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7229138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5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320073.4

申请日:

20140616

公开号:

CN203989589U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C3/07

主分类号:

A62C3/07

申请人: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立璞,贾剑,孙小伟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双河大街99号

优先权:

CN20142032007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许静;黄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包括与灭火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内侧或贴合在冷却水箱上表面,所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和装置出口,所述装置入口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口的孔径,所述装置入口与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相对接。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解决了在不开启发动机舱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灭火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灭火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内侧或贴合在冷却水箱上表面,所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和装置出口,所述装置入口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口的孔径,所述装置入口与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相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入口直接裸露在汽车前端或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灭火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入口相对接。 4.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 汽车。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长时间运行发动机舱温度急剧增加,久而久之发生自燃的几率逐 渐增大。但由于发动机舱盖锁止装置分为两道锁,第一道锁我们很容易在驾驶 舱中开启,第二道锁我们只能在发动机舱盖前端位置通过手动开启,车辆在发 生自燃的情况下,发动机舱高温第二道锁我们不容易打开,致使我们不能及时 对发动机中火势进行控制,一旦机舱盖开启后火势将迅速增大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在不开启发动机舱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灭火的问题,本实用新型 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包括与 灭火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内侧或贴合在冷 却水箱上表面,所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和装置出 口,所述装置入口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口的孔径,所述装置入口与所述灭火 器的喷头相对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入口直接裸露在汽车前端或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

可选地,所述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一端 与所述灭火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入口相对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 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结构简单。该结构用在灭火器和发动机舱之间, 当发动机舱内起火时,由于所述连接装置位于发动机舱内,且装置入口裸露在 汽车前端或者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因此将灭火器的喷管与所述装置入 口对接在一起,灭火器就可以通过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直接控制发动机舱 内的火势。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可以在不开启发动机舱第二道锁的前提下 进行灭火,节省了灭火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所述连接装置的运 用,使灭火器内的灭火物质可以直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到达发动机舱内,因此 降低了氧气的吸入量同时提高了灭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左视图。

其中图中:1、装置入口;2、装置出口;3、发动机舱盖;4、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 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 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 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 置包括与灭火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3内侧 或贴合在冷却水箱(图中未示出)上表面,所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所述连接 装置包括装置入口1和装置出口2,所述装置入口1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口 2的孔径,所述装置入口1与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相对接。

所述连接装置的喇叭状结构,增加了装置出口2可的喷射面积,使灭火器 在喷射过程中可以覆盖整个发动机舱,同时连接装置的运用可以使灭火器内的 灭火物质直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到达发动机舱内,降低了氧气的吸入量同时提 高了灭火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入口1直接裸露 在汽车前端或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图中未示出)。

将灭火器的喷管与所述装置入口1对接在一起,可以使灭火器在不开启发 动机舱第二道锁的前提下进行灭火,灭火器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直接控制发 动机舱内的火势,节省了灭火的时间,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

继续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发动机舱灭火 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路4,所述连接管路4一端与所述灭火器连接,另一端与所 述装置入口1相对接。

汽车上安装有随车灭火器,通过连接管路4可以连接到随车灭火器上,这 样发生自然时通过座椅下或后备箱中的灭火器可以直接灭火,避免了开启发动 机舱盖3,节约了灭火时间,提高了安全系数。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 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 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58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10 CN 203989589 U (21)申请号 201420320073.4 (22)申请日 2014.06.16 A62C 3/07(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双河大街 99 号 (72)发明人 马立璞 贾剑 孙小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 黄灿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 置及汽车, 该汽车。

2、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包括与灭火 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 动机舱盖内侧或贴合在冷却水箱上表面, 所述连 接装置为喇叭形,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和 装置出口, 所述装置入口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 口的孔径, 所述装置入口与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相 对接。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解决了在不开启 发动机舱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灭火的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89589 U CN 203989589 U 1/1。

3、 页 2 1.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灭火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 所述 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内侧或贴合在冷却水箱上表面, 所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 所述 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和装置出口, 所述装置入口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口的孔径, 所述 装置入口与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相对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入口直接裸 露在汽车前端或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发动机舱灭 火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路, 所述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灭火器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入口。

