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90323.0 (22)申请日 2016.05.03 (73)专利权人 彭利从 地址 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红旗 乡兴陈村4组附42号 专利权人 肖志昌 (72)发明人 彭利从 肖志昌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1226 代理人 何强 杨冬 (51)Int.Cl. A24B 3/10(2006.01) A24B 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烘烤农。
2、作物的 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其具有可提高炉身使用寿 命的特点。 该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包括从下至 上依次连接的炉身、 散热管、 集热箱与烟囱, 所述 散热管的下端与炉身的顶面连接, 顶端与集热箱 的底面连接, 烟囱的下端与集热箱的顶面连接, 在炉身内表面设置有耐火涂层以及涂层附着结 构, 所述耐火涂层附着在炉身内表面与涂层附着 结构之间。 耐火涂层可使炉身能抵抗炉内高温的 影响, 也能很好防止炉身内燃烧产出的腐蚀气体 的侵蚀, 从而能提高炉身的整体使用寿命。 而涂 层附着结构的设置, 可以使得耐火涂层能更牢固 的附着在炉身内表面, 避免炉身在热胀冷缩过程 中导致耐火涂层的脱落。 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695648 U 2016.11.23 CN 205695648 U 1.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炉身(1)、 散热管(2)、 集热箱(3)与 烟囱(4), 所述散热管(2)的下端与炉身(1)的顶面连接, 顶端与集热箱(3)的底面连接, 烟囱 (4)的下端与集热箱(3)的顶面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炉身(1)内表面设置有耐火涂层(5)以 及涂层附着结构, 所述耐火涂层(5)附着在炉身(1)内表面与涂层附着结构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附着结构为设置在 炉身(1)内表面的多个凹坑。 3.如。
4、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附着结构还包括众 横交错布置的肋条(7), 所述众横交错布置的肋条形成网状结构布置在炉身(1)内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身(1)的壳体厚度为4 6毫米, 所述耐火涂层(5)的厚度为23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耐火涂层(5)的内表 面覆盖有石棉网层(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炉身(1)的外表面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加强肋板(6)。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
5、695648 U 2 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烘烤农作物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 炉。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密集烘烤炉主要用于烟叶干燥和烘烤, 当然其也可以用于烤干其他的农作 物。 现有的密集烘烤炉的结构主要包括炉身、 进料口、 清灰口、 进气口、 散热管、 集热箱和烟 囱等结构, 散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集热箱和炉身, 烟囱连接于集热箱顶面, 炉身下部设 置有清灰口和进气口, 炉身的中部设置有进料口, 炉身内部设置有炉箅子, 进料口位于炉箅 子上方, 清灰口和进气口位于炉箅子下方。 密集烘烤炉通常设置于密闭的加热室内, 烘烤的 烟。
6、叶等物料存放于相邻的装烟室内, 加热室与装烟室上下部均设置有连接通道。 炉身内腔 通过进料口加入燃料进行燃烧加热, 加热后的高温气体通过炉身和散热管散热到加热室 内, 从上部通道进入装烟室, 在装烟室循环后又通过下部连接通道回到加热室, 从而形成气 流循环, 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排出。 0003 但在现有技术中, 由于炉身内腔中温度很高, 一般达到一千多度, 而炉身的壳体一 般采用钢板制作形成, 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 导致使用几年后就出现炉身损坏, 从而需要更 换。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可提高炉身 的使用寿命。 0005 本。
7、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包括从 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炉身、 散热管、 集热箱与烟囱, 所述散热管的下端与炉身的顶面连接, 顶 端与集热箱的底面连接, 烟囱的下端与集热箱的顶面连接, 在炉身内表面设置有耐火涂层 以及涂层附着结构, 所述耐火涂层附着在炉身内表面与涂层附着结构之间。 0006 进一步的是, 所述涂层附着结构为设置在炉身内表面的多个凹坑。 0007 进一步的是, 所述涂层附着结构还包括众横交错布置的肋条, 所述众横交错布置 的肋条形成网状结构布置在炉身内表面。 0008 进一步的是, 所述炉身的壳体厚度为46毫米, 所述耐火涂层的厚度为23毫米。。
