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185611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6894.0

申请日:

20130407

公开号:

CN103988838B

公开日:

2016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43/54,A01P3/00,A01N37/52

主分类号:

A01N43/54,A01P3/00,A01N37/52

申请人: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侯华民

地址:

571924 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富昌村

优先权:

CN201410256894A,CN20131011668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一定配比下增效作用明显,该组合物能够扩大防治谱,降低使用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增效有效量的A和B两种组分,A是环氟菌胺,B选自乙嘧酚、氟嘧菌胺中的一种,该组合物中,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1:5-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之和占组合物总质量的1-9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应用时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剂、微乳剂或水乳剂。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一种或多种植物的一种或多种病害。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中植物为小麦、黄瓜、葡萄、西瓜、苹果、柑橘、梨、荔枝、水稻、花卉或草坪。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病害是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或恶苗病。

说明书

本申请是“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日:2013年4月7日,申请号:201310116683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属于植保领域,组合物用于防治粮食、棉花、油料、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恶苗病、霜霉病、褐斑病等。

背景技术

环氟菌胺属于肟醚类的新型杀菌剂,是日本曹达公司开发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的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恶苗病、霜霉病、褐斑病等有优良的效果。进行复配技术的研究,是进行增效研究、扩大防治谱、降低使用成本、延缓抗药性的效果。目前关于环氟菌胺与其它杀菌成分复配研究的报道较少。发明人通过对环氟菌胺复配效果的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避免或延缓病害对新成份抗性的产生。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将环氟菌胺与具有杀菌成分的化合物复配,用于防治作物、草坪的病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增效有效量的A和B两种组分,A是环氟菌胺,B选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成分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唑菌酯、丁香菌酯、氰烯菌酯中的一种,或唑类杀菌成分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三唑醇、叶菌唑、氟环唑、己唑醇、糠菌唑、灭菌唑中的一种,或含硫类杀菌成分代森铵、乙蒜素、百菌清、硫磺、福美双、克菌丹、福美砷、敌锈钠、敌磺钠中的一种,或酰胺类杀菌成分烯酰吗啉、苯酰菌胺、甲霜灵、氟啶酰菌胺、高效苯霜灵中的一种,或生物源类杀菌成分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壳寡糖、链霉素、宁南霉素、井冈霉素中的一种,或咪唑类杀菌成分咪唑菌酮,或恶唑类杀菌成分噁唑菌酮、恶霜灵中的一种,或嘧啶类杀菌成分乙嘧酚、氟嘧菌胺中的一种,或有机磷类杀菌成分异稻瘟净、敌瘟磷中的一种。组合物中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1:100-20:1。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组分A选自环氟菌胺,组分B选自B选自甲 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成分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唑菌酯中的一种,或唑类杀菌成分选自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三唑醇、叶菌唑、氟环唑、己唑醇中的一种,或含硫类杀菌成分代森铵、乙蒜素、百菌清、硫磺、福美双、克菌丹中的一种,或酰胺类杀菌成分烯酰吗啉、苯酰菌胺、甲霜灵中的一种,或生物源类杀菌成分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壳寡糖、链霉素、宁南霉素中的一种,或咪唑类杀菌成分选自咪唑菌酮,或恶唑类杀菌成分噁唑菌酮、恶霜灵中的一种,或嘧啶类杀菌成分乙嘧酚、氟嘧菌胺中的一种。A、B两组分之间较优选的质量份数比为1:40-10:1。

本发明组合物中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之和组合物总质量的1-90%。

本发明上述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剂、微乳剂、水乳剂,用于喷雾、灌根、拌种等。

本发明还发现,上述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叶斑病、草坪草白粉病和褐斑病具有优良的增效防治效果,增效作用明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防治一种或多种植物的一种或多种病害的用途。适宜防治的病害有,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晚疫病、霜疫霉病等,担子菌亚门引起的锈病、黑穗病等、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恶苗病、黑星病等。因此,

上述用途中,防治病害的植物是小麦、黄瓜、葡萄、西瓜、苹果、葡萄、柑橘、梨、荔枝、水稻、花卉、草坪等。

本发明组合物用于防治的植物病害优选为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或恶苗病。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增效作用明显: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良好的增效作用,提高了组合物的防病效果。

