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723230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09796.6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号:

CN104674999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7/02申请公布日:201506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7/02申请日:20131127|||公开

IPC分类号:

E04B7/02; E04G21/00; E04G11/36

主分类号:

E04B7/02

申请人: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文虎

地址:

201900上海市宝山区铁力路25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代理人:

张恒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上放线,b安装钢筋马凳,c安装穿板丝杆(5)和止水片(4),d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e制备、浇筑混凝土,f拆模和g混凝土养护。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具有间隔支模方式新颖、操作简单和配合间隔支模逐级浇筑混凝土保证坡屋顶斜面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上放线
按照常规要求安装坡屋面底层模板,依据坡屋面的形式及尺寸进行放线,按900mm间隔尺寸支模,设置450mm空格;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下方设置支撑体系架子(6);
b、安装钢筋马凳
屋面铺设钢筋,且在间隔放线位置安装钢筋马凳(1),两个相邻钢筋马凳间距为450mm,钢筋马凳的高度同屋面板的厚度一致;
c、安装穿板丝杆(5)和止水片(4)
依据放线位置先用电钻在底板上钻孔,间距900mm钻好后,安上穿板丝杆(5),穿板丝杆直径12mm,长度为400mm,穿板丝杆的中间设止水片(4),以防止从穿板丝杆处渗水;
d、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
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间隔上层模板在穿板丝杆(5)对应位置也同时钻孔,钻孔间距同穿板丝杆间距,间隔上层模板(2)套在穿板丝杆(5)上,间隔上层模板的上下两块板面交接处顺拼接板缝方向设置用于支撑模板的钢筋马凳(1),以使间隔上层模板的上下两块板面拼接平整;在间隔上层模板上加设纵向二道钢管(7);
e、制备、浇筑混凝土
制备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的级配粒径为5~31.5mm,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90~120;浇筑混凝土时依模板铺设方向自下而上进行,要求坡面对称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间隙时间符合规范要求;
f、拆模
上层模板待混凝土达到强度≥12MPa后,在确保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和缺棱掉角的前提下方拆模,或者在混凝土初凝后拆模,将间隔处混凝土一起找平压光;
g、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由于坡屋顶斜面的坡度大,采用表面涂刷养护剂养护,混凝土终凝即浇水养护,且养护期不少于14d。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一次完成,或者边浇筑边支模,在浇筑完成一层后即安装上一间隔层的模板,逐级逐段安装模板,然后逐级浇筑混凝土,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对坡度≥45°,施工时间隔处还需要设置一层钢丝网进行浇筑,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临时固定,以保证混凝土捣固时混凝土不下滑。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浇筑混凝土时在模板面上口临时设置50cm高的挡板,避免浇筑时骨料滑落;且采用Φ30mm小型振动棒振捣,浇筑过程中采用小锤敲击上层模板检查是否已浇筑密实;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中做好防护拉杆安全措施。

