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1163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23788.7

申请日:

2014.08.26

公开号:

CN104196005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3/00申请日:20140826|||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00; B01D24/14

主分类号:

E02D3/00

申请人:

济南大学

发明人:

王维平; 李法金; 邓海燕; 马喜堂; 徐巧艺; 张金; 黄强; 孙广浩

地址: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贾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属于含水层补给即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沟渠(1),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滤水管(4)的另一端。本发明具有设计结构简单,占地很少,补给地下水效率高,不耗能、施工方便,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包括沟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滤水管(4)的另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过滤装置(3)从上到下依次由土工布a(6)、滤料(7)、承托层(8)、淹水空间(9)和底座(10)组成;所述土工布a(6)平铺在滤料(7)表面;所述滤料(7)平铺在承托层(8)表面;所述承托层(8)上开有小孔;所述淹水空间(9)与地下滤水管(4)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滤水管(4)开有圆形或长方形滤水孔(13),管体外包有土工布b(11),管底铺有粗砂(1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13)为圆形,其孔径d0=(2-5)d50,孔间距L0=(1-1.5)d50,其中 d0为圆孔直径, L0为圆孔孔间距, 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滤水管(4)坡度为1/600-1/300。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7)粒径D50=(6-8) d50,其中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 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淹水空间(9)的高度H=(1~3)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所述底座(10)由砖堆砌而成,高度为0.5-1m。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8)为有机玻璃板;所述土工布a(6)规格为200-400g/m2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滤水管(4)为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所述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400g/m2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12)的厚度为10-20cm;所述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2-4m。