2、扩大防治谱:组合物可植物上的多种病害。

3、降低使用成本:因复配具有提高防效、防治谱增大,减少了使用次数,降低了使用成本;

4、延缓抗药性: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成分复配,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延缓病原物对单剂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物和用途。

实施例1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的室内效果

采用孢子萌发法,以预试验浓度为参考,分别将单剂A和单剂B原药用合适溶剂稀释。取药剂10μL点于载玻片上,防尘条件下干燥以制成药膜。将感染白粉葡萄剪下,用毛笔刷下白粉状霉层,加无菌水制成适当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将10μL孢子悬浮液滴加到药膜上。在20℃下保湿培养16h后,检查孢子的萌发情况。当空白对照的萌发率达到80%左右后,检查所有处理的萌发率。以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者为萌发,按下式计算抑制萌发率。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

表1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原菌的效果

通过盆栽测试,从表1看出,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苯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丙环唑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氟硅唑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代森铵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多抗霉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春雷霉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咪唑菌酮的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环氟菌胺与上述杀菌化合物的复配对葡萄白粉病是增效的。

实施例2环氟菌胺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将单一化合物或组合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制备成1000mg/L的母液。根据生物活性测定预试验,将一定量的上述母液用0.1%吐温80稀释,配制成需要的浓度。试验时,黄瓜植株基本在4叶期,在第1次药前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用环氟菌胺组合物进行了黄瓜白粉病病盆栽试验,并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采用手持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每药剂喷10株,喷雾1次后7-10d再喷雾1次。第2次施药后10-14d调查,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调查总叶数、病叶数,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叶片分级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0%;

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2。

表2环氟菌胺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注:表2中最后一列“霜霉病”中,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表示霜霉病发生较重,“++”表示霜霉病发生中等,“+”表示霜霉病有发生,“-”表示基本未发生霜霉病。

通过环氟菌胺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盆栽测试发现,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唑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三唑醇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叶菌唑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百菌清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硫磺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烯酰吗啉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苯酰菌胺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环氟菌胺 与链霉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噁唑菌酮的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相应组合物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环氟菌胺与上述杀菌化合物的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是增效的。另外意想不到的是,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较单剂轻。

实施例3环氟菌胺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

用组合物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并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每药剂设小区10m2。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试验在孕穗和扬花初期各喷1次,在药前及第2次施药后7~10d进行调查,每处理按五点取样,每点50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调查总叶数、病叶数,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叶片分级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

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见表3。

表3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田间效果

注:表3中最后一列“小麦叶锈”中,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表示叶锈发生重,“+++”表示叶锈发生较重,“++”表示叶锈发生中等,“+”表示叶锈发生轻,“-”表示基本未发生叶锈。

通过环氟菌胺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测试发现,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苯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唑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氟环唑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己唑醇组合物、环氟菌胺与福美双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克菌丹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甲霜灵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苯酰菌胺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乙嘧酚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氟嘧菌胺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多抗霉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宁南霉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噁唑菌酮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恶霜灵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相应组合物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环氟菌胺与上述杀菌化合物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是增效的。另外意想不到的是,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的发生较单剂轻。

实施例4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草坪草病害试验

将单一化合物或组合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制备成1000mg/L的母液。根据生物活性测定预试验,将一定量的上述母液用0.1%吐温80稀释,配制成需要的浓度。测定时,先将药液喷施于盆栽狗牙根杂草上,然后定量接种病原菌,保湿培养24h后,置于温室中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植物叶面侵染的百分率。使用Abbot公式,将百分率转换成防效。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4。

表4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草坪草病害的效果

注:表4中最后一列“褐斑病发生情况”中,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表示褐斑病发生重,“++”表示褐斑病发生中等,“+”表示褐斑病发生轻,“-”表示基本未发生褐斑病。

通过盆栽测试,从表4看出,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苯醚菌酯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氟硅唑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代森铵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苯酰菌胺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多抗霉素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咪唑菌酮的组合物、环氟菌胺与噁唑菌酮的组合物对狗牙根白粉病的防效均高于组合物的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环氟菌胺与上述杀菌化合物的复配组合物对狗牙根白粉病是增效的。另外意想不到的是,组合物对狗牙根褐斑病的防效较单剂好。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256894.0 (22)申请日 2013.04.07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39888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20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201310116683.2 2013.04.07 (73)专利权人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71924 海南省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富 昌村 (72)发明人 侯华民 (51)Int.Cl. A01N 43/54(2006.01) A01P 3/00(2006.01) 。

