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09272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82242.1

申请日:

20160310

公开号:

CN205624242U

公开日:

201610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张启华

发明人:

张启华

地址:

353100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水源乡大源村富源路4号富丰茶叶

优先权:

CN201620182242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且机体外壳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所述烘干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机体外壳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使用高效方便,通过温度控制装置预设温度对加热装置加温,同时鼓风机与抽风机通过导管连接,在烤箱内形成热循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保持了茶叶的香性,烘干后的茶叶效果整体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2),所述机体外壳(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11),且机体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14),所述烘干桶(14)的内部设置有扇叶(13),且烘干桶(14)的左端设置有电机(2),所述烘干桶(1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7),所述机体外壳(1)的左侧下方外表壁设置有报警装置(3),所述报警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4),且报警装置(3)的右方设置有控制面板(6),所述机体外壳(1)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10),所述抽风机(10)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9),所述鼓风机(9)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8),所述机体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机体滚轮(5),所述电机(2)、报警装置(3)、温度控制装置(4)、加热装置(8)、鼓风机(9)和抽风机(10)均与控制面板(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为内外双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与烘干桶(14)内的转轴通过一组齿轮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10)、鼓风机(9)和加热装置(8)通过管道(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滚轮(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机体滚轮(5)分别安装在机体外壳(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茶是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在古中国和平盛世的时候,茶也开始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其中一个消遣,和“琴棋书画诗酒”并列,茶是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中国俗语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都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的生产加工业的工作效率还逐渐提高,在茶叶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中,茶叶需要杀青、揉捻、解块、理条、烘干和体香这几个主要步骤;传统的茶叶揉捻烘干是将茶叶按预设的分量装入布袋中进行手工搓揉,完成揉捻过程,揉捻过后需要日光的晾晒,这种传统的方法揉捻烘干效果好,得到的茶叶较为纯真,但是其工作效率低下,并且每个人的技术水平不一,揉捻出来的茶叶不同,且烘干效果易受天气影响,市场上使用传统的揉捻机和烘干机,因其揉捻桶摆动,无法实现不间断揉捻;同时因为揉捻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压盘旋转对茶叶进行揉捻,导致揉捻力度过大,直接捣碎茶叶,揉捻后的茶叶烘干不及时,严重影响了茶叶揉捻成形,破坏了茶叶的整体,然而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不能在保证茶叶口感及质量的同时大批量的生产加工,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饮用量。

因此,需要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使茶叶生产制作过程更加 科学,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茶叶加工制作效率低,茶叶质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且机体外壳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所述烘干桶的内部设置有扇叶,且烘干桶的左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烘干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机体外壳的左侧下方外表壁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且报警装置的右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体外壳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机体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机体滚轮,所述电机、报警装置、温度控制装置、加热装置、鼓风机和抽风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外壳为内外双层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烘干桶内的转轴通过一组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风机、鼓风机和加热装置通过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滚轮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机体滚轮分别安装在机体外壳的底部四个拐角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烘干机结构科学合理,使用高效方便,通过温度控制装置预设温度对加热装置加温,通过电机的带动,烘干箱旋转,使茶叶均匀受热,同时鼓风机与抽风机通过导管连接,在烤箱内形成热循环,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保持了茶叶的香性,烘干后的茶叶效果 整体效果更好,同时机体加装防护壳,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被误伤,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外壳,2、电机,3、报警装置,4、温度控制装置,5、机体滚轮,6、控制面板,7、出料口,8、加热装置,9、鼓风机,10、抽风机,11、导管,12、进料口,13、扇叶,14、烘干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包括机体外壳1,机体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2,机体外壳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11,且机体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14,烘干桶14的内部设置有扇叶13,且烘干桶14的左端设置有电机2,烘干桶1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7,机体外壳1的左侧下方外表壁设置有报警装置3,报警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4,烘干桶14内的温度到高于预设温度时,报警装置3反馈信息到温度控制装置4,从而进一步对温度进行调控,且报警装置3的右方设置有控制面板6,机体外壳1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10,抽风机10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9,鼓风机9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8, 机体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机体滚轮5,电机2、报警装置3、温度控制装置4、加热装置8、鼓风机9和抽风机10均与控制面板6电性连接。

