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7185313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708072.2

申请日:

20131102

公开号:

CN203708775U

公开日:

201407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49/06

主分类号:

A01B49/06

申请人:

郭乃户

发明人:

郭乃户,王延宏,黄志民,郭俊茂,郭力

地址:

710300 陕西省西安户县苍游镇李中村

优先权:

CN201320708072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免耕宽幅施肥沟播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目前,常见到的几种防堵方法和措施如旋耕播种、带状旋耕、无动力滚动盘、开沟器两侧指盘拨草轮、鸭咀式穴播器、组合式甩刀带耕装置等,都完全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结构是刀座(3)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至少两组以上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4),每组甩刀(4)上部为刀把铰接在刀座(3)上,其左右两个刀片呈“八”字形。优点: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易壅堵、通过性差的问题,实现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免耕播种机在工作中不被秸秆缠绕壅堵,提高农作物免耕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由刀座(3)和其圆周上相连的甩刀组成,其特征是:刀座(3)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至少两组以上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4),转动工作中呈现圆周甩动运动的每组甩刀(4)上部为刀把铰接在刀座(3)上,在静态状态下呈现下垂状态的甩刀(4)下部为刀片,如此结构的甩刀(4)称为“动甩刀”,其左右两个刀片组成一个呈“八”字形的甩刀,刀片的侧面为刀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下部左右对称两个刀片,这种呈“八”字形的甩刀(4)可替换成三个刀片,呈现“川”字形刀片,也就是甩刀(4)下部呈“八”字形左右对称的两个刀片之间的中间又增加一个垂直的刀片构成”川”字形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刀片侧面刀刃为齿形刀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刀片侧面刀刃为平面形刀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刀座(3)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三组或者四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4),刀座(3)圆周径向有可调节径向长度的安装槽或者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均为30°~60°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也就是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其中较佳夹角为45°,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均为1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或呈现“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是30°~60°之间范围之内,其中较佳夹角还有30°、36°、50°、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动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或者“川”字形刀片均用铰接销(16)铰接在刀座(3)上,穿接在铰接 销(16)上的定位套决定两个刀把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间距的是两个刀把之间相连接的定位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动甩刀(4)工作直径为350mm至450mm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免耕宽幅施肥沟播防秸秆缠绕壅堵装 置,专指一种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二、背景技术

免耕播种属于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沿用了几千年的秋翻春耕的传统耕作制度的一次 重大变革,它以免耕播种和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为主要内容,具有减轻土壤风蚀、水蚀,降 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等诸多优点,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耕作方法,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现 实意义。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免耕播种机也相继问世,目前较成熟的小麦免 耕播种机仍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推广速度还不能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 这些机型本身存在一些不足,这就是现有小麦免耕播种机采用的是旋播,其播种装置中的 刀轴通过由拖拉机带动的变速箱的驱动而旋转,使安装在刀轴上的旋耕刀转动,以达到疏 松土壤的目的,破坏了土壤结构,使水土造成流失,环境污染,不能真正实现保护性耕作。 目前常见到的几种防堵方法和措施有好几种,如旋耕播种、带状旋耕、无动力滚动盘、开 沟器两侧指盘拨草轮、鸭咀式穴播器、组合式甩刀带耕装置等,都完全无法达到真正意义 上的免耕播种。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易壅堵、通过性差的问题,研制一 种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实现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免耕播种机在工作中 不被秸秆缠绕壅堵,提高农作物免耕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为了理解方便请同时参看附图,图中标号放在零件后面。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由刀座3圆周上和相连的甩刀组成,其特征是:刀 座3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至少两组以上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4,转动工作中呈现圆周甩 动运动的每组甩刀4上部为刀把铰接在刀座3上,在静态状态下呈现下垂状态的甩刀4下 部为刀片,如此结构的甩刀4称为“动甩刀”,其左右两个刀片呈“八”字形,刀片的侧面 为刀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下部呈“八”字形以垂线 为界左右对称两个刀片,这种呈“八”字形的甩刀4可替换成三个刀片,呈现“川”字形 刀片,也就是甩刀4下部呈“八”字形左右对称的两个刀片之间的中间又增加一个垂直的 刀片构成″川″字形刀片。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左右两个刀片呈“八”字 形,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刀片侧面刀刃为齿形刀刃。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左右两个刀片呈“八”字 形,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刀片侧面刀刃为平面形刀刃。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刀座3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三组 或者四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4,刀座3圆周径向有可调节径向长度的安装槽或者安装孔。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 之间夹角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均为30°~60°之间范围任意 一个自然数值,也就是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53°、54°、55°、56°、57°、58°、59°、60°,其中较佳夹角为45°,甩刀4“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均为10~25mm。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 之间夹角和呈现“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是30°~60°之间范围之内, 其中较佳夹角还有30°、36°、50°、60°。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动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或者“川” 字形刀片均用铰接销16铰接在刀座3上,穿接在铰接销16上的定位套决定两个刀把之间 的距离,可调节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 刀片远端之间间距的是两个刀把之间相连接的定位套。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其特征是:动甩刀4工作直径为350mm至450mm 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本项目的技术关键是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易壅堵、通过性 差的问题,其特点是:

