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引线应力消除件的电气接线终端头,这种终端头特别适用于汽车工业。 德国专利DE-U-8608199.3中介绍了一种具有纵向轴线的电气接线终端头,该终端头包括一个接合部分、一个连接接合部分一端的接线部分和一个连接接线部分另一端的引线应力消除部分,接线部分适宜与绝缘电气引线的金属芯线电连接,引线应力消除部分有一个底座和一些适宜绕引线的绝缘层卷曲的竖起的耳件,限制了引线的轴向移动,使其不致偏离接线部分。
引线应力消除部的耳件卷曲到引线的绝缘层时,其作用是夹住引线,在引线受到偏离接线部分方向的拉力时保护引线芯线与接线部分之间的电连接。这类接线终端头通常用于汽车工业中,用于绝缘外壳中,适宜与相应的绝缘外壳配合,供联接电气接头之用。汽车在检修的过程中,检修机工为将一个电气接头与另一个电气接头解开总要拔掉一个接头接线终端头的各引线。尤其是各联接接头地外壳难以拆卸时,作用到引线的拉力可能损害引线从中伸出的接线端子的电连接。上述已知的接线终端头其引线应力消除部分所提供的引线应力消除保护完全依靠引线应力消除部分的耳件与引线绝缘层之间的摩擦接合。
按照本发明,本说明书第二段所述的电气接线终端头具有这样的特征:各耳件有一个向内伸入应力消除部分的倒钩,适宜在耳件已绕引线卷曲时咬入引线的绝缘层,各倒钩的锐边向内朝向应力消除部分,端边从锐边伸出,而向接线部分。
这样,耳件用来大大增加引线抗拒自身从接线端子的接线部分被拉出的阻力。
为在轴向上增强各倒钩,倒钩可制成三角形,在偏离接线部分的方向上渐缩,端边最好垂直于终端头的纵向通道延伸。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耳件的作用并节省接线部分的材料,可以设三个耳件。各耳件从引线应力消除部分的各侧壁竖起,两个耳件在轴向上彼此间隔一段距离地从一个侧壁竖起,剩下的耳件则在所述两耳件之间的位置从对面的侧壁竖起。
各耳件可辅以从引线应力消除部分的底部竖起的突起,使这些突起在耳件绕引线卷曲时咬入引线的绝缘层,各突起最好成四角形排列,这样易于配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接线部分是绝缘层移位式的,具有从底面的两边竖起的侧壁,且具有绝缘层移位式的凹部,这些凹部装有绝缘层切割边,在压入接线部分时切割引线的绝缘层,从而使各凹部穿透引线的绝缘层,与引线的金属芯线形成牢靠的电连接。
现在参看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所述实施例的电气接线终端头与支板连接的顶视平面图;
图2是不带支板的接线终端头的侧视图;
图3是接线终端头已与绝缘电气引线连接时的侧视图,终端头的接合部分装有金属保护套,图中示出了保护套的剖面细节;
图4和图5是分别沿图3的4-4线和5-5线截取的视图;
图6是两个与支板连接的金属板坯件在制造所述实施例的接线终端头的顺序冲压与冲模成形操作过程中的平面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一体冲压成形的电气接线终端头2由三部分组成:呈插销插座形式的接合部分4,绝缘层移位式的接线部分6和绝缘层夹持式的引线应力消除部分8。
接合部分4的结构是周知的那一种,该部分有一个基座10,两个接触弹簧12从基座10伸出,各接触弹簧前部分的横截面呈L字形,该前部分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14和16彼此成直角延伸,如图5中所示。部分14和16具有接触凸台18。各接触弹簧12有一纵向切口中9向接触凸台的后方延伸,切口19使弹簧12的部分14和16在方形截面的插销P插入各凸台18之间的接合部分4时可以弹性张开。U形截面的第一过渡部分20将接合部分4与接线部分6连接起来,限定了贴近接合部分4的凹口22。
接线部分6细长,其截面基本上呈U字形,该部分有一个底部24和从底部24的两边竖起的相对侧壁26。各侧壁26有两个使绝缘层移位的向内弯的凹部28,彼此在终端头2纵向通道X-X的长度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配置,一侧壁26上的各凹部28与另一侧壁26相应的凹部28相对。凹部28彼此相互平行,在垂直于底部24的方向上延伸。各凹部28靠近其上纵边开有横向切口30,该切口与基本上比其更窄的中间纵切口32连通,通到侧壁24的自由纵边。各凹部28的顶部设置了具有相对的、锐利的、绝缘层切开边缘36的一对刀片34。各侧壁26远离接合部分4的一端是一个向外线张开的引线导向凸缘38。处在各侧壁26的各凹部28之间的中间部分40开有中间凹口42通入侧壁26的自由纵边,以提高中间部分40的回弹性。
