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38177.3 (22)申请日 2016.08.04 (73)专利权人 贵州三阁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 203号华海花园F-2 (72)发明人 任雪梅 杨远庆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蒙捷 (51)Int.Cl. A01G 27/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57)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包括 输水管, 所。
2、述输水管上依次安装有水泵、 阀门和 多根浇水管, 所述浇水管与输水管连通, 所述输 水管在轴向的两侧并排设有多个穴盘, 所述穴盘 与浇水管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每根所述 浇水管放置于对应位置的穴盘中, 浇水管插入穴 盘中的长度至少为穴盘深度的2/3, 所述浇水管 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透水孔, 透水孔位于穴盘内, 多个所述透水孔在浇水管的轴向上均匀排列。 本 专利对穴盘进行灌溉时, 可深度浇水, 浇水量更 加均匀, 并且可节约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922326 U 2017.02.08 CN 205922326 U 1.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其特征在于,。
3、 包括输水管, 所述输水管上依次安装有水泵、 阀门和多根浇水管, 所述浇水管与输水管连通, 所述输水管在轴向的两侧并排设有多个穴 盘, 所述穴盘与浇水管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每根所述浇水管放置于对应位置的穴 盘中, 所述浇水管插入穴盘中的长度至少为穴盘深度的2/3, 所述浇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 透水孔, 透水孔位于穴盘内, 多个所述透水孔在浇水管的轴向上均匀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根所述浇水管上的透 水孔有46个, 透水孔的孔径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水管为不锈钢 管。 4.根据权利要。
4、求3所述的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水管在水泵与阀 门之间安装有流量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922326 U 2 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穴盘扦插育苗技术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扦插技术, 自其诞生以来, 经过不断改 进, 目前已成功应用在蔬菜及花卉商业化育苗生产上, 具有育出的种苗品质良好、 生育一 致、 移植时根团完整、 定植后生长势强健、 成活率高、 可缩短田间栽培期、 降低生产成本等优 点。 如何较好的控制温度、 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对扦插苗的影响。
5、, 已经成为生产高品质的穴盘 苗的技术关键。 其中, 又以湿度对于扦插生根的控制最为重要。 由自动化操作系统及环控育 苗温室育成的穴盘苗, 具有下列特点: 1.减少育苗期病害, 提高成活率; 2.穴盘苗生长势强, 可缩短田间栽培期; 3.穴盘苗抵抗逆境能力较强; 4.穴盘苗的贮藏性较佳; 5.穴盘苗未来可 配合机械化种植, 降低移植时人工成本。 近十几年来穴盘育苗方式的利用, 给种苗生产带来 了革命性的发展。 0003 如公开号为CN2049073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育苗喷灌装置, 所述的 装置包括一组带有许多分支的主水管、 一个水泵和至少一个湿度控制器以及相应的湿度传 感器; 。
6、主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水泵上, 水泵由至少一个湿度控制器通过湿度传感器的信号来 控制开关; 在主水管走向的表面上并列放置多个穴盘, 与主水管相连的硬质水管从穴盘间 隙中穿过, 将末端连接的喷头置于穴盘表面上方。 该装置在使用时, 水泵将水通过主水管流 向喷头, 喷头将水喷灌到各个穴盘上, 穴盘中放有育苗, 水喷入穴盘内达到浇灌育苗的效 果。 但是此装置也存在如下问题: 1、 喷头将水喷洒在空中, 水再落入穴盘中, 由于水是落在 穴盘中的土壤表面, 需要缓慢渗透才能对土壤深处的根部进行浇水, 而水在渗透的过程中, 会因为自然蒸发等原因不断流失, 导致位置较深的根部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水量, 因此该 装。