①有效的对秸秆和杂草的处理:在秸秆覆盖地中要实现免耕种植最大的问题就是易发 生壅堵,目前常见到的几种防堵方法和措施有好几种,如旋耕播种、带状旋耕、无动力滚 动盘、开沟器两侧指盘拨草轮、鸭咀式穴播器、组合式甩刀带耕装置等,都完全无法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不破坏土壤结构,不清除地表覆着物)。

本实用新型对小麦地实验,免耕宽幅施肥沟播机采用组合式动甩刀断草的方法,动甩 刀最远端刀刃可在地表工作,因凸凹地使动甩刀最远端刀刃可深入地表地下0—1厘米左右, 将处于开沟器前方的秸秆和杂草彻底击打粉碎,为开沟器顺利通过实现其开沟功能创造了 良好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免耕播种机具易壅堵、通过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免耕防秸秆 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

②在实验中,刀座设计为可调式结构,实现耕播时行距可调整,适应不同地区农艺要 求。同时实现了小麦种植宽幅沟播,宽幅沟播有利于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解决通风 透光的边际效应,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机构避免秸秆焚烧所致的环境污染,增加土壤 肥力,达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彻底解决了保护性耕作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 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耕作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小麦种植宽幅沟播实 现了将处于开沟器前方的秸秆和杂草彻底击打粉碎,说明本实用新型也能用于玉米地、豆 类地等地中,扩大了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为农村免耕播种前的除秸秆和杂草提供了新型 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免耕播种时秸秆缠绕壅堵的问题,拖动机械通过后动力输出驱 动播种机的变速箱带动刀轴和甩刀旋转,粉碎打通覆盖在开沟施肥播种装置前方地面上的 秸秆。开沟器装置松开土壤同时进行施肥播种,后续镇压。使用该装置可以在未经秸秆根 茬处理的田间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真正实现了小麦免耕 播种。

③在实验中,优化了传动系统的设计:免耕播种是在未经整理的地块上播种,地表土 壤比较坚实,传统种植机械的传动系统由于振动大、速度不均匀等,无法保证小麦正常的 播种要求,所以必须对传统的传动系统进行改进。本机采用采用了轴传方式并配合本实用 新型,减少机械在使用中的震动,提高了播种质量。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积极效果如下: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未经秸秆根茬处理的田间一 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真正实现了小麦免耕播种。宽幅沟播 有利于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解决通风透光的边际效应,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机 构避免秸秆焚烧所致的环境污染,增加土壤肥力,达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彻底解决了 保护性耕作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耕作成本,创造了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态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整机静态结构示主视意图。图3 是图2的右视示意图,也是小麦免耕宽幅施肥沟播机的侧视图。图4是呈“八”字形的甩 刀4结构示意图。图5是呈“川”字形的甩刀4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含义如下:

1.皮带,2.甩刀轴,3.刀座,4.甩刀,5.开沟器装置,6.排种管,7.机架,8.甩 刀主轴,9.动力输出装置,10.主传动轴,11.上悬挂,12.下悬挂,13.种肥箱,14.镇 压轮,15.侧板,16.铰接销。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所示,机架7上固定驱动主传动轴8、甩刀轴2、开沟器装置5、排种管6等, 其中甩刀轴2上装配刀座3,刀座3圆周上铰接至少两组以上甩刀4,且均匀分布。图1是 铰接了三组甩刀4,每一组甩刀4在转动工作中是呈现圆周甩动运动,在静态状态下呈下垂 状态(同时参见图2.4.5),故称之甩刀4为“动甩刀”。