接线部分6通过第二过渡部分44与应力消除部分8相连接。第二过渡部分44有一个底座45和从底座45的两边竖起的侧壁47,各侧壁47是接线部分6相应侧壁26的延续部分。引线应力消除部分8细长,其截面基本上呈U字形,侧壁48和50分别从其扁平的底座46竖起。各侧壁48和50是过渡部分44相应侧壁47的延续部分。侧壁48和50与侧壁47一样高,侧壁47则基本上比侧壁26矮。在侧壁48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单个卷曲耳件52从应力消除部分8的侧壁48的自由纵边竖起。在轴向上彼此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卷曲耳件54在卷曲耳件52各侧从侧壁50的自由纵边竖起。耳件52和54彼此一样高,且各自在偏离底座46的方向上略呈锥形,远离底座46的自由端经过斜切。三角形倒钩56从各卷曲耳件52和54的内表面长度的中间处凸出,在偏离接线部分6的方向上越来越细,其最靠近接线部分6的一端是一个向内朝向应力消除部分8的锐利的绝缘层穿刺边58和垂直于终端头的轴线X-X从锐边58延伸且面向接线部分6的直线端边59。在耳件52对面、两耳件54之间的位置,由四个三角形内突起60组成的中心四角突起陈列从底座46竖起。各突起60在偏离底座26的垂直方向上逐渐变细,终止在尖尖的绝缘层穿刺顶部62处,这从图3可以看得最清楚。
图6示出了冲压出来的金属板坯件在制造终端头2的顺序冲压和冲模成形操作过程中那一阶段的两个毛坯2′。为进行该项操作,板坯件的毛坯2′用支板62连起来。图3中,每个毛坯2′的各部分采用与终端头2相应各部分相同的编号,但加上一个撇号。从图6可以看到,突起60在冲制出来之前先通过在毛坯2的部分46′处剪成十字形确定下来。
为制备终端头2以便插入绝缘外壳中的各空腔(图中未示出),在终端头2的接合部分4上装上一个金属保护套64(图3至图5)。保护套64的截面基本上呈矩形,保护套的上壁64上压制有一个锁定舌件68,供嵌入所述空腔中,防止终端头2脱出。保护套64的一个侧壁凸出壁66之外,形成上键板70,以便嵌入外壳的键槽中,使终端头2在其空腔中正确就位。保护套64是通过紧扣而耳件72紧固定到终端头2上的,保护套64紧扣入过渡部分20的凹口22中和其侧壁上,这从图4中可以看得最清楚。
终端头2全部制成之后,终端头的板条可借助于支板62通过一个引线插入台(图中未示出)送入,具有中心金属芯线C的绝缘引线L即在该引线插入台压入各终端头2的接线部分6中,使之处在其应力消除部分8中。接着,终端头2的板条就送到卷曲台(图中未示出),在那里就将各终端头2的耳件52和54绕各引线L的绝缘层卷曲,同时从支板62剪取终端头2。
起初,当引线L插入终端头2的接线部分6中时,由于这是沿垂直于引线L的长度方向进行的,即刀片34的锐边36沿垂直于引线L的长度方向切割引线两侧的绝缘层,从而使引线L进一步被压入终端头的接线部分6,向内弯的凹部28的顶部穿过绝缘层的切缝,牢牢地与引线L的金属芯线C电接触。
当耳件52和54绕引线L的绝缘层卷曲,从而在绝缘层上卷缩时,倒钩56的锐边驱入引线L的绝缘层中,于是引线L被迫向下抵住突起60的尖端62,从而驱入引线L的绝缘层中。这样,如果引线L连同固定在外壳腔内的终端头2受到拉力时,倒钩56必然进一步咬入引线L的绝缘层中,从而在突起60的协助下防止引线L相对于终端头2轴向移动,进而使引线芯线C与接线部分6的凹槽28之间的电气连接不致因作用到引线L上的拉力而受损。在最恰当的情况下,应力消除部分8的应变阻力应等于导线与卷曲包头之间卷曲连接的应变阻力,当然不应小于接线部分本身所能承受的应变阻力。
已经发现为使应力消除部分8具有充分的应力消除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应力消除部分的材料,如上所述,应给该部分配备三个耳件,两个耳件在部分8的一侧,三个耳件在部件8的另一侧。在轴向上与耳件52和耳件54间隔一段距离配备第四个耳件会加长部分8,从而大大增加了制造该部分所需要的材料。终端头的接合部分可以不采用插座而采用例如凸形构件,接线部分则可以是例如金属包头,绕绝缘引线芯线的已剥除的端头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