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714573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74087.9

申请日:

20160308

公开号:

CN205390094U

公开日:

2016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M1/14

主分类号:

A01M1/14

申请人:

师宗云雄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治云,高小叶

地址:

655705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丹凤镇大同工业园区

优先权:

CN201620174087U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何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包括水田杀虫机构,杀虫机构包括伸缩杆、太阳能接收板、储能控制箱、插地叉和伸缩横梁,伸缩横梁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和集虫装置,捕虫装置包括灯罩、诱虫灯、至少2层过滤电网和支架,集虫装置包括收虫袋、集虫漏斗、遮光罩和V型防逃架,诱虫灯经过遮光罩后的投影面积大于集虫漏斗的下端出口面积。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诱虫灯相比,其捕捉的方法简单、诱杀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放在水田里时受风均匀,结构稳定可靠,可以反复使用,其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能给人们的日常劳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于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田(1)和安放在水田(1)内的杀虫机构,杀虫机构包括伸缩杆(9)、太阳能接收板(5)、储能控制箱(7)和插地叉(2),伸缩杆(9)的上方安装有至少2根伸缩横梁(8),每根伸缩横梁(8)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4),捕虫装置(4)的下方设置有集虫装置(3),捕虫装置(4)包括灯罩(42)、安装在灯罩(42)上的诱虫灯(45)和设置在诱虫灯(45)周围的至少2层过滤电网(44)以及连接灯罩(42)和集虫装置(3)的支架(41),所述集虫装置(3)包括收虫袋(31)和安放在收虫袋(31)内的集虫漏斗(32),集虫漏斗(32)的上边缘与收虫袋(31)的袋口密封连接,在集虫漏斗(32)内位于下端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锥形的遮光罩(33),在遮光罩(33)上方的集虫漏斗(32)的倾斜侧壁上安装有V型防逃架(34),所述诱虫灯(45)经过遮光罩(33)后的投影面积大于集虫漏斗(32)的下端出口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漏斗(32)的倾斜侧壁上间断的设置有开口,防逃架(34)均匀的安装在在开口的上方,其中,防逃架(34)的一个面在集虫漏斗(32)的内侧,另一个面在集虫漏斗(32)的外侧,且两个面均与集虫漏斗(32)的倾斜壁呈45~60°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42)的下表面设置有诱杀色板(43),诱杀色板(43)包括诱捕色层和粘性层,诱捕色层为对害虫有趋性和引诱作用的颜色,粘性层设置在诱捕色层的外表面,且粘性层为透明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9)的底部安装有诱虫盒(10),诱虫盒(10)的盒体四周加工有数个爬虫孔,且诱虫盒(10)与插地叉(2)之间、插地叉(2)与伸缩杆(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电网(44)设置为2~4层,每层之间的间隔为10~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接收板(5)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灯(45)为紫外线荧光灯或黄光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的生产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水稻播种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0万公顷,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总产量达1.3亿吨,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同时,我国又是全世界虽大的稻谷消费者,大米是人们饮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成分,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所以,水稻的稳定增长对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受气候变化、农业结构调整、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抗药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水稻的病虫害如稻飞虱、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常年保持重发态势,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而其防治的方法还主要依靠化学防治,依然存在乱施药盲目用药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和稻米的质量安全。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也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现有的杀虫灯、诱杀板其结构单一,杀虫的效果不理想,杀虫的效率低,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差,不利于害虫的捕捉和收集,不仅不能反复利用,反而增加了成本,还给人们的日常生产劳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制作简单、结构稳定牢固、管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捕虫效果好、安全、省电、无污染、可反复使用的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结构稳定牢固、管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捕虫效果好、安全、省电、无污染、可反复使用的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水田和安放在水田内的杀虫机构,杀虫机构包括伸缩杆、太阳能接收板、储能控制箱和插地叉,伸缩杆的上方安装有至少2根伸缩横梁,每根伸缩横梁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捕虫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集虫装置,捕虫装置包括灯罩、安装在灯罩上的诱虫灯和设置在诱虫灯周围的至少2层过滤电网以及连接灯罩和集虫装置的支架,集虫装置包括收虫袋和安放在收虫袋内的集虫漏斗,集虫漏斗的上边缘与收虫袋的袋口密封连接,在集虫漏斗内位于下端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锥形的遮光罩,在遮光罩上方的集虫漏斗的倾斜侧壁上安装有V型防逃架,诱虫灯经过遮光罩后的投影面积大于集虫漏斗的下端出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捕虫装置和集虫装置,充分利用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则可以从各个角度上实现对目标害虫进行诱捕,使得捕虫装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达到较好的捕虫效果,同时,集虫装置管理方便,密封性好,能完全防止害虫逃逸,一方面能将捕捉的害虫进行回收,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杀虫的效率。与传统的诱虫灯相比,其捕捉的方法简单、诱杀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放在水田里时受风均匀,结构稳定可靠,可以反复使用,其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人们日常劳作中的生产成本,还保障了绿色无害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人们的日常劳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既能应用于水稻飞虱、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的防治,也能用于蔬菜、小麦茶树主要害虫的防治,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捕虫装置和集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田,2-插地叉,3-集虫装置,31-收虫袋,32-集虫漏斗,33-遮光罩,34-防逃架,4-捕虫装置,41-支架,42-灯罩,43-诱杀色板,44-过滤电网,45-诱虫灯,5-太阳能接收板,6-避雷针,7-储能控制箱,8-伸缩横梁,9-伸缩杆,10-诱虫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田1和安放在水田1内的杀虫机构,杀虫机构包括伸缩杆9、太阳能接收板5、储能控制箱7和插地叉2,伸缩杆9的上方安装有至少2根伸缩横梁8,每根伸缩横梁8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4,捕虫装置4的下方设置有集虫装置3,捕虫装置4包括灯罩42、安装在灯罩42上的诱虫灯45和设置在诱虫灯45周围的至少2层过滤电网44以及连接灯罩42和集虫装置3的支架41,集虫装置3包括收虫袋31和安放在收虫袋31内的集虫漏斗32,集虫漏斗32的上边缘与收虫袋31的袋口密封连接,在集虫漏斗32内位于下端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锥形的遮光罩33,在遮光罩33上方的集虫漏斗32的倾斜侧壁上安装有V型防逃架34,诱虫灯45经过遮光罩33后的投影面积大于集虫漏斗32的下端出口面积。

