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5405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8.01 CN 202354056 U *CN202354056U* (21)申请号 201120506552.1 (22)申请日 2011.12.07 A01C 7/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四川农业大学 地址 625014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 46 号 (72)发明人 樊高琼 郑亭 吴维雄 陈溢 吴中伟 杨文钰 马荣朝 李金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逯长明 (54) 实用新型名称 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 播种施肥机 (5。
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种排肥通畅 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开 沟器包括开沟器柄和开沟刀 ; 开沟刀为尖角形, 开沟刀的尖端向前探出且与水平面呈锐角, 且开 沟刀背面的中部具有破土刃 ; 开沟刀两翼较短, 为光滑凹面 ; 开沟器柄为圆形加厚无缝钢管 ; 开 沟器具体为四行, 且宽窄行横向设置。 开沟刀设置 的破土刃能够轻松地对粘性土壤进行开沟, 而且, 其双翼短, 且表面光滑, 对土壤的搅动小, 而圆形 加厚无缝钢管制作的开沟器柄能够为开沟器提供 足够的支撑力 ; 另外, 开沟器为四行横向设置, 各 个开沟器柄之间的间距具有宽窄行设计, 能够减 少开沟阻力, 。
3、又加强了机具自身的通过性, 有效避 免地播种机堵塞断垄的现象, 从而保证了排种和 排肥的通畅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包括机架、 排种装置、 排肥装置以及地 轮 ; 所述排种装置和所述排肥装置均设置有开沟器 ; 所述开沟器包括开沟器柄和开沟刀, 所述开沟器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开沟器具体为四行, 且宽窄行横向 设置 ; 所述开沟刀为尖角形, 所述。
4、开沟刀的尖端向前探出且与水平面呈锐角, 且所述开沟刀 背面的中部具有呈锋利的刀口状的破土刃 ; 所述开沟刀的两翼较短, 为光滑的凹面 ; 所述 开沟器柄为圆形加厚无缝钢管。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开沟刀具体使用加厚角钢制作而成, 所述加厚角钢的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棱角形成所述开 沟刀的破土刃。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开沟器柄上还设置有覆土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排种装置的开沟器具体为排种开沟。
5、器, 所述排肥装置的开沟器具体为排肥开沟器, 前后对 应的所述施肥开沟器与所述排种开沟器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沿垂 直方向, 所述排种开沟器的尖端部比所述施肥开沟器的尖端高出 6cm。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机架的前端设置有三个接头, 位于上部的所述接头和左右两个所述接头的连线构成等腰三 角形。 7. 根据权利要求 1-6 任一项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地轮由钢圈和圆钢焊接而成, 钢圈外围焊接钉齿。 8.。
6、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施肥开沟器以及所述排种开沟器均设置的覆土器由一个侧面钻孔的矩形方框、 一个两端钻 孔的 V 字形结构、 一个扭力弹簧等构成, 三者通过同一个螺杆相连, 弹簧固定在矩形方框内 部, V 字形结构的两端固定在矩形方框的侧面, 弹簧的两端卡在 V 字形结构的两边。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排种器设置有排种量调节手柄, 所述排肥器设置有排肥量调节手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54056 U 2 1/5 页 3 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
7、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尤其涉及一种排种排肥通畅的 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背景技术 0002 西南地区是我国的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 涵盖四川、 重庆、 云南、 贵州 4 省市, 该区 域地势起伏, 地理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地块狭小, 道路、 水利等基础设施差, 机械化操作 不便。由于该区热量条件三熟不足, 两熟有余, 故多以间套作种植为主, 小麦 / 玉米 / 大 豆和 “小麦 / 玉米 / 甘薯” 是主推的套作种植模式。间套种植继承了我国耕作制度的优良 传统, 具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增加全年粮食产量等诸多优。
