的被 层压的外层。
图16D和图16E示出了图16C的被模制的外层、图8A-8C的支 撑部件、形如图8A-8C的支撑部件的泡沫层以及被模制以形成3D罩 杯形状的图16A的被层压的内层。
图17示出了被模制的外层、两片泡沫、图5A-5D的支撑部件、 形如图5A-5D的支撑部件的泡沫层以及被模制以形成3D胸罩形状的 被层压的内层。
图18A和图18B示出了被模制的外层、图9A-9D的支撑部件、 形如图9A-9D的支撑部件的泡沫层以及被模制以形成3D胸罩部件形 状的被层压的内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用于胸罩的改进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被配置成在需 要支撑的方向上提供支撑,而在不需要支撑的方向上提供灵活性,从 而提供具有支撑性且舒适性的用于胸罩的支撑部件。
现参照图2A,其中示出了用于胸罩的第一支撑结构20。支撑结 构20包括多个弹性带或条21,每个弹性带21具有纵轴A-A和两个纵 向边缘22。多个弹性带共同接合成一排,其中一个弹性带的纵向边缘 22与相邻弹性带的纵向边缘22邻接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相邻弹性带的 纵向边缘22。织物背衬材料23附接(例如以胶水附接)至弹性带21以 将弹性带21接合在一起。弹性带21可安装至织物背衬23以使每个弹 性带之间具有间隙24。间隙24用作弹性带之间的接合部,使得弹性 带能够通过织物背衬23相对于彼此移动。间隙24可以仅包括织物背 衬23或者还可包括附接相邻弹性带的薄的弹性材料层(未示出)。通过 提供薄的弹性材料层,能够使弹性带之间的接合部24比单独的织物更 硬。这样,织物背衬23被用作背衬以防止或最小化接合部中的薄弹性 材料断裂的可能性。织物背衬23优选为非弹性的且不可拉伸的以在允 许移动的情况下提供支撑。
弹性带的弹性特性阻挡支撑结构20在弹性带21的基本纵向方向 上的试图移动或变形。因为弹性带21在基本沿弹性带21的纵轴A-A 的方向上承载负载时提供支撑的情况下,可绕接合部24相对于彼此移 动,因此支撑结构20在基本垂直于弹性带21的纵轴A-A的方向上基 本为柔性的。图2B示出了沿垂直于带21的纵轴A-A所取的支撑结构 20的截面。应理解,例如图5B和图5D所示的支撑结构20的灵活性 可在该截面图中看出。
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了用于胸罩的第二支撑结构30。支撑结 构30包括具有薄区域34和非薄区域31的弹性材料层。非薄区域31 为多个弹性带或条31的形式,每个弹性带或条31具有纵轴A-A和两 个纵向边缘32。弹性带共同接合成一排,其中一个弹性带的纵向边缘 32与相邻弹性带的纵向边缘32邻接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相邻弹性带的 纵向边缘32。薄区域34将弹性带接合在一起,并同时允许弹性带31 相对于彼此移动。
弹性带的弹性特性阻挡支撑结构在弹性带31的纵向方向A-A上 的试图移动或变形。因为弹性带31在基本沿弹性带31的纵轴A-A的 方向上承载负载时提供支撑的情况下,可绕接合部34相对于彼此移 动,因此支撑部件在基本垂直于弹性带31的纵轴A-A的方向上基本 为柔性的(这里,图3B示出了基本垂直于带的纵轴A-A所取的截面)。
如通过图2B和图3B所理解的,支撑结构20的弹性带21和支撑 结构30的弹性带31基本在相对于相邻弹性带21或相邻弹性带31的 一个平面上移动。换言之,如果支撑结构20、30被认为是处于xy平 面中,弹性带21、31之间的移动基本在z平面中绕相邻弹性带21、 31之间的间隙或接合部24、34进行。
现将分别参照图2C和图3C以及图2D和图3D描述支撑结构20 的弹性带21以及支撑结构30的弹性带31的截面形状。图2C和图3C 以及图2D和图3D为沿纵轴A-A所取的支撑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2C和图3C中所示,两个实施方式的弹性带21、31可具有 基本一致的纵向截面。该截面可在弹性带21、31的上端部25、35处 逐渐变细以允许平滑过渡并向穿戴者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尤其在穿戴 者坐下或向内弯曲其身体时,这是因为支撑结构可随穿戴者而弯曲(这 将稍后参照用于由支撑结构20、30形成的胸罩的支撑部件再讨论)。 如稍后将关于一些示例性支撑部件所讨论的,变细部分还可出现在弹 性带21、31的底部边缘处,或者出现在弹性带21、31的底部边缘和 顶部边缘处。
如图2D和图3D所示,代替具有基本一致的截面,两个实施方式 的弹性带21、31可在弹性带的上端部25、35处具有预成型的弯曲。 因此,弹性带(和支撑结构20、30)具有成角度的纵向截面。如从图 2D和图3D可以看出,弹性带21、31也可在上端部25、35处变细以 向支撑结构20、30的成角度的端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如将稍后关于 图7C和图7D所述的,支撑结构20、30的成角度的带21、31向支撑 结构提供成角度的边缘,这可用于形成符合用户身体形状的支撑部件, 并且在需要时可提供更大程度的支撑。
