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体结构.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7177934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695385.4

申请日:

20121214

公开号:

CN202959002U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3B3/14,A43B7/06,A43B23/00

主分类号:

A43B3/14,A43B7/06,A43B23/00

申请人:

蔡华娟

发明人:

蔡华娟

地址:

321100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英溪村3幢3单元202

优先权:

CN201220695385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朱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鞋体结构,其具有第一鞋口之第一鞋身、具有第二鞋口之第二鞋身及支撑结构,其中第一鞋身穿设于第二鞋身内,且第一鞋口对应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第三鞋口之鞋身组,第三鞋口可供人体之一足部穿入,且鞋身组系为编织结构,且支撑结构,系与鞋身组结合,以支撑鞋身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鞋身,具有一第一鞋口;一第二鞋身,具有一第二鞋口;该第一鞋身穿设于该第二鞋身内,且该第一鞋口对应该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一第三鞋口之一鞋身组,该第三鞋口可供一人体之一足部穿入,且该鞋身组系为一编织结构;以及一支撑结构,系与该鞋身组结合,用以支撑该鞋身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身及该第二鞋身分别具有网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身组具有一鞋后跟且该鞋后跟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身具有一第一鞋跟及该第二鞋身具有一第二鞋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跟之高度高于该第二鞋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第一鞋跟之高度低于该第二鞋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大底结构设置于该鞋身组之一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鞋舌设置于该鞋身组之一前鞋身且曝露出部份该第三鞋口,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身组之一前鞋身接近该第三鞋口处设有一鞋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扣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鞋扣与该鞋身组及该支撑结构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系设置在该鞋身组之一内侧,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系设置在该鞋身组之该第一鞋身与该第二鞋身之间,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在该鞋身组之一外侧,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鞋体结构,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整个该鞋身组之一内侧、一外侧及鞋身组之该第一鞋身与该第二鞋身之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体结构,特别是一种一体成型且为编织结构之 具有双层鞋身之鞋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鞋子,会由于其所使用的材质而造成整个鞋子的透气性不 佳,甚至于有不舒适的感觉。又加上长时间都包覆于该鞋子内,若鞋 子的透气性不足,很容易造成足部的疾病问题。且在传统的鞋子制程 中,会有大量的鞋材在剪、接、裁等过程中损耗,容易造成环保问题 ,相对的也会提高制鞋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根据已知技术之缺点,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节省材料,且具有透气 性及吸湿性之鞋体结构,来解决上述之问题。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系为一体成型之鞋体结构,于鞋体结构上 不需要有任何车缝加工结构,可节省鞋体结构之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 。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层鞋身之鞋体结构,以 增加鞋体结构本身的坚固性以及人体穿着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其具有符合人体工学 的鞋面,使人体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完全包裹以及吸湿透气的效果 。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其应用面广泛,可根 据需求的层面不同而可应用于各种机能性鞋类、室内用鞋或是室外运 动鞋。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此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使人体 在穿着时,有如第二层皮肤的贴身效果,让使用者穿着起来有舒适感 。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提供一鞋 体结构,其具有第一鞋口之第一鞋身;具有第二鞋口之第二鞋身;第 一鞋身穿设于第二鞋身内,且第一鞋口对应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 第三鞋口之鞋身组,第三鞋口可供人体之一足部穿入,且鞋身组系为 编织结构;以及支撑结构,系与鞋身组结合,用以支撑鞋身组。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身及第二鞋身分别具有网目。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身组具有一鞋后跟且鞋身组与鞋后 跟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身具有第一鞋跟及第二鞋身具 有第二鞋跟。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跟之高度高于第二鞋跟。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第一鞋跟低于第二鞋跟。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大底结构设置于鞋 身组之底部。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具有一鞋舌设置于鞋身组之 前鞋身且曝露出部份第三鞋口,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身组之前鞋身接近第三 鞋口处设有一鞋扣。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扣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扣与鞋身组及支撑结构 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系设置在鞋身组之一内侧, 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系设置在鞋身组之第一鞋身 与第二鞋身之间,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设置在鞋身组之外侧,并与 鞋身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上述之支撑结构设置在选自于整个鞋 身组之内侧、外侧及鞋身组之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之间所组成之群组 。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之详 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 所选用之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 其构造。