2、A01N 37/52(2006.01) (56)对比文件 US 5141941 A,1992.08.25,参见说明书第 5-30栏. CN 101568259 A,2009.10.28,参见说明书 第4、 15页. CN 102308825 A,2012.01.11,参见权利要 求1-5. CN 102308804 A,2012.01.11,参见权利要 求3、 5, 说明书第37段. 审查员 陈翠翠 (54)发明名称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 组合物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 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一定配 比下增效作用明显, 该组合物能够扩。

3、大防治谱, 降低使用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CN 103988838 B 2016.09.07 CN 103988838 B 1.一种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增 效有效量的A和B两种组分, A是环氟菌胺, B选自乙嘧酚、 氟嘧菌胺中的一种, 该组合物中, A 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1:5-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之和占组合物 总质量的1-90。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该组合物应用时制成悬浮剂、 可湿 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水剂、 微乳剂或水乳剂。

4、。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物用于防治一 种或多种植物的一种或多种病害。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 其中植物为小麦、 黄瓜、 葡萄、 西瓜、 苹果、 柑橘、 梨、 荔 枝、 水稻、 花卉或草坪。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病害是白粉病、 霜霉病、 叶斑病、 黑星病、 锈 病或恶苗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988838 B 2 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0001 本申请是 “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日: 2013年4月7日, 申请号: 201。

5、3101166832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环氟菌胺与乙嘧酚或 氟嘧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属于植保领域, 组合物用于防治粮食、 棉花、 油料、 果树、 蔬菜、 花卉 等的白粉病、 叶斑病、 黑星病、 恶苗病、 霜霉病、 褐斑病等。 背景技术 0003 环氟菌胺属于肟醚类的新型杀菌剂,是日本曹达公司开发的一种保护性杀菌剂, 对多种植物的白粉病、 叶斑病、 黑星病、 恶苗病、 霜霉病、 褐斑病等有优良的效果。 进行复配 技术的研究, 是进行增效研究、 扩大防治谱、 降低使用成本、 延缓抗药性的效果。 目前关于环 氟菌胺与其它杀菌成分复配研究的报道较。

6、少。 发明人通过对环氟菌胺复配效果的大量研 究, 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 不同 作用机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配, 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 更重要的是避免或 延缓病害对新成份抗性的产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发明人将环氟菌胺与具有杀菌成分 的化合物复配, 用于防治作物、 草坪的病害。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0006 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增效有效量的A和B两种组 分, A是环氟菌胺, B选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成分吡唑醚菌酯、 苯醚菌酯、 。

7、唑菌酯、 丁香菌 酯、 氰烯菌酯中的一种, 或唑类杀菌成分丙环唑、 戊唑醇、 氟硅唑、 三唑醇、 叶菌唑、 氟环唑、 己唑醇、 糠菌唑、 灭菌唑中的一种, 或含硫类杀菌成分代森铵、 乙蒜素、 百菌清、 硫磺、 福美 双、 克菌丹、 福美砷、 敌锈钠、 敌磺钠中的一种, 或酰胺类杀菌成分烯酰吗啉、 苯酰菌胺、 甲霜 灵、 氟啶酰菌胺、 高效苯霜灵中的一种, 或生物源类杀菌成分多抗霉素、 春雷霉素、 壳寡糖、 链霉素、 宁南霉素、 井冈霉素中的一种, 或咪唑类杀菌成分咪唑菌酮, 或恶唑类杀菌成分噁 唑菌酮、 恶霜灵中的一种, 或嘧啶类杀菌成分乙嘧酚、 氟嘧菌胺中的一种, 或有机磷类杀菌 成分异稻瘟。

8、净、 敌瘟磷中的一种。 组合物中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1: 100-20: 1。 0007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 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组分A选自环氟菌胺, 组分B选自B选自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成分吡唑醚菌酯、 苯醚菌酯、 唑菌酯中的一种, 或唑类杀菌成分选自 丙环唑、 戊唑醇、 氟硅唑、 三唑醇、 叶菌唑、 氟环唑、 己唑醇中的一种, 或含硫类杀菌成分代森 铵、 乙蒜素、 百菌清、 硫磺、 福美双、 克菌丹中的一种, 或酰胺类杀菌成分烯酰吗啉、 苯酰菌 胺、 甲霜灵中的一种, 或生物源类杀菌成分多抗霉素、 春雷霉素、 壳寡糖、 链霉素、 宁南霉素 中的一种, 或咪唑类杀菌成分选自咪唑菌。