优选地,两个实施方式的带由塑料材料制成。塑料材料可以为尼 龙、PP(聚丙烯)、TPR(热塑性橡胶)、TPE(热塑性弹性体)、TPEE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或热塑性材料之一。
可通过注射模制的方法制作支撑结构20、30,这使得弹性带21、 31和薄塑料区域24、34(如果存在的话)的厚度容易受到控制。对于 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20,塑料被注射模制到织物上以形成弹性带 21以及弹性带21之间的薄塑料区域24(如果存在的话)。
上述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20、30可形成为不同形状以形成用于胸 罩的不同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在胸罩内的形状和位置将依赖于待提供 给穿戴者的支撑。现将参照图4至图14讨论由支撑结构20、30形成 的支撑部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理解,所描述的那些实施方式的支 撑部件的替代支撑部件或变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
现将参照图4A至图7C描述支撑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4A示出了包括一对胸罩罩杯41和连接件42的胸罩40的前部, 其中一对胸罩罩杯41用于覆盖并支撑穿戴者的乳房,连接件42将罩 杯的内边缘固定在一起。胸罩40还可包括肩带43,肩带43从胸罩罩 杯41在穿戴者的肩部上方延伸。胸罩40包括下周边区域45,下周边 区域45在胸罩罩杯的下边缘下方延伸且在胸罩罩杯的下方形成胸带。
现参照图4B,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520、530布置在胸罩40 的下周边区域45内。支撑部件520、530被成型使得其遵循每个胸罩 罩杯的下周边形状并且横跨两个罩杯之间的连接件42在胸罩罩杯之 间延伸。如图4B所示,支撑部件为向两个胸罩罩杯以及胸罩罩杯41 之间的连接件42提供支撑的整体部件。
图5A和图5C示出了分别由第一支撑结构20和第二支撑结构30 形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520、530。具体地,图5A中示出的 支撑部件520包括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20,图5C中示出的 支撑部件530包括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30。支撑部件520、530 被成型使得其遵循一对胸罩罩杯的下周边区域,并且横跨连接胸罩罩 杯的中心区域延伸,从而向穿戴者的乳房提供支撑。支撑结构20、30 内的弹性带21、31之间的间隙或接合部24、34允许弹性带在支撑部 件520、530内进行移动,从而允许支撑部件比典型支撑部件更紧密地 贴合穿戴者的身材,并且相对穿戴者提供基本均匀的压力。
支撑部件520、530的中心区域522、532处于胸罩的连接件部分 内,胸罩的连接件部分在穿戴者的乳沟处向罩杯彼此接合的区域提供 支撑,防止胸罩在该区域中拉伸。如图1的示例所示,在现有技术中 该功能可通过钢圈提供,这可能导致压力的不均匀分布。部件520、 530的中心区域522、532能够紧密地贴合于用户的身体。
如参照图2C所示的支撑结构20所述,图5A中所示的支撑部件 520的织物背衬23可越过弹性带21的上端部25延伸以形成横过支撑 部件520的上部长度的织物带521。织物可进一步增加用户的舒适性 并有助于胸罩制作。
图5B和图5D示出了第一部件520、530的截面。如附图中可见, 弹性带21、31绕间隙或接合部24、34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在不提供 支撑的方向上向支撑部件520、530提供灵活性,即,允许部件绕用户 的胸部卷绕并同时向乳房提供支撑。
如通过图5A和图5C可看出,弹性带21、31的纵轴A-A竖直地 对齐,在基本竖直(提升)的方向上向乳房提供支撑。弹性带21、31 能够在基本与纵轴所对齐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允许 支撑部件贴合用户胸部轮廓。同样在图5A和图5C中看出,弹性带可 具有变细的上边缘,从而向支撑部件520、530提供变细的上边缘。通 过使支撑部件520、530的上边缘变细,上边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 增强了穿戴者的舒适性。