附图说明

第1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鞋身之示意图。

第2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结合后形成 鞋身组之示意图。

第3图中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支撑结构设置于鞋身组之第一 鞋身及第二鞋身之间之示意图。

第4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 后跟之鞋体结构之分解图。

第5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鞋扣及鞋 后跟之鞋体结构之侧视分解图。

第6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表示具有鞋身、大底结构、鞋舌、鞋 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鞋体结构10 第一鞋身

20第二鞋身30 支撑结构

102 第一鞋面104第一鞋底

106第一鞋口108 第一鞋跟

202 第二鞋面204第二鞋底

206第二鞋口208 第二鞋跟

40 鞋身组402 内侧

404 外侧406 第三鞋口

408 鞋跟414 底部

422 趾箱423 前鞋身

424 腰部426 后鞋身

50 大底结构60 鞋舌

70 鞋后跟80鞋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鞋体结构,其系为一体成型、具 有至少双层鞋身、且为编织构造之鞋体结构,且于鞋体结构上不需要 任何车缝加工结构,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并可以节省材料成本。为了 能彻底地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 成。众所周知的鞋体结构之制作方式及详细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 以避免造成本实用新型不必要之限制。然而,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 实施例,则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本实用新 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限 定。

首先请参考第1图。第1图系为鞋身组之分解示意图。在第1图中,其鞋 身组40系包括第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其中,第一鞋身10包括第一 鞋面102、第一鞋底104、第一鞋口106及第一鞋跟108;第二鞋身20的 结构与第一鞋身10相同,其具有第二鞋面202、第二鞋底204、第二鞋 口206及第二鞋跟208。

接着,请参考第2图。第2图系表示鞋身组之示意图。第一鞋身10可穿 设置入在第二鞋身20内以形成一鞋身组40,且第一鞋口106对应第二鞋 口206而形成第三鞋口406。其中,第三鞋口406系可供人体之足部穿入 ,让人体可穿着行走。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鞋身10、第二鞋身20均为 编织结构,其分别均具有多个网目。因此,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 结合后之鞋身组40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鞋身组40为编织结构,故 其仍具有吸湿性以及弹性,因此可以让人体在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的 感觉,并且可以将人体的足部完全包裹 起来,可以贴合在人体足部的皮肤上,有如第二层皮肤的效果。另外 ,第一鞋身10之第一鞋跟108的高度可高于第二鞋身20之第二鞋跟208 的高度,使得在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结合时,第一鞋跟108会凸出 于第三鞋口406,此时可以将凸出的第一鞋跟108的部份朝向鞋身组40 之外侧(即朝向第二鞋身20之外侧)向下弯折,而有部份的第一鞋跟10 8与第二鞋跟208结合;另外,也可以将凸出的第一鞋跟108的部份朝向 鞋身组40之内侧(即朝向第一鞋身20之内侧)向下弯折,而有部份的第 一鞋跟108与第二鞋跟208结合;或者是将凸出的第一鞋跟108的部份朝 向鞋身组40之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之间弯折,将凸出的第二鞋跟 208弯折设置在第一鞋跟108与第二鞋跟208之间。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鞋身20之第二鞋跟208高于第一鞋身10之第一鞋 跟108,因此在第一鞋身10与第二鞋身20结合之后,第二鞋跟208系凸 出于鞋身组40之第三鞋口406。此时可以将凸出的部份第二鞋跟208朝 向鞋身组40的内侧(即第三鞋口406内侧)弯折,而覆盖在鞋身组40的第 三鞋口406的内侧;另外也可以将凸出的第二鞋跟208直接向鞋身组40 之外侧(即第二鞋身20之外侧)弯折;另一实施例,系将凸出的部份第 二鞋跟128朝向鞋身组20之第一鞋跟108及第二鞋跟208之间弯折,即将 部份的第二鞋跟208设置在第一鞋跟108及第二鞋跟208之间。由此得知 ,凸出的第一鞋跟108及/或第二鞋跟208可以藉由弯折并设置与鞋身组 40之内侧、外侧或是在鞋身组40的第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之间来加 强鞋身组40的支撑力。

