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705794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111551.5

申请日:

20171113

公开号:

CN107711836A

公开日:

2018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37/06,A01N31/02,A01N27/00,A01P19/00,A01P7/04,A01M1/02,A01M1/10

主分类号:

A01N37/06,A01N31/02,A01N27/00,A01P19/00,A01P7/04,A01M1/02,A01M1/1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发明人:

梅向东,翁爱珍,张智,张云慧,王安佳,折冬梅,宁君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楼122室

优先权:

CN20171111155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包括昆虫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及植物挥发物罗勒烯、橙花醇和α‑石竹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昆虫信息素组分与植物挥发物的重量比为(50~100):1。本发明提供的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具有很强的诱集能力,稳定性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专一性强,不会使食蚜蝇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使用方便。本发明可应用于食蚜蝇虫情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对于综合治理麦蚜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昆虫信息素组分和植物挥发物,所述信息素组分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所述植物挥发物为罗勒烯、橙花醇、α-石竹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信息素组分与植物挥发物的重量比为(50~100):1。 3.一种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重量比为(50~100):1混合后,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滴入橡胶头中,待溶剂挥发干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挥发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正己烷或正戊烷。 5.一种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重量比为(50~100):1混合后,采用难挥发溶剂溶解,加入聚乙烯瓶中,密封后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难挥发溶剂为液体石蜡、氯化石蜡、花生油、葵花籽油、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食蚜蝇的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大害虫,发生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麦蚜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其在小麦水稻桩内越冬,若虫、成虫时期群集吸取小麦叶茎穗汁液。麦蚜危害高峰期是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抽穗时期麦蚜集中在麦穗吸食,使麦粒空瘪,小麦减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麦蚜年发生面积迅速上升,由1972年的342万hm2上升到1999年的1838万hm2,其发生面积已上升为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第三位(仅次于水稻飞虱、水稻纹枯病)。进入21世纪之后,麦蚜的发生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全国麦蚜平均年发生面积持续在1200万hm2次以上,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控制麦蚜危害已成为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需求。

食蚜蝇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其幼虫捕食对象广泛,除捕食麦长管蚜、棉蚜、桃蚜、甘蓝蚜等多种蚜虫外,还捕食叶蝉、介壳虫、蓟马及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食蚜蝇幼虫捕食量大,在整个幼虫期均可以捕食麦蚜,成虫有访花习性,是重要的传粉昆虫。通过授粉作用可以明显提高作物授粉率和结实率。因此,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田生产一般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见效快,但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同时,小麦的食用安全和口感造成影响。此外长期施用农药还会让麦蚜产生抗药性,造成功效下降,对以后的防治更加困难。因此,面对以上种种问题,生物防治可以作为一种可持续控制的方式。利用食蚜蝇的途径除人工繁殖释放外,招引诱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根据昆虫释放聚集信息素对种内昆虫具有很强的聚集能力原理,发现、制备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可应用于虫情监测、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能达到无污染无残留,且不影响小麦的口感以及亩产量的目的,从而达到综合治理麦蚜的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以提高综合治理麦蚜的效果。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包括昆虫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以及其植物挥发物罗勒烯、橙花醇和α-石竹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昆虫信息素组分与植物挥发物的重量比为(50~100):1。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比例混合后,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滴入橡胶头中,待溶剂挥发干即得到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芯。

所述易挥发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正己烷或正戊烷。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混合后,采用难挥发溶剂溶解,加入聚乙烯瓶中,密封后即得到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芯。

所述难挥发溶剂为液体石蜡、氯化石蜡、花生油、葵花籽油、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上述的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的用途,用于食蚜蝇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应用时,将固定了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麦蚜的区域,用于食蚜蝇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所述的诱捕器为粘虫板诱捕器、船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桶形诱捕器和水盆形诱捕器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具有很强的诱集能力,稳定性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专一性强,不会使食蚜蝇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使用方便。本发明可应用于食蚜蝇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捕食麦蚜,对于综合治理麦蚜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化学式示意图。

图2是α-石竹烯化学式示意图。

图3是橙花醇化学式示意图。

图4是罗勒烯化学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制备

将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不同比例混合(总量为1000μg),用1mL正己烷溶解后,滴入1mL反口橡胶头,风干后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不同比例混合(总量为1000μg)用1mL氯化石蜡溶解后,加入1mL的聚乙烯瓶中,密封后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不同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配方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配方

实施例2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反口橡胶诱芯)田间试验

选择长势、管理条件一致、地块大而整齐的小麦田作为试验田。便于监测引诱效果,将实施例1中制备好的诱芯置于盒型诱捕器上,放置盒型诱捕器中部与作物顶端平齐,为保证释放效果,每1mL的橡胶诱芯中置入100~1500μg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捕器之间的平均间距在10m以上。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随机排列,以正己烷的橡胶载体为对照。设置后每两天调查诱集到的食蚜蝇数量,持续调查30天。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2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反口橡胶诱芯)田间试验结果

配方编号 食蚜蝇总诱捕量(头) 平均诱捕量(头/天) 1 955 31.83 2 1666 55.53 3 2301 76.70 4 1324 44.13 5 2540 84.67 空白诱捕器 78 2.6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诱集组合物对食蚜蝇的平均诱集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对食蚜蝇表现出优异的诱集作用。利用此类诱集组合物进行食蚜蝇的招引诱集,将对提高麦蚜等害虫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例3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对蚜虫消长情况调查、

根据麦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以及麦蚜防治指标(约500头/百株)和释放天敌处理最佳时期等试验数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调查,在小麦花末灌浆初期实施食蚜蝇诱集捕食麦蚜,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见表3)。

表3处理区和对照区麦蚜的消长情况

生育期 对照区蚜量(头/百株) 处理区蚜量(头/百株) 拔节 12.84 16.67 孕穗 56.53 84.01 抽穗 146.0 189.05 扬花 324.7 368.33 灌浆(处理) 2566.45 421.16 乳熟(处理) 891.33 196.45 腊熟(处理) 78.11 26.35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区经过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作用,蚜虫的百株蚜量明显下降,合理悬挂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可人为将天敌的滞后控害作用相应提前,充分发挥