9、酮, 或恶唑类杀菌成分噁唑菌酮、 恶霜灵中的一 说 明 书 1/11 页 3 CN 103988838 B 3 种, 或嘧啶类杀菌成分乙嘧酚、 氟嘧菌胺中的一种。 A、 B两组分之间较优选的质量份数比为 1:40-10:1。 0008 本发明组合物中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之和组合物总质量的1-90。 0009 本发明上述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水剂、 微乳剂、 水乳 剂,用于喷雾、 灌根、 拌种等。 0010 本发明还发现, 上述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 小麦白粉病和叶 斑病、 草坪草白粉病和褐斑病具有优良的增效防治效果, 增效作用明显。 0011 本。

10、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防治一种或多种植物的一种或多种病害的用途。 适宜 防治的病害有, 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白粉病、 炭疽病、 叶斑病等, 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 霜霉病、 晚疫病、 霜疫霉病等, 担子菌亚门引起的锈病、 黑穗病等、 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恶苗 病、 黑星病等。 因此, 0012 上述用途中, 防治病害的植物是小麦、 黄瓜、 葡萄、 西瓜、 苹果、 葡萄、 柑橘、 梨、 荔 枝、 水稻、 花卉、 草坪等。 0013 本发明组合物用于防治的植物病害优选为白粉病、 霜霉病、 叶斑病、 黑星病、 锈病 或恶苗病。 0014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0015 1、 增效作用明显: 组合物在一定配。

11、比范围内表现良好的增效作用, 提高了组合物 的防病效果。 0016 2、 扩大防治谱: 组合物可植物上的多种病害。 0017 3、 降低使用成本: 因复配具有提高防效、 防治谱增大, 减少了使用次数, 降低了使 用成本; 0018 4、 延缓抗药性: 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成分复配, 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 延缓病原 物对单剂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不只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组合 物和用途。 0020 实施例1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的室内效果 0021 采用孢子萌发法, 以预试验浓度为参考, 分别将单剂A和单剂B原药用合适溶剂稀 释。 。

12、取药剂10 L点于载玻片上, 防尘条件下干燥以制成药膜。 将感染白粉葡萄剪下, 用毛笔 刷下白粉状霉层, 加无菌水制成适当浓度的孢子悬浮液。 将10 L孢子悬浮液滴加到药膜上。 在20下保湿培养16h后, 检查孢子的萌发情况。 当空白对照的萌发率达到80左右后, 检 查所有处理的萌发率。 以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者为萌发, 按下式计算抑制萌发率。 0022 0023 0024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 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 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 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 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 说 明 书 2/11 页 4 CN 10398883。

13、8 B 4 用。 结果见表1。 0025 表1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原菌的效果 0026 说 明 书 3/11 页 5 CN 103988838 B 5 0027 0028 通过盆栽测试, 从表1看出, 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苯醚菌 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丙环唑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氟硅唑 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代森铵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多抗霉素 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春雷霉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咪唑菌 酮的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的理论防效。 显而易见, 环氟菌胺与。

14、上述 杀菌化合物的复配对葡萄白粉病是增效的。 0029 实施例2环氟菌胺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0030 将单一化合物或组合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制备成1000mg/L的母液。 根据生物活性测 定预试验, 将一定量的上述母液用0.1吐温80稀释, 配制成需要的浓度。 试验时, 黄瓜植株 基本在4叶期, 在第1次药前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 用环氟菌胺组合物进行了黄瓜白粉病病 盆栽试验, 并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 采用手持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 每药剂喷10株, 喷雾1 次后7-10d再喷雾1次。 第2次施药后10-14d调查, 每株调查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总叶数、 病叶 数, 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

15、情指数和防效。 0031 叶片分级法: 0032 0级: 无病 0033 1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0034 3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0; 0035 5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0036 7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说 明 书 4/11 页 6 CN 103988838 B 6 0037 9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0038 0039 0040 0041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 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 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 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 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

