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桐油果剥壳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桐油果剥壳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46611.9 (22)申请日 2018.07.09 (71)申请人 望谟县四海桐油福利加工厂 地址 5523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 治州望谟县潭平村 (72)发明人 杨政涛 杨颖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索易时代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7 代理人 管宝伟 (51)Int.Cl. A23N 5/08(2006.01) C11B 1/04(2006.01) (54)发明名称 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2、 包括 剥壳筒, 剥壳筒的筒底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 剥 壳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 第一横板与第 二横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传动杆, 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 电机的输出 轴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传动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 碾压辊, 碾压辊侧壁和剥壳筒的内壁均固定连接 有凸块, 剥壳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斗, 传动 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转动筒, 转动筒的底部开设 有通孔, 且通孔的孔壁与传动杆的杆壁固定连 接, 转动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圈。 本发明可以 自动进行二次脱壳,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对 剥壳机进行缓冲减震, 能够避免剥壳机与地面产 生相对位移。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
3、3页 附图3页 CN 108936711 A 2018.12.07 CN 108936711 A 1.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包括剥壳筒(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壳筒(1)的筒底固定连接有 第一横板(2), 所述剥壳筒(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3), 所述第一横板(2)与第二横 板(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传动杆(4), 所述第一横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 电机(5), 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与传动杆(4)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有 碾压辊(6), 所述碾压辊(6)侧壁和剥壳筒(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凸块, 所述剥壳筒(1)的 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斗(7), 所。
4、述传动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有转动筒(8), 所述转动筒(8) 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且通孔的孔壁与传动杆(4)的杆壁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筒(8)的上端固 定连接有挡圈(9), 所述挡圈(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0), 所述固定块(10)靠近 导料斗(7)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 且安装槽内设有钢珠(11), 所述导料斗(7)的外壁开 设有滚动槽(12), 所述钢珠(11)位于滚动槽(12)内, 所述转动筒(8)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多 个出料管(13), 所述出料管(13)的管口螺纹连接有管盖(14), 所述剥壳筒(1)的筒壁固定连 接有多个支架(15), 多个所述支架(15)下端固定连。
5、接有同一个底板(16), 所述剥壳筒(1)的 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 所述底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与底板 (16)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缓冲筒(17), 所述缓冲筒(17)外活动套设有套筒(18), 所述套筒 (18)的筒底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9), 所述套筒(18)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与底 板(16)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弹簧(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筒(8)的外壁和剥 壳筒(1)的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环形槽, 两个所述环形槽之间设有多个。
6、滚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18)的内壁对称固 定连接有两个滑块, 所述缓冲筒(17)的外壁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筒(8)的内壁固定 连接有多个分离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珠(11)的直径大于安 装槽的深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36711 A 2 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桐油生产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背景技术 0002 桐油是一种优良的带干性植物油, 具有干。
7、燥快、 比重轻、 光泽度好、 附着力强、 耐 热、 耐酸、 耐碱、 防腐、 防锈、 不导电等特性, 用途广泛。 它是制造油漆、 油墨的主要原料, 大量 用作建筑、 机械、 兵器、 车船、 渔具、 电器的防水、 防腐、 防锈涂料, 并可制作油布、 油纸、 肥皂、 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 杀虫剂等。 桐油是由桐油果籽压榨产生的, 所以需要使用剥壳机将桐 油果的外壳去除, 取出桐油果中的籽。 0003 经检索, 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5501242U的专利, 公开了一种简易桐油果剥壳装 置, 包括竖直设置的剥壳筒, 剥壳筒内中心位置竖直设置有一转轴, 转轴上端贯穿所述剥壳 筒顶部, 且由设置在所述剥。
8、壳筒顶部的驱动电机驱动, 转轴下端设置有轴承, 轴承由设置在 剥壳筒底部的支架固定, 转轴上部设置有螺旋输送带, 下部设置有剥壳辊筒, 剥壳辊筒外围 和剥壳筒内壁上均设置有凸起。 上述专利中的一种简易桐油果剥壳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上 述装置通过外剥壳辊筒和内剥壳辊筒挤压桐油果进行去壳, 但是上述装置仅仅是将外壳挤 破, 桐油籽和外壳依然没有完全脱离, 影响脱壳效果, 需要人工进行二次脱壳, 增加了劳动 强度, 且在剥壳机的工作过程中电机产生震动, 震动容易导致剥壳机与地面产生相对位移, 影响剥壳机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进行二次脱壳和剥壳机因震。
9、动导 致相对于地面移动的问题, 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包括剥壳筒, 所述剥壳筒的筒底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 所述剥 壳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 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 根传动杆, 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碾压辊, 所述碾压辊侧壁和剥壳筒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凸 块, 所述剥壳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斗, 所述传动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转动筒, 所述转动 筒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且通孔的孔壁与传动杆的杆壁固定。