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止捕捉的害虫从集虫漏斗32内壁爬出,优选地,所述集虫漏斗32的倾斜侧壁上间断的设置有开口,防逃架34均匀的安装在在开口的上方,其中,防逃架34的一个面在集虫漏斗32的内侧,另一个面在集虫漏斗32的外侧,且两个面均与集虫漏斗32的倾斜壁呈45~60°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42的下表面设置有诱杀色板43,诱杀色板43包括诱捕色层和粘性层,诱捕色层为对害虫有趋性和引诱作用的颜色,粘性层设置在诱捕色层的外表面,且粘性层为透明色,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杀虫的效果,该诱杀色板43使用比较方便,杀虫时,只需要撕去粘性层上的保护纸即可,当粘性层上诱集上的害虫较多时,及时更换新的涂有粘虫胶的颜色纸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9的底部安装有诱虫盒10,诱虫盒10的盒体四周加工有数个爬虫孔,且诱虫盒10与插地叉2之间、插地叉2与伸缩杆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设置诱虫盒10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地下的害虫,避免过量使用杀虫剂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电网44设置为2~4层,每层之间的间隔为10~15cm,是为了能够有效快速、准确的将引诱来的害虫杀死或逮住,既可以更佳的保证杀虫的效率,又可以提高诱虫灯的使用效率。

为了防止在雷雨天气遭受到雷击的危险,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在太阳能接收板5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6。