说明书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水层补给即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对农业和城市供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叠加用水,地下水超采,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并引发了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在有多余洪水和引客水的地区,为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出现了地面渗水(沟、渠、盆等)和井注水补给等含水层补给技术措施。然而沟、渠、盆渗水补给技术虽然投资较小,效果好,但占地面积大,并影响农业机械化,在人均耕地紧张的北方地区,发展受到限制;井注水补给虽然入渗效率高,但是容易产生堵塞,且水质风险控制难,影响回灌效果及系统使用周期,这便是多种含水层补给技术没能得到广泛普及的原因。
为了解决回灌效率问题,中国专利CN201210003853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回灌促渗方法,在高渗透性土层上人工挖掘修建回灌池,在回灌池内充填粗砂作为反滤回填料,并通过加设排气管及抽气装置,可以在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时,将回灌井的平均入渗速率提高4-5倍。为解决回灌堵塞问题,中国专利CN201120432424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地下水回灌井堵塞的装置,通过多级管路、转换箱与除砂器相连,来解决回灌井堵塞造成单井水量越灌越少的问题。但是,上述两种技术都没有同时解决回灌过程中的回灌效率、堵塞和能耗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本发明补给地下水具有不占地,回灌效率高,成本相对井回灌低,不耗能,过滤管不易堵塞等显著优点。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包括沟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滤水管(4)的另一端。
所述前置过滤装置(3)从上到下依次由土工布a(6)、滤料(7)、承托层(8)、淹水空间(9)和底座(10)组成;所述土工布a(6)平铺在滤料(7)表面;所述滤料(7)平铺在承托层(8)表面;所述承托层(8)上开有小孔;所述淹水空间(9)与地下滤水管(4)相连通。
所述地下滤水管(4)开有圆形或长方形滤水孔(13),管体外包有土工布b(11),管底铺有粗砂(12)。
所述滤水孔(13)为圆形,其孔径d0=(2-5)d50,孔间距L0=(1-1.5)d50,其中 d0为圆孔直径, L0为圆孔孔间距, 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所述地下滤水管(4)坡度为1/600-1/300。
所述滤料(7)粒径D50=(6-8) d50,其中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 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
所述淹水空间(9)的高度H=(1~3)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所述底座(10)由砖堆砌而成,高度为0.5-1m。
所述承托层(8)为有机玻璃板;所述土工布a(6)规格为200-400g/m2
所述地下滤水管(4)为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所述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400g/m2
所述粗砂(12)的厚度为10-20cm;所述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低于最大地下水毛管上升高度;
所述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2-4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将沟渠中的水快速补给到地下,且采用入口过滤技术、管体坡度设置以及后置清淤井三道措施,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回灌过程中堵塞现象的发生,回灌效率高;另外,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下滤水管还可以作为排水管进行排水。本发明设计结构简单,占地很少,不耗能、施工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程平面图。
图中,1.沟渠 2.滤水清淤装置 3.前置过滤装置 4.地下滤水管 5.后置清淤井 6.土工布a 7.滤料 8.承托层 9.淹水空间 10.底座 11.土工布b 12.粗砂 13.滤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包括沟渠(1),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地下滤水管(4)的另一端。
前置过滤装置(3)从上到下依次由土工布a(6)、滤料(7)、开有孔的承托层(8)、淹水空间(9)和底座(10)组成;土工布a(6)平铺在滤料(7)表面;滤料(7)平铺在承托层(8)表面;承托层(8)上开有小孔;淹水空间(9)与地下滤水管(4)相连通。地下滤水管(4)开有圆形滤水孔(13),管体外包有土工布b(11),管底铺有粗砂(12)。
其中,圆形滤水孔(13)孔径d0=2 d50,孔间距L0= d0,其中d0为圆孔直径, L0为圆孔孔间距, 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滤料(7)粒径D50=6 d50,其中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
地下滤水管(4)坡度设置为1/400;淹水空间(9)的高度H=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底座(10)高度为1m;土工布a(6)规格为200g/m2;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g/m2;粗砂(12)的厚度为10cm;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2m。
实施例2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结构组成同实施例1。
其中,圆形滤水孔(13)孔径d0=3 d50,孔间距L0=1.2d0,其中d0为圆孔直径, L0为圆孔孔间距, 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滤料(7)粒径D50=7 d50,其中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地下滤水管(4)坡度设置为1/500;淹水空间(9)的高度H=2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底座(10)高度为0.7m;土工布a(6)规格为400g/m2;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g/m2;粗砂(12)的厚度为15cm;地下滤水管(4)的近地平面端埋深为3m。
实施例3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结构组成同实施例1。
其中,圆形滤水孔(13)孔径d0=5 d50,孔间距L0=1.5d0,其中d0为圆孔直径, L0为圆孔孔间距, 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滤料(7)粒径D50=8 d50,其中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地下滤水管(4)坡度设置为1/600;淹水空间(9)的高度H=7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底座(10)高度为0.5m;土工布a(6)规格为400g/m2;土工布b(11)的规格为400g/m2;粗砂(12)的厚度为20cm;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4m。
本发明中,底座(10)可根据管子埋深,调整其高度,不仅支撑了前置过滤装置(3),还起到了管子护坡的作用。地下滤水管(4)不仅渗漏补给地下水,还起到输水的作用,同时还作为输砂的通道。后置清淤井(5)不仅可接纳沉积由滤水管输送的泥沙,还可以人工抽水保持一定水位差,使水流冲刷掉滤水管管壁沉积的泥沙,并沉积到井底,定时清理,有效防止泥沙对滤水管的堵塞,且滤水管可以相互连接成管网,有效的提高了地下水回灌补给效果,扩大了地下水补给范围。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使用本发明的一年当中,回灌效率连续稳定保持较高水平,没有监测到堵塞情况,这充分体现了本发明回灌效率高,输水管不易堵塞的显著特点,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占地少,成本低,不耗能。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研究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00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6005A21申请号201410423788722申请日20140826E02D3/00200601B01D24/1420060171申请人济南大学地址250022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336号72发明人王维平李法金邓海燕马喜堂徐巧艺张金黄强孙广浩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代理人贾波54发明名称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属于含水层补给即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沟渠(1),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