8、点, 但也存在技术复杂、 用工多、 不便于机械化、 种植成本高、 效益低等弊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劳动力日趋 紧张的情况下, 小麦生产越见粗放, 产量低, 效益差, 个别地方还出现耕地撂荒的现象。 0003 发展机械化播种, 既可解放劳动力, 又可确保播种质量, 提高产量, 使高产和高效 真正得到统一, 是确保丘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北方平原, 小麦是我国第一 个实现全程机械化的作物。但是南北方地理地貌、 气候、 土壤差异大, 北方机械并不适用于 南方, 故必须研制适用于南方丘陵的小型机械, 而实现机械化播种则是其发展的第一步。 同 时, 由于南方小麦(特别是四川)。
9、播种期间多阴雨, 土壤耕作不便。 前人的研究已表明, 旋耕 机械在整地过程中, 其刀片的高速运转对土壤结构破坏大, 少免耕是整个农业的发展方向, 但免耕作业要确保播种质量对播种机械的要求更高, 在土壤质地粘重的南方更是艰难。 0004 现有的旱地微型播种施肥机具多数是北方开发的, 其开沟器也是根据北方的土壤 生态条件及种植制度确定, 材质上主要选用的是铁片和钢板制作, 适合于在地势平坦的沙 壤土上作业, 而南方土质粘重, 免耕条件下杂草及残茬多, 加上开沟器的两翼宽, 阻力大, 动 力需求难于达到, 作业时开沟深度不够, 容易变形, 导致肥料施于土壤表面, 种肥不能分离 而烂种、 烧苗。 00。
10、05 而且, 已有的播种机械开沟排种器为5个, 采用间隔为20cm的等行距配置, 开沟器 的开沟刀之间的行间间距小, 开沟器易于被杂草缠绕, 或被土块堵塞, 排种不畅。 0006 因此, 如何提供一种适合丘陵以及山地地形、 且能够保证排种排肥通畅的丘陵旱 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丘陵以及山地地形、 且能够保证排种排肥 通畅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0008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0009 一种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包括机。
11、架、 排种装置、 排肥装置以 及地轮 ; 所述排种装置和所述排肥装置均设置有开沟器 ; 所述开沟器包括开沟器柄和开沟 刀, 所述开沟器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 ; 所述开沟器具体为四行, 且宽窄行横向设置 ; 说 明 书 CN 202354056 U 3 2/5 页 4 0010 所述开沟刀为尖角形, 所述开沟刀的尖端向前探出且与水平面呈锐角, 且所述开 沟刀背面的中部具有呈锋利的刀口状的破土刃 ; 所述开沟刀的两翼较短, 为光滑的凹面 ; 所述开沟器柄为圆形加厚无缝钢管。 0011 优选地, 所述开沟刀具体使用加厚角钢制作而成, 所述加厚角钢的两个平面相交 形成的棱角形成所述开沟刀的破土刃。 0。
12、012 优选地, 所述开沟器柄上还设置有覆土器。 0013 优选地, 所述排种装置的开沟器具体为排种开沟器, 所述排肥装置的开沟器具体 为排肥开沟器, 前后对应的所述施肥开沟器与所述排种开沟器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0014 优选地, 沿垂直方向, 所述排种开沟器的尖端部比所述施肥开沟器的尖端高出 6cm。 0015 优选地, 所述机架的前端设置有三个接头, 位于上部的所述接头和左右两个所述 接头的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0016 优选地, 所述地轮由钢圈和圆钢焊接而成, 钢圈外围焊接钉齿。 0017 优选地, 所述施肥开沟器以及所述排种开沟器均设置的覆土器由一个侧面钻孔的 矩形方框、 一个两端钻孔。
13、的 V 字形结构、 一个扭力弹簧等构成, 三者通过同一个螺杆相连, 弹簧固定在矩形方框内部, V 字形结构的两端固定在矩形方框的侧面, 弹簧的两端卡在 V 字 形结构的两边。 0018 优选地, 所述排种器设置有排种量调节手柄, 所述排肥器设置有排肥量调节手柄。 001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 种施肥机, 包括机架、 排种装置、 排肥装置以及地轮 ; 所述排种装置和所述排肥装置均设置 有开沟器 ; 所述开沟器包括开沟器柄和开沟刀, 所述开沟器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 ; 所述 开沟器具体为四行, 且宽窄行横向设置 ; 0020 所述开沟刀为尖角形。