接着,请继续参考第2图,其鞋体结构1还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30。此 支撑结构30系与鞋身组40结合,用以支撑鞋身组40,并加强鞋身组40 的强度,使得鞋身组40不会像袜子一样无法成型。于本实用新型之一 实施例中,此支撑结构30系可以设置在鞋身组40的内侧402(即在第一 鞋身10内),系如第2图图面左边所示。由于支撑结构30为编织结构, 因此,当支撑结构30设置在鞋身组40的内 侧402时,当人体足部由第三鞋口406穿入鞋体结构1之后,也不会有刺 脚或是让足部不舒服的感觉。另外,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 支撑结构30可设置于鞋身组40的外侧404,如第2图图面右边所示。另 外请参考第3图。在第3图中系表示支撑结构30设置于鞋身组40之第一 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之间之示意图。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的态样可以是各种图案 、文字、符号等等,然后设置于鞋身组40之外侧404,使得鞋身组40可 以藉由各种支撑结构30的态样来支撑鞋身组40又可以增加鞋体结构1的 美观。又于另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0可以设置在鞋身组40之前鞋身 423之趾箱422的内侧(未在图中表示)、外侧(未在图中表示)或是在趾 箱422的内、外侧都设置有支撑结构30。藉由此支撑结构30可以保护脚 趾不会由于突然由上而下的冲击压力而受伤。另外,支撑结构30可设 置在鞋身组40的腰部424,其可以防止人体的足部在鞋体结构1内的左 右移动以减少摩擦以及防止足部拉伤。而于另一实施例,支撑结构30 亦可以设置于鞋身组40之鞋跟408上,其可以让人体足部于鞋体结构1 内前后移动时,保护人体的后脚跟不至于受伤。此外,亦可以将支撑 结构30同时设置于整个鞋身组40的内侧402、外侧404及鞋身组40之第 一鞋身10及第二鞋身20之间,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实施例之 陈述。

接下来,请同时参考第4图及第5图。第4图系表示具有大底结构、鞋舌 、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分解示意图及第5图系表示具有大底结构 、鞋舌、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侧示分解图。在前述之实施例中 ,其鞋体结构1已可供人体穿着行走使用。然而,为了让人体足部在穿 着此鞋体结构1与地面接触时的着地性及行走时的舒适性,于另一实施 例中,系在鞋身体结构1之底部414设置一大底结构50,如第4图及第5 图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此大底结构50亦可以与鞋身组40 一体成型。另外,大底结构50亦可以利用黏着层(未在图中表示)固着 于鞋身组40之底部414。

于本实用新型之鞋体结构1可视鞋体结构1的机能性来增加 其它的组件。请继续参考第4图及第5图。于此实施例中,其鞋体结构 1还包括一鞋舌60,其系设置在鞋身组40的前鞋身423、并曝露出部份 的第三鞋口406,其系可以用来保护人体之脚背。于一实施例中,此鞋 舌60可与鞋身组40一体成型。于另一实施例中,可视鞋体结构1的应用 性,此鞋舌60可以与鞋身组40分开设置。另外,其鞋舌60其可以是编 织结构,而使人体在穿着时也同样可以具有透气性。