机体外壳1为内外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有效的对烘干桶14内的热量绝缘,茶叶烘干更高效。

电机2与烘干桶14内的转轴通过一组齿轮啮合连接。

抽风机10、鼓风机9和加热装置8通过管道11连接,在机体工作时,烘干桶内形成热循环,茶叶烘干更充分,保证了茶叶受热均匀。

机体滑轮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机体滚轮5分别安装在机体外壳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

工作原理:该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通过温度控制装,4预设温度对加热装置8加温,通过电机2带动烘干箱14内的扇叶旋转,使茶叶均匀受热,同时鼓风机9与抽风机10通过导管11连接,在烘干箱14内形成热循环,使茶叶的香性更加充分烘热散发出来,当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温度控制装置4会即控调控加热装置8的发热温度,使烘干箱14内的温度保持恒定,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在控制面板6的控制下,打开出料口7收集茶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82242.1 (22)申请日 2016.03.10 (73)专利权人 张启华 地址 353100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水源乡 大源村富源路4号富丰茶叶 (72)发明人 张启华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 机, 包括机体外壳, 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 进料口, 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 且机体外壳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 所。

2、述烘 干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机体外壳的内部 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 所述抽风机的下方设置有 鼓风机, 所述鼓风机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 与 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实 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使用高效方便, 通 过温度控制装置预设温度对加热装置加温, 同时 鼓风机与抽风机通过导管连接, 在烤箱内形成热 循环, 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保持了茶叶的香 性, 烘干后的茶叶效果整体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624242 U 2016.10.12 CN 205624242 U 1.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括机体外壳(1), 其特征在。

3、于: 所述机体外壳(1)的顶部 设置有进料口(12), 所述机体外壳(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11), 且机体外壳(1)的内部 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14), 所述烘干桶(14)的内部设置有扇叶(13), 且烘干桶(14)的左端 设置有电机(2), 所述烘干桶(1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7), 所述机体外壳(1)的左侧下方外 表壁设置有报警装置(3), 所述报警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4), 且报警装置 (3)的右方设置有控制面板(6), 所述机体外壳(1)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10), 所述抽 风机(10)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9), 所述鼓风机(9)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8)。

4、, 所述机体外 壳(1)的底部设置有机体滚轮(5), 所述电机(2)、 报警装置(3)、 温度控制装置(4)、 加热装置 (8)、 鼓风机(9)和抽风机(10)均与控制面板(6)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外壳(1)为 内外双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2)与烘干 桶(14)内的转轴通过一组齿轮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风机(10)、 鼓 风机(9)和加热装置(8)通过管道(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高效茶叶。

5、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滚轮(5)共 设置有四个, 且四个机体滚轮(5)分别安装在机体外壳(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24242 U 2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0002 茶是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 在古中国和平盛世的时候, 茶也开始成为了文人雅 士们的其中一个消遣, 和 “琴棋书画诗酒” 并列, 茶是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 中国俗语中的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亦都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 展, 中国的生。

6、产加工业的工作效率还逐渐提高, 在茶叶生产加工制造行业中, 茶叶需要杀 青、 揉捻、 解块、 理条、 烘干和体香这几个主要步骤; 传统的茶叶揉捻烘干是将茶叶按预设的 分量装入布袋中进行手工搓揉, 完成揉捻过程, 揉捻过后需要日光的晾晒, 这种传统的方法 揉捻烘干效果好, 得到的茶叶较为纯真, 但是其工作效率低下, 并且每个人的技术水平不 一, 揉捻出来的茶叶不同, 且烘干效果易受天气影响, 市场上使用传统的揉捻机和烘干机, 因其揉捻桶摆动, 无法实现不间断揉捻; 同时因为揉捻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压盘旋转对茶 叶进行揉捻, 导致揉捻力度过大, 直接捣碎茶叶, 揉捻后的茶叶烘干不及时, 严重影响了茶。