如图4所示特点在于刀座3上设有3组齿刀,每组弯形齿刀由左右呈“八”字形2个 刀片组成。如图5所示每组也可安装成三片刀,左弯刀,中直刀,右弯刀,左、右弯刀实 际上就是呈“八”字形刀片。

甩刀4左右两个刀片呈“八”字形,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刀片侧 面刀刃为齿形刀刃,这里的“弯形齿刀”是指“八”字形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弯形,“弯形” 或者说是带“弧形”。

甩刀4结构是上面刀把铰接在刀座3上,甩刀4下面刀片呈“八”字形,刀片下面“八” 字形的侧面为刀刃,刀刃有两种,一种是平面刃,和我们平时家用菜刀相同,另一种是锯 齿刀刃,和普通钢锯、木锯相同。

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之 间夹角均为30°~60°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也就是30°、31°、32°、33°、34 °、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 °,其中最佳夹角为45°,还有30°、36°、50°、60°。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远端 之间距离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均为10~25mm,此外,间距可由 不同长度的定位套安装来调节

动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或者“川”字形刀片均用铰接销16铰接在刀座3上,穿接 在铰接销16上的定位套决定两个刀把之间的距离,可调节甩刀4“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 间距离或者“川”字形刀片外“八”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间距的是两个刀把之间相连接的 定位套,不同长度的定位套就决定了两个刀把之间的距离,也就决定了刀片之间的距离。

这样实地工作中,倾斜的刀刃对秸秆和杂草彻底击打粉碎,由于甩刀4在开沟器之 前工作,动甩刀4要在平整的、不平整的地表工作,即在地表上下,向下由0至地下1厘 米之间左右工作,彻底击打粉碎处于开沟器前方的秸秆和杂草。

上述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的整体结构是两片刀片并列或合并后其上面与刀 座3再铰接为一体,当然甩刀4整体结构也可以是上面是一个整片(或称作刀体)下面再 铆接两片刀片呈“八”字形两刀片合并一体结构。刀片的侧面为刀刃,一侧或者两侧均可, 保证工作中正向或者反向都能够使用,或者保证刀片左右位置的更换,到达刀片用尽原则。

还有一种替换结构:就是在甩刀4下面呈“八”字形两刀片之间再加一个垂直刀片呈 “川”字形动甩刀。自然这种结构是在上面呈“八”字形两刀片的基础上的一种替代或称 作替换结构,其中结构一是采用三片刀片合并,其上面三片刀把并列或合并后与刀座3再 铰接为一体,下面两侧的刀片自然分开呈“八”字形两刀片对称,中间刀片不动垂直向下, 这样整体呈现“川”字形动甩刀;结构二是采用整体上面是一个刀把(或称作刀体),下面 两边再铆接两片刀片呈“八”字形两刀片合并一体就是“川”字形动甩刀结构;或者一个 刀把下端直接再铆接三片刀片呈合并一体的“川”字形动甩刀结构。

采用两侧刀片中间夹住一片刀片再铆接为一体的“川”字形动甩刀结构,中间刀片的 长度最远端工作外径可以和两侧对称的“八”字形两刀片一样,也可以稍长于或者稍短于 “八”字形两刀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上述结构中,刀座3圆周径向方向有安装槽或者若干个安装孔,以便安装可调节甩刀4 径向位置,方便动甩刀工作外径的尺寸范围,调节动甩刀深入地下0—1厘米工作范围,适 用不同的土地作业。

工作原理: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在研制中试用,效果好,结构中包 括:由机架7上固定的动力变速装置9驱动主传动轴8,通过皮带1,带动甩刀轴2工作。 使位于甩刀轴2上安装的四个(或者若干个)刀座3旋转,每个刀座3带动通过铰接销16 铰接的甩刀4甩动,通过动甩刀4的工作,打碎土壤地表的秸秆和杂草。甩刀4工作时对 开沟铲5前方“动土”(动土指开沟器工作时土壤松动后会高出原地表松散的土壤)上秸秆 和杂草进行粉碎,减少了拖拉机动力的消耗,提高地表上的秸秆粉碎的效果,为开沟器5 和排种管6创造良好的通过条件,本实用新型“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从根本 上解决免耕播种机具易壅堵,通过性差,无法正常作业的难题,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 种。见图3为小麦免耕宽幅施肥沟播机的侧视图,图中上悬挂儿和下悬挂12与播种机主 机连接。机架7上固定的种肥箱14是装种子和肥料用的。侧板12用来连接主传动轴—一 甩刀主轴8与甩刀轴2。镇压轮14将动甩刀4工作过的土地、开沟器装置5和排种管6播 过种子的土壤轧实,从而使播种后的地块较为平整。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877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7.16 CN 203708775 U (21)申请号 201320708072.2 (22)申请日 2013.11.02 A01B 49/06(2006.01) (73)专利权人 郭乃户 地址 710300 陕西省西安户县苍游镇李中村 (72)发明人 郭乃户 王延宏 黄志民 郭俊茂 郭力 (54) 实用新型名称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 玉米、 豆类等农作 物免耕宽幅施肥沟播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 置。 目前, 常见到的几种防堵方法和措施如旋耕播 种、 带状旋耕、 。