接着,鞋体结构1还可以包括一鞋后跟70,其设置在鞋身组40之鞋跟4 20上,且其可以设置在鞋跟408的内侧402、外侧404或是同时设置在内 侧402及外侧404。因此,藉由鞋后跟70之设置,可以加强后鞋身426的 支撑力之外,还可以避免人体之脚跟于行走或是运动时受伤。另外, 于本实用新型中,在鞋身组40之前鞋身424且于鞋舌60之上并接近该第 三鞋口406处设有一鞋扣80,此鞋扣80可以是与鞋身组40一体成型。另 外,鞋扣80可以利用黏合的方式设置在前鞋身424上,其黏合的方式可 以是胶或是硅胶(silicon)。另外,鞋扣80也可以是利用针织的方式形 成在鞋身组40的前鞋身424上。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系可以得到包括鞋身组10、大底结构50、鞋 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之鞋体结构1,如第6图所示。而在本实用新 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鞋体结构1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 大底结构50、鞋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之各种组合。例如,鞋体结 构1可以是只有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于另一实施例,鞋体结构 1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及大底结构50。于再一实施例,其 鞋体结构1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40之鞋身组30、鞋舌60及鞋扣80。于又 一实施例,其鞋体结构1可以是鞋身组40及鞋后跟70。于又一实施例, 其鞋体结构1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大底结构50、鞋舌6 0及鞋扣80。而于另一实施例,鞋体结构1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 身组40、鞋舌60、鞋扣80及鞋后跟70。而上述之大底结构50、鞋舌60 、鞋扣80及鞋后跟70亦可与具有支撑结构30之鞋身组40一体成型、或 是分离设置于鞋身组40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之鞋体结构1可根据不同 的需求,而作 为登山鞋、水陆两用鞋、各种机能运动鞋、室外鞋或室内鞋之用途。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 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之规定,因此提出专利申请。

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 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 利涵盖之范围内。

鞋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鞋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鞋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鞋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鞋体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5900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6.05 CN 202959002 U *CN202959002U* (21)申请号 201220695385.4 (22)申请日 2012.12.14 A43B 3/14(2006.01) A43B 7/06(2006.01) A43B 2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蔡华娟 地址 321100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英溪村 3 幢 3 单元 202 (72)发明人 蔡华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3216 代理人 朱枫 (54) 实用新型名称 鞋体结构 (5。

2、7) 摘要 一鞋体结构, 其具有第一鞋口之第一鞋身、 具 有第二鞋口之第二鞋身及支撑结构, 其中第一鞋 身穿设于第二鞋身内, 且第一鞋口对应第二鞋口 结合以构成具有第三鞋口之鞋身组, 第三鞋口可 供人体之一足部穿入, 且鞋身组系为编织结构, 且 支撑结构, 系与鞋身组结合, 以支撑鞋身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59002 U CN 202959002 U *CN202959002U* 1/1 页 2 1. 一种。

3、鞋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第一鞋身, 具有一第一鞋口 ; 一第二鞋身, 具有一第二鞋口 ; 该第一鞋身穿设于该第二鞋身内, 且该第一鞋口对应该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一第 三鞋口之一鞋身组, 该第三鞋口可供一人体之一足部穿入, 且该鞋身组系为一编织结构 ; 以 及 一支撑结构, 系与该鞋身组结合, 用以支撑该鞋身组。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第一鞋身及该第二鞋身分别具有网目。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鞋身组具有一鞋后跟且该鞋后跟与该鞋身组 一体成型。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第一鞋身具有一第一鞋跟及该第二鞋身具有 一第。

4、二鞋跟。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第一鞋跟之高度高于该第二鞋跟。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第一鞋跟之高度低于该第二鞋跟。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还包括一大底结构设置于该鞋身组之一底部。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还包括一鞋舌设置于该鞋身组之一前鞋身且曝露出 部份该第三鞋口, 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鞋身组之一前鞋身接近该第三鞋口处设有一 鞋扣。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鞋扣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1.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鞋扣与该。

5、鞋身组及该支撑结构一体成型。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支撑结构系设置在该鞋身组之一内侧, 并与 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支撑结构系设置在该鞋身组之该第一鞋身 与该第二鞋身之间, 并与该鞋身组一体成型。 1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在该鞋身组之一外侧, 并与该 鞋身组一体成型。 1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之鞋体结构, 其中该支撑结构设置整个该鞋身组之一内侧、 一外 侧及鞋身组之该第一鞋身与该第二鞋身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959002 U 2 1/5 页 3 鞋体结构 技术领域 。

