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19769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06823.3

申请日:

20101014

公开号:

CN101946740B

公开日:

201212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淮阴师范学院

发明人:

丁怀宇

地址:

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西路111号

优先权:

CN201010506823A

专利代理机构: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陈静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该方法的步骤是;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对虾卵进行着床孵化,而所述的对虾卵进行着床孵化是将虾卵在同样的孵化条件下,隔离成一卵一室的单体孵化方式。本发明的隔离孵化内床设置于复合孵化床内,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构成,隔离孵化内床片由上床片和下床片组成,上、下床片之间设有单体虾卵孵化室。本发明设置的单体虾卵孵化室使虾卵相互之间不接触,减少病害发生,是防止病害传染蔓延的有效措施;隔离孵化内床为立体式孵化,增加了虾卵孵化数量。本发明经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孵化率可提高10-15%左右。

权利要求书

1.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所述的虾卵单体孵化方法是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使虾卵在同样的孵化条件下,隔离成一卵一室进行单体着床孵化;所述隔离孵化内床设置于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装置的复合孵化床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孵化内床设有透水的隔离孵化内床片,该内床片由上床片和下床片组成,所述的上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凸窝、下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凹窝,下床片的下凹窝与上床片的下凸窝相对应设置,且下床片下凹窝的下凹深度大于上床片下凸窝向下凸出的高度,下凹窝与下凸窝相扣合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为单体虾卵孵化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孵化内床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虾卵孵化室紧密均匀地排列在隔离孵化内床片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上下床片为丝网结构,网孔径小于单体虾卵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对称的侧边或床片的四角边设有扣件,扣件系于设置于复合孵化床内的固定杆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以下简称龙虾),由于烹制后味道鲜美,深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发展龙虾产业,业内科技人员对龙虾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申请人根据克氏原螯虾胚发育生物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克氏原螯虾卵离体培育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19234.5),以及一种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装置(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0205558878 )。上述申请的关键技术是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对虾卵进行分级孵化,并且优化模拟龙虾的野外生存环境,在特制的复合孵化床水循环装置内完成龙虾的人工孵化。实践证明,龙虾的人工孵化获得了成功,孵化率达到55-60%左右。申请人继而反复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孵化率对比试验、经深入研究,从而确认龙虾离体虾卵孵化过程中,水霉病是影响虾卵孵化率危害性极大的病害,而且该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一旦有一个虾卵得病,就会传染给与其相邻的其它虾卵而得水霉病导致死亡,从而导致龙虾的人工孵化率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该方法所使用的隔离孵化内床,目的在于通过降低虾卵密度、减少虾卵相互接触,以防止病害的蔓延,保证虾卵的正常孵化,提高龙虾的人工孵化率。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是;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对虾卵进行着床孵化,而所述的对虾卵进行着床孵化是将虾卵在同样的孵化条件下,隔离成一卵一室的单体孵化方式。

本发明所称的隔离孵化内床,设置于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装置的复合孵化床内,复合孵化床由不透水的外床和透水的内床组成,所述隔离孵化内床为透水的内床,隔离孵化内床设有隔离孵化内床片,隔离孵化内床片由上床片和下床片组成,上、下床片之间设有单体虾卵孵化室。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构成。

所述的上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凸窝、下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凹窝,下床片的下凹窝与上床片的下凸窝相对应设置,且下床片下凹窝的下凹深度大于上床片下凸窝向下凸出的高度,下凹窝与下凸窝相扣合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即为所述的单体虾卵孵化室。

所述的单体虾卵孵化室紧密均匀地排列在隔离孵化内床片中。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上、下床片为丝网结构,网孔径小于单体虾卵径。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对称的侧边或床片的四角边设有扣件,扣件系于设置于复合孵化床内的固定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设置的单体虾卵孵化室为每一个虾卵提供单独孵化的空间,虾卵相互之间不接触,减少病害发生,如发现有一个虾卵得病,即可将病卵所在的隔离孵化内床片取出,及时剪掉病卵的单体孵化室,然后再将取出的隔离孵化内床片放入隔离孵化内床中,是防止病害传染蔓延的有效措施。