16、效时为增效作 用。 结果见表2。 0042 表2环氟菌胺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 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0043 说 明 书 5/11 页 7 CN 103988838 B 7 0044 0045 注: 表2中最后一列 “霜霉病” 中, 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 表示霜霉病发 生较重,“+” 表示霜霉病发生中等,“+” 表示霜霉病有发生,“-” 表示基本未发生霜霉病。 0046 通过环氟菌胺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盆栽测试发现, 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 物、 环氟菌胺与唑菌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三唑醇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叶菌唑的组合 物、 环氟菌胺与百菌清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硫磺的组合物、。

17、 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烯酰吗啉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苯酰菌胺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 物、 环氟菌胺与链霉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噁唑菌酮的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效果均高 于相应组合物的理论防效。 显而易见, 环氟菌胺与上述杀菌化合物的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 是增效的。 另外意想不到的是, 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较单剂轻。 说 明 书 6/11 页 8 CN 103988838 B 8 0047 实施例3环氟菌胺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 0048 用组合物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 并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 每药剂设小区 10m2。 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 试。

18、验在孕穗和扬花初期各喷1次, 在药前及第2次施 药后710d进行调查, 每处理按五点取样, 每点50株, 每株调查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总叶数、 病叶数, 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0049 叶片分级法: 0050 0级: 无病 0051 1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0052 3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 0053 5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0054 7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0055 9级: 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0056 0057 0058 0059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 y。

19、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 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 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 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 用。 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见表3。 0060 表3含有环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 叶锈田间效果 0061 说 明 书 7/11 页 9 CN 103988838 B 9 0062 说 明 书 8/11 页 10 CN 103988838 B 10 0063 0064 注: 表3中最后一列 “小麦叶锈” 中, 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 表示叶锈 发生重,“+” 表示叶锈发生较重,“+” 表示叶锈发生中等,“+” 表示叶锈发生轻,“。

20、-” 表示基 本未发生叶锈。 0065 通过环氟菌胺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测试发现, 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苯醚菌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唑菌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氟环唑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己唑醇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福美双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克菌丹的组合物、 环氟 菌胺与甲霜灵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苯酰菌胺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乙嘧酚的组合物、 环氟 菌胺与氟嘧菌胺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多抗霉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 环 氟菌胺与宁南霉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噁唑菌酮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恶霜灵的组合物 对小麦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相应组合物的理论防效。 显而。

21、易见, 环氟菌胺与上述杀菌化合 物的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是增效的。 另外意想不到的是, 组合物对小麦叶锈的发生较单剂 轻。 0066 实施例4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草坪草病害试验 0067 将单一化合物或组合物用有机溶剂溶解制备成1000mg/L的母液。 根据生物活性测 定预试验, 将一定量的上述母液用0.1吐温80稀释, 配制成需要的浓度。 测定时, 先将药液 喷施于盆栽狗牙根杂草上, 然后定量接种病原菌, 保湿培养24h后, 置于温室中培养, 一定时 间后测定植物叶面侵染的百分率。 使用Abbot公式, 将百分率转换成防效。 0068 0069 说 明 书 9/11 页 11 CN 1039888。

22、38 B 11 0070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 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 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 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 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 用。 结果见表4。 0071 表4环氟菌胺组合物对草坪草病害的效果 0072 说 明 书 10/11 页 12 CN 103988838 B 12 0073 0074 注: 表4中最后一列 “褐斑病发生情况” 中, 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 表 示褐斑病发生重,“+” 表示褐斑病发生中等,“+” 表示褐斑病发生轻,“-” 表示基本未发生褐 斑病。 0075 通过盆栽测试, 从表4看出, 环氟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苯醚菌 酯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氟硅唑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代森铵 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乙蒜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苯酰菌胺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多抗霉 素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壳寡糖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咪唑菌酮的组合物、 环氟菌胺与噁唑 菌酮的组合物对狗牙根白粉病的防效均高于组合物的的理论防效。 显而易见, 环氟菌胺与 上述杀菌化合物的复配组合物对狗牙根白粉病是增效的。 另外意想不到的是, 组合物对狗 牙根褐斑病的防效较单剂好。 说 明 书 11/11 页 13 CN 103988838 B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