4、相 对接。 4. 一种汽车, 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89589 U 2 1/2 页 3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汽车长时间运行发动机舱温度急剧增加, 久而久之发生自燃的几率逐渐增 大。 但由于发动机舱盖锁止装置分为两道锁, 第一道锁我们很容易在驾驶舱中开启, 第二道 锁我们只能在发动机舱盖前端位置通过手动开启, 车辆在发生自燃的情况下, 发动机舱高 温第二道锁我们不容易打开, 致使我们不能及。

5、时对发动机中火势进行控制, 一旦机舱盖开 启后火势将迅速增大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解决在不开启发动机舱盖的情况下能够安全灭火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及汽车。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5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 包括与灭火器 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内侧或贴合在冷却水箱上表面, 所 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和装置出口, 所述装置入口的孔径小于 所述装置出口的孔径, 所述装置入口与所述灭火器的喷头相对接。 0006 可选。

6、地, 所述装置入口直接裸露在汽车前端或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 0007 可选地, 所述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还包括连接管路, 所述连接管路一端与所述 灭火器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入口相对接。 0008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 还提供了一种汽车, 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发 动机舱灭火装置。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0010 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结构简单。该结构用在灭火器和发动机舱之间, 当发动 机舱内起火时, 由于所述连接装置位于发动机舱内, 且装置入口裸露在汽车前端或者放置 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 因此将灭火器的喷管与所述装置入口对接在一起, 灭火器就可以 通过该汽车。

7、发动机舱灭火装置直接控制发动机舱内的火势。 该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可以 在不开启发动机舱第二道锁的前提下进行灭火, 节省了灭火的时间, 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 同时所述连接装置的运用, 使灭火器内的灭火物质可以直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到达发动机 舱内, 因此降低了氧气的吸入量同时提高了灭火效果。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 0012 图 2 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 0013 图 3 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 说 明 书 CN 203989589 U 3 2/2 页 4 0014 图 4 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8、中连接装置的左视图。 0015 其中图中 : 1、 装置入口 ; 2、 装置出口 ; 3、 发动机舱盖 ; 4、 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虽然附图中显示 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然而应当理解, 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 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相反, 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 并且能 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7 如图 1 图 4 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包括 与灭火器配合使用的连接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贴合在发动机舱盖 3 。

9、内侧或贴合在冷却水箱 ( 图中未示出 ) 上表面, 所述连接装置为喇叭形,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装置入口 1 和装置出口 2, 所述装置入口 1 的孔径小于所述装置出口 2 的孔径, 所述装置入口 1 与所述灭火器的喷 头相对接。 0018 所述连接装置的喇叭状结构, 增加了装置出口 2 可的喷射面积, 使灭火器在喷射 过程中可以覆盖整个发动机舱, 同时连接装置的运用可以使灭火器内的灭火物质直接通过 所述连接装置到达发动机舱内, 降低了氧气的吸入量同时提高了灭火效果。 0019 如图1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装置入口1直接裸露在汽车前 端或放置在发动机舱第一道锁内 ( 图中未示。

10、出 )。 0020 将灭火器的喷管与所述装置入口 1 对接在一起, 可以使灭火器在不开启发动机舱 第二道锁的前提下进行灭火, 灭火器可以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直接控制发动机舱内的火势, 节省了灭火的时间, 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 0021 继续参见图 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汽车发动机舱灭火装置还包 括连接管路 4, 所述连接管路 4 一端与所述灭火器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装置入口 1 相对接。 0022 汽车上安装有随车灭火器, 通过连接管路 4 可以连接到随车灭火器上, 这样发生 自然时通过座椅下或后备箱中的灭火器可以直接灭火, 避免了开启发动机舱盖 3, 节约了灭 火时间, 提高了安全系数。 0023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 , 还提供了一种汽车, 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发 动机舱灭火装置。 0024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989589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89589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救生;消防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