2、无动力滚动盘、 开沟器两侧指盘拨 草轮、 鸭咀式穴播器、 组合式甩刀带耕装置等, 都 完全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本实用新 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 装置。结构是刀座 (3) 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至少 两组以上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 (4), 每组甩 刀(4)上部为刀把铰接在刀座(3)上, 其左右两个 刀片呈 “八” 字形。优点 : 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易 壅堵、 通过性差的问题, 实现小麦、 玉米等农作物 免耕播种机在工作中不被秸秆缠绕壅堵, 提高农 作物免耕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3、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8775 U CN 203708775 U 1/1 页 2 1.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由刀座 (3) 和其圆周上相连的甩刀组成, 其特征 是 : 刀座 (3) 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至少两组以上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 (4), 转动工作中 呈现圆周甩动运动的每组甩刀 (4) 上部为刀把铰接在刀座 (3) 上, 在静态状态下呈现下垂 状态的甩刀(4)下部为刀片, 如此结构的甩刀(4)称为 “动甩刀” , 其左右两个刀片组成一个 呈 “八” 字形的甩刀, 刀片的侧面为刀刃。 2。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下部 左右对称两个刀片, 这种呈 “八” 字形的甩刀 (4) 可替换成三个刀片, 呈现 “川” 字形刀片, 也就是甩刀 (4) 下部呈 “八” 字形左右对称的两个刀片之间的中间又增加一个垂直的刀片 构成” 川” 字形刀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4)刀 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 刀片侧面刀刃为齿形刀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4)刀 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 刀片侧面刀刃为。

5、平面形刀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刀座(3)圆 周上铰接均匀分布三组或者四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 (4), 刀座 (3) 圆周径向有可调节 径向长度的安装槽或者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4)下 面呈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均为 30 60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 也就是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6、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其中较佳夹角为 45, 甩刀 (4)“八” 字形两 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均为 10 25mm。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下面 呈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或呈现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是 30 60之间范围之内, 其中较佳夹角还有 30、 36、 50、 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动甩刀(4) “八” 字形两刀。

7、片或者 “川” 字形刀片均用铰接销 (16) 铰接在刀座 (3) 上, 穿接在铰接 销 (16) 上的定位套决定两个刀把之间的距离, 可调节甩刀 (4)“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间距的是两个刀把之间相连接的定位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动甩刀(4) 工作直径为 350mm 至 450mm 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708775 U 2 1/5 页 3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 玉米、 豆类等农作物。

8、免耕宽幅施肥沟播防秸秆缠绕壅 堵装置, 专指一种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二、 背景技术 0002 免耕播种属于保护性耕作技术, 是对沿用了几千年的秋翻春耕的传统耕作制度的 一次重大变革, 它以免耕播种和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为主要内容, 具有减轻土壤风蚀、 水蚀, 降低生产成本, 增产、 增收等诸多优点, 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耕作方法, 对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都具有现实 意义。 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 各种形式的免耕播种机也相继问世, 目前较成熟的小麦免耕播 种机仍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 推广速。

9、度还不能令人满意,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 机型本身存在一些不足, 这就是现有小麦免耕播种机采用的是旋播, 其播种装置中的刀轴 通过由拖拉机带动的变速箱的驱动而旋转, 使安装在刀轴上的旋耕刀转动, 以达到疏松土 壤的目的, 破坏了土壤结构, 使水土造成流失, 环境污染, 不能真正实现保护性耕作。 目前常 见到的几种防堵方法和措施有好几种, 如旋耕播种、 带状旋耕、 无动力滚动盘、 开沟器两侧 指盘拨草轮、 鸭咀式穴播器、 组合式甩刀带耕装置等, 都完全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 种。 三、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易壅堵、 通过性差的问题, 研 制一种免耕。

