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塞式醒酒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塞式醒酒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8792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7.04 CN 202287925 U *CN202287925U* (21)申请号 201120379651.8 (22)申请日 2011.10.09 A47J 4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莞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雁田布心 工业区东莞精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仲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彭长久 (54) 实用新型名称 酒塞式醒酒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酒塞式醒酒器, 包括主。
2、 体, 该主体的一端设有进酒部, 主体的另一端设有 出酒部, 该主体中设有中空流道和气道, 该流道 贯穿进酒部和出酒部, 该气道具有进气孔和出气 孔, 该进气孔和出气孔彼此错开, 进气孔靠近进 酒部并连通外界, 出气孔靠近出酒部与流道相通, 从而该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沿流道的轴向形成高 度差 ; 藉此, 一方面, 当酒液流经出气孔时, 该气 道与流道之间形成负压使酒液在内腔产生连续的 气泡, 所产生的气泡通过醒酒器直至酒瓶瓶底, 使 得酒液与空气彻底混合氧化, 从而改善酒液的口 感品质, 达到醒酒的目的, 醒酒效果更佳 ; 另一方 面, 本设计拆卸方便, 易于清洗, 酒液不会从出气 孔向外泄漏,。
3、 有效避免酒液外泄, 产品使用方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6 页 1/1 页 2 1. 一种酒塞式醒酒器, 包括有一主体, 该主体的一端设有一塞住瓶口并与瓶口对接连 通的进酒部, 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酒部, 该主体中设置有中空流道和气道, 该流道贯穿进酒 部和出酒部, 该气道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其特征在于 : 该进气孔和出气孔彼此错开, 该进 气孔靠近进酒部并连通外界, 该出气孔靠近出酒部与流道相通, 从而该进气孔与出气孔之 间沿流道的轴向。
4、形成高度差。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体中进一步设置有气泡 通道, 该气泡通道位于流道的上方, 气泡通道的一端连通流道内部, 气泡通道的另一端贯穿 进酒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体包括有内塞咀芯、 内套 和外套 ; 该内塞咀芯外包覆有密封套, 内塞咀芯的尾端通过一压盖与内套的前端固定连接, 该外套套装于内套外, 外套与内套之间形成有前述气道, 前述出气孔设置于内套上, 前述进 气孔设置于外套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 形凹槽, 该外套与。
5、环形凹槽之间围构成前述气道。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压盖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导 槽和环形卡槽, 对应的该内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卡块, 该卡块沿导槽进入环形卡槽中并与 环形卡槽卡扣连接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压盖与内套之间夹设有密 封圈。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塞咀芯的前端设置有进 酒口, 该进酒口处安装有过滤网。 8.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密封套的前端外周侧包覆 有不锈钢套。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
6、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套呈喇叭形, 其喇叭口为 出酒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酒塞式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套的端面上设置有连通 外套内部的通孔, 该通孔靠近前述出气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287925 U 2 1/4 页 3 酒塞式醒酒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酒辅助工具领域技术, 尤其是指一种酒塞式醒酒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深厚的国际葡萄酒文化中, 醒酒是一个相当关键的过程, 醒酒过程是将开瓶的 葡萄酒放入醒酒器中, 使酒瓶内的酒液与外界的空气充分接触进行氧化, 有效激活其有机 成分的释放, 从而使单一的过激气味得以挥发, 催化了醒酒的。
7、过程, 进而达到增加红酒的香 气与口感的目的。 0003 经过人们不断改进, 目前, 市场上出现的醒酒器各式各样, 然而这些醒酒器中使用 最为方便的要数酒塞式醒酒器, 这种酒塞式醒酒器使用时, 只需将其一端插入酒瓶瓶口中 即可, 在倒酒时, 酒液便可经醒酒器直接倒入酒杯中, 实现一次倒酒可, 使用非常地方便。 0004 现有之酒塞式醒酒器大多系通过在醒酒器主体的侧面上开设有通气孔, 该通气孔 连通醒酒器主体的中空流道, 通过利用该通气孔使得空气可以进入到中空流道中与红酒混 合氧化, 达到醒酒的目的, 然而, 该种方式空气只能对酒液表层进行氧化, 不能保证酒液彻 底地与空气混合氧化, 从而使得对。
8、酒液的醒酒效果不佳, 并且, 在倒酒时, 若不加注意, 酒液 容易从通气孔漏出, 从而给用户增添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酒塞式 醒酒器, 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酒塞式醒酒器不能使空气与酒液彻底混合导致醒酒效果不佳 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 0007 一种酒塞式醒酒器, 包括有一主体, 该主体的一端设有一塞住瓶口并与瓶口对接 连通的进酒部, 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出酒部, 该主体中设置有中空流道和气道, 该流道贯穿进 酒部和出酒部, 该气道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该进气孔和出气孔彼此错。