现参照图6和图7A至图7D描述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的胸罩 的层结构。
图6示出了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520、530的胸 罩60的示意图和剖视图。
图7A是图6中所示的胸罩沿线7A-7A所取的剖视图。所示的支 撑部件520由图2A至图2C中所示的支撑结构20形成。胸罩罩杯63 可包括内布料或织物层70、内泡沫层71、胸垫泡沫层72、外泡沫层 73和外布料或织物层74。如在图7B中更详细示出的,支撑部件520 可夹在内织物层70与外织物层74之间和/或内泡沫层71、外泡沫层 73之间。弹性带21的顶部边缘25可延伸至(并且可选地部分延伸至) 胸罩罩杯63的下周边,以成型胸罩罩杯63并支撑用户的乳房。胸罩 优选在支撑部件520与内织物层70之间包括泡沫层71以增强舒适性 并提供较好的“手感”。内泡沫层71也提供背衬以防止相邻的塑料带 21之间的连接件的断裂。当支撑部件520由第一支撑结构20制成时, 如所示出的,泡沫层提供附加的背衬,连同对于间隙24中的任何弹性 材料不可拉伸的织物背衬一起连接相邻的弹性带21。当支撑部件530 由第二支撑结构30(未示出)形成时,泡沫层71提供背衬以阻止或 最小化相邻带31之间的薄区域34的断裂。
虽然已关于由图2A至图2C的支撑结构形成的支撑部件520对胸 罩的层结构进行了描述,应理解这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层结构 同样可包括由图3A、图3B和图3D所示的支撑结构30形成的支撑部 件530。
图7C是图6中所示的胸罩沿线7A-7A所取的剖视图,图7D更 详细地示出了图7C的一部分。所示的支撑部件530由图3A、图3B 和图3D中所示的支撑结构30形成,其中弹性带31在纵向截面中是 成角度的。如在图7C和图7D可以看出,参照图6,支撑部件530布 置在胸罩罩杯63的下周边61中,并且弹性带的成角度的上端部35 处于胸罩罩杯63的底部75内,使得支撑部件530直接支撑乳房的重 量而非通过胸罩罩杯63的主体的泡沫材料或织物材料来传递重量。这 可提供更大的支撑能力并向用户提供更高程度的舒适性。
如在图7C的剖视图中可以看出并且如上文关于图7A和图7B的 胸罩罩杯所描述的,胸罩罩杯63可包括内布料或织物层70、内泡沫 层71、外泡沫层73和外布料或织物层74。如前所述,内泡沫层71 优选设置在内布料层70和支撑部件530之间以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和较 好的“手感”。泡沫层71还可用作背衬材料以保护弹性带31之间的薄 区域34。
应该理解,虽然已参照由图3A和图3B以及图3D所示的支撑结 构30形成的支撑部件530描述了胸罩的层结构,但是胸罩的层结构同 样适用于由图2A、图2B和图2D所示的支撑结构形成的支撑部件520。
图8A示出了支撑部件820、830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支撑部件 820、830被成型为布置在单个胸罩罩杯83的下周边区域85内,以向 胸罩罩杯提供形状和支撑并向穿戴者的乳房提供支撑。
图8B示出了由第一支撑结构20(如图2A至图2C或图2A、图 2B和图2D所示)形成的第二支撑部件820。用作支撑部件820内的 弹性带21之间的接合部的间隙24允许弹性带在支撑部件820内进行 移动,使得支撑部件820能够比典型支撑部件更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 身材,并且相对穿戴者提供更均匀的压力,从而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和 功能。
如关于支撑结构20所描述的,支撑部件820的织物背衬23可越 过弹性带21的上端部25延伸,以形成横跨支撑部件820的上部长度 的织物带821。该织物可进一步增加用户的舒适性。
如将理解的,支撑部件820垂直于弹性带21的纵轴A-A所取的 截面图基本如图5B所示,并且将展示出如关于图5B所述的相同的灵 活性。
图8C示出了由第二支撑结构30(如图3A至图3C或图3A、图 3B和图3D所示)形成的第二支撑部件830。用作支撑部件内的弹性 带31之间的接合部的薄区域34允许弹性带在支撑部件内进行移动, 从而支撑部件可以比典型支撑部件更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身材,并且 对穿戴者提供更均匀的压力,从而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和功能。
如将理解的,支撑部件830垂直于弹性带31的纵轴A-A所取的 截面图基本如图5D所示,并且将展示出如关于图5D所述的相同的灵 活性。