为了较好的确保诱虫灯45的引诱效果,优选地,所述诱虫灯45为紫外线荧光灯或黄光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在诱虫盒10内装有诱饵,把诱虫盒10安装在伸缩杆9的底部,然后将插地叉2插放在水田里,当在白天的时候,储能控制箱7就会打开太阳能接收板5的连接电路进行发电,将吸收到的电能通过电路传送到储能控制箱4的,当到晚上的时候,储能控制箱4就会断开与太阳能接收板5的连接,并接通对诱虫灯45诱虫光源的连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让接近诱虫灯45的害虫被过滤电网44电击后,就会落入到集虫装置3中,经实践发现,在同等的时间和条件下,过滤电网44优选3层,每层之间的间隔优选12cm的杀虫效率最佳,其杀虫率可达到99%,然而,经过滤电网44电击后绝大部分害虫都被电击死亡落入收虫袋31,而为了防止绝少数的未电击死亡的害虫向上飞出收虫袋31逃脱,其设置的集虫漏斗32能大大的减少了收虫袋31中害虫的飞出量,同时,收虫袋31内的害虫在遮光罩33的作用下,完全能避免害虫朝着诱虫灯45方向飞出,其密封效果好,防虫效果较佳。

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74087.9 (22)申请日 2016.03.08 (73)专利权人 师宗云雄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655705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丹凤镇 大同工业园区 (72)发明人 黄治云 高小叶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代理人 何健 (51)Int.Cl. A01M 1/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 装置, 包括水田杀虫机构, 杀虫机构包括伸缩杆、 太。

2、阳能接收板、 储能控制箱、 插地叉和伸缩横梁, 伸缩横梁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和集虫装置, 捕虫装置包括灯罩、 诱虫灯、 至少2层过滤电网和 支架, 集虫装置包括收虫袋、 集虫漏斗、 遮光罩和 V型防逃架, 诱虫灯经过遮光罩后的投影面积大 于集虫漏斗的下端出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 的诱虫灯相比, 其捕捉的方法简单、 诱杀效果好、 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 放在水田里时受风均匀, 结 构稳定可靠, 可以反复使用, 其使用范围广, 实用 性强, 能给人们的日常劳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于推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390094 U 2016.0。

3、7.27 CN 205390094 U 1.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水田 (1) 和安放在水田 (1) 内的杀虫 机构, 杀虫机构包括伸缩杆 (9) 、 太阳能接收板 (5) 、 储能控制箱 (7) 和插地叉 (2) , 伸缩杆 (9) 的上方安装有至少2根伸缩横梁 (8) , 每根伸缩横梁 (8) 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 (4) , 捕虫 装置 (4) 的下方设置有集虫装置 (3) , 捕虫装置 (4) 包括灯罩 (42) 、 安装在灯罩 (42) 上的诱虫 灯 (45) 和设置在诱虫灯 (45) 周围的至少2层过滤电网 (44) 以及连接灯罩 (42) 和集虫装置 (。

4、3) 的支架 (41) , 所述集虫装置 (3) 包括收虫袋 (31) 和安放在收虫袋 (31) 内的集虫漏斗 (32) , 集虫漏斗 (32) 的上边缘与收虫袋 (31) 的袋口密封连接, 在集虫漏斗 (32) 内位于下端 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锥形的遮光罩 (33) , 在遮光罩 (33) 上方的集虫漏斗 (32) 的倾斜侧壁上安 装有V型防逃架 (34) , 所述诱虫灯 (45) 经过遮光罩 (33) 后的投影面积大于集虫漏斗 (32) 的 下端出口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虫漏斗 (32) 的倾斜侧壁上间断的设置有开口, 防逃架 (34)。

5、 均匀的安装在在开口的上方, 其中, 防逃架 (34) 的一个面在集虫漏斗 (32) 的内侧, 另一个面在集虫漏斗 (32) 的外侧, 且两个面均与集 虫漏斗 (32) 的倾斜壁呈4560 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灯罩 (42) 的下 表面设置有诱杀色板 (43) , 诱杀色板 (43) 包括诱捕色层和粘性层, 诱捕色层为对害虫有趋 性和引诱作用的颜色, 粘性层设置在诱捕色层的外表面, 且粘性层为透明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 (9) 的 底部安装有诱虫盒 (10) , 诱虫盒 (1。