9、开, 该进气孔靠近进 酒部并连通外界, 该出气孔靠近出酒部与流道相通, 从而该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沿流道的 轴向形成高度差。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主体中进一步设置有气泡通道, 该气泡通道位于流道的 上方, 气泡通道的一端连通流道内部, 气泡通道的另一端贯穿进酒部。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主体包括有内塞咀芯、 内套和外套 ; 该内塞咀芯外包覆有 密封套, 内塞咀芯的尾端通过一压盖与内套的前端固定连接, 该外套套装于内套外, 外套与 内套之间形成有前述气道, 前述出气孔设置于内套上, 前述进气孔设置于外套上。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内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10、 该外套与环形凹槽之 间围构成前述气道。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压盖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导槽和环形卡槽, 对应的该内套 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卡块, 该卡块沿导槽进入环形卡槽中并与环形卡槽卡扣连接固定。 说 明 书 CN 202287925 U 3 2/4 页 4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压盖与内套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内塞咀芯的前端设置有进酒口, 该进酒口处安装有过滤 网。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密封套的前端外周侧包覆有不锈钢套。 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外套呈喇叭形, 其喇叭口为出酒口。 001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内。
11、套的端面上设置有连通外套内部的通孔, 该通孔靠近 前述出气孔。 0017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具体而言, 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 : 0018 一、 通过将气道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彼此错开, 利用该进气孔靠近进酒部并连通外 界, 该出气孔靠近出酒部连通流道, 并利用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沿流道的轴向形成高度差, 一方面, 当酒液流经出气孔时, 该气道与流道之间形成负压使酒液在内腔产生连续的气泡, 所产生的气泡通过醒酒器直至酒瓶瓶底, 使得酒液与空气彻底混合氧化, 从而改善酒液的 口感品质, 达到醒酒的目的, 醒酒效果更佳 ; 另一方面, 酒液不会从出气孔向外泄漏出, 有效。
12、 避免酒液外泄, 产品使用更加方便。 0019 二、 通过于压盖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导槽和环形卡槽, 对应的该内套的外表面上设 置有卡块, 利用该卡块沿导槽进入环形卡槽中并与环形卡槽卡扣连接固定, 结构简单, 拆卸 和组装都很方便, 并使得产品易于拆卸清洁, 环保卫生 ; 并且本产品还具有体积小、 易于包 装和随身携带的特点。 0020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 0022 图 2 是图 1 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 0023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
13、例的分解图 ; 0024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 0025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组装图 ; 0026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0027 附图标识说明 : 0028 10、 主体 101、 进酒部 0029 102、 出酒部 103、 流道 0030 104、 气道 105、 进气孔 0031 106、 出气孔 107、 气泡通道 0032 11、 内塞咀芯 111、 进酒口 0033 112、 过滤网 113、 纵向凹槽 0034 12、 内套 121、 卡块 0035 122、 环形凹槽 123、 通孔 0036 13、 外。
14、套 131、 出酒口 说 明 书 CN 202287925 U 4 3/4 页 5 0037 14、 密封套 15、 不锈钢套 0038 16、 压盖 161、 导槽 0039 162、 环形卡槽 163、 遮挡片 0040 17、 密封圈 20、 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 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包括有 主体 10, 该主体 10 的一端设有塞住瓶口并与瓶口对接连通的进酒部 101, 主体 10 的另一端 设有出酒部 102, 该主体 10 中设置有中空流道 103 和气道 104, 该流道 103 贯穿进酒部 101 和出酒部 102, 。
15、流道 103 用于倒酒, 该气道 104 具有进气孔 105 和出气孔 106, 该进气孔 105 和出气孔106彼此错开, 该进气孔105靠近进酒部101, 进气孔105设置于主体10的正面并 连通外界, 但进气孔105的位置不局限设置于正面, 也可以为主体10上的其他位置 ; 该出气 孔106靠近出酒部102, 出气孔106设置于本10体的背面并连通流道103内部, 以此使得进 气孔 105 与出气孔 106 之间沿主体 10 的轴向形成高度差 H (如图 6 所示) , 从而使得在倒酒 时酒液不会从气道 103 向外泄漏。 0042 该主体 10 包括有内塞咀芯 11、 内套 12 和外。