10、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实现小麦、 玉米、 豆类等农作物免耕播种机在工作 中不被秸秆缠绕壅堵, 提高农作物免耕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为了理解方便请同时参看附图, 图中标号放在零件后 面。 0005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由刀座 3 圆周上和相连的甩刀组成, 其特征是 : 刀座 3 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至少两组以上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 4, 转动工作中呈现圆 周甩动运动的每组甩刀 4 上部为刀把铰接在刀座 3 上, 在静态状态下呈现下垂状态的甩刀 4 下部为刀片, 如此结构的甩刀 4 称为 “动甩刀” , 其左右两个刀片呈 “八” 字形, 刀片的。

11、侧面 为刀刃。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 0007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下部呈 “八” 字形以垂 线为界左右对称两个刀片, 这种呈 “八” 字形的甩刀 4 可替换成三个刀片, 呈现 “川” 字形刀 片, 也就是甩刀 4 下部呈 “八” 字形左右对称的两个刀片之间的中间又增加一个垂直的刀片 构成川字形刀片。 0008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左右两个刀片呈 “八” 字形, 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 刀片侧面刀刃为齿形刀刃。 说 明 书 CN 203708775 U 3 2/5 页 4 00。

12、09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左右两个刀片呈 “八” 字形, 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 刀片侧面刀刃为平面形刀刃。 0010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刀座 3 圆周上铰接均匀分布 三组或者四组可调节径向长度的甩刀 4, 刀座 3 圆周径向有可调节径向长度的安装槽或者 安装孔。 0011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下面呈 “八” 字形两刀 片之间夹角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均为 30 60之间范围任 意一个自然数值, 也就是 30、 31、 32、 33、。

1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其中较佳夹角为 45, 甩刀 4“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 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均为 10 25mm。 0012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甩刀 4 下面呈 “八” 字形两刀 片之间夹角和呈现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是 30 60之间范围之 内, 其中较佳夹角还有 30、 36、 50、 60。。

14、 0013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动甩刀 4“八” 字形两刀片或 者 “川” 字形刀片均用铰接销 16 铰接在刀座 3 上, 穿接在铰接销 16 上的定位套决定两个刀 把之间的距离, 可调节甩刀 4“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 形两刀片远端之间间距的是两个刀把之间相连接的定位套。 0014 所述的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其特征是 : 动甩刀4工作直径为350mm至 450mm 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 001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 : 本项目的技术关键是解决小麦免耕播种机易壅堵、 通 过性差的问题, 其特点是 :。

15、 0016 有效的对秸秆和杂草的处理 : 在秸秆覆盖地中要实现免耕种植最大的问题就是 易发生壅堵, 目前常见到的几种防堵方法和措施有好几种, 如旋耕播种、 带状旋耕、 无动力 滚动盘、 开沟器两侧指盘拨草轮、 鸭咀式穴播器、 组合式甩刀带耕装置等, 都完全无法达到 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 ( 不破坏土壤结构, 不清除地表覆着物 )。 0017 本实用新型对小麦地实验, 免耕宽幅施肥沟播机采用组合式动甩刀断草的方法, 动甩刀最远端刀刃可在地表工作, 因凸凹地使动甩刀最远端刀刃可深入地表地下 01 厘 米左右, 将处于开沟器前方的秸秆和杂草彻底击打粉碎, 为开沟器顺利通过实现其开沟功 能创造了良好条。

16、件, 从根本上解决免耕播种机具易壅堵、 通过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免耕 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 0018 在实验中, 刀座设计为可调式结构, 实现耕播时行距可调整, 适应不同地区农艺 要求。同时实现了小麦种植宽幅沟播, 宽幅沟播有利于蓄水保墒, 防止水土流失, 解决通风 透光的边际效应,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该机构避免秸秆焚烧所致的环境污染, 增加土壤肥 力, 达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 彻底解决了保护性耕作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 动强度, 降低了耕作成本, 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小麦种植宽幅沟播实现了将 处于开沟器前方的秸秆和杂草彻底击。

