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溢电热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溢电热锅.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7737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10 CN 202477372 U *CN202477372U* (21)申请号 201220083637.8 (22)申请日 2012.03.02 A47J 27/56(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康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321019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二环北路 333 号 2 幢 (72)发明人 王建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防溢电热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溢电热锅, 包括锅 盖、 锅体和外壳, 锅盖上设置有与防溢控制装置检 测端电连接的防溢电极, 所述防溢电极与外壳上。
2、 的防溢控制装置检测端之间耦合连接。相较于现 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电热锅通过在锅盖上 设置防溢电极与电热锅底部耦合传导信号, 采用 防溢电极伸入于锅体内进入相对密闭的锅体内 部, 可以有效地防止假溢锅。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防溢电热锅, 包括锅盖(1)、 锅体(2)和外壳(3), 锅盖(1)上设置有与防溢控制装置 检测端电连接的防溢电极 (16),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防溢电极 (16) 与外壳 (3) 上。
3、的防溢控制 装置检测端之间耦合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电热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锅体 (2) 与外壳 (3) 之间通 过锅体 (2) 底部中心的上、 下耦合器 (26、 36) 耦合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电热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锅盖 (1) 上设置有第一耦合 器接头 (15), 锅体 (2) 上设置有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和上耦合器 (26), 外壳 (3) 上设置有 下耦合器 (36) ; 所述防溢电极 (16) 通过连接线 (4) 与第一耦合器接头 (15) 相连接, 第一 耦合器接头 (15) 与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相适配连接, 。
4、同时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与上耦合 器 (26) 之间通过连接线 (4) 相连接, 上耦合器 (26) 与下耦合器 (36) 适配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溢电热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锅盖 (1) 上设置有第一耦合 器接头 (15), 锅体 (2) 上设置有把手 (23)、 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和上耦合器 (26), 在把手 (23) 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耦合器接头 (27) ; 在外壳 (3) 上设置有下耦合器 (36) 以及第四 耦合器接头 (37) ; 第一耦合器接头 (15) 与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相适配连接, 第三耦合器 接头(27)与第四耦合器接头(。
5、37)相适配连接, 所述防溢电极(16)与第一耦合器接头(15) 之间、 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与第三耦合器接头 (27) 之间以及第四耦合器接头 (37) 与下耦 合器 (36) 之间均通过连接线 (4) 相连接, 上耦合器 (26) 与下耦合器 (36) 适配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防溢电热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与下耦 合器 (36) 之间连接的连接线 (4) 安装于所述外壳 (3) 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溢电热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耦合器接头 (25)与下耦 合器 (36) 之间连接的连接线 (4) 安装于把手 (23) 。
6、靠近锅体 (2) 的侧壁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防溢电热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与下耦 合器 (36) 之间连接的连接线 (4) 安装于把手 (23) 使用者手握的侧壁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477372 U 2 1/3 页 3 防溢电热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烹饪的食物溢出的防溢电热 锅。 背景技术 0002 电加热锅具如电饭锅、 电磁炉、 电压力锅等以其干净、 卫生、 方便、 快捷的优势已经 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 但是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溢锅问题却时常困扰人们。 现有的防溢锅一般。
7、是通过在锅盖上设置发声装置, 溢锅时发声装置会发出警报声提示烹饪 者溢锅 ; 或者通过在锅具底部设置温控器检测锅内的温度, 当温度达到某一限值时切断加 热电路停止加热以实现防溢功能, 但这种测温方式并不能对锅具进行测温。上述两种防溢 方式, 设置发声装置的方法必须烹饪者在附近能够及时听到警报声的范围内, 才能及时在 警报声响起时掀起锅盖不致溢锅 ; 温控器的方式则在温度达到某一限值时切断电路停止加 热以防止食物溢出, 但此种方式会导致锅内食物不宜煮熟或者液体不能达到沸腾烧开的状 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效果佳、 安全性高、 真正实现防溢功能的防 溢电热锅,。
8、 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溢电热锅, 包括锅盖、 锅体和外壳, 锅盖上设置有与防溢控制装置检测端电连接的防溢电极, 所述防溢电极与外壳上的防溢控 制装置检测端之间耦合连接。 0005 所述锅体与外壳之间通过锅体底部中心的上、 下耦合器耦合连接。 0006 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第一耦合器接头, 锅体上设置有第二耦合器接头和上耦合器, 外壳上设置有下耦合器 ; 所述防溢电极通过连接线与第一耦合器接头相连接, 第一耦合器 接头与第二耦合器接头相适配连接, 同时第二耦合器接头与上耦合器之间通过连接线相连 接, 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适配连接。 0007 所述。