14、, 所述开沟刀的尖端向前探出且与水平面呈锐角, 且所述开 沟刀背面的中部具有呈锋利的刀口状的破土刃 ; 所述开沟刀的两翼较短, 为光滑的凹面 ; 所述开沟器柄为圆形加厚无缝钢管。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开沟刀的背面设置 的刀口状的破土刃能够很好地对南方的粘性土壤进行开沟, 而且, 其双翼短, 且表面光滑, 对土壤的搅动小, 而圆形加厚无缝钢管制作的开沟器柄能够为开沟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 另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开沟器为四行横向设 置, 各个开沟器柄之间的间距具有宽窄行设计, 即各个开沟器柄之间的间距不均匀, 。
15、能够减 少开沟阻力, 又加强了机具自身的通过性, 有效避免地播种机堵塞断垄的现象, 从而保证了 排种和排肥的通畅性。 0022 所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适合丘陵以及山 地地形、 且能够保证排种排肥通畅。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说 明 书 CN 202354056 U 4 3/5 页 5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 0024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主视结构示意 图 ; 0025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侧视结构示意 图 ; 0026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的开沟器的侧 视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的开沟器的正 视结构示意图 ; 0028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中覆土器的结 构示意图。 0029 图 1 至图 5 中 : 0030 1、 接头 ; 2、 机架 ; 3、 肥料箱 ; 4、 排肥器 ;。
17、 5、 排种器 ; 6、 种箱 ; 7、 地轮高度调节装置 ; 8、 副机架 ; 9、 地轮 ; 11、 排种开沟器 ; 12、 覆土器 ; 13、 施肥开沟器 ; 14、 排肥链轮 ; 15、 排种链 轮 ; 16、 链条 ; 17、 主动链轮 ; 18、 排种器播量调节手柄 ; 19、 排肥器播量调节手柄 : 20、 开沟器 支架 ; 131、 开沟器柄 ; 133、 开沟刀 ; 134、 破土刃。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
18、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在下文的论述中, 请参考图1-图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 麦免耕播种施肥机主视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 播种施肥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 肥机的开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 种施肥机的开沟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 耕播种施肥机中覆土器的结。
19、构示意图。为便于对开沟器的功能进行描述, 本文结合丘陵旱 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对开沟器进行描述。 003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包括机架 2、 排种装 置、 排肥装置以及地轮 9 ; 排种装置和排肥装置均设置有开沟器 ; 开沟器包括开沟器柄 131 和开沟刀 133, 开沟器柄 131 固定安装于机架 2 ; 开沟器具体为四行, 且宽窄行横向设置 ; 开 沟刀 133 为尖角形, 开沟刀 133 的尖端向前探出且与水平面呈锐角, 且开沟刀 133 背面的 中部具有呈锋利的刀口状的破土刃 134 ; 开沟刀 133 的两翼较短, 为光滑的凹面 ; 开沟器。
20、柄 131 为圆形加厚无缝钢管。 003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开沟刀 133 的背面 设置的刀口状的破土刃 134 能够很好地对南方的粘性土壤进行开沟, 而且, 其双翼短, 且表 面光滑, 对土壤的搅动小, 而圆形加厚无缝钢管制作的开沟器柄 131 能够为开沟器提供足 够的支撑力 ; 另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 其开沟器为 说 明 书 CN 202354056 U 5 4/5 页 6 四行横向设计, 各个开沟器柄之间的间距具有宽窄行设计, 即各个开沟器柄 131 之间的间 距不均匀, 减少了开沟阻力, 又加强了机具自身的通。