16、套 13 ; 该内塞咀芯 11 外包覆有密封套 14, 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套 14 为硅胶套, 以此可方便使得前述进酒部 101 的外壁面与酒瓶 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 防止酒液泄漏, 该密封套 14 的前端外周侧包覆有不锈钢套 15, 以 便于密封套 14 插入酒瓶中, 该内塞咀芯 11 的前端设置有进酒口 111, 该进酒口 111 位于内 塞咀芯11的背面并向后倾斜延伸, 进酒口111处安装有过滤网112, 该过滤网112用于将酒 液中的杂质过滤掉, 该内塞咀芯 11 的尾端通过一压盖 16 与内套 12 的前端固定连接, 在本 实施例中, 所述压盖 16 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导槽 161 。
17、和环形卡槽 162, 对应的该内套 12 的外 表面上设置有卡块 121, 该卡块 121 沿导槽 161 进入环形卡槽 162 中并与环形卡槽 162 卡 扣连接固定, 并且该压盖 16 与内套 12 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17, 通过该密封圈 17 使得内塞咀 芯 11 与内套 12 之间密封式连通而形成前述流道 103 ; 该内套 12 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 槽 122, 该外套 13 套装于内套 12 外并与环形凹槽 122 围合形成前述气道 104, 前述出气孔 106 设置于内套 12 上, 前述进气孔 105 设置于外套 13 上, 以及, 该压盖 16 延伸出有遮挡片 163, 。
18、该遮挡片 163 遮挡于该进气孔 105 的上方, 以避免进气孔 105 直接外露, 产品的外观更 加美观 ; 以及, 该内套12和外套13均为透明材质制成, 以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 该外套 13呈喇叭形, 其喇叭口为出酒口131, 并且该内套12上设置有连通外套13内部的通孔123, 该通孔 123 设置于内套 12 的端面上并靠近前述出气孔 106。 0043 另外, 如图 6 所示, 该主体 10 中进一步设置有气泡通道 107, 该气泡通道 107 位于 流道 103 的上方, 气泡通道 107 的一端连通流道 103 内部, 气泡通道 107 的另一端贯穿进酒 部101 ; 前述。
19、内塞咀芯11的外面上开设有纵向凹槽113, 该纵向凹槽113与前述密封套围构 成该气泡通道 107。 0044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和使用方法如下 : 0045 组装时, 首先, 如图 3 所示, 将密封圈 17 置于内套 12 和内塞咀芯 11 之间 ; 接着, 使 压盖 16 从内塞咀芯 11 的前端套入直至内塞咀芯 11 的尾端 (如图 4) ; 然后, 将内套 12 与压 盖 16 对插, 使内套 12 上的卡块 121 沿压盖 16 上的导槽 161 进入环形卡槽 162 中, 并使内 说 明 书 CN 202287925 U 5 4/4 页 6 套12相对压盖16旋转一角度, 以。
20、使得该卡块121与环形卡槽162卡扣连接固定, 此时, 该密 封圈 17 被夹紧于内套 12 和压盖 16 之间, 从而使得内套 12 与内塞咀芯 11 密封连通 (如图 6) ; 接着, 将外套 13 从内套 12 的前端套入, 并使得遮挡片 163 遮挡住进气孔 105, 组装完毕 (如图 2) ; 当需要对前述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清洗时, 只需按前述组装相反的步骤拆卸即可。 0046 使用时, 将本实用新型的进酒部 101 塞入酒瓶内, 倒酒时, 将酒瓶倾斜大约 30 度 角, 该主体 10 随之倾斜约 30 度角, 如图 6 所示, 此时, 红酒从进酒口 111 经过过滤网 112 过 滤。
21、后流入流道 103 中, 当红酒流经出气孔 106 时, 由于气道 104 与外界连通, 并形成负压, 使 得外界空气不断地依次经过进气孔 105、 气道 104 和出气孔 106 而进入流道 103 中, 从而使 得红酒流经出气孔 106 时产生连续气泡 20, 以此使红酒与空气充分混合氧化, 以改善红酒 的品质, 达到醒酒的目的, 通过醒酒后的红酒经出酒口 131 倒出, 其味道甘美 ; 另外, 连续的 气泡 20 经气泡通道 107 不断地进入酒瓶内, 可以对酒瓶内红酒进行预醒酒的目的。 0047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 通过将气道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彼此错开, 利用该进 气孔靠近进酒。
22、部并连通外界, 该出气孔靠近出酒部连通流道, 并利用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 沿流道的轴向形成高度差, 一方面, 当酒液流经出气孔时, 该气道与流道之间形成负压使酒 液在内腔产生连续的气泡, 所产生的气泡通过醒酒器直至酒瓶瓶底, 使得酒液与空气彻底 混合氧化, 从而改善酒液的口感品质, 达到醒酒的目的, 醒酒效果更佳 ; 另一方面, 酒液不会 从出气孔向外泄漏出, 有效避免酒液外泄, 产品使用更加方便。其次, 通过于压盖的内壁面 上设置有导槽和环形卡槽, 对应的该内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卡块, 利用该卡块沿导槽进入 环形卡槽中并与环形卡槽卡扣连接固定, 结构简单, 拆卸和组装都很方便, 并使得产品易于 。
23、拆卸清洁, 环保卫生 ; 并且本产品还具有体积小、 易于包装和随身携带的特点。 0048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 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变 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2287925 U 6 1/6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87925 U 7 2/6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87925 U 8 3/6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87925 U 9 4/6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87925 U 10 5/6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87925 U 11 6/6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287925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