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130301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339290.6

申请日:

20170515

公开号:

CN107223727A

公开日:

201710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4

主分类号:

A23F3/14

申请人:

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文亮,衡永志,谢初旭,陈久柱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诸佛庵西路39号

优先权:

CN201710339290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沈尚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属于茶叶制作领域,具体包括鲜叶采摘、配制营养液、萎凋、摇青、揉捻、发酵、初烘、摊晾和提香等步骤。本发明制备的红茶,滋味甘甜醇厚,入口回香持久,经久耐泡,在制备的过程中将营养液渗入到红茶中,使营养成分与红茶有效混合,既不失原红茶的味道,又增加保健功效,具有暖胃健脾、提神消疲、利尿清热、润燥滑肠、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采摘:选择一芽一、二叶的鲜叶采摘,去除鱼叶杂质;(2)配制营养液:将石斛提取物、茯苓提取物、杜仲提取物、白术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当归提取物按照2:2:0.8:1:1: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然后将混合提取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4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得营养液,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3)萎凋: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厚度为3-4cm,萎凋时间为2-3h,每隔15-20min翻叶一次,萎凋温度为45-50℃;(4)摇青: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至茶叶青气消失、散发花香为宜;(5)揉捻: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热揉20-30min;然后降温至室温,摊放3-4小时,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4-6,然后热揉5-10分钟;(6)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放置发酵室内发酵,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止发酵,期间翻拌2-3次,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控制在34℃以下;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5;(7)初烘: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下烘后摊放2-3min;(8)摊晾: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9)提香: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提香机的温度为85℃,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2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发酵室的温度为25℃,湿度为90%-9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茶类饮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加,传统茶叶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慢慢的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科技含量更加重的茶叶消费趋势。随着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品味也跟着提升,对茶文化的品尝也是情有独钟,而各种迹象表明,中国茶业正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世界茶叶总产量中,红茶所占份额最大,约占总产量的75%。红茶的功效很多,绿色保健价值非常高,越来越受世人的青睐,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红茶冲泡出来的茶水香气低沉、耐泡度较差、营养不均衡、保健效果差,满足不了人们对茶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品质好、耐泡、味道醇厚、营养均衡、保健效果好的红茶的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选择一芽一、二叶的鲜叶采摘,去除鱼叶杂质;

(2)配制营养液:将石斛提取物、茯苓提取物、杜仲提取物、白术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当归提取物按照2:2:0.8:1:1: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然后将混合提取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4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得营养液,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3)萎凋: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厚度为3-4cm,萎凋时间为2-3h,每隔15-20min翻叶一次,萎凋温度为45-50℃;

(4)摇青: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至茶叶青气消失、散发花香为宜;

(5)揉捻: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热揉20-30min;然后降温至室温,摊放3-4小时,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4-6,然后热揉5-10分钟;

(6)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放置发酵室内发酵,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止发酵,期间翻拌2-3次,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控制在34℃以下;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5;

(7)初烘: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下烘后摊放2-3min;

(8)摊晾: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9)提香: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提香机的温度为85℃,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优选地,步骤(6)中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28cm。

优选地,发酵室的温度为25℃,湿度为90%-95%。

本发明中采用的中药性能如下:

石斛:具有滋养阴津、补益脾胃、护肝利胆、强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肿瘤、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等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保护肝脏等功效;

杜仲:性味甘、微辛;性温。入肝经、肾经,具补肝肾、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白术:具有有镇静、血管扩张、抗血凝、抗胃溃疡、保肝利胆、利尿、强壮、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菌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等功效;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备的红茶,滋味甘甜醇厚,入口回香持久,经久耐泡,在制备的过程中将营养液渗入到红茶中,使营养成分与红茶有效混合,既不失原红茶的味道,又增加保健功效,具有暖胃健脾、提神消疲、利尿清热、润燥滑肠、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选择一芽一、二叶的鲜叶采摘,去除鱼叶杂质;

(2)配制营养液:将石斛提取物、茯苓提取物、杜仲提取物、白术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当归提取物按照2:2:0.8:1:1: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然后将混合提取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50,搅拌至完全溶解,得营养液,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3)萎凋: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厚度为3-4cm,萎凋时间为3h,每隔15-20min翻叶一次,萎凋温度为45℃;

(4)摇青: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至茶叶青气消失、散发花香为宜;

(5)揉捻: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热揉20-30min;然后降温至室温,摊放3-4小时,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4,然后热揉5-10分钟;

(6)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28cm,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放置发酵室内发酵,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止发酵,期间翻拌2-3次,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控制在34℃以下;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5;其中发酵室的温度为25℃,湿度为92%;

(7)初烘: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下烘后摊放2-3min;

(8)摊晾: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9)提香: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提香机的温度为85℃,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实施例2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选择一芽一、二叶的鲜叶采摘,去除鱼叶杂质;

(2)配制营养液:将石斛提取物、茯苓提取物、杜仲提取物、白术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当归提取物按照2:2:0.8:1:1: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然后将混合提取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70,搅拌至完全溶解,得营养液,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3)萎凋: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厚度为3-4cm,萎凋时间为2h,每隔15-20min翻叶一次,萎凋温度为50℃;