17、打粉碎, 说明本实用新型也能用于玉米地、 豆类地等 地中, 扩大了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 为农村免耕播种前的除秸秆和杂草提供了新型设备。 从 根本上解决了小麦免耕播种时秸秆缠绕壅堵的问题, 拖动机械通过后动力输出驱动播种机 说 明 书 CN 203708775 U 4 3/5 页 5 的变速箱带动刀轴和甩刀旋转, 粉碎打通覆盖在开沟施肥播种装置前方地面上的秸秆。开 沟器装置松开土壤同时进行施肥播种, 后续镇压。使用该装置可以在未经秸秆根茬处理的 田间一次性完成开沟、 施肥、 播种、 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 真正实现了小麦免耕播种。 0019 在实验中, 优化了传动系统的设计 : 免耕播种是在未经整。

18、理的地块上播种, 地表 土壤比较坚实, 传统种植机械的传动系统由于振动大、 速度不均匀等, 无法保证小麦正常的 播种要求, 所以必须对传统的传动系统进行改进。本机采用采用了轴传方式并配合本实用 新型, 减少机械在使用中的震动, 提高了播种质量。 0020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积极效果如下 :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未经秸秆根茬处理的田 间一次性完成开沟、 施肥、 播种、 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 真正实现了小麦免耕播种。 宽幅沟播 有利于蓄水保墒, 防止水土流失, 解决通风透光的边际效应,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机构 避免秸秆焚烧所致的环境污染, 增加土壤肥力, 达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目的, 彻底解决了保护。

19、 性耕作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劳动强度, 降低了耕作成本, 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0021 四、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态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整机静态结构示主视意图。 图 3 是图 2 的右视示意图, 也是小麦免耕宽幅施肥沟播机的侧视图。图 4 是呈 “八” 字形的 甩刀 4 结构示意图。图 5 是呈 “川” 字形的甩刀 4 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含义如下 : 0024 1.皮带, 2.甩刀轴, 3.刀座, 4.甩刀, 5.开沟器装置, 6.排种管, 7.机架, 8.甩刀主 轴, 9.动力输出装置, 10.主传动轴, 11.上悬挂,。

20、 12.下悬挂, 13.种肥箱, 14.镇压轮, 15.侧 板, 16. 铰接销。 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附图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6 见图 1 所示, 机架 7 上固定驱动主传动轴 8、 甩刀轴 2、 开沟器装置 5、 排种管 6 等, 其中甩刀轴 2 上装配刀座 3, 刀座 3 圆周上铰接至少两组以上甩刀 4, 且均匀分布。图 1 是 铰接了三组甩刀 4, 每一组甩刀 4 在转动工作中是呈现圆周甩动运动, 在静态状态下呈下垂 状态 ( 同时参见图 2.4.5), 故称之甩刀 4 为 “动甩刀” 。 0027 如图 4 所示特点在于刀座 3。

21、 上设有 3 组齿刀, 每组弯形齿刀由左右呈 “八” 字形 2 个刀片组成。如图 5 所示每组也可安装成三片刀, 左弯刀, 中直刀, 右弯刀, 左、 右弯刀实际 上就是呈 “八” 字形刀片。 0028 甩刀 4 左右两个刀片呈 “八” 字形, 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折线形或者呈弯形, 刀片 侧面刀刃为齿形刀刃, 这里的 “弯形齿刀” 是指 “八” 字形刀片与刀把之间是呈弯形,“弯形” 或者说是带 “弧形” 。 0029 甩刀 4 结构是上面刀把铰接在刀座 3 上, 甩刀 4 下面刀片呈 “八” 字形, 刀片下面 “八” 字形的侧面为刀刃, 刀刃有两种, 一种是平面刃, 和我们平时家用菜刀相同, 另。

22、一种是 锯齿刀刃, 和普通钢锯、 木锯相同。 0030 甩刀 4 下面呈 “八” 字形两刀片之间夹角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之 间夹角均为 30 60之间范围任意一个自然数值, 也就是 30、 31、 32、 33、 34、 说 明 书 CN 203708775 U 5 4/5 页 6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其中最佳夹角为 45, 还 有 30、 36、 50、 60。甩刀 4 “八” 字形。