如通过图8B和图8C可看出,弹性带21、31的纵轴A-A竖直地 对齐,在基本竖直(提升)的方向上向乳房提供支撑。弹性带21、31 能够在基本与纵轴所对齐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允许 支撑部件贴合用户胸部轮廓。同样如在图8B和图8C中看出的,弹性 带可具有变细的上边缘,从而向支撑部件820、830提供变细的上边缘。 通过使支撑部件820、830的上边缘变细,上边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这增强了用于穿戴者的舒适性。
图8A的胸罩罩杯83优选地包括如关于图7A和图7C所述的相同 的层结构,即内织物层、内泡沫层、支撑部件820、830以及外泡沫层 和外织物层。因此,当第二支撑部件820由如图2A至图2C所示的第 一支撑结构20形成时(即基本一致的纵向截面),图8A的胸罩罩杯 83的截面8A-8A看起来与图7A所示的类似。类似地,当第二支撑部 件830由图3A、图3B和图3D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30形成时(即弹 性带在纵向截面中是成角度的),图8A的胸罩罩杯83的截面8A-8A 将看起来与图7C所示的类似。
图9A示出了支撑部件920、930的第三实施方式。支撑部件920、 930被成型为支撑连接件91,连接件91使胸罩罩杯93在穿戴者的乳 沟处彼此连接。如随后参照图9D所述的,支撑部件布置在胸罩或胸 罩部分90的连接件内。支撑部件920、930防止使胸罩罩杯93连接在 一起的连接件91拉伸。
参照图9B,支撑部件920可由如图2A至图2D所示的第一支撑 结构20形成。用作支撑部件920的弹性带之间的接合部的间隙24允 许弹性带在支撑部件内进行移动,从而支撑部件可比典型支撑部件更 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身材,并且对穿戴者提供更均匀的压力,从而提 供增强的舒适性和功能。
参照图9B,支撑部件930也可以由如图3A至图3D所示的第二 支撑结构30形成。用作支撑部件930的弹性带31之间的接合部的薄 区域34允许在支撑部件930内进行移动,从而支撑部件可以比典型支 撑部件更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身材,并且提供对穿戴者的更均匀的压 力,从而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和功能。
如通过图9B和图9C可看出,弹性带21、31的纵轴A-A竖直地 对齐,在基本竖直(提升)的方向上提供支撑。弹性带21、31能够在 基本与纵轴所对齐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允许支撑部 件在乳沟处贴合用户的胸部。同样如图9B和图9C中看出的,弹性带 可具有变细的上边缘,从而向支撑部件920、930提供变细的上边缘。 通过使支撑部件920、930的上边缘变细,上边缘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这增强了穿戴者的舒适性。
图9D中示出了通过图9A的截面9D-9D所取的连接件91的截面。 图9D的连接件91包括由图2A至图2C所示的第一支撑结构形成的支 撑部件920。连接件91的层结构包括内布料或织物层94、内泡沫层 95、形状基本与支撑部件920或930相同的泡沫层96、外泡沫层97 和外布料或织物层98。在连接件91内使用多层泡沫提高了舒适性并 确保相对穿戴者的均匀分布的压力。虽然所示的支撑部件是包括图2A 至图2C的支撑结构的支撑部件,但应理解,连接件91可替代地包括 由图3A至图3C所示的支撑结构30形成的支撑部件930。此外,如 果期望在胸罩罩杯周边的区域中对支撑部件920、930的上表面进行一 些成型,连接件91可包括由图2A、图2B和图2D所示的支撑结构20 或图3A、图3B和图3D所示的支撑结构30所形成的支撑部件920、 930。
图10A示出了支撑部件的第四实施方式。支撑部件1020、1030 被成型为布置在胸罩1000的侧翼内。
图10B示出了由图2A至图2C所示的第一支撑结构形成的支撑部 件1020。图10C示出了由图3A至图3C所示的第二支撑结构形成的 支撑部件1030。用作支撑部件1020、1030的弹性带21、31之间的接 合部的间隙24或薄区域34允许弹性带在支撑部件1020、1030内进行 移动,从而支撑部件可以比典型支撑部件更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身材, 并且提供对穿戴者的更均匀的压力,从而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和功能。 支撑部件1020、1030阻止侧翼的拉伸。
参照图10B、图10C和图10D,支撑部件优选地包括织物背衬 1023、1033。如参照图10D所描述的,织物背衬(优选地为不可伸缩 的织物)阻止弹性带21、31之间的连接件24、34的断裂,并且还有 助于制作包含支撑部件1020、1030的侧翼。