8、 0009 进一步的是, 在所述耐火涂层的内表面覆盖有石棉网层。 0010 进一步的是, 在所述炉身的外表面设置有竖向布置的加强肋板。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耐火涂层的设置, 使得炉身可以抵抗炉内高温的 影响, 也能很好防止炉身内燃烧产出的腐蚀气体的侵蚀, 从而能提高炉身的整体使用寿 命, 经实践证明, 在炉身内表面增加耐火涂层后, 其使用寿命可至少提高1/3以上。 而涂层附 着结构的设置, 可以使得耐火涂层能更牢固的附着在炉身内表面, 避免炉身在热胀冷缩过 程中导致耐火涂层的脱落。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695648 U 3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
9、用新型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图1中炉身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0014 图中附图标记为: 炉身1、 散热管2、 集热箱3、 烟囱4、 耐火涂层5、 加强肋板6、 肋条7、 石棉网层8。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 如图1至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耐热型烘干热转换炉, 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 炉身1、 散热管2、 集热箱3与烟囱4, 所述散热管2的下端与炉身1的顶面连接, 顶端与集热箱3 的底面连接, 烟囱4的下端与集热箱3的顶面连接, 在炉身1内表面设置有耐火涂层5以及涂 层附着结构, 所述耐火涂层5附着在炉身1内表面。
10、与涂层附着结构之间。 由于耐火涂层5的设 置, 使得炉身1可以抵抗炉内高温的影响, 也能很好防止炉身1内燃烧产出的腐蚀气体的侵 蚀, 从而能提高炉身1的整体使用寿命, 经实践证明, 在炉身1内表面增加耐火涂层5后, 其使 用寿命可至少提高1/3以上。 而涂层附着结构的设置, 可以使得耐火涂层5能更牢固的附着 在炉身1内表面, 避免炉身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导致耐火涂层5的脱落。 001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涂层附着结构为设置在炉身1内 表面的多个凹坑。 通过凹坑的设置, 大大增加了炉身1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提高了耐火涂 层5的附着效果。 0018 而为了更好提高耐火。
11、涂层5的附着效果, 所述涂层附着结构还包括众横交错布置 的肋条7, 所述众横交错布置的肋条形成网状结构布置在炉身1内表面。 网状结构的肋条7可 以单独布置在炉身1内表面形成涂层附着结构, 但最好与前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凹坑结合 使用, 达到对耐火涂层5更好的附着效果。 在网状结构的肋条7布置完成后, 相邻肋条7之间 的空间, 以及肋条7与凹坑之间的空间, 可以对耐火涂层5进行有效的固定, 大大降低了耐火 涂层5从炉身1内表面脱落的风险。 0019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 为了保证耐火涂层5的效果, 所述炉身1的壳体厚度为46 毫米, 所述耐火涂层5的厚度为23毫米。 0020 为了更好对耐火涂层5。
12、进行固定, 在所述耐火涂层5的内表面覆盖有石棉网层8。 石 棉网层8具有耐高温的作用, 其覆盖到耐火涂层5的表面后, 既可以使耐火涂层5在喷涂完成 并干燥后形成有机的整体, 也可以在以后使用过程中防止耐火涂层5的脱落, 进一步提高了 耐火涂层5在炉身1内表面的附着效果。 0021 炉身1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 常常会伴随异响和炉身1的变形, 这时, 耐火涂层5就 有从炉身1内表面脱落的风险, 为了降低该风险, 在所述炉身1的外表面设置有竖向布置的 加强肋板6。 该加强肋板6的设置, 其可以提高炉身1壳体的强度, 防止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变 形过大, 从而能有效防止耐火涂层5的脱落, 还能降低热胀冷缩过程中的异响, 提高炉身1的 使用寿命。 另外, 加强肋板6的设置, 还能提高散热面积, 从而将炉身1内腔的热量尽快导出 到炉身1外的加热室内, 提高对烟叶等农作物的烘干效果。 而加强肋板6竖向布置在炉身1的 外表面, 可以引导热气从加热室下方往上方流动, 同样可加强对烟叶等农作物的烘干效果。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695648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695648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695648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