10、连接, 所述转动筒的上端固定连 接有挡圈, 所述挡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 所述固定块靠近导料斗一侧的侧壁开 设有安装槽, 且安装槽内设有钢珠, 所述导料斗的外壁开设有滚动槽, 所述钢珠位于滚动槽 内, 所述转动筒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多个出料管, 所述出料管的管口螺纹连接有管盖, 所述 剥壳筒的筒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 多个所述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底板, 所述剥壳 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 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装置。 0007 优选的,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与底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缓冲筒, 所述缓冲筒外活动 套设有套筒, 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与底板的下表面。
11、之间固定连接有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936711 A 3 同一根弹簧。 0008 优选的, 所述转动筒的外壁和剥壳筒的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环形槽, 两个所述环形 槽之间设有多个滚珠。 0009 优选的, 所述套筒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 所述缓冲筒的外壁开设有与 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0010 优选的, 所述转动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分离杆。 0011 优选的, 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安装槽的深度。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 该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通过设置的剥壳筒、 第一横板、 第二横板、 传动杆、 电机、 。
12、碾压辊、 导料斗、 转动筒、 挡圈、 固定块、 钢珠、 滚动槽、 出料管和管盖, 剥壳时, 将桐油果通过 进料斗倒入剥壳筒中, 电机通电转动, 电机带动传动杆转动, 传动杆带动碾压辊转动, 碾压 辊将桐油果的外壳碾碎, 碾碎后的桐油果通过导料斗进入转动筒, 转动筒转动带动桐油果 和分离杆转动, 通过离心力和分离杆与桐油果相互碰撞, 从而使桐油果外壳与桐油籽彻底 分离, 剥壳完成后, 拧下管盖, 桐油果外壳和桐油籽通过出料管出料, 完成对桐油果的剥壳 工作, 本装置无需人工进行二次脱壳, 可以自动对桐油果进行二次脱壳,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 强度。 0014 2、 该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通过设置的底。
13、板、 缓冲筒、 套筒、 缓冲垫和弹簧, 剥壳机工 作时, 底板震动挤压弹簧, 进行缓冲减震, 弹簧受到挤压后向下挤压移动板, 移动板向下挤 压缓冲垫, 缓冲垫发生弹性变形, 进行缓冲减震, 本装置通过设置减震装置, 对剥壳机进行 缓冲减震, 能够避免剥壳机与地面产生相对位移。 0015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发明可以 自动进行二次脱壳,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对剥壳机进行缓冲减震, 能够避免剥壳机与地 面产生相对位移。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图1中A部分的结构。
14、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新型桐油果剥壳机图2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1剥壳筒、 2第一横板、 3第二横板、 4传动杆、 5电机、 6碾压辊、 7导料斗、 8转动 筒、 9挡圈、 10固定块、 11钢珠、 12滚动槽、 13出料管、 14管盖、 15支架、 16底板、 17缓冲筒、 18套 筒、 19缓冲垫、 2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
15、“下” 、“前” 、“后” 、“左” 、“右” 、“顶” 、 “底”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936711 A 4 0022 参照图1-3, 新型桐油果剥壳机, 包括剥壳筒1, 剥壳筒1的筒底固定连接有第一横 板2, 剥壳筒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3, 第一横板2与第二横板3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有同一根传动杆4, 第一横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
16、 电机5通过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 固定连接, 电机5的输出轴与传动杆4固定连接, 传动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有碾压辊6, 碾压辊 6侧壁和剥壳筒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凸块, 剥壳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料斗7, 传动杆4的 杆壁固定套接有转动筒8, 转动筒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且通孔的孔壁与传动杆4的杆壁固定 连接, 转动筒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挡圈9, 挡圈9可以防止桐油果从转动筒8的上端泄漏, 挡圈 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0, 固定块10靠近导料斗7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 且安 装槽内设有钢珠11, 钢珠11的直径大于安装槽的深度, 导料斗7的外壁开设有滚动槽12, 通 过钢珠11与滚动槽12。
17、的配合, 可以保证转动筒8可以围绕导料斗7顺畅转动, 钢珠11位于滚 动槽12内, 转动筒8的下表面固定连通有多个出料管13, 出料管13的管口螺纹连接有管盖 14, 罐盖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塞, 橡胶塞可以避免未分离的桐油果进入出料管13, 剥 壳筒1的筒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15, 多个支架15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底板16, 剥壳筒1 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 底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装置。 0023 减震装置包括与底板16下表面固定连接的缓冲筒17, 缓冲筒17外活动套设有套筒 18, 套筒18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与底板16的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弹 簧20。
18、。 0024 转动筒8的外壁和剥壳筒1的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环形槽, 两个环形槽之间设有多个 滚珠, 通过滚珠与环形槽之间的配合, 可以防止转动筒8晃动。 0025 套筒18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 缓冲筒17的外壁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 滑槽, 通过滑块与滑槽相互配合, 可以防止套筒18脱离缓冲筒17。 0026 转动筒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分离杆, 通过桐油果与分离杆相互碰撞, 可以更好 的使桐油果外壳与桐油籽分离。 0027 本发明中, 剥壳时, 将桐油果通过进料斗倒入剥壳筒1中, 电机5通电转动, 电机5带 动传动杆4转动, 传动杆4带动碾压辊6转动, 碾压辊6将桐油果的外壳碾碎, 碾。
19、碎后的桐油果 通过导料斗7进入转动筒8, 转动筒8转动带动桐油果和分离杆转动, 通过离心力和分离杆与 桐油果相互碰撞, 从而使桐油果外壳与桐油籽彻底分离, 剥壳完成后, 拧下管盖14, 桐油果 外壳和桐油籽通过出料管13出料, 完成对桐油果的剥壳工作, 本装置无需人工进行二次脱 壳, 可以自动对桐油果进行二次脱壳,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剥壳机工作时, 底板16震动 挤压弹簧20, 进行缓冲减震, 弹簧20受到挤压后向下挤移动板, 移动板向下挤压缓冲垫19, 缓冲垫19发生弹性变形, 进行缓冲减震, 本装置通过设置减震装置, 对剥壳机进行缓冲减 震, 能够避免剥壳机与地面产生相对位移。 0028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936711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8936711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8936711 A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8936711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