支撑部件1020、1030的弹性带优选沿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变细, 使得支撑部件在侧翼中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变细,以用于提高用户 的舒适性。
参照图10D,包括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020、1030的侧 翼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制作,即将支撑部件1020、1030夹在两个织物层 1003和1004之间并经由织物围绕件1023、1033将三个层缝合在一起。 接下来,可沿侧翼的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缝合弹性层1005以提供附加 的支撑。如从图10A可看出,侧翼仅在邻近胸罩罩杯的区域中包括支 撑部件1020、1030,而在侧翼的其余区域中不包括支撑部件1020、 1030。因此,支撑部件在邻近胸罩罩杯的需要支撑的位置处提供支撑, 而在侧翼的由弹性的上下边缘所支撑的其余位置处不提供支撑。
除了前面公开的支撑部件(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完全乳房下支 撑520、530、第二实施方式的乳房下“钢圈”部分820、830和/或根 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中心部分920、930)中的任一项之外,胸 罩在侧翼中也可包括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1020、1030。替代地, 如图10A中所示,胸罩可在侧翼中包括支撑部件1020、1030以及沿 胸罩罩杯1002的下边缘延伸的传统钢圈1001。
如通过图10B和图10C可看出,弹性带24、34竖直地对齐,在 基本竖直的方向上向侧翼提供支撑。弹性带21、31能够在基本与纵轴 所对齐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允许支撑部件贴合用户 胸部轮廓。
现将参照图11A至图14描述第一支撑部件520、530的变型。虽 然描述并示出了第一支撑部件的变型,但关于图11A至图14描述的 教导同样可应用于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11C示出了支撑部件1130,支撑部件1130为图5C所示的支撑 部件530的变型。除了在弹性带31内具有遵循弯折路径的另外的薄区 域1134之外,支撑部件1130基本与支撑部件530相同,其中所述弯 折基本垂直于弹性带的纵轴A-A行进。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支撑部 件1130沿弹性带31的纵轴A-A所取的截面。图11B示出了当对弹性 带施加弯曲力时图11A的截面图。因此,图11B示出了该附加的薄区 域1134如何允许支撑部件1130在对于支撑部件530的另外的方向 1131上弯曲,当穿戴者改变其姿势时(例如当穿戴者坐下或向内弯曲 其身体时),这可提高穿戴者的舒适性。因此,支撑部件1130能够在 两个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弯曲:其能够绕弹性带31之间的薄区域34弯 曲以及绕弹性带内的薄区域1134弯曲。
虽然已参照第二支撑结构30描述了支撑部件1130,还可以通过 在第一支撑结构20的弹性带21中形成薄区域1124改变图5A的支撑 部件520,以提供具有横跨支撑结构延伸的弯折区域的支撑部件1120 (未示出)。图11D和图11E示出了沿弹性带21之一的纵轴A-A所取 的支撑部件1120的截面图。
现参照图12A和图12B描述支撑部件520、530的第一实施方式 的另一变型。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基本与图3C和图5C中所示的 支撑部件530相同的支撑部件1230,但是弹性带包括变细的下端部以 及变细的上端部。附加的薄区域1236沿支撑部件1230的长度的延伸 允许平滑过渡并向穿戴者提供增强的舒适性,尤其当穿戴者坐下或向 内弯曲其身体时。变细的下端部同样适用于图5A的支撑部件520,或 仅示出了上部变细的边缘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820、830、920、 930。
