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23005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89273.X

申请日:

2013.11.20

公开号:

CN104652357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B 3/12申请公布日:201505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12申请日:20131120|||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2

主分类号:

E02B3/12

申请人: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发明人:

盛晖; 徐哲

地址:

200434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代理人:

钟玉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设置的多根筒桩,所述筒桩位于护坡平台内侧,所述筒桩顶部两侧设有插槽,相邻筒桩之间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与筒桩卡合连成一整体,所述插板的顶面与所述筒桩的顶面平齐,所述插板与所述筒桩构成的共同顶面上设有顶部导梁。本发明采用大直径的筒桩,抗水平力、抗侧滑移能力增强,较传统的方桩刚度大,同样的侧向水平力,桩顶位移大幅度减小,因内外摩擦的土塞效应,竖向承载力也有所提高,防止临近的原有工程基础位移、下沉,是更为优化的桩基形式。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兼具施工费用节省等优点,可解决在常水位下施工的问题,防渗、防侧滑性能更具优势,可大规模实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护岸设置的多根筒桩(1),所述筒桩(1)位于护坡平台(4)内侧,所述筒桩(1)顶部两侧设有插槽(11),相邻筒桩之间设有插板(2),所述插板(2)插设在所述插槽(11)内与筒桩(1)卡合连成一整体,所述插板(2)的顶面与所述筒桩(1)的顶面平齐,所述插板(2)与所述筒桩(1)构成的共同顶面上设有顶部导梁(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2)的底高程为护岸平台高程以下0.5m-0.8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为梯形插槽,所述插板的两侧棱边为与所述梯形插槽匹配的梯形凸棱。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筒桩(1)的中心距为2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桩(1)的桩顶高程不低于高水位高程。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桩(1)及插板(2)外侧均设有抛石(5)。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桩(1)、插板(2)和顶部导梁(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顶部导梁(3)与堤顶之间设有边坡(6),所述边坡(6)上设置有绿化带。