9、锅盖上设置有第一耦合器接头, 锅体上设置有把手、 第二耦合器接头和上耦 合器, 在把手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耦合器接头 ; 在外壳上设置有下耦合器以及第四耦合器 接头 ; 第一耦合器接头与第二耦合器接头相适配连接, 第三耦合器接头与第四耦合器接头 相适配连接, 所述防溢电极与第一耦合器接头之间、 第二耦合器接头与第三耦合器接头之 间以及第四耦合器与下耦合器之间均通过连接线相连接, 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适配连接。 0008 所述第二耦合器接头与下耦合器之间连接的连接线安装于所述外壳中。 0009 所述第二耦合器接头与下耦合器之间连接的连接线安装于把手靠近锅体的侧壁 内。 0010 所述第二耦合器接头与。
10、下耦合器之间连接的连接线安装于把手使用者手握的侧 壁内。 说 明 书 CN 202477372 U 3 2/3 页 4 0011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电热锅通过在锅盖上设置防溢电极与电热锅 底部耦合传导信号, 采用防溢电极伸入于锅体内进入相对密闭的锅体内部, 可以有效地防 止假溢锅。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防溢电热锅的结构及其有益技术效 果进行详细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锅体与锅盖配合的示意图 ;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
11、例的防溢电热锅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 1、 锅盖 ; 11、 排气孔 ; 12、 通孔 ; 13、 绝缘硅胶 ; 14、 提手 ; 15、 第一耦合器接 头 ; 16、 防溢电极 ; 2、 锅体 ; 21、 锅耳 ; 22、 发热管 ; 23、 把手 ; 24、 托盘 ; 25、 第二耦合器接头 ; 26、 上耦合器 ; 27、 第三耦合器接头 ; 3、 外壳 ; 36、 下耦合器 ; 37、 第四耦合器接头 ; 4、 连接线 ; 5、 底座。。
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 以下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 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 实施例一 0021 请参阅图 1 和图 2 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包括锅盖 1、 锅体 2、 外壳 3 和底座 5。锅盖 1 上设置有与防溢控制装置检测端电连接的防溢电极 16, 锅盖 1 上 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供气体流通的排气孔 11 以及供防溢电极 16 伸入的通孔 12, 防溢电 极 16 设置在通孔 1。
13、2 中, 且在通孔 12 与防溢电极 16 之间设置有绝缘介质层。在本实施例 中所述绝缘介质层为绝缘硅胶 13。锅盖 1 上还设置有提手 14, 防溢电极 16 还可以设置在 提手 14 内, 装有防溢电极 16 的提手 14 穿过通孔 12, 所述通孔 12 和防溢电极 16 之间的绝 缘介质层为提手 14 的塑料。防溢电极 16 通过连接线 4 与第一耦合器接头 15 相连接。 0022 锅体 2 与锅盖 1 配合, 与锅盖 1 相适配的锅体 2 上设有与锅盖 1 上的第一耦合器 接头 15 相适配的第二耦合器接头 25。锅体 2 上还设置有锅耳 21 和把手 23, 以便于用户将 锅体 。
14、2 从外壳 3 中端起来, 使用安全方便不易被烫伤。在锅体 2 底部设有加热的发热管 22、 托盘 24 以及上耦合器 26, 发热管 22 与上耦合器 26 电连接。锅体 2 上的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和上耦合器 26 之间通过连接线 4 电连接。 0023 锅体 2 底部设置有外壳 3, 在外壳 3 上设置有防溢控制装置检测端以及下耦合器 36, 所述下耦合器 36 与锅体上的上耦合器 26 相适配。在外壳 3 下方还设置有底座 5。 0024 锅盖 1 上的防溢电极 16 与第一耦合器接头 16 之间通过连接线 4 连接, 并经第一 耦合器接头 15 和第二耦合器接头 25 仍然由连接线。
15、 14 与上耦合器 26 相连接。锅盖 1 上的 连接线 4 安装于提手 14 中, 锅体 2 上的连接线 4 安装于把手 23 靠近锅体 2 的侧壁内。 说 明 书 CN 202477372 U 4 3/3 页 5 0025 实施例二 0026 请参阅图 3 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 于 : 锅体 2 和外壳 3 之间上耦合器 26 与发热管 22 电连接, 在把手 23 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三 耦合器接头27和与之相适配的第四耦合器接头37, 第四耦合器接头37与下耦合器36之间 通过连接线 4 实现连接。 0027 实施例三 0028 请参阅图 4 所示。
16、,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 于 : 锅体 2 上的连接线 4 安装于把手 23 远离锅体 2 的侧壁内, 即安装于把手 23 用于手握的 侧壁内。 0029 实施例四 0030 请参阅图 5 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防溢电热锅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 于 : 锅体 2 上没有设置锅耳 21 和把手 23, 将锅耳直接设置在外壳 3 上, 连接线 4 设置在外 壳 3 中。 0031 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电热锅通过在锅盖 1 上设置防溢电极 16 与电热锅底部耦合传 导信号, 采用防溢电极 16 伸入于锅体 2 内进入相对密闭的锅体内部, 可以有效地防止假溢 锅 。
17、;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电热锅通过在锅盖 1 上另设排气孔 11 的方法, 当锅体 2 内烹饪 的食物沸腾产生气泡上溢时, 溢起的泡沫还未触发防溢电极16时, 泡沫会先从排气孔11排 出一部分, 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溢锅检测不准的问题。 0032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 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 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 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此外, 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 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 并不对本实 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说 明 书 CN 202477372 U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77372 U 6 2/3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77372 U 7 3/3 页 8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77372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