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类作物种植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莓类作物种植盆.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27122.8 (22)申请日 2016.06.21 (73)专利权人 宁波赫尔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 街道城南商务大厦A座1618室 (72)发明人 瑟烈赫尔比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江东全方专利商标事务 所(普通合伙) 33242 代理人 胡雅芳 (51)Int.Cl. A01G 9/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莓类作物种植盆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莓类作物种植盆, 所述莓 类作物种植盆包括。
2、盆壁和盆底, 所述盆底的底部 设置有支撑脚, 所述盆底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 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各有两 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本实用 新型莓类作物种植盆的优越效果在于: 莓类作物 种植盆通过在盆底中间的第一部分上设置出水 口, 出水口向底部凸出并且呈圆锥状, 第一部分 的位置最低, 种植盆内的水能够加速从出水口中 排出。 出水口位于两支撑脚之间, 从而能够在两 支撑脚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排水槽, 排水槽将从出 水口中流出的水有序排出, 保持了地面干燥, 减 小了排水槽的面积, 节省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694583 U 20。
3、16.11.23 CN 205694583 U 1.莓类作物种植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莓类作物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 所述盆底的底 部设置有支撑脚, 所述盆底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各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盆底的中间并且所 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盆壁之间, 所述 第二部分比所述第一部分高, 所述第三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高, 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多 个出水口, 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 所述第三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类作物种植盆,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向上凸 起, 所述出水口向下凸起并呈圆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类作物种植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壁的上部大于下部并且 呈方锥台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类作物种植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壁的顶端设置有向外翻 的翻边, 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莓类作物种植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脚有两个对称设置在 所述盆底的左右两侧, 所述支撑脚上设置有肋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94583 U 2 莓类作物种植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莓类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莓类作物种植盆。 。
5、背景技术 0002 莓类作物, 如草莓、 蓝莓等, 由于其口感爽口, 营养价值高而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 爱。 也正是由于莓类作物的经济价值较高, 越来越多的农场开始种植莓类作物。 以前, 莓类 作物大多直接种植在土地上, 而这种粗放式种植很难种出品质优良、 口味独特的莓类作物。 0003 为了种植出更为优质的品种, 不少农场使用种植盆来种植莓类作物, 种植盆的底 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孔, 种植盆内的水会通过排水孔直接排出到地表, 为了保持地表干燥, 有 的农场主会在种植盆底部设置排水槽, 从而水能够通过排水槽排出避免了水直接排出到地 表。 由于现有的种植盆排水孔均匀设置在盆体底部, 一旦安装排水槽,。
6、 排水槽需要覆盖整个 盆体底部, 导致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莓类作物种植盆, 以解决现有的种植盆排水孔均匀设置在盆 体底部, 一旦安装排水槽, 排水槽需要覆盖整个盆体底部, 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莓类作物种植盆, 所述莓类作物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 所述盆底的底部设置有 支撑脚, 所述盆底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各有两个 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盆底的中间并且所述第二部 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侧, 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
7、第二部分和盆壁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 比所述第一部分高, 所述第三部分比所述第二部分高, 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口, 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 所述第三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 0007 优选为, 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向上凸起, 所述出水口向下凸起并呈圆锥状。 0008 优选为, 所述盆壁的上部大于下部并且呈方锥台形结构。 0009 优选为, 所述盆壁的顶端设置有向外翻的翻边, 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加强筋。 0010 优选为, 所述支撑脚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盆底的左右两侧, 所述支撑脚上设置 有肋条。 0011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本实用新型莓类作物种植盆通过在盆底中间的第一部分 上。
8、设置出水口, 出水口向底部凸出并且呈圆锥状, 第一部分的位置最低, 种植盆内的水能够 加速从出水口中排出。 出水口位于两支撑脚之间, 从而能够在两支撑脚之间的间隙内设置 排水槽, 排水槽将从出水口中流出的水有序排出, 保持了地面干燥, 减小了排水槽的面积, 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94583 U 3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 。
9、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莓类作物种植盆的第一结构视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莓类作物种植盆的第二结构视图; 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莓类作物种植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 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 如图1。
10、至图3所示, 莓类作物种植盆包括盆壁1和盆底2, 盆壁1的上部大于下部并且 呈方锥台形结构, 盆底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3, 盆底2包括第一部分21、 第二部分22和第三 部分23,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23各有两个并且对称设置在第一部分21的两侧, 第一部分21 位于盆底2的中间并且第二部分22位于第一部分21的两侧, 第三部分23位于第二部分22和 盆壁1之间。 第二部分22比第一部分21高, 第三部分23比第二部分22高。 第一部分21上设置 有多个出水口211, 第二部分2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221, 第三部分2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孔 231。 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向上凸起, 出水口2。
11、11向下凸起并呈圆锥状。 第一孔221和第二 孔231的作用是保持种植盆内外空气流通, 出水口211能够排出植盆内多余的水分。 0018 盆壁1的顶端设置有向外翻的翻边11, 翻边11上设置有加强筋111, 加强筋111增强 了翻边11的强度, 翻边11方便了人工搬运莓类作物种植盆。 0019 支撑脚3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盆底2的左右两侧, 支撑脚3上设置有肋条31, 肋条31提 高了支撑脚3的结构强度。 0020 支撑脚3能够将盆底2与地表隔开, 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地表中的病虫细菌侵入种植 盆内。 农场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在盆底2的底部增加设置排水槽, 排水槽设置在两个支撑脚3 之间的间隙内, 从而种。
12、植盆内部的水从出水口211流入排水槽中。 第一部分21、 第二部分22 和第三部分23的高度依次增加, 第一部分21位于盆底2的最低处, 因此种植盆内多余的水能 够通过第一部分21的出水口211快速排出, 多个第一孔221和第二孔231增加了种植盆与外 部的接触面积, 加快了内外空气流通。 0021 本实用新型莓类作物种植盆通过在盆底2中间的第一部分21上设置出水口211, 出 水口211向底部凸出并且呈圆锥状, 第一部分21的位置最低, 种植盆内的水能够加速从出水 口211中排出。 出水口211位于两支撑脚3之间, 从而能够在两支撑脚3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排 水槽, 排水槽将从出水口211中流出。
13、的水有序排出, 保持了地面干燥, 减小了排水槽的面积, 节省了成本。 0022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94583 U 4 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9458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694583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694583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