(二)本发明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置于复合孵化床内,形成立体式孵化,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比仅在复合孵化床底放置一层虾卵颗粒的孵化数量增加许多倍。

(三)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经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孵化率可提高10-15%左右。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隔离孵化内床置于复合孵化床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本发明的隔离孵化内床1设置于复合孵化床2内,该隔离孵化内床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3在水体4中作上下叠加构成,隔离孵化内床片由上床片31和下床片32组成,上、下床片之间设有单体虾卵孵化室5,虾卵6置于单体虾卵孵化室内。隔离孵化内床片设有扣件33可与复合孵化床内所设的固定杆21连接。另,隔离孵化内床片的上、下床片及单体虾卵孵化室设有的致密透水网孔图中未表示。

   综上,本发明可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94674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12.12 CN 101946740 B *CN101946740B* (21)申请号 201010506823.3 (22)申请日 2010.10.14 A01K 6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淮阴师范学院 地址 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西路 111 号 (72)发明人 丁怀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代理人 陈静巧 US 4214551 ,1980.07.29, CN 201595081 U,2010.10.06, CN 101213950 A,。

2、2008.07.09, US 4998505 ,1991.03.12, (54) 发明名称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 孵化内床 (57)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 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该方法的步骤是 ; 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 : 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 : 对虾卵进行着床孵化, 而所述的对虾卵进行着床 孵化是将虾卵在同样的孵化条件下, 隔离成一卵 一室的单体孵化方式。本发明的隔离孵化内床设 置于复合孵化床内, 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 体中作上下叠加构成, 隔离孵化内床片由上床片 和下床片组成, 上、 下床片之间设有单体虾卵孵化 室。本发明设置的单体虾卵孵化。

3、室使虾卵相互之 间不接触, 减少病害发生, 是防止病害传染蔓延的 有效措施 ; 隔离孵化内床为立体式孵化, 增加了 虾卵孵化数量。 本发明经试验在同等条件下, 孵化 率可提高 10-15% 左右。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朱晓娟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 所述的虾卵单体孵化方法是 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 ; 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 ; 使虾卵在同样的孵化条件下, 隔离成一卵 一。

4、室进行单体着床孵化 ; 所述隔离孵化内床设置于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装置的复合孵化 床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离孵化内床设有透水的隔离孵化内床片, 该内床片由上床片和下 床片组成, 所述的上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凸窝、 下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凹窝, 下床片的下凹窝与 上床片的下凸窝相对应设置, 且下床片下凹窝的下凹深度大于上床片下凸窝向下凸出的高 度, 下凹窝与下凸窝相扣合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为单体虾卵孵化室。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隔离孵化内床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克氏原螯。

5、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的单体虾卵孵化室紧密均匀地排列在隔离孵化内床片中。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上下床片为丝网结构, 网孔径小于单体虾卵径。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的隔离孵化内床,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对称的侧边或床片的四角边设有扣件, 扣件系于设置于复 合孵化床内的固定杆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46740 B 2 1/2 页 3 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 。

6、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的方法及装置, 特别涉及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 单体孵化方法及其隔离孵化内床。 背景技术 0002 克氏原螯虾 (以下简称龙虾) , 由于烹制后味道鲜美, 深得人们的喜爱, 目前市场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 为了发展龙虾产业, 业内科技人员对龙虾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申 请人根据克氏原螯虾胚发育生物学原理, 提出了一种克氏原螯虾卵离体培育方法 (申请了 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0810019234.5) , 以及一种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装置 (申请了实用新 型专利, 申请号 2010205558878 ) 。上述申请的关键技术是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