说明书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护岸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抗侧滑移能力强、施工费用低的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很多河道、航道因为承担泄洪、灌溉、通航功能,不具备断流施工的条件,或者为节约临时工程费用和减少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希望尽量避免断流施工和土方的开挖,因此需要采用可在常水位或低水位时施工的护岸形式。
常见的可在常水位施工的护岸形式多为宾格石笼、连排木桩、连排板桩、预制方桩加插板式护岸。但以上护岸均有自身的弱点:石笼护岸防渗效果不佳,在砂性土条件下堤防易渗透;木桩需大量采伐木材且耐久性不佳,不宜作为永久结构;连排板桩造价高、施工精度要求高;预制方桩加插板式护岸因方桩的截面面积小,刚度小,易产生较大的桩顶位移,因此挡土的高度较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420051943.9公开了一种水力插板套筒桩,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桩及外套筒桩上安设的钢筋、滑道、滑板、喷射管和中心管。所述内套筒桩安设于外套筒桩内下部,插入地层,内套筒桩和外套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的长桩体,其内腔为封固的水泥浆,桩体外用水泥浆与地层固结。该申请虽然也能适应河流、湖泊、浅海水域等大型工程的建设,但是由于筒桩施工繁琐,其施工周期长,费用高,不适宜大规模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护岸形式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同时解决在常水位下施工、防渗、节约投资、可大规模实施、并兼顾桩基的刚度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设置的多根筒桩,所述筒桩位于护坡平台内侧,所述筒桩顶部两侧设有插槽,相邻筒桩之间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与筒桩卡合连成一整体,所述插板的顶面与所述筒桩的顶面平齐,所述插板与所述筒桩构成的共同顶面上设有顶部导梁。
优选地,所述插板的底高程为护岸平台高程以下0.5m-0.8m。
优选地,所述插槽为梯形插槽,所述插板的两侧棱边为与所述梯形插槽匹配的梯形凸棱。
优选地,相邻筒桩的中心距为2m。
优选地,所述筒桩的桩顶高程不低于高水位高程。
优选地,所述筒桩及插板外侧均设有抛石。
优选地,所述筒桩、插板和顶部导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顶部导梁与堤顶之间设有边坡,所述边坡上设置有绿化带。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大直径的筒桩,抗水平力、抗侧滑移能力增强,较传统的方桩刚度大,同样的侧向水平力,桩顶位移大幅度减小,因内外摩擦的土塞效应,竖向承载力也有所提高,防止临近的原有工程基础位移、下沉,是更为优化的桩基形式。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兼具施工费用节省等优点,可解决在常水位下施工的问题,防渗、防侧滑性能更具优势,可大规模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为同时解决在常水位下施工、防渗、节约投资、可大规模实施、并兼顾桩基的刚度等问题,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设置位于护坡平台4内侧的多根筒桩1,护坡平台4高程约为河道的低水位高程,护坡平台4宽度可根据河道规模调整。筒桩的规格为外径800-1500mm,内径550-650mm,桩长8m-20m,桩顶高程不低于高水位高程。相邻筒桩之间的纵向中心距根据挡土高度计算确定,本实施例中该中心距取1-3m。
筒桩1顶部两侧设有插槽11,插槽11长120-180mm、深50-100mm,插槽11内插设插板2,插板2长800-1200mm,厚120-180mm,插板2的底高程为护岸平台高程以下0.5m-0.8m,插板2插设在插槽11内与筒桩1卡合连成一整体,保证了插板2的准确定位。优选地,插槽11为梯形插槽,所述插板的两侧棱边为与所述梯形插槽匹配的梯形凸棱,以期达到更好的插接稳固效果。
插板2的顶面与筒桩1的顶面平齐构成一共同顶面,共同顶面上设置顶部导梁3,保证插板不发生垂直方向移动,并且顶部导梁3与筒桩1和插板2紧密连成一个整体,增加了护 坡结构的强度、防渗效果以及挡土效果。顶部导梁3的规格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取1200×400mm。顶部导梁3以设计边坡至设计堤顶高程,边坡6上采用护坡绿化美化河道景观。筒桩1及插板2的外侧均设有抛石5,筒桩1及插板2后设置土工布。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可不断流施工,无须围堰保护,对河道功能和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小,极大的降低了施工的临时工程费用,可在河道工程、航道工程和堤防工程广泛使用。以下结合具体施工工艺作进一步说明:
1.钻机就位,埋好环形尖桩,设置好成孔器的内外钢管。
2.双管在激振力的作用下逐渐下沉到预定的桩底,内管中的土芯逐渐上升。
3.沉管到预定标高后卸去振动锤及夹持器,并放置钢筋笼。
4.安装振动锤及夹持器,向外管上的受料斗内送入砼,落入内外管间的环形空腔中,达到适量后启动振动锤稍家密实。
本发明施工的关键在于管桩混凝土浇筑至插板底高程处时,内外钢管中插入槽口尺寸的模板,以确保留下插板槽口。砼浇注结束,成孔器拔出地表,钻机移至下一孔位,重复上述工作。
筒桩1、插板2、顶部导梁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采用移动式搅拌机现场拌制。插板根据设计规格采用现场预制,插板工作待相应部位的筒桩施工完成后进行,采用射水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吊机就位——连接高压水泵——挡板上固定无纺布——吊挡板——喷水切割地层——插预制挡板——施工至预定高程后水泵分离,预制挡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导梁的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直径更大的筒桩,抗水平力、抗侧滑移能力增强,较传统的方桩刚度大,同样的侧向水平力,桩顶位移大幅度减小,因内外摩擦的土塞效应,竖向承载力也有所提高,防止临近的原有工程基础位移、下沉,是更为优化的桩基形式。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兼具施工费用节省等优点,可解决在常水位下施工的问题,防渗、防侧滑性能更具优势,可大规模实施。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桩加插板护岸结构,包括沿护岸设置的多根筒桩,所述筒桩位于护坡平台内侧,所述筒桩顶部两侧设有插槽,相邻筒桩之间设有插板,所述插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与筒桩卡合连成一整体,所述插板的顶面与所述筒桩的顶面平齐,所述插板与所述筒桩构成的共同顶面上设有顶部导梁。本发明采用大直径的筒桩,抗水平力、抗侧滑移能力增强,较传统的方桩刚度大,同样的侧向水平力,桩顶位移大幅度减小,因内外摩擦的土塞效应,竖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