6、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体结构, 特别是一种一体成型且为编织结构之具有双层鞋 身之鞋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传统的鞋子, 会由于其所使用的材质而造成整个鞋子的透气性不佳, 甚至于 有不舒适的感觉。 又加上长时间都包覆于该鞋子内, 若鞋子的透气性不足, 很容易造成足部 的疾病问题。 且在传统的鞋子制程中, 会有大量的鞋材在剪、 接、 裁等过程中损耗, 容易造成 环保问题, 相对的也会提高制鞋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因此根据已知技术之缺点, 需要找到一种可以节省材料, 且具有透气性及吸湿性 之鞋体结构, 来解决上述之问题。 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 系。

7、为一 体成型之鞋体结构, 于鞋体结构上不需要有任何车缝加工结构, 可节省鞋体结构之材料成 本及加工成本。 0004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两层鞋身之鞋体结构, 以增加鞋体结 构本身的坚固性以及人体穿着时的舒适性。 0005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 其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鞋面, 使 人体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 完全包裹以及吸湿透气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体结构, 其应用面广泛, 可根据需求的层 面不同而可应用于各种机能性鞋类、 室内用鞋或是室外运动鞋。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 此鞋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 可使人体在穿着时。

8、, 有 如第二层皮肤的贴身效果, 让使用者穿着起来有舒适感。 0008 根据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提供一鞋体结构, 其具有 第一鞋口之第一鞋身 ; 具有第二鞋口之第二鞋身 ; 第一鞋身穿设于第二鞋身内, 且第一鞋 口对应第二鞋口结合以构成具有第三鞋口之鞋身组, 第三鞋口可供人体之一足部穿入, 且 鞋身组系为编织结构 ; 以及支撑结构, 系与鞋身组结合, 用以支撑鞋身组。 0009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第一鞋身及第二鞋身分别具有网目。 0010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鞋身组具有一鞋后跟且鞋身组与鞋后跟一体成 型。 0011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

9、第一鞋身具有第一鞋跟及第二鞋身具有第二鞋 跟。 0012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第一鞋跟之高度高于第二鞋跟。 0013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第一鞋跟低于第二鞋跟。 0014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鞋体结构还包括一大底结构设置于鞋身组之底 部。 说 明 书 CN 202959002 U 3 2/5 页 4 0015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鞋体结构具有一鞋舌设置于鞋身组之前鞋身且曝 露出部份第三鞋口, 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0016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身组之前鞋身接近第三鞋口处设有 一鞋扣。 0017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鞋体结构。

10、之鞋扣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0018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鞋体结构之鞋扣与鞋身组及支撑结构一体成型。 0019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支撑结构系设置在鞋身组之一内侧, 并与鞋身组 一体成型。 0020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支撑结构系设置在鞋身组之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 之间, 并与鞋身组一体成型。 0021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支撑结构设置在鞋身组之外侧, 并与鞋身组一体 成型。 0022 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 上述之支撑结构设置在选自于整个鞋身组之内侧、 外侧 及鞋身组之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之间所组成之群组。 0023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与优点, 不难。

11、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与附 图中, 获得深入了解。 0024 当然, 本实用新型在某些另件上, 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 但所选用之实施 例, 则于本说明书中, 予以详细说明, 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附图说明 0025 第 1 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表示鞋身之示意图。 0026 第 2 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表示第一鞋身与第二鞋身结合后形成鞋身组之 示意图。 0027 第 3 图中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表示支撑结构设置于鞋身组之第一鞋身及第 二鞋身之间之示意图。 0028 第 4 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表示具有大底结构、 鞋舌、 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 结构之分解。