21、过性, 有效避免地播种机堵塞断垄的现 象, 从而保证了排种和排肥的通畅性。 0035 所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适合丘陵以及山 地地形、 且能够保证排种排肥通畅。 0036 另外, 小麦种植 5 行, 中间行小麦处于边际劣势, 后期中间行易于倒伏, 影响群体 产量 ; 第三, 小麦种植 5 行, 幅宽较大, 小麦和玉米共生期间, 小麦对玉米的荫蔽作用大, 不 利于玉米高产 ; 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的开沟器为四 行宽窄行设置, 优选地, 四行设置的开沟器柄131之间的行距为20cm+30cm+20cm交错设置, 充分发挥套作小麦的边。
22、际优势, 使 4 行小麦达到 5 行小麦的产量水平。 0037 为便于开沟刀133的制作, 降低其生产成本, 开沟刀133具体使用加厚角钢制作而 成, 加厚角钢的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棱角形成开沟刀的破土刃 134。 0038 另外, 开沟器柄上还设置有覆土器12。 覆土器12能够自动对开沟刀133开出的土 沟进行覆土, 从而提高施肥以及播种的覆土率, 节省了人工覆土的工序。 0039 具体地, 排种装置的开沟器具体为排种开沟器 11, 排肥装置的开沟器具体为排肥 开沟器 13, 前后对应的施肥开沟器 13 与排种开沟器 11 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0040 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中前后。
23、对应的施肥开沟器 13 与排种开沟 器11排列在同一直线上, 满足了二次开沟的播种的设计方式, 排种开沟器11开沟的阻力大 大减小, 进而降低了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所需的驱动力 ; 而且, 排种开沟 器 11 开沟时在施肥开沟器 13 开出的沟上经过, 能够对肥料起到更好的覆土作用。优选地, 施肥开沟器 13 与排种开沟器 11 的间距为 16cm。 0041 为避免播种装置通过排种开沟器11播种的种子与排肥装置通过施肥开沟器13所 施的肥料直接接触造成烧苗现象, 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沿垂直方向, 排种开沟器 11 的 尖端部比施肥开沟器13的尖端高出6cm。 这样, 施肥开。
24、沟器13开出的沟较深, 而且, 施肥开 沟器 13 的开沟器柄 131 上设置的覆土器 12 在施肥完成后、 播种前将施肥开沟器 13 所开出 的沟进行覆土, 避免了种子与肥料的直接接触。 0042 为保证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麦免耕播种施肥机与驱动拖拉机之间连接时的稳定 性, 机架 2 的前端设置有三个接头 1, 位于上部的接头 1 和左右两个接头 1 的连线构成等腰 三角形。 0043 为增强地轮 9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防止地轮 9 打滑, 保证施肥以及播种间距, 地 轮 9 由钢圈和圆钢焊接而成, 而且钢圈外围焊接钉齿。在行进过程中, 钉齿插入土中, 从而 防止地轮 9 出现打滑现象。 。
25、0044 优选地, 覆土器12主要由一个侧面钻孔的矩形方框、 一个两端钻孔的V字形结构、 一个扭力弹簧等构成, 三者通过同一个螺杆相连, 弹簧固定在矩形方框内部, V 字形结构的 两端固定在矩形方框的侧面, 弹簧的两端卡在 V 字形结构的两边。在丘陵旱地带式套作小 麦免耕播种施肥机前进过程中, 在前的施肥开沟器 13 先开出一条 12cm 深沟, 同时地轮 9 转 动带动安装地轮主轴上主动链轮 17 转动, 并通过链条 16 驱动排肥链轮 14 转动, 肥料落入 施肥开沟器 13 开出的沟槽内, 固定在施肥开沟器 13 后面的覆土器 12 将沟槽填平, 完成第 一次开沟覆土 ; 与此同时, 位。
26、于施肥开沟器13后面的排种开沟器11在已经覆完土的沟槽上 说 明 书 CN 202354056 U 6 5/5 页 7 再次开出一条 6cm 的浅沟, 地轮 9 转动带动安装地轮 9 主轴上的主动链轮 17 转动, 并通过 链条 16 驱动排种链轮 15 转动, 种子落入排种开沟器 11 开出的沟槽内, 固定在排种开沟器 11 后面的覆土器 12 再次将沟槽填平, 完成第二次开沟覆土 ; 至此完成施肥播种过程。 0045 为了能够对施肥量以及排种量进行控制, 排种器 5 设置有排种量调节手柄 18, 排 肥器 4 设置有排肥量调节手柄 19。 004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
27、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 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354056 U 7 1/3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54056 U 8 2/3 页 9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54056 U 9 3/3 页 10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54056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