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滤水管(4)的另一端。本发明具有设计结构简单,占地很少,补给地下水效率高,不耗能、施工方便,成本低等显著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005ACN104196005A1/1页21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包括沟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沿沟渠(1。

3、)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滤水管(4)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过滤装置(3)从上到下依次由土工布A(6)、滤料(7)、承托层(8)、淹水空间(9)和底座(10)组成;所述土工布A(6)平铺在滤料(7)表面;所述滤料(7)平铺在承托层(8)表面;所述承托层(8)上开有小孔;所述淹水空间(9)与地下滤水管(4)相连通。3根据权。

4、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滤水管(4)开有圆形或长方形滤水孔(13),管体外包有土工布B(11),管底铺有粗砂(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13)为圆形,其孔径D025D50,孔间距L0115D50,其中D0为圆孔直径,L0为圆孔孔间距,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滤水管(4)坡度为1/6001/300。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7)粒径D5068。

5、D50,其中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淹水空间(9)的高度H(13)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所述底座(10)由砖堆砌而成,高度为051M。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8)为有机玻璃板;所述土工布A(6)规格为200400G/M2。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滤水管(4)为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所述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400G/M2。。

6、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12)的厚度为1020CM;所述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24M。权利要求书CN104196005A1/3页3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含水层补给即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背景技术0002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对农业和城市供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叠加用水,地下水超采,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并引发了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在有多余洪水和引客水的地区,为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出现了地面渗水(沟、渠、盆等)和井注水补给等含水层补给技术措施。然而。

7、沟、渠、盆渗水补给技术虽然投资较小,效果好,但占地面积大,并影响农业机械化,在人均耕地紧张的北方地区,发展受到限制;井注水补给虽然入渗效率高,但是容易产生堵塞,且水质风险控制难,影响回灌效果及系统使用周期,这便是多种含水层补给技术没能得到广泛普及的原因。0003为了解决回灌效率问题,中国专利CN201210003853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回灌促渗方法,在高渗透性土层上人工挖掘修建回灌池,在回灌池内充填粗砂作为反滤回填料,并通过加设排气管及抽气装置,可以在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时,将回灌井的平均入渗速率提高45倍。为解决回灌堵塞问题,中国专利CN201120432424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地下水回。

8、灌井堵塞的装置,通过多级管路、转换箱与除砂器相连,来解决回灌井堵塞造成单井水量越灌越少的问题。但是,上述两种技术都没有同时解决回灌过程中的回灌效率、堵塞和能耗问题。发明内容0004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本发明补给地下水具有不占地,回灌效率高,成本相对井回灌低,不耗能,过滤管不易堵塞等显著优点。0005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包括沟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

9、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滤水管(4)的另一端。0006所述前置过滤装置(3)从上到下依次由土工布A(6)、滤料(7)、承托层(8)、淹水空间(9)和底座(10)组成;所述土工布A(6)平铺在滤料(7)表面;所述滤料(7)平铺在承托层(8)表面;所述承托层(8)上开有小孔;所述淹水空间(9)与地下滤水管(4)相连通。0007所述地下滤水管(4)开有圆形或长方形滤水孔(13),管体外包有土工布B(11),管底铺有粗砂(12)。0008所述滤水孔(13)为圆形,其孔径D025D50,孔间距L0115D50,其中D0为圆说明书CN。

10、104196005A2/3页4孔直径,L0为圆孔孔间距,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0009所述地下滤水管(4)坡度为1/6001/300。0010所述滤料(7)粒径D5068D50,其中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0011所述淹水空间(9)的高度H(13)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所述底座(10)由砖堆砌而成,高度为051M。0012所述承托层(8)为有机玻璃板;所述土工布A(6)规格为200400G/M2。0013所述地下滤水管(4)为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所述。

11、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400G/M2。0014所述粗砂(12)的厚度为1020CM;所述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低于最大地下水毛管上升高度;所述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24M。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将沟渠中的水快速补给到地下,且采用入口过滤技术、管体坡度设置以及后置清淤井三道措施,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回灌过程中堵塞现象的发生,回灌效率高;另外,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下滤水管还可以作为排水管进行排水。本发明设计结构简单,占地很少,不耗能、施工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0016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0017图2为本发明的工程平面图。0018图中,1沟渠2滤水清淤装置3前置过滤装置4。