12、图。 0029 第 5 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表示具有大底结构、 鞋舌、 鞋扣及鞋后跟之鞋体 结构之侧视分解图。 0030 第 6 图系根据本实用新型之技术, 表示具有鞋身、 大底结构、 鞋舌、 鞋扣及鞋后跟 之鞋体结构之示意图。 0031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2 1 鞋体结构 10 第一鞋身 0033 20 第二鞋身 30 支撑结构 0034 102 第一鞋面 104 第一鞋底 0035 106 第一鞋口 108 第一鞋跟 0036 202 第二鞋面 204 第二鞋底 0037 206 第二鞋口 208 第二鞋跟 0038 40 鞋身组 402 内侧 说 明 书 CN 202959。

13、002 U 4 3/5 页 5 0039 404 外侧 406 第三鞋口 0040 408 鞋跟 414 底部 0041 422 趾箱 423 前鞋身 0042 424 腰部 426 后鞋身 0043 50 大底结构 60 鞋舌 0044 70 鞋后跟 80 鞋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鞋体结构, 其系为一体成型、 具有至少双层 鞋身、 且为编织构造之鞋体结构, 且于鞋体结构上不需要任何车缝加工结构, 且具有良好的 弹性, 并可以节省材料成本。 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实用新型, 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 步骤及其组成。众所周知的鞋体结构之制作方式及详细步骤并未描。

14、述于细节中, 以避免造 成本实用新型不必要之限制。然而,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则会详细描述如下, 然 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之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且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不受限定。 0046 首先请参考第 1 图。第 1 图系为鞋身组之分解示意图。在第 1 图中, 其鞋身组 40 系包括第一鞋身 10 及第二鞋身 20。其中, 第一鞋身 10 包括第一鞋面 102、 第一鞋底 104、 第 一鞋口 106 及第一鞋跟 108 ; 第二鞋身 20 的结构与第一鞋身 10 相同, 其具有第二鞋面 202、 第二鞋底 204、 第二鞋口 206 及第二鞋跟 208。。

15、 0047 接着, 请参考第 2 图。第 2 图系表示鞋身组之示意图。第一鞋身 10 可穿设置入在 第二鞋身20内以形成一鞋身组40, 且第一鞋口106对应第二鞋口206而形成第三鞋口406。 其中, 第三鞋口 406 系可供人体之足部穿入, 让人体可穿着行走。于本实施例中, 第一鞋身 10、 第二鞋身 20 均为编织结构, 其分别均具有多个网目。因此, 第一鞋身 10 与第二鞋身 20 结合后之鞋身组 40 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又鞋身组 40 为编织结构, 故其仍具有吸湿性以 及弹性, 因此可以让人体在穿着上具有合脚舒适的感觉, 并且可以将人体的足部完全包裹 起来, 可以贴合在人体足部的皮肤。

16、上, 有如第二层皮肤的效果。另外, 第一鞋身 10 之第一鞋 跟 108 的高度可高于第二鞋身 20 之第二鞋跟 208 的高度, 使得在第一鞋身 10 与第二鞋身 20 结合时, 第一鞋跟 108 会凸出于第三鞋口 406, 此时可以将凸出的第一鞋跟 108 的部份朝 向鞋身组 40 之外侧 ( 即朝向第二鞋身 20 之外侧 ) 向下弯折, 而有部份的第一鞋跟 108 与 第二鞋跟 208 结合 ; 另外, 也可以将凸出的第一鞋跟 108 的部份朝向鞋身组 40 之内侧 ( 即 朝向第一鞋身 20 之内侧 ) 向下弯折, 而有部份的第一鞋跟 108 与第二鞋跟 208 结合 ; 或者 是将凸。

17、出的第一鞋跟 108 的部份朝向鞋身组 40 之第一鞋身 10 与第二鞋身 20 之间弯折, 将 凸出的第二鞋跟 208 弯折设置在第一鞋跟 108 与第二鞋跟 208 之间。 0048 于另一实施例中, 第二鞋身 20 之第二鞋跟 208 高于第一鞋身 10 之第一鞋跟 108, 因此在第一鞋身 10 与第二鞋身 20 结合之后, 第二鞋跟 208 系凸出于鞋身组 40 之第三鞋口 406。此时可以将凸出的部份第二鞋跟 208 朝向鞋身组 40 的内侧 ( 即第三鞋口 406 内侧 ) 弯折, 而覆盖在鞋身组 40 的第三鞋口 406 的内侧 ; 另外也可以将凸出的第二鞋跟 208 直接 向。