(4)摇青: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至茶叶青气消失、散发花香为宜;

(5)揉捻: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热揉20-30min;然后降温至室温,摊放3-4小时,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6,然后热揉5-10分钟;

(6)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28cm,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放置发酵室内发酵,待叶色黄红、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止发酵,期间翻拌2-3次,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控制在34℃以下;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5;其中发酵室的温度为25℃,湿度为95%;

(7)初烘: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每隔3-5min翻烘一次,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下烘后摊放2-3min;

(8)摊晾: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9)提香: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提香机的温度为85℃,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339290.6 (22)申请日 2017.05.15 (71)申请人 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 诸佛庵西路39号 (72)发明人 文亮 衡永志 谢初旭 陈久柱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沈尚林 (51)Int.Cl. A23F 3/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属于茶 叶制作领域, 具体包。

2、括鲜叶采摘、 配制营养液、 萎 凋、 摇青、 揉捻、 发酵、 初烘、 摊晾和提香等步骤。 本发明制备的红茶, 滋味甘甜醇厚, 入口回香持 久, 经久耐泡, 在制备的过程中将营养液渗入到 红茶中, 使营养成分与红茶有效混合, 既不失原 红茶的味道, 又增加保健功效, 具有暖胃健脾、 提 神消疲、 利尿清热、 润燥滑肠、 提高免疫力等功 效。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7223727 A 2017.10.03 CN 107223727 A 1.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 选择一芽一、 二叶的鲜叶采摘, 去除鱼叶杂质; (2)配制营养液: 将。

3、石斛提取物、 茯苓提取物、 杜仲提取物、 白术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 当 归提取物按照2: 2: 0.8: 1: 1: 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 然后将混合提取物溶 解于50的温水中, 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 40-80, 搅拌至完全溶解, 得营养液, 然 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3)萎凋: 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 厚度为3-4cm, 萎凋时间为2-3h, 每隔15-20min翻叶 一次, 萎凋温度为45-50; (4)摇青: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至茶叶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5)揉捻: 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 热揉20-30min; 。

4、然后降温至室温, 摊放3-4小时, 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 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 叶的重量比为1: 4-6, 然后热揉5-10分钟; (6)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 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 放置发酵 室内发酵, 待叶色黄红、 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止发酵, 期间翻拌2-3次, 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 控制在34以下;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5; (7)初烘: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 每隔3-5min翻烘一次, 每 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 下烘后摊放2- 3mi。

5、n; (8)摊晾: 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9)提香: 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 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 提香机的温度为 85, 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茶叶摊放在簸 箕上的厚度为22-28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 发酵室的温度为25, 湿 度为90-95。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223727 A 2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茶类饮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6、日益增加, 传统茶叶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慢慢 的分解, 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 科技含量更加重的茶叶消费趋势。 随着广大消费者的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品味也跟着提升, 对茶文化的品尝也是情有独钟, 而各种迹象表明, 中国茶业正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世界茶叶总产量中, 红茶所占份额最大, 约占总产量 的75。 红茶的功效很多, 绿色保健价值非常高, 越来越受世人的青睐, 红茶是发酵茶, 以适 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 经过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因其干茶色 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 故名红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 “乌茶” 。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 了以茶多。

7、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 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茶多酚减少90以 上, 产生了茶黄素、 茶红素等新成分, 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 0003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红茶冲泡出来的茶水香气低沉、 耐泡度较差、 营养不均衡、 保健 效果差, 满足不了人们对茶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品质好、 耐泡、 味道醇厚、 营养均衡、 保健效果好的红 茶的制备工艺。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鲜叶采摘: 选择一芽一、 二叶的鲜叶采摘, 去除鱼叶杂质; 0008 (2)配制营养。

8、液: 将石斛提取物、 茯苓提取物、 杜仲提取物、 白术提取物、 甘草提取 物、 当归提取物按照2: 2: 0.8: 1: 1: 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 然后将混合提取 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 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 40-80, 搅拌至完全溶解, 得营养 液, 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0009 (3)萎凋: 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 厚度为3-4cm, 萎凋时间为2-3h, 每隔15-20min 翻叶一次, 萎凋温度为45-50; 0010 (4)摇青: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至茶叶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0011 (5)揉捻: 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

9、65加热锅, 热揉20-30min; 然后降温至室 温, 摊放3-4小时, 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 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 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 4-6, 然后热揉5-10分钟; 0012 (6)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 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 放置 发酵室内发酵, 待叶色黄红、 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止发酵, 期间翻拌2-3次, 并将发酵的鲜叶 温度控制在34以下;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5; 0013 (7)初烘: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 每隔3-5min翻烘一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2。

10、23727 A 3 次, 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 下烘后摊 放2-3min; 0014 (8)摊晾: 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0015 (9)提香: 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 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 提香机的温 度为85, 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0016 优选地, 步骤(6)中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28cm。 0017 优选地, 发酵室的温度为25, 湿度为90-95。 0018 本发明中采用的中药性能如下: 0019 石斛: 具有滋养阴津、 补益脾胃、 护肝利胆、 强筋降脂、 降低血糖、 抑制肿瘤、 增强抵 抗力、 延。