说明书

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们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立面的美观也随之日趋重要,斜屋面因它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高低错落,坦陡交织,造型美观大方,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而日渐被建筑设计师们所选择。目前住宅等房屋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斜屋面,因此提高斜屋面混凝土浇筑技术凸显重要,斜屋面砼浇筑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特别是防水功能。
但是,坡屋顶斜面混凝土的浇注是施工中的一项技术难题。因斜面的坡度较大,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自身重力作用和振捣棒的振捣,混凝土容易向下流动,从而无法保证坡屋顶斜面的上下板厚度一致,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也达不到要求。传统坡屋顶斜面混凝土施工方法有两种:
1、单面模板法:传统的做法,就是在坡屋面(通常指坡度在30°~60°的坡屋面),施工时往往采取安装斜坡底面模板或在钢筋面上附加一层钢丝网进行浇筑、拍实,但由于坡陡,混凝土在斜坡上无约束,在振捣过程中往往造成混凝土滑落、离析现象,所以混凝土只能在斜坡面上在无约束呈滑落状态下自然成型,基本要等到下部混凝土初凝后才能进行上部的浇灌,施工时间长,而少振捣或采用拍击方式,混凝土浇捣密实性达不到要求,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普遍存在竣工后房屋屋面渗水的现象。
2、双面夹板法:当屋面坡度≥45°(屋面坡度到75°时,必须采用双面夹板法),施工需采用双面模板,用短钢筋作支架,固定螺杆加设止水片,以控制屋面厚度和止水、防渗,并在模板外侧设混凝土浇注孔。此种方法,相对加大了支模工程量,由于板太薄,混凝土浇灌很不方便,振捣也不方便,混凝土容易出现局部蜂窝,不易振实,更不适合用于大面积的斜屋面支模,比如体育馆等。
因此已知的坡屋顶斜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设计屋面坡度为30°~60°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间隔支模克服混凝土滑落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上放线
按照常规要求安装坡屋面底层模板,依据坡屋面的形式及尺寸进行放线,按900mm间隔尺寸支模,设置450mm空格;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下方设置支撑体系架子;
b、安装钢筋马凳
屋面铺设钢筋,且在间隔放线位置安装钢筋马凳,两个相邻钢筋马凳间距为450mm,钢筋马凳的高度同屋面板厚度一致;
c、安装穿板丝杆和止水片
依据放线位置先用电钻在底板上钻孔,间距900mm钻好后,安上穿板丝杆,穿板丝杆直径12mm,长度为400mm,穿板丝杆的中间设止水片,以防止从穿板丝杆处渗水;
d、安装间隔上层模板
安装间隔上层模板,间隔上层模板在穿板丝杆对应位置也同时钻孔,钻孔间距同穿板丝杆间距,间隔上层模板套在穿板丝杆上,间隔上层模板的上下两块板面交接处顺拼接板缝方向设置用于支撑模板的钢筋马凳,以使间隔上层模板的上下两块板面拼接平整;在间隔上层模板上加设纵向二道钢管;
e、制备、浇筑混凝土
制备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的级配粒径为5~31.5mm,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90~120;浇筑混凝土时依模板铺设方向自下而上进行,要求坡面对称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间隙时间符合规范要求;
f、拆模
上层模板待混凝土达到强度≥12MPa后,在确保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和缺棱掉角的前提下方拆模,或者在混凝土初凝后拆模,将间隔处混凝土一起找平压光;
g、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由于坡屋顶斜面的坡度大,采用表面涂刷养护剂养护,混凝土终凝即浇水养护,且养护期不少于14d。
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安装间隔上层模板一次完成,或者边浇筑边支模,在浇筑完成一层后即安装上一间隔层的模板,逐级逐段安装模板,然后逐级浇筑混凝土,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对坡度≥45°,施工时间隔处还需要设置一层钢丝网进行浇筑,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临时固定,以保证混凝土捣固时混凝土不下滑。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中,浇筑混凝土时在模板面上口临时设置50cm高的挡板,避免浇筑时骨料滑落;且采用Φ30mm小型振动棒振捣,浇筑过程中采用小锤敲击上层模板检查是否已浇筑密实;
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中做好防护拉杆安全措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间隔支模方式新颖、操作简单;
2、配合间隔支模逐级浇筑混凝土保证坡屋顶斜面混凝土施工质量;
3、支模板安装体系是一套克服坡屋顶斜面混凝土浇注技术难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模示意图。
图中:1钢筋马凳,2间隔上层模板,3钢丝网片,4止水片,5穿板丝杆,6支撑体系架子,7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上放线
现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模示意图。按照常规方法要求在安装好坡屋面底层模板后,依据坡屋面的形式及尺寸进行放线,按900mm间隔尺寸支模,设置450mm空格;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下方设置支撑体系架子6;
b、安装钢筋马凳
屋面铺设钢筋完成后,依据间隔放线位置安装钢筋马凳1间距为450mm;钢筋马凳的高度同板厚,以保证板厚度;
c、安装穿板丝杆5和止水片4
依据放线位置先用电钻在底板上钻眼,间距900mm钻好后,安上穿板丝杆5,穿板丝杆采用直径12mm,长度为400mm板丝杆的中间设止水片4,防止从丝杆处渗水;
d、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
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间隔上层模板在穿板丝杆5对应位置也同时钻眼,钻眼间距同穿板丝杆间距,间隔上层模板2套在穿板丝杆5上,间隔上层模板的上下两块板面交接处,顺拼接板缝方向设置用于支撑模板的钢筋马凳1,以使间隔上层模板的上下两块板面拼接平整;间隔上层模板上加设纵向二道钢管;采用边浇筑边支模方式,在浇筑完成一层后即可安装上一间隔层的模板,逐级逐段安装模板,然后逐级浇筑混凝土,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在坡度为45°者,施工时间隔处(也是下灰的位置)需要准备好一层钢丝网进行浇筑,在浇筑混凝土后进行临时固定,以保证混凝土捣固时混凝土不下滑。
e、制备、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级配粒径为5~31.5mm,拌合物的坍落度为90~120,模板铺设方向自下而上进行,浇筑混凝土时也自下而上进行,并要求坡面对称进行,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间隙时间符合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时在模板面上口临时设置50cm高的挡板,避免浇筑时骨料滑落;且采用Φ30mm小型振动棒振捣,浇筑过程中采用小锤敲击上层模板检查是否已浇筑密实;
f、拆模
上层模板待混凝土达到强度≥12MPa后,在确保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和缺棱掉角的前提下方可拆模,或者在混凝土初凝后拆模,与间隔处混凝土一起找平压光;
g、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由于坡屋顶斜面的坡度大,浇水、薄膜覆盖养护均不宜实行,先采用表面涂刷养护剂方法养护。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混凝土终凝即应浇水养护,且养护期不少于14d。
在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中,斜屋面混凝土施工受到高处作业、坡度大小、形状变化等多方面影响,支模及浇筑混凝土均比较困难,屋面外侧必须做好防护拉杆等安全措施。
本发明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是一种新颖的间隔式的支模方式,操作简易,切实可行,经长时间的施工实践与质量成果证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在镇江圌山温泉度假村工程中得到充分运用,该工程房屋单元多,屋面均为坡屋面,坡度多26°~60°不等,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使工程施工效果显著,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充分肯定。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坡屋面底层模板上放线,b安装钢筋马凳,c安装穿板丝杆(5)和止水片(4),d安装间隔上层模板(2),e制备、浇筑混凝土,f拆模和g混凝土养护。本发明的坡屋面间隔支模与混凝土浇筑方法具有间隔支模方式新颖、操作简单和配合间隔支模逐级浇筑混凝土保证坡屋顶斜面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