18、鞋身组 40 之外侧 ( 即第二鞋身 20 之外侧 ) 弯折 ; 另一实施例, 系将凸出的部份第二鞋跟 128 朝向鞋身组 20 之第一鞋跟 108 及第二鞋跟 208 之间弯折, 即将部份的第二鞋跟 208 设 说 明 书 CN 202959002 U 5 4/5 页 6 置在第一鞋跟 108 及第二鞋跟 208 之间。由此得知, 凸出的第一鞋跟 108 及 / 或第二鞋跟 208 可以藉由弯折并设置与鞋身组 40 之内侧、 外侧或是在鞋身组 40 的第一鞋身 10 及第二 鞋身 20 之间来加强鞋身组 40 的支撑力。 0049 接着, 请继续参考第 2 图, 其鞋体结构 1 还包括至少一。

19、支撑结构 30。此支撑结构 30 系与鞋身组 40 结合, 用以支撑鞋身组 40, 并加强鞋身组 40 的强度, 使得鞋身组 40 不会 像袜子一样无法成型。 于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 此支撑结构30系可以设置在鞋身组40 的内侧 402( 即在第一鞋身 10 内 ), 系如第 2 图图面左边所示。由于支撑结构 30 为编织结 构, 因此, 当支撑结构 30 设置在鞋身组 40 的内侧 402 时, 当人体足部由第三鞋口 406 穿入 鞋体结构 1 之后, 也不会有刺脚或是让足部不舒服的感觉。另外,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 例中, 支撑结构 30 可设置于鞋身组 40 的外侧 404, 如第。

20、 2 图图面右边所示。另外请参考第 3 图。在第 3 图中系表示支撑结构 30 设置于鞋身组 40 之第一鞋身 10 及第二鞋身 20 之间 之示意图。 0050 另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 支撑结构 30 的态样可以是各种图案、 文字、 符号 等等, 然后设置于鞋身组40之外侧404, 使得鞋身组40可以藉由各种支撑结构30的态样来 支撑鞋身组 40 又可以增加鞋体结构 1 的美观。又于另一实施例中, 支撑结构 30 可以设置 在鞋身组 40 之前鞋身 423 之趾箱 422 的内侧 ( 未在图中表示 )、 外侧 ( 未在图中表示 ) 或 是在趾箱422的内、 外侧都设置有支撑结构30。

21、。 藉由此支撑结构30可以保护脚趾不会由于 突然由上而下的冲击压力而受伤。另外, 支撑结构 30 可设置在鞋身组 40 的腰部 424, 其可 以防止人体的足部在鞋体结构 1 内的左右移动以减少摩擦以及防止足部拉伤。而于另一实 施例, 支撑结构 30 亦可以设置于鞋身组 40 之鞋跟 408 上, 其可以让人体足部于鞋体结构 1 内前后移动时, 保护人体的后脚跟不至于受伤。此外, 亦可以将支撑结构 30 同时设置于整 个鞋身组 40 的内侧 402、 外侧 404 及鞋身组 40 之第一鞋身 10 及第二鞋身 20 之间, 其不限 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实施例之陈述。 0051 接下来, 请同时。

22、参考第 4 图及第 5 图。第 4 图系表示具有大底结构、 鞋舌、 鞋扣及 鞋后跟之鞋体结构之分解示意图及第 5 图系表示具有大底结构、 鞋舌、 鞋扣及鞋后跟之鞋 体结构之侧示分解图。在前述之实施例中, 其鞋体结构 1 已可供人体穿着行走使用。然而, 为了让人体足部在穿着此鞋体结构 1 与地面接触时的着地性及行走时的舒适性, 于另一实 施例中, 系在鞋身体结构 1 之底部 414 设置一大底结构 50, 如第 4 图及第 5 图所示。于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例中, 此大底结构 50 亦可以与鞋身组 40 一体成型。另外, 大底结构 50 亦可 以利用黏着层 ( 未在图中表示 ) 固着于鞋身组 40。