到目前为止,各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已被描述并示出为具有弹性 带21、31,其中弹性带21、31具有平行的纵轴A-A。然而,这不是 必要特征,如现将根据图1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弹性 带的轴线A-A也可以不平行。图13示出了支撑部件1330的前视图, 支撑部件1330基本与图5C中所示的支撑部件530的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如这两个实施方式所示的,弹性带31包括两个纵向边缘32,弹 性带31共同接合成一排,其中一个弹性带的纵向边缘32邻近于相邻 弹性带的纵向边缘32并基本上与相邻带的纵向边缘32平行,弹性带 通过薄区域34连接。然而,图13的支撑部件1330不同于图5C中所 示的支撑部件,因为弹性带31的纵轴A-A定向为在图13的支撑部件 1330中基本为放射状地对齐,以在乳房区域下方提供支撑并对乳房区 域的侧面提供支撑。虽然参照包括第二支撑结构30的第一支撑部件 530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放射状纵轴变型同样适用于由第一支撑结构 20形成的第一支撑部件520以及由第一支撑结构20或第二支撑结构 30形成的第二、第三或第四支撑部件。
图14示出了支撑部件1430的前视图,支撑部件1430基本与支撑 部件530相同,其包括弹性带31,弹性带31包括两个纵向边缘32, 弹性带31共同接合成一排,其中一个弹性带的纵向边缘32与相邻弹 性带的纵向边缘32邻接并且基本平行于相邻弹性带的纵向边缘32。 然而,图14的支撑部件1430的弹性带31的纵向边缘32遵循基本波 浪状轮廓。弹性带31的纵向边缘32遵循基本波浪状轮廓可允许支撑 部件1430提供增强的支撑和舒适性,因为弹性带31的纵向边缘32 的波浪状轮廓可能由于弹性带31之间的薄区域34的波浪状轮廓而意 味着支撑部件不只仅能在单个平面中弯曲。虽然参照包括第二支撑结 构30的第一支撑部件530进行描述,但是该波浪状纵向边缘变型同样 适用于由第一支撑结构20形成的第一支撑部件520以及由第一支撑结 构20或第二支撑结构30形成的第二、第三或第四支撑部件。
图15A-图15E示出了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第五实施方式,包括用 于在胸罩肩带1500上使用的连接件1520、1521。参照图15A至图15D, 每个连接件可包括多个弹性带21’、31’,每个弹性带21’、31’具有两 个边缘22’或32’。弹性带21’、31’共同接合成一排,其中一个弹性带 21’、31’的边缘22’、32’与相邻弹性带21’、31’的边缘22’、32’邻接并 且基本平行于相邻弹性带21’、31’的边缘22’、32’。用作连接件1520、 1530的弹性带21’、31’之间的接合部的间隙24’或薄区域34’允许弹性 带在连接件内进行移动,从而连接件可以比典型连接件更紧密地贴合 穿戴者的身材。可使用基本如关于图2A至图2C以及图3A至图3C 所述的支撑结构来形成连接件,优选地不具有图2C和图3C中所示的 变细部分25、35,即,可通过将弹性带21’附接至不可拉伸的背衬材 料23’形成图15A和图15C的连接件1520和1521,以及可通过弹性 材料的薄区域34’和非薄区域31’形成图15B和图15D的连接件1530 和1531。
如图15A至图15D中所示,连接件1520和1530具有基本垂直于 各连接件1520和1530的纵轴B-B的间隙24’或薄区域34’,连接件1521 和1531具有基本平行于各连接件1521和1531的纵轴B-B的间隙24’ 或薄区域34’。图15A至图15D中的右手视图示出了连接件沿线B-B 的截面以示出连接件的挠曲性质。根据所需的移动方向,可选择连接 件1520和1521或者连接件1530和1531以使它们可比典型连接件更 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身材。
如图15E中所示,连接件1520、1521、1530或1531可用于胸罩 肩带1500中以允许调整胸罩肩带1500的长度并同时提供支撑。
连接件1520、1521、1530和1531可由诸如塑料的材料制成,例 如尼龙、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塑料、PP(聚丙烯)、TPR (热塑性橡胶)、TPE(热塑性弹性体)或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连接件1520和1521可具有注射模制至织物背衬23上的弹性带21, 而连接件1530和1531可被注射模制。替代地,可由替代的材料或替 代的方法制作支撑结构20和30的第一变型和第二变型。替代地,连 接件1520、1521、1530和1531可由诸如金属的材料制作,其由于增 加的硬度及较低的断裂可能性而可能更不容易断裂。
现将参照图16A至图18B描述制作包含本发明的支撑部件的胸罩 部件的方法。
图16A示出了可用于制作用于胸罩的部件的内层1601和外层 1602。内层1601包括适合于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内织物或布料层 1603以及可提供附加的舒适性的泡沫层1604。织物层1603和泡沫层 1604被层压在一起,并且初始具有基本平坦的形状。外层1602包括 将形成胸罩的最外层的外织物或布料层1605以及可提供附加的舒适 性的泡沫层1606。织物层1605和泡沫层1606被层压在一起,并且初 始具有基本平坦的形状。