23、两刀片远端之间距离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均为 10 25mm, 此外, 间距可由不同长度的定位套安装来调节 0031 动甩刀 4“八” 字形两刀片或者 “川” 字形刀片均用铰接销 16 铰接在刀座 3 上, 穿 接在铰接销 16 上的定位套决定两个刀把之间的距离, 可调节甩刀 4“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 之间距离或者 “川” 字形刀片外 “八” 字形两刀片远端之间间距的是两个刀把之间相连接的 定位套, 不同长度的定位套就决定了两个刀把之间的距离, 也就决定了刀片之间的距离。 0032 这样实地工作中, 倾斜的刀刃对秸秆和杂草彻底击打粉碎, 由于甩刀 4 在开沟器 之。

24、前工作, 动甩刀 4 要在平整的、 不平整的地表工作, 即在地表上下, 向下由 0 至地下 1 厘米 之间左右工作, 彻底击打粉碎处于开沟器前方的秸秆和杂草。 0033 上述甩刀 4 下面呈 “八” 字形两刀片的整体结构是两片刀片并列或合并后其上面 与刀座 3 再铰接为一体, 当然甩刀 4 整体结构也可以是上面是一个整片 ( 或称作刀体 ) 下 面再铆接两片刀片呈 “八” 字形两刀片合并一体结构。刀片的侧面为刀刃, 一侧或者两侧均 可, 保证工作中正向或者反向都能够使用, 或者保证刀片左右位置的更换, 到达刀片用尽原 则。 0034 还有一种替换结构 : 就是在甩刀 4 下面呈 “八” 字形两。

25、刀片之间再加一个垂直刀片 呈 “川” 字形动甩刀。自然这种结构是在上面呈 “八” 字形两刀片的基础上的一种替代或称 作替换结构, 其中结构一是采用三片刀片合并, 其上面三片刀把并列或合并后与刀座 3 再 铰接为一体, 下面两侧的刀片自然分开呈 “八” 字形两刀片对称, 中间刀片不动垂直向下, 这 样整体呈现 “川” 字形动甩刀 ; 结构二是采用整体上面是一个刀把(或称作刀体), 下面两边 再铆接两片刀片呈 “八” 字形两刀片合并一体就是 “川” 字形动甩刀结构 ; 或者一个刀把下 端直接再铆接三片刀片呈合并一体的 “川” 字形动甩刀结构。 0035 采用两侧刀片中间夹住一片刀片再铆接为一体的 。

26、“川” 字形动甩刀结构, 中间刀片 的长度最远端工作外径可以和两侧对称的 “八” 字形两刀片一样, 也可以稍长于或者稍短于 “八” 字形两刀片,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36 上述结构中, 刀座 3 圆周径向方向有安装槽或者若干个安装孔, 以便安装可调节 甩刀 4 径向位置, 方便动甩刀工作外径的尺寸范围, 调节动甩刀深入地下 01 厘米工作范 围, 适用不同的土地作业。 0037 工作原理 :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在研制中试用, 效果好, 结构中 包括 : 由机架 7 上固定的动力变速装置 9 驱动主传动轴 8, 通过皮带 1, 带动甩刀轴 2 工作。 使位于甩刀轴。

27、 2 上安装的四个 ( 或者若干个 ) 刀座 3 旋转, 每个刀座 3 带动通过铰接销 16 铰接的甩刀 4 甩动, 通过动甩刀 4 的工作, 打碎土壤地表的秸秆和杂草。甩刀 4 工作时对开 沟铲 5 前方 “动土” ( 动土指开沟器工作时土壤松动后会高出原地表松散的土壤 ) 上秸秆和 杂草进行粉碎, 减少了拖拉机动力的消耗, 提高地表上的秸秆粉碎的效果, 为开沟器 5 和排 种管 6 创造良好的通过条件, 本实用新型 “免耕防秸秆缠绕壅堵的甩刀装置” 从根本上解决 免耕播种机具易壅堵, 通过性差, 无法正常作业的难题, 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见图 3 为小麦免耕宽幅施肥沟播机的侧视图, 图中上悬挂儿和下悬挂 12 与播种机主机连接。机 架 7 上固定的种肥箱 14 是装种子和肥料用的。侧板 12 用来连接主传动轴一甩刀主轴 8 说 明 书 CN 203708775 U 6 5/5 页 7 与甩刀轴 2。镇压轮 14 将动甩刀 4 工作过的土地、 开沟器装置 5 和排种管 6 播过种子的土 壤轧实, 从而使播种后的地块较为平整。 说 明 书 CN 203708775 U 7 1/2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08775 U 8 2/2 页 9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708775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