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22914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92323.X

申请日:

2013.11.22

公开号:

CN104652993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E05B 79/20申请公布日:20150527|||公开

IPC分类号:

E05B79/20(2014.01)I; E05B79/22(2014.01)I; E05B85/12(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79/20

申请人:

湖北东风世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伯明

地址:

438700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经济开发区沿河大道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该内开结构包括内开总成、锁体1、拉手拉索、旋钮拉索、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固定在车门内,拉手拉索包括拉手拉丝9和拉手拉丝护套8,拉手拉丝9从拉手拉丝护套8中穿过,拉手拉丝护套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手支架6和内开底座3上,拉手拉丝9的两端分别与内开拉手5和锁体1相连;旋钮拉索包括旋钮拉丝10和旋钮拉丝护套11,旋钮拉丝10从旋钮拉丝护套11中穿过,旋钮拉丝护套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旋钮支架7和内开底座3上,旋钮拉丝10的两端分别与内开旋钮4和锁体1相连。本内开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容易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包括内开总成和锁体(1),所述锁体(1)设于车门内,所述内开总成设于车门内侧上,所述内开总成包括罩碗(2)、内开底座(3)、内开旋钮(4)和内开拉手(5),所述罩碗(2)固定在所述内开底座(3)上,所述内开旋钮(4)和内开拉手(5)转动设置在所述罩碗(2)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结构还包括拉手拉索、旋钮拉索、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所述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固定在车门内;
所述拉手拉索包括拉手拉丝(9)和拉手拉丝护套(8),所述拉手拉丝(9)从所述拉手拉丝护套(8)中穿过,所述拉手拉丝护套(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拉手支架(6)和内开底座(3)上,所述拉手拉丝(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开拉手(5)和锁体(1)的内开摇臂相连;
所述旋钮拉索包括旋钮拉丝(10)和旋钮拉丝护套(11),所述旋钮拉丝(10)从所述旋钮拉丝护套(11)中穿过,所述旋钮拉丝护套(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旋钮支架(7)和内开底座(3)上,所述旋钮拉丝(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开旋钮(4)和锁体(1)的内锁摇臂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底座(3)上设有L形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两卡口,所述拉手拉丝护套(8)和旋钮拉丝护套(11)的端部卡设在所述卡口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6)和所述旋钮支架(7)呈L形,所述拉手支架(6)和所述旋钮支架(7)相互垂直设置。

说明书

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内开结构是用于在车内的驾驶员打开车门的机构。现有汽车车门内开结构的工作过程采用杠杆原理,内开拉手和内开旋钮铰接在罩碗内,罩碗安装在车门上,内开拉手和内开旋钮通过连杆与锁体上对应的内开摇臂和内锁摇臂相连。申请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时发现连杆在车门内安装较困难,且需要连杆与车门结构配合,结构较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简化汽车车门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简化安装过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该拉索式内开结构包括内开总成和锁体1,所述锁体1设于车门内,所述内开总成设于车门内侧上,所述内开总成包括罩碗2、内开底座3、内开旋钮4和内开拉手5,所述罩碗2固定在所述内开底座3上,所述内开旋钮4和内开拉手5转动设置在所述罩碗2内。所述内开结构还包括拉手拉索、旋钮拉索、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所述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固定在车门内。所述拉手拉索包括拉手拉丝9和拉手拉丝护套8,所述拉手拉丝9从所述拉手拉丝护套8中穿过,所述拉手拉丝护套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拉手支架6和内开底座3上,所述拉手拉丝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开拉手5和锁体1的内开摇臂相连。所述旋钮拉索包括旋钮拉丝10和旋钮拉丝护套11,所述旋钮拉丝10从所述旋钮拉丝护套11中穿过,所述旋钮拉丝护套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旋钮支架7和内开底座3上,所述旋钮拉丝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开旋钮4和锁体1的内锁摇臂相连。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开底座3上设有L形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两卡口,所述拉手拉丝护套8和旋钮拉丝护套11的端部卡设在所述卡口中。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呈L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该结构采用拉索实现内开总成与锁体之间的联动,且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锁体、2罩碗、3内开底座、4内开旋钮、5内开拉手、6拉手支架、7旋钮支架、8拉手拉丝护套、9拉手拉丝、10旋钮拉丝、11旋钮拉丝护套、12护套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该拉索式内开结构包括内开总成和锁体1。其中,锁体1设于车门内,内开总成设于车门内侧上。其中,内开总成包括罩碗2、内开底座3、内开旋钮4和内开拉手5,罩碗2和内开底座3固定在车门上,罩碗2固定在内开底座3上,内开旋钮4和内开拉手5转动设置在罩碗2内。锁体1包括锁芯、内开摇臂和内锁摇臂等结构,上述结构与现有的内开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内开结构还包括拉手拉索、旋钮拉索、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固定在车门内。其中,拉手拉索包括拉手拉丝9和拉手拉丝护套8,拉手拉丝9从拉手拉丝护套8中穿过,拉手拉丝护套8的两端分别通过护套接头12固定在拉手支架6和内开底座3上,拉手拉丝9的两端分别与内开拉手5和锁体1相连(具体可以通过L形接头与内开拉手5和锁体1上的内开摇臂相连)。其中,旋钮拉索包括旋钮拉丝10和旋钮拉丝护套11,旋钮拉丝10从旋钮拉丝护套11中穿过,旋钮拉丝护套11的两端分别通过护套接头12固定在旋钮支架7和内开底座3上,旋钮拉丝10的两端分别与内开旋钮4和锁体1相连(具体可以通过L接头与内开旋钮4和锁体1上的内锁摇臂相连)。其中,拉手拉索和旋钮拉索在车门内穿行,安装容易,结构简单。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开底座3上设有L形固定支架,L形固定支架上设有两卡口,对应地,拉手拉丝护套8和旋钮拉丝护套11的端部(护套接头12)卡设在卡口中。
其中,参见图1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呈L形。优选地,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相互垂直设置以优化受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该拉索式结构采用拉索实现内开总成与锁体之间的联动,且结构简单,安装容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的拉索式内开结构,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该内开结构包括内开总成、锁体1、拉手拉索、旋钮拉索、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拉手支架6和旋钮支架7固定在车门内,拉手拉索包括拉手拉丝9和拉手拉丝护套8,拉手拉丝9从拉手拉丝护套8中穿过,拉手拉丝护套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手支架6和内开底座3上,拉手拉丝9的两端分别与内开拉手5和锁体1相连;旋钮拉索包括旋钮拉丝10和旋钮拉丝护套11,旋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