现参照图16B,可以看出如何将外层1602热压模制在模具1607 和1608之间以形成三维的罩杯形状1609。可替代地,可使用不同的 方法为外层1602提供三维罩杯形状。
现参照图16D和图16E,可以看出如何制作整个胸罩罩杯组件。 将内层1601、形状基本与支撑部件相同的织物或泡沫层1610、第二支 撑部件820、830以及之前模制的3D外层1609布置在模具1607和1608 之间,并利用粘合剂进行热压模制以产生胸罩罩杯组件1611并向胸罩 罩杯组件1611提供三维胸罩罩杯形状。可以修整组件1611并且根据 需要进一步处理以确保组件1611具有恰当形状以供使用。可替代地, 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胸罩罩杯组件1611并向胸罩罩杯组件1611提 供三维罩杯形状。
现参照图17描述一种制作完整胸罩的方法。
如前在图16A中所描述的,内层1701包括适于与穿戴者的皮肤 接触的内织物或布料层1703以及可提供附加舒适性的泡沫层1704。 织物层1703和泡沫层1704层压在一起,并且初始具有基本平坦的形 状。外层包括将形成胸罩的最外层的外织物或布料层以及可提供附加 舒适性的泡沫层。织物层和泡沫层层压在一起,并且初始具有基本平 坦的形状。如前面图16B中所述,外层可被热压模制在模具1707与 1708之间以形成具有三维胸罩形状的外层1709。可替代地,可使用不 同的方法形成三维胸罩形状的外层1709。
现参照图17,可以看出如何制作整个胸罩。内层1701、形状基本 与支撑部件相同的织物或泡沫层1710、第一支撑部件520、530、用于 胸罩罩杯内的附加垫料的两片胸垫泡沫1712以及之前模制的3D外层 1709被布置在模具1707和1708之间,并利用粘合剂热压模制以制作 胸罩并为其提供三维胸罩形状。可以修整组件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处理 以确保组件具有恰当形状以供使用。可替代地,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制 作胸罩并为胸罩提供三维罩杯形状。
虽然参照第一支撑部件520、530描述了制作方法,技术人员应当 清楚在该方法中同样可使用第一支撑部件的变型(例如关于图11A至 图14所述的那些)。
图18描述了制作具有图9的支撑部件920、930的胸罩的前部的 方法,支撑部件920、930被布置在接合胸罩的两个罩杯的中心部分 1813内。内层1801包括适于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内织物或布料层 1803,以及可提供附加舒适性的泡沫层1804。织物层1803和泡沫层 1804层压在一起,并且初始具有基本平坦的形状。外层包括将形成胸 罩的最外层的外织物或布料层以及可提供附加舒适性的泡沫层。织物 层和泡沫层被层压在一起,并且初始具有基本平坦的形状。如前面在 图16B中所述的,外层可被热压模制在模具1807和1808之间以形成 具有三维胸罩形状的外层1809。可替代地,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形成三 维外层1809。
现参照图18,可以看出如何制作胸罩的前部。内层1801、形状基 本与支撑部件相同的织物或泡沫层1810、支撑部件920、930以及之 前模制的3D外层1809被布置在模具1807与1808之间,并利用粘合 剂进行热压模制以制作胸罩1811的前部,并为胸罩1811提供三维形 状。可以修整组件1811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处理以确保组件具有恰当形 状以供使用。可替代地,可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胸罩1811的前部并为 胸罩1811提供三维形状。
使用层压的泡沫内层和外层以及本文所述的各种支撑部件制作对 于用户是舒适的且能够提供支撑的组件。用作支撑部件内的接合部的 间隙24允许在支撑部件内进行移动,从而支撑部件可比典型支撑部件 更紧密地贴合穿戴者的身材并且提供对穿戴者的均匀压力,从而提供 增强的舒适性和功能。因为穿戴者的身材的实际形状和曲度因人而异, 所以本发明的支撑部件中的内在灵活性可具有特别的优势。这种制作 本发明的胸罩部件的方法允许大量生产定制的合身胸罩。
虽然本发明已经结合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鉴于上文的描述的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化是可 能的。因此,本发明旨在包含可落入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 所有这些替代、修改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