12、地下滤水管5后置清淤井6土工布A7滤料8承托层9淹水空间10底座11土工布B12粗砂13滤水孔。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20实施例1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包括沟渠(1),沿沟渠(1)垂直分布的若干个滤水清淤装置(2),每个滤水清淤装置(2)包括前置过滤装置(3)、后置清淤井(5)、以及用于连通前置过滤装置(3)和后置清淤井(5)的一条密布有通水孔的地下滤水管(4);前置过滤装置(3)设置在沟渠(1)的底部,后置清淤井(5)位于地下滤水管(4)的另一端。0021前置过滤装置(3)从上到下依次由土工布A(6)、滤料(7)、开有孔的承托层(8)、。

13、淹水空间(9)和底座(10)组成;土工布A(6)平铺在滤料(7)表面;滤料(7)平铺在承托层(8)表面;承托层(8)上开有小孔;淹水空间(9)与地下滤水管(4)相连通。地下滤水管(4)开有圆形滤水孔(13),管体外包有土工布B(11),管底铺有粗砂(12)。0022其中,圆形滤水孔(13)孔径D02D50,孔间距L0D0,其中D0为圆孔直径,L0为圆孔孔间距,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滤料(7)粒径D506D50,其中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说明书CN104196005A3/3页5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

14、颗粒直径。0023地下滤水管(4)坡度设置为1/400;淹水空间(9)的高度H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底座(10)高度为1M;土工布A(6)规格为200G/M2;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G/M2;粗砂(12)的厚度为10CM;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2M。0024实施例2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结构组成同实施例1。0025其中,圆形滤水孔(13)孔径D03D50,孔间距L012D0,其中D0为圆孔直径,L0为圆孔孔间距,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滤料(7)粒径D507D50,其中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

15、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地下滤水管(4)坡度设置为1/500;淹水空间(9)的高度H2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底座(10)高度为07M;土工布A(6)规格为400G/M2;土工布B(11)的规格为200G/M2;粗砂(12)的厚度为15CM;地下滤水管(4)的近地平面端埋深为3M。0026实施例3一种高效防堵塞的含水层补给装置,其结构组成同实施例1。0027其中,圆形滤水孔(13)孔径D05D50,孔间距L015D0,其中D0为圆孔直径,L0为圆孔孔间距,D50为滤水管所在位置岩土样筛分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滤料(7)粒径D508D50。

16、,其中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的最大颗粒直径,D50为源水泥沙颗粒重量占50的最大颗粒直径。地下滤水管(4)坡度设置为1/600;淹水空间(9)的高度H7D,其中D为地下滤水管(4)的直径;底座(10)高度为05M;土工布A(6)规格为400G/M2;土工布B(11)的规格为400G/M2;粗砂(12)的厚度为20CM;地下滤水管(4)的埋深为4M。0028本发明中,底座(10)可根据管子埋深,调整其高度,不仅支撑了前置过滤装置(3),还起到了管子护坡的作用。地下滤水管(4)不仅渗漏补给地下水,还起到输水的作用,同时还作为输砂的通道。后置清淤井(5)不仅可接纳沉积由滤水。

17、管输送的泥沙,还可以人工抽水保持一定水位差,使水流冲刷掉滤水管管壁沉积的泥沙,并沉积到井底,定时清理,有效防止泥沙对滤水管的堵塞,且滤水管可以相互连接成管网,有效的提高了地下水回灌补给效果,扩大了地下水补给范围。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使用本发明的一年当中,回灌效率连续稳定保持较高水平,没有监测到堵塞情况,这充分体现了本发明回灌效率高,输水管不易堵塞的显著特点,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占地少,成本低,不耗能。0029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研究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前提下,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96005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96005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9600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