7、理 : 实施亲 虾与卵的分离 : 对虾卵进行分级孵化, 并且优化模拟龙虾的野外生存环境, 在特制的复合孵 化床水循环装置内完成龙虾的人工孵化。 实践证明, 龙虾的人工孵化获得了成功, 孵化率达 到 55-60% 左右。申请人继而反复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孵化率对比试验、 经深入研究, 从而 确认龙虾离体虾卵孵化过程中, 水霉病是影响虾卵孵化率危害性极大的病害, 而且该病具 有强烈的传染性, 一旦有一个虾卵得病, 就会传染给与其相邻的其它虾卵而得水霉病导致 死亡, 从而导致龙虾的人工孵化率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克氏原螯虾离体虾卵单体孵化方法及其该方法所使用的隔离 孵化内床,。

8、 目的在于通过降低虾卵密度、 减少虾卵相互接触, 以防止病害的蔓延, 保证虾卵 的正常孵化, 提高龙虾的人工孵化率。 0004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 : 0005 本发明方法的步骤是 ; 对抱卵虾进行消毒处理 : 实施亲虾与卵的分离 : 对虾卵进 行着床孵化, 而所述的对虾卵进行着床孵化是将虾卵在同样的孵化条件下, 隔离成一卵一 室的单体孵化方式。 0006 本发明所称的隔离孵化内床, 设置于克氏原螯虾卵人工孵化装置的复合孵化床 内, 复合孵化床由不透水的外床和透水的内床组成, 所述隔离孵化内床为透水的内床, 隔离 孵化内床设有隔离孵化内床片, 隔离孵化内床片由上床片和下床片组成, 上、 。

9、下床片之间设 有单体虾卵孵化室。 0007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由多层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构成。 0008 所述的上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凸窝、 下床片上设有多个下凹窝, 下床片的下凹窝与 上床片的下凸窝相对应设置, 且下床片下凹窝的下凹深度大于上床片下凸窝向下凸出的高 度, 下凹窝与下凸窝相扣合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即为所述的单体虾卵孵化室。 0009 所述的单体虾卵孵化室紧密均匀地排列在隔离孵化内床片中。 0010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上、 下床片为丝网结构, 网孔径小于单体虾卵径。 0011 所述的隔离孵化内床片的对称的侧边或床片的四角边设有扣件, 扣件系于设置于 说 明 书 CN 10。

10、1946740 B 3 2/2 页 4 复合孵化床内的固定杆上。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3 (一) 本发明设置的单体虾卵孵化室为每一个虾卵提供单独孵化的空间, 虾卵相互 之间不接触, 减少病害发生, 如发现有一个虾卵得病, 即可将病卵所在的隔离孵化内床片取 出, 及时剪掉病卵的单体孵化室, 然后再将取出的隔离孵化内床片放入隔离孵化内床中, 是 防止病害传染蔓延的有效措施。 0014 (二) 本发明隔离孵化内床片在水体中作上下叠加置于复合孵化床内, 形成立体式 孵化, 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 比仅在复合孵化床底放置一层虾卵颗粒的孵化数量增加许多 倍。 0015 (三) 本发明方法简单易。

11、行, 经试验在同等条件下, 孵化率可提高 10-15% 左右。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为本发明隔离孵化内床置于复合孵化床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所示, 0018 本发明的隔离孵化内床 1 设置于复合孵化床 2 内, 该隔离孵化内床由多层隔离孵 化内床片 3 在水体 4 中作上下叠加构成, 隔离孵化内床片由上床片 31 和下床片 32 组成, 上、 下床片之间设有单体虾卵孵化室 5, 虾卵 6 置于单体虾卵孵化室内。隔离孵化内床片设 有扣件 33 可与复合孵化床内所设的固定杆 21 连接。另, 隔离孵化内床片的上、 下床片及单 体虾卵孵化室设有的致密透水网孔图中未表示。 0019 综上, 本发明可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说 明 书 CN 101946740 B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46740 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