7、置无法进行深度浇水; 2、 喷头不能保证各个穴盘中浇灌的水量均匀, 因此每个穴盘中的 育苗获得的水量不同, 育苗会出现长势各异的现象, 不利于管理; 3、 通过湿度传感器来感应 喷水过后空气中的湿度, 对于判断浇水量是否足够来说, 准确性并不高, 因为不能保证均匀 浇水, 容易出现浇水过量的情况, 不仅影响育苗的生长, 也浪费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以解决现在的穴盘喷灌装置无法深 度浇水、 浇水量不均匀且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0005 本方案中的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包括输水管, 所述输水管上依次安装有水泵、 阀门和多根浇水管, 所述浇水管与。
8、输水管连通, 所述输水管在轴向的两侧并排设有多个穴 盘, 所述穴盘与浇水管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 每根所述浇水管放置于对应位置的穴 盘中, 浇水管插入穴盘中的长度至少为穴盘深度的2/3, 所述浇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透水 孔, 透水孔位于穴盘内, 多个所述透水孔在浇水管的轴向上均匀排列。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因为水泵、 阀门和浇水管依次安装在输水管上, 且输水管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922326 U 3 与浇水管连通, 所以在使用本方案提供的灌溉装置时, 通过水泵将水抽到输水管中, 打开阀 门后, 水流入浇水管, 由于浇水管上设有透水孔的一段插入穴盘中, 因。
9、此水会从透水孔流进 穴盘, 对穴盘中的育苗进行浇灌。 浇水管和穴盘的数量相同, 且每个穴盘都对应插入一根浇 水管, 这样能实现同步浇水。 由于浇水管插入穴盘中的长度至少为穴盘深度的2/3, 透水孔 位于穴盘内, 多个透水孔在浇水管的轴向上均匀排列, 因此水从透水孔流出后, 可以直接对 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浇水, 不再需要从土壤表面缓慢渗透, 减少水在渗透过程中的流失, 达 到深度浇水的目的。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相比于现在的穴盘喷灌装置来说, 具有以下优点: 1、 由于浇水管插入到穴盘中, 并且浇水管的轴向上均匀设有多个透水孔, 水从透水孔流出 后, 可以直接对不同深度的土壤。
10、进行浇水, 减少水在渗透过程中的流失, 具有深度浇水的优 点; 2、 由于每个穴盘中的浇水管规格相同, 且均连通于同一根输水管, 因此可以保证流入每 根浇水管中的水量相同, 使得每个穴盘中的浇水量一致, 具有均匀浇水的优点, 并且能定量 的控制浇水量, 避免了浇水过量的情况, 更加节约水资源; 3、 当浇水管中的水量注满时, 由 于浇水管中的水是通过透水孔缓慢渗出到穴盘中, 不同于一次性浇水, 因此不会出现一次 性浇水过量、 淹死育苗的情况, 而且更加满足育苗对水的持续需求, 有助于育苗的快速生 长。 0008 进一步, 每根所述浇水管上的透水孔有46个, 透水孔的孔径为2mm。 为了让浇水管。
11、 中的水缓慢流到穴盘中, 透水孔的数量和孔径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而透水孔46个, 孔径 为2mm是最适宜的规格。 0009 进一步, 所述浇水管为不锈钢管。 由于浇水管插于穴盘中, 若浇水管为软管, 则需 要进行固定, 而金属管为硬质管, 无需固定, 减少操作的麻烦, 而为了避免金属管在长期使 用过程中生锈, 因此选用不锈钢管作为浇水管是最佳选择。 0010 进一步, 所述输水管在水泵与阀门之间安装有流量计, 流量计可以随时监测输水 管中已经输送的水量为多少, 根据育苗的需水量, 可设定阙值, 当流量计显示水量达到阙值 时, 表面穴盘中的育苗蓄水足够了, 此时关闭阀门, 停止输水, 可避免浇。
12、水过多导致育苗被 淹死, 并且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3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输水管1、 水泵2、 流量计3、 阀门4、 浇水管5、 穴盘6、 透水孔7。 0016 如图1所示, 本方案的一种节水育苗灌溉装置, 包括输水管1, 输水管1上依次安装 有水泵2、 流量计3、 阀门4和八根浇水管5, 浇水管5采用不锈钢制作而成, 浇水管5焊接在输 水管1的管壁上、 。
13、并与输水管1连通。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922326 U 4 0017 如图2所示, 输水管1在轴向的两侧放置两排穴盘6, 穴盘6为立方体结构, 其规格为 50cm50cm50cm, 每排包括四个穴盘6, 每个穴盘6中插入一根浇水管5, 浇水管5插入穴盘 6中的长度至少为穴盘6深度的2/3。 0018 如图3所示, 浇水管5的管壁上设有五个透水孔7, 透水孔7位于穴盘6内, 五个透水 孔7在浇水管5的轴向上均匀排列。 0019 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 水泵2将水抽入输水管1, 流量计3对输水管1内的水量进行 实时监测, 阀门4控制水流的开关, 输水管1内的水会顺着流入各个浇水管5, 并从透水孔7中 流进穴盘6中, 从而对穴盘6中的育苗进行浇水灌溉。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922326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92232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