7、 叶揉捻成形, 破坏了茶叶的整体, 然而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不能在保证茶叶口感及质量的 同时大批量的生产加工, 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饮用量。 0003 因此, 需要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使茶叶生产制作过程更加 科学, 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茶叶加工制作效率低, 茶叶质量差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括 机体外壳, 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机体外壳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 且机 体外壳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

8、桶, 所述烘干桶的内部设置有扇叶, 且烘干桶的左端设置 有电机, 所述烘干桶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所述机体外壳的左侧下方外表壁设置有报警装 置, 所述报警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 且报警装置的右方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机 体外壳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 所述抽风机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 所述鼓风机的下方 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机体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机体滚轮, 所述电机、 报警装置、 温度控制装 置、 加热装置、 鼓风机和抽风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06 优选的, 所述机体外壳为内外双层结构。 0007 优选的, 所述电机与烘干桶内的转轴通过一组齿轮啮合连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

9、抽风机、 鼓风机和加热装置通过管道连接。 0009 优选的, 所述机体滚轮共设置有四个, 且四个机体滚轮分别安装在机体外壳的底 部四个拐角处。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烘 干机结构科学合理, 使用高效方便, 通过温度控制装置预设温度对加热装置加温, 通过电机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24242 U 3 的带动, 烘干箱旋转, 使茶叶均匀受热, 同时鼓风机与抽风机通过导管连接, 在烤箱内形成 热循环, 提高了茶叶的烘干效率, 保持了茶叶的香性, 烘干后的茶叶效果 整体效果更好, 同 时机体加装防护壳, 避免工作人员在。

10、工作被误伤, 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1、 机体外壳, 2、 电机, 3、 报警装置, 4、 温度控制装置, 5、 机体滚轮, 6、 控制面 板, 7、 出料口, 8、 加热装置, 9、 鼓风机, 10、 抽风机, 11、 导管, 12、 进料口, 13、 扇叶, 14、 烘干 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

11、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包括 机体外壳1, 机体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2, 机体外壳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管道11, 且机 体外壳1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烘干桶14, 烘干桶14的内部设置有扇叶13, 且烘干桶14的左端 设置有电机2, 烘干桶14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7, 机体外壳1的左侧下方外表壁设置有报警装 置3, 报警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温度控制装置4, 烘干桶14内的温度到高。

12、于预设温度时, 报警 装置3反馈信息到温度控制装置4, 从而进一步对温度进行调控, 且报警装置3的右方设置有 控制面板6, 机体外壳1的内部右侧上方设置抽风机10, 抽风机10的下方设置有鼓风机9, 鼓 风机9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8, 机体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机体滚轮5, 电机2、 报警装置3、 温 度控制装置4、 加热装置8、 鼓风机9和抽风机10均与控制面板6电性连接。 0016 机体外壳1为内外双层结构, 双层结构有效的对烘干桶14内的热量绝缘, 茶叶烘干 更高效。 0017 电机2与烘干桶14内的转轴通过一组齿轮啮合连接。 0018 抽风机10、 鼓风机9和加热装置8通过管道11连接, 。

13、在机体工作时, 烘干桶内形成热 循环, 茶叶烘干更充分, 保证了茶叶受热均匀。 0019 机体滑轮5共设置有四个, 且四个机体滚轮5分别安装在机体外壳1的底部四个拐 角处。 0020 工作原理: 该实用新型控温高效茶叶烘干机, 通过温度控制装,4预设温度对加热 装置8加温, 通过电机2带动烘干箱14内的扇叶旋转, 使茶叶均匀受热, 同时鼓风机9与抽风 机10通过导管11连接, 在烘干箱14内形成热循环, 使茶叶的香性更加充分烘热散发出来, 当 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 温度控制装置4会即控调控加热装置8的发热温度, 使烘干箱14内的 温度保持恒定, 提高了茶叶烘干的效率, 在控制面板6的控制下, 打开出料口7收集茶叶。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24242 U 4 改、 替换和变型,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24242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624242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