6、0) 的盒体四周加工有数个爬虫孔, 且诱虫盒 (10) 与插地 叉 (2) 之间、 插地叉 (2) 与伸缩杆 (9) 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电网 (44) 设置为24层, 每层之间的间隔为10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接收板 (5) 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 (6) 。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诱虫灯 (45) 为 紫外线荧光灯或黄光灯。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90094 U 2 一种新。

7、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田污染防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 在粮食的生产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 水稻播种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0万公顷, 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7%, 总产量达1.3亿吨, 占 粮食总产的40%以上, 同时, 我国又是全世界虽大的稻谷消费者, 大米是人们饮食结构中重 要的组成成分, 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所以, 水稻的稳定增长对保障我国国家粮食 安全起着基础性作用。 然而, 近年来, 我国受气候变化、 农业结构调整、 栽培管理措施、 病虫 害抗药性等综合。

8、因素的影响。 水稻的病虫害如稻飞虱、 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常年保持重 发态势, 迁飞性、 流行性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 而其防治的方法还主要依靠化学 防治, 依然存在乱施药盲目用药的现象, 严重的影响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和稻米的质量安全。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也得以快速的发展, 但是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 段, 现有的杀虫灯、 诱杀板其结构单一, 杀虫的效果不理想, 杀虫的效率低, 结构的牢固性和 稳定性差, 不利于害虫的捕捉和收集, 不仅不能反复利用, 反而增加了成本, 还给人们的日 常生产劳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 研制开发一种制作简单、 结构稳定牢固、 管理使用方便。

9、、 实用性强、 捕虫效果好、 安全、 省电、 无污染、 可反复使用的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是客观需 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简单、 结构稳定牢固、 管理使用方便、 实用性 强、 捕虫效果好、 安全、 省电、 无污染、 可反复使用的新型稻田虫害防治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水田和安放在水田内的杀虫机构, 杀虫机 构包括伸缩杆、 太阳能接收板、 储能控制箱和插地叉, 伸缩杆的上方安装有至少2根伸缩横 梁, 每根伸缩横梁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 捕虫装置的下方设置有集虫装置, 捕虫装置包 括灯罩、 安装在灯罩上的诱虫灯和设置在诱虫灯周围的。

10、至少2层过滤电网以及连接灯罩和 集虫装置的支架, 集虫装置包括收虫袋和安放在收虫袋内的集虫漏斗, 集虫漏斗的上边缘 与收虫袋的袋口密封连接, 在集虫漏斗内位于下端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锥形的遮光罩, 在遮 光罩上方的集虫漏斗的倾斜侧壁上安装有V型防逃架, 诱虫灯经过遮光罩后的投影面积大 于集虫漏斗的下端出口面积。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捕虫装置和集虫装置, 充分利用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 则可以从各个角度上实现对目标害虫进行诱捕, 使得捕虫装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 用, 达到较好的捕虫效果, 同时, 集虫装置管理方便, 密封性好, 能完全防止害虫逃逸, 一方 面能将捕捉的害虫进行回收, 另。

11、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杀虫的效率。 与传统的诱虫灯相比, 其捕捉的方法简单、 诱杀效果好、 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 放在水田里时受风均匀, 结构稳定可 靠, 可以反复使用, 其使用范围广, 实用性强, 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人们日常劳作中的生产成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90094 U 3 本, 还保障了绿色无害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给人们的日常劳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既能 应用于水稻飞虱、 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害虫的防治, 也能用于蔬菜、 小麦茶树主要害虫的防 治,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7 图2为捕虫装置和集虫。

12、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中:1-水田, 2-插地叉, 3-集虫装置, 31-收虫袋, 32-集虫漏斗, 33-遮光罩, 34-防 逃架, 4-捕虫装置, 41-支架, 42-灯罩, 43-诱杀色板, 44-过滤电网, 45-诱虫灯, 5-太阳能接 收板, 6-避雷针, 7-储能控制箱, 8-伸缩横梁, 9-伸缩杆, 10-诱虫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 限制, 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0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田1和安放在水田1内的杀虫机构, 杀虫机。