23、 之底部 414。 0052 于本实用新型之鞋体结构 1 可视鞋体结构 1 的机能性来增加其它的组件。请继续 参考第 4 图及第 5 图。于此实施例中, 其鞋体结构 1 还包括一鞋舌 60, 其系设置在鞋身组 40 的前鞋身 423、 并曝露出部份的第三鞋口 406, 其系可以用来保护人体之脚背。于一实施 例中, 此鞋舌 60 可与鞋身组 40 一体成型。于另一实施例中, 可视鞋体结构 1 的应用性, 此 鞋舌 60 可以与鞋身组 40 分开设置。另外, 其鞋舌 60 其可以是编织结构, 而使人体在穿着 时也同样可以具有透气性。 0053 接着, 鞋体结构1还可以包括一鞋后跟70, 其设置在鞋。

24、身组40之鞋跟420上, 且其 可以设置在鞋跟 408 的内侧 402、 外侧 404 或是同时设置在内侧 402 及外侧 404。因此, 藉 由鞋后跟 70 之设置, 可以加强后鞋身 426 的支撑力之外, 还可以避免人体之脚跟于行走或 说 明 书 CN 202959002 U 6 5/5 页 7 是运动时受伤。另外, 于本实用新型中, 在鞋身组 40 之前鞋身 424 且于鞋舌 60 之上并接近 该第三鞋口 406 处设有一鞋扣 80, 此鞋扣 80 可以是与鞋身组 40 一体成型。另外, 鞋扣 80 可以利用黏合的方式设置在前鞋身424上, 其黏合的方式可以是胶或是硅胶(silicon)。

25、。 另 外, 鞋扣 80 也可以是利用针织的方式形成在鞋身组 40 的前鞋身 424 上。 0054 因此, 根据上述实施例, 系可以得到包括鞋身组 10、 大底结构 50、 鞋舌 60、 鞋扣 80 及鞋后跟 70 之鞋体结构 1, 如第 6 图所示。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 其鞋体结构 1 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 30 之鞋身组 40、 大底结构 50、 鞋舌 60、 鞋扣 80 及鞋后跟 70 之各种 组合。例如, 鞋体结构 1 可以是只有具有支撑结构 30 之鞋身组 40。于另一实施例, 鞋体结 构 1 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 30 之鞋身组 40 及大底结构 50。于再一实施例, 其鞋。

26、体结构 1 可 以是具有支撑结构 40 之鞋身组 30、 鞋舌 60 及鞋扣 80。于又一实施例, 其鞋体结构 1 可以 是鞋身组 40 及鞋后跟 70。于又一实施例, 其鞋体结构 1 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 30 之鞋身组 40、 大底结构 50、 鞋舌 60 及鞋扣 80。而于另一实施例, 鞋体结构 1 可以是具有支撑结构 30 之鞋身组 40、 鞋舌 60、 鞋扣 80 及鞋后跟 70。而上述之大底结构 50、 鞋舌 60、 鞋扣 80 及鞋 后跟 70 亦可与具有支撑结构 30 之鞋身组 40 一体成型、 或是分离设置于鞋身组 40 上。此 外, 本实用新型之鞋体结构 1 可根据不同的需求。

27、, 而作为登山鞋、 水陆两用鞋、 各种机能运 动鞋、 室外鞋或室内鞋之用途。 0055 由以上详细说明, 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 实 已符合专利法之规定, 因此提出专利申请。 0056 唯以上所述者, 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之范围 ; 故,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 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2959002 U 7 1/6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59002 U 8 2/6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59002 U 9 3/6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59002 U 10 4/6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59002 U 11 5/6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59002 U 12 6/6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59002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