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09390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75797.3

申请日:

20131118

公开号:

CN104641828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A01C1/06

主分类号:

A01G1/00,A01C1/06

申请人:

哈尔滨派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15003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公滨路572号7单元3楼1号

优先权:

CN201310575797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栽培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1)地块选择:大豆在连续种植3年以上时,应采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耕深不宜超过肥土层,耕翻后打垄,实行垅作,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2)种子处理: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3)播种:在肥沃土地,种植分枝性强的品种,亩保苗0.8~1万株为宜。(4)田间管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地块选择:大豆在连续种植3年以上时,应采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耕深不宜超过肥土层,耕翻后打垄,实行垅作,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     (2)种子处理: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 (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钼酸铵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钼酸铵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3)播种:在肥沃土地,种植分枝性强的品种,亩保苗0.8~1万株为宜,在瘤薄土地,种植分枝性弱的品种,亩保苗1.6~2万株为宜,高纬度高寒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亩保苗2~3万株,在种植大豆的极北限地区,极早熟品种,亩保苗3~4万株;    (4)田间管理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属于农业栽培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具有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的宝贵农业资源,可以说用途十分广泛。首先大豆种子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以及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占籽粒的60%左右,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其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油脂和肉食的需求不断扩大,消耗的肉类、奶类、蛋类等也越来越多。大豆及豆饼、豆粕等优质的蛋白饲料的需求迅猛发展,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也越来越重要。第三个重要作用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大豆的产业加工链也在不断延长,大豆可以作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塑料、胶剂、电木、照像胶卷、脂肪酸、以及医药工业的维生素鞣酸蛋白的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代乳粉、人造黄油、奶油等,大豆广泛的应用于轻工、化工、食品、纺织、医药、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第四大豆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茬具有较好的肥沃性,大豆的病虫害很少危害其他作物,大豆茬的杂草较少,大豆可以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另外,种植大豆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从以上可以看出,大豆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大豆生产具有其它作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大豆栽培方法,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提出了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极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大豆种植成本,提高了大豆成活率,增强了种植大豆的效益,使大豆的抗病性和抗虫害能力增强,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栽培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地块选择:大豆在连续种植3年以上时,应采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耕深不宜超过肥土层,耕翻后打垄,实行垅作,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      (2)种子处理: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 (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钼酸铵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钼酸铵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3)播种:在肥沃土地,种植分枝性强的品种,亩保苗0.8~1万株为宜。在瘤薄土地,种植分枝性弱的品种,亩保苗1.6~2万株为宜。高纬度高寒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亩保苗2~3万株。在种植大豆的极北限地区,极早熟品种,亩保苗3~4万株。

    (4)田间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极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大豆种植成本,提高了大豆成活率,增强了种植大豆的效益,使大豆的抗病性和抗虫害能力增强,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栽培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地块选择:大豆在连续种植3年以上时,应采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耕深不宜超过肥土层,耕翻后打垄,实行垅作,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      (2)种子处理: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 (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钼酸铵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钼酸铵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3)播种:在肥沃土地,种植分枝性强的品种,亩保苗0.8~1万株为宜。在瘤薄土地,种植分枝性弱的品种,亩保苗1.6~2万株为宜。高纬度高寒地区,种植的早熟品种,亩保苗2~3万株。在种植大豆的极北限地区,极早熟品种,亩保苗3~4万株。

    (4)田间管理。

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大豆的栽培技术,其栽培方法是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的。(1)地块选择:大豆在连续种植3年以上时,应采取秋季耕翻,使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耕深不宜超过肥土层,耕翻后打垄,实行垅作,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2)种子处理:常用种子量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