13、构包 括伸缩杆9、 太阳能接收板5、 储能控制箱7和插地叉2, 伸缩杆9的上方安装有至少2根伸缩横 梁8, 每根伸缩横梁8的下方都安装有捕虫装置4, 捕虫装置4的下方设置有集虫装置3, 捕虫 装置4包括灯罩42、 安装在灯罩42上的诱虫灯45和设置在诱虫灯45周围的至少2层过滤电网 44以及连接灯罩42和集虫装置3的支架41, 集虫装置3包括收虫袋31和安放在收虫袋31内的 集虫漏斗32, 集虫漏斗32的上边缘与收虫袋31的袋口密封连接, 在集虫漏斗32内位于下端 出口的上方设置有锥形的遮光罩33, 在遮光罩33上方的集虫漏斗32的倾斜侧壁上安装有V 型防逃架34, 诱虫灯45经过遮光罩33后。

14、的投影面积大于集虫漏斗32的下端出口面积。 0011 为了能够更好的防止捕捉的害虫从集虫漏斗32内壁爬出, 优选地, 所述集虫漏斗 32的倾斜侧壁上间断的设置有开口, 防逃架34均匀的安装在在开口的上方, 其中, 防逃架34 的一个面在集虫漏斗32的内侧, 另一个面在集虫漏斗32的外侧, 且两个面均与集虫漏斗32 的倾斜壁呈4560 的夹角,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灯罩42的下表面设置有诱杀色板43, 诱杀色板43包括诱捕色层和 粘性层, 诱捕色层为对害虫有趋性和引诱作用的颜色, 粘性层设置在诱捕色层的外表面, 且 粘性层为透明色, 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杀虫的效果, 该诱杀色板43使用比较。

15、方便, 杀虫 时, 只需要撕去粘性层上的保护纸即可, 当粘性层上诱集上的害虫较多时, 及时更换新的涂 有粘虫胶的颜色纸即可。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伸缩杆9的底部安装有诱虫盒10, 诱虫盒10的盒体四周加工有数个 爬虫孔, 且诱虫盒10与插地叉2之间、 插地叉2与伸缩杆9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设置 诱虫盒10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地下的害虫, 避免过量使用杀虫剂的现象发生。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过滤电网44设置为24层, 每层之间的间隔为1015cm, 是为了能 够有效快速、 准确的将引诱来的害虫杀死或逮住, 既可以更佳的保证杀虫的效率, 又可以提 高诱虫灯的使用效率。 0015 为。

16、了防止在雷雨天气遭受到雷击的危险, 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在太阳能接收板5 的顶部安装有避雷针6。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90094 U 4 0016 为了较好的确保诱虫灯45的引诱效果, 优选地, 所述诱虫灯45为紫外线荧光灯或 黄光灯。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在诱虫盒10内装有诱饵, 把诱虫盒10安装在伸缩杆9的 底部, 然后将插地叉2插放在水田里, 当在白天的时候, 储能控制箱7就会打开太阳能接收板 5的连接电路进行发电, 将吸收到的电能通过电路传送到储能控制箱4的, 当到晚上的时候, 储能控制箱4就会断开与太阳能接收板5的连接, 并接通对诱虫灯45诱虫。

17、光源的连接, 利用 害虫的趋光性, 让接近诱虫灯45的害虫被过滤电网44电击后, 就会落入到集虫装置3中, 经 实践发现, 在同等的时间和条件下, 过滤电网44优选3层, 每层之间的间隔优选12cm的杀虫 效率最佳, 其杀虫率可达到99%,然而, 经过滤电网44电击后绝大部分害虫都被电击死亡落 入收虫袋31, 而为了防止绝少数的未电击死亡的害虫向上飞出收虫袋31逃脱, 其设置的集 虫漏斗32能大大的减少了收虫袋31中害虫的飞出量, 同时, 收虫袋31内的害虫在遮光罩33 的作用下, 完全能避免害虫朝着诱虫灯45方向飞出, 其密封效果好, 防虫效果较佳。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9009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390094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39009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