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溶性缓蚀剂,它的商品牌号为WS-1油溶性缓蚀剂,用于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防腐蚀。属于金属防腐蚀技术领域。 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腐蚀,是由于H2S-HCl-H2O体系联合腐蚀造成的。国内外一般采用原油脱盐,注碱、注氨、注缓蚀剂、注水的工艺防腐蚀措施。使用的缓蚀剂分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如美国的Nacol 165AC,Rs系列(油溶性);我国的4502(水溶性,吡啶型),7019(水溶性,蓖麻油酸酰胺型),1017(油溶性,咪唑啉型),兰-4A(油溶性,聚酰胺型),川天5-1(油溶性,酰胺型)(《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4(1)13~21,1985)。根据计算机检索,检索了DI-ALOG系统的《美国化学文摘》和北京文献服务中心的《世界专利索引》等数据库,共查出相关文献8篇,其中密切相关的文献有3篇,两篇报导了脂肪酸或带有取代基的二元羧酸和咪唑啉合成的缓蚀剂,另一篇介绍了咪唑啉衍生物脂肪酸和多胺合成的缓蚀剂。(RO-84772;RO-84773;C.A.11484951;C.A.100213983;C.A.9795074;C.A.9417886;C.A.8876211;C.A.111177729)
目前在炼油厂实际应用的缓蚀剂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例如有的缓蚀效率较低,用量偏高;有的使碳钢出现点蚀,有的有恶臭味;有的溶解性能较差,常常引起缓蚀剂的输送管线和注入喷嘴的睹塞等。根据文献资料和工业生产现场应用结果来分析比较,水溶性缓蚀剂对炼油地初凝区部位的生产设备、输送管线难以发挥防腐蚀作用,而油溶性缓蚀剂则可以明显减缓初凝区、蒸馏塔内壁和塔内构件的腐蚀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合成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油溶性缓蚀剂,使碳钢在水相和油相介质中都能受到良好的保护,而且不使油品乳化;遇水或油不产生沉淀;在使用介质中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炼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此外,合成的缓蚀剂应该毒性低和无特殊臭味等,以满足炼油厂常减压装置防腐蚀的实际使用要求。
实现本发明所采取的措施是:选取有机酸和有机胺作为合成反应的原料,溶于煤油或甲苯,在反应釜中,不断搅拌下升温至240~270℃,即完成了合成反应,获得本发明的缓蚀剂。
实现本发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式中n=1~4,R=C16~22
对本发明的缓蚀剂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缓蚀剂主要为咪唑啉酰胺化合物,不含反应原料。
按本发明合成所得的缓蚀剂,其质量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外观:深褐色粘稠液体;
比重:0.94±0.02(20℃);
粘度:16.6±0.1kg.m-1s-1(落球法20℃)
PH:8-9;
凝固点:-8±1℃;
溶解性:可与乙醇、丙酮、汽油、煤油按任何比例互溶;
缓蚀效率:在1000ppm的H2S+1000ppmHCl水溶液中,
当温度为85℃时,浓度为20ppm的本发明缓蚀剂的缓蚀效率>96%。
当温度为105℃时,向腐蚀介质加入25ppm的本发明缓蚀剂,缓蚀率大于99%。
毒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缓蚀剂对人体无急性毒性作用。
本缓蚀剂储存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缓蚀效率高,可减少结垢,降低能耗。可明显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减少检修次数,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本缓蚀剂具有优良的抗H2S和HCl腐蚀性能,对其他硫化氢、氯化氢腐蚀体系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1:
在某石油化工厂常减压蒸馏装置上使用本缓蚀剂,开始投加浓度为8~10ppm,一周后注入缓蚀剂的量降至2~3ppm,缓蚀效率为98%,且为均匀腐蚀。投加缓蚀剂的量仅为该厂原使用缓蚀剂用量的三分之一。
实施例2:
某炼油厂现场使用表明:本缓蚀剂可在较宽的PH范围(PH6~8.5)成膜,不仅可与氨匹配而且可与A型中和剂(低分子量有机胺)匹配用于常减压蒸馏装置的H2S-HCl-H2O腐蚀体系的缓蚀阻垢,该炼油厂结论为:使用本发明的缓蚀剂用量仅为原先使用缓蚀剂量的1/3~1/6。因而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