11、年益寿等功效; 0020 茯苓: 味甘、 淡、 性平, 具有利水渗湿、 益脾和胃、 宁心安神、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抗 肿瘤和保护肝脏等功效; 0021 杜仲: 性味甘、 微辛; 性温。 入肝经、 肾经, 具补肝肾、 清除体内垃圾, 加强人体细胞 物质代谢, 防止肌肉骨骼老化, 平衡人体血压, 分解体内胆固醇, 降低体内脂肪, 恢复血管弹 性, 利尿清热, 广谱抗菌, 兴奋中枢神经, 提高白血球数量, 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0022 白术: 具有有镇静、 血管扩张、 抗血凝、 抗胃溃疡、 保肝利胆、 利尿、 强壮、 提高免疫、 抗氧化、 抗菌等功效; 0023 甘草: 性味甘平, 归心、 肺。

12、、 脾、 胃经, 具补脾益气、 润肺止咳、 缓急止痛、 缓和药性等 功效; 0024 当归: 具有补血、 活血、 调经止痛、 润燥滑肠的作用。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 本发明制备的红茶, 滋味甘甜醇厚, 入口回香持久, 经久耐泡, 在制备的过程中将 营养液渗入到红茶中, 使营养成分与红茶有效混合, 既不失原红茶的味道, 又增加保健功 效, 具有暖胃健脾、 提神消疲、 利尿清热、 润燥滑肠、 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

13、于下述的实施 例。 0028 实施例1 0029 一种红茶的制备工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鲜叶采摘: 选择一芽一、 二叶的鲜叶采摘, 去除鱼叶杂质; 0031 (2)配制营养液: 将石斛提取物、 茯苓提取物、 杜仲提取物、 白术提取物、 甘草提取 物、 当归提取物按照2: 2: 0.8: 1: 1: 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 然后将混合提取 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 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 50, 搅拌至完全溶解, 得营养液, 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0032 (3)萎凋: 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 厚度为3-4cm, 萎凋时间为3h, 每隔15-20min。

14、翻 叶一次, 萎凋温度为45; 0033 (4)摇青: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至茶叶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223727 A 4 0034 (5)揉捻: 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 热揉20-30min; 然后降温至室 温, 摊放3-4小时, 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 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 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 4, 然后热揉5-10分钟; 0035 (6)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 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 28cm, 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 放置发酵室内发酵, 待叶色黄红、 。

15、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 止发酵, 期间翻拌2-3次, 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控制在34以下;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 的重量比为1:5; 其中发酵室的温度为25, 湿度为92; 0036 (7)初烘: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 每隔3-5min翻烘一 次, 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 下烘后摊 放2-3min; 0037 (8)摊晾: 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0038 (9)提香: 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 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 提香机的温 度为85, 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0039 实施例2 0040 一种。

16、红茶的制备工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1 (1)鲜叶采摘: 选择一芽一、 二叶的鲜叶采摘, 去除鱼叶杂质; 0042 (2)配制营养液: 将石斛提取物、 茯苓提取物、 杜仲提取物、 白术提取物、 甘草提取 物、 当归提取物按照2: 2: 0.8: 1: 1: 2的重量比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提取物, 然后将混合提取 物溶解于50的温水中, 混合提取物与温水的重量比为1: 70, 搅拌至完全溶解, 得营养液, 然后将营养液置于喷壶中; 0043 (3)萎凋: 将鲜茶叶摊于萎凋帘上, 厚度为3-4cm, 萎凋时间为2h, 每隔15-20min翻 叶一次, 萎凋温度为50; 0044 (4)摇青:。

17、 将萎凋叶导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 至茶叶青气消失、 散发花香为宜; 0045 (5)揉捻: 将经过摇青的茶叶加入至55-65加热锅, 热揉20-30min; 然后降温至室 温, 摊放3-4小时, 再加入至75-85加热锅, 并向加热锅内喷洒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 与茶叶的重量比为1: 6, 然后热揉5-10分钟; 0046 (6)发酵: 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摊放在簸箕内, 茶叶摊放在簸箕上的厚度为22- 28cm, 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茶叶上, 放置发酵室内发酵, 待叶色黄红、 有愉悦的香味出现停 止发酵, 期间翻拌2-3次, 并将发酵的鲜叶温度控制在34以下;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 的重量比为1:5; 其中发酵室的温度为25, 湿度为95; 0047 (7)初烘: 发酵完成后, 将发酵叶在120的烘笼中烘焙30min, 每隔3-5min翻烘一 次, 每次翻烘时均匀喷洒一次营养液, 营养液的喷洒重量与茶叶的重量比为3:1, 下烘后摊 放2-3min; 0048 (8)摊晾: 将初烘后的茶叶摊晾至常温; 0049 (9)提香: 将摊晾至常温的茶叶置于提香机内, 每层摊放的厚度为2cm, 提香机的温 度为85, 烘至茶叶九五成干即可。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223727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