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38652A43申请公布日20140723CN103938652A21申请号201410197409722申请日20140512E02D29/045200601E04D3/06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地址200235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999号72发明人杨玲奚程磊徐中浩胡晓燕鲍艳玲孙泽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代理人徐小蓉54发明名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57摘要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领域,具体涉及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两侧的侧墙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站厅层的作为覆土支撑的顶板为。
2、拱顶结构,所述拱顶结构的边侧具有向下方向的倾斜面。本发明的优点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自然光引入效果好,照明范围大;站厅层无立柱,其内部空间感强;站厅层顶板的支承效果稳定;采用薄壁柱支承站台层上方的中板,使得站台层的宽度大,方便乘客通行。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38652ACN103938652A1/1页21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为上部站厅层、下部站台层的双层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两侧的侧墙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站厅层的作为覆土支。
3、撑的顶板为拱顶结构,所述拱顶结构的边侧具有向下方向的倾斜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结构由水平顶板以及位于所述水平顶板边侧的顶折板构成,所述顶折板一端向下倾斜构成倾斜面,并与所述侧墙体顶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顶板上至少开设有一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方设置有一采光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板为拱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间通过设置一具有开口的中板相分隔,所述中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墙体通。
4、过边孔厚板相固定,所述开口为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之间的乘客进出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由薄壁柱固定支承,所述薄墩柱设置于所述站台区内的屏蔽门之间,且处于所述屏蔽门间的连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柱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屏蔽门的宽度。权利要求书CN103938652A1/2页3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领域,具体涉及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常见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照明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灯具进行的人工照明,但该种照明方式的地下建筑具有一些固有。
5、问题,诸如不良的心理反应、外部形象与特征不明显、观景与自然光线的限制、方向感差等;而另一种是将自然光引入地下车站的自然光照明。一般来说,当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站位位于路侧绿化带时,可通过打开车站顶板的方式将自然光引入车站内部从而进行照明,但该照明方式减弱了结构的抗侧刚度,且减少了站厅层的公共区面积和乘客通行空间。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通过墙体一体结构以及拱顶结构的设置,以减少顶板上方的绿化带的覆土荷载,使得顶板无需立柱支承,在实现自然光照明的同时,使站厅层内部空间感更强。0004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
6、筑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为上部站厅层、下部站台层的双层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两侧的侧墙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站厅层的作为覆土支撑的顶板为拱顶结构,所述拱顶结构的边侧具有向下方向的倾斜面。0005所述拱顶结构由水平顶板以及位于所述水平顶板边侧的顶折板构成,所述顶折板一端向下倾斜构成倾斜面,并与所述侧墙体顶端相连。0006所述水平顶板上至少开设有一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方设置有一采光板。0007所述采光板为拱顶结构。0008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间通过设置一具有开口的中板相分隔,所述中板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墙体通过边孔厚板相固定,所述开口为所述站厅层与所述站台层之间的乘客进出通道。。
7、0009所述中板由薄壁柱固定支承,所述薄墩柱设置于所述站台区内的屏蔽门之间,且处于所述屏蔽门间的连线上。0010所述薄壁柱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屏蔽门的宽度。0011本发明的优点是轨道交通地下车站自然光引入效果好,照明范围大;站厅层无立柱,其内部空间感强;站厅层顶板的支承效果稳定;采用薄壁柱支承站台层上方的中板,使得站台层的宽度大,方便乘客通行。附图说明001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3938652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15分别为顶折板1、透光孔2、侧墙3、地下。
8、墙4、厚板连梁5、中板横向支撑6、中板开孔7、屏蔽门8、站台板9、抗拔桩10、站厅层11、站台层12、顶板横向支撑13、采光板14、薄壁柱15。0014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结构为双层式的地下车站,包括位于地下一层的站厅层11以及位于地下二层的站台层12,其中由于地下车站站位坐落于路侧绿化带,所以站厅层11上方为既有路侧绿化带。0015如图1所示,站厅层11与站台层12均位于地下,其两侧的侧墙3为一体结构并位于地下墙4内侧,站厅层11与站台层12通过一体结构的侧墙3连接成整体以提高地下车站的建筑结构稳定性。站厅层11与站台层12之间通过中板横向支撑6相隔开,中板横向支撑6的两端。
9、分别通过厚板连梁5与两侧的侧墙3构成固定连接,且中板开孔7作为乘客往返于站厅层11与站台层12之间的通行空间。站厅层11的顶部结构为由顶折板1与顶板横向支撑13构成作为覆土支撑的拱顶结构,其中顶板横向支撑13的两侧分别连接其两边侧的顶折板1的一端,两顶折板1的另一端向下倾斜构成倾斜面并连接固定于对应侧的侧墙3顶端,两边侧的顶折板1之间通过顶板横向支撑13连接构成拱顶结构,该拱顶结构通过起拱减轻上方的绿化带的覆土荷载,从而降低其所需的支撑力。顶板横向支撑13上开设有透光孔2,用以将外界的自然光作为照明光引入站厅层11内部。顶折板1与顶板横向支撑13的连接处具有一方向向上的延伸段,该延伸段高出于地。
10、面,两顶折板1的延伸段上端安装有拱形结构的采光板14,采光板14位于透光孔2的上方,自然光通过采光板14以及透光孔2引入站厅层11内,同时具有透光性的采光板14、透光孔2还增加了站厅层11内部的空间感。基于站厅层11顶部拱顶结构所减少的上方覆土荷载,整个站厅层11的顶部结构无立柱支承,站厅层11内无立柱阻碍,从而使得乘客对地面的外部形象与特征明显、观景与自然光线的自由、方向感好,给乘客带来充分舒适。0016站台层12底板中部固定有站台板9,站台板9上方为乘客候车区域,位于乘客候车区域两侧的是轨道交通上、下行车线路。乘客候车区域与行车线路之间通过屏蔽门8相隔离,屏蔽门8之间固定有薄壁柱15,薄壁。
11、柱15的下端支承于站台板9,上端支撑中板横向支撑6。此时,由于中板横向支撑6下方支柱载荷较小,便将薄壁柱15与屏蔽门8的宽度相结合并将其设置于屏蔽门8的非活动区域,且与屏蔽门8共线,以尽量减少结构柱所占据的站台宽度,从而增加了乘客的候车空间以及对站台层12的空间感。站台层12下方呈间隔固定设置有若干抗拔桩10以抵抗站台层12底板以下水反力的作用。0017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弥补在中板横向支撑6上开设中板开孔7时所降低的板体承载力,可通过增加中板横向支撑6的厚度,并将孔边厚板9作为纵向梁以解决侧向荷载的传递,从而提高对站厅层11的承载。0018薄壁柱15的宽度可根据中板横向支撑6所提供的载荷决定,一般来说由于中空6上开设有中板开孔7,所以其载荷较小,薄壁柱15的宽度无需大于屏蔽门8的宽度,两者在截面上平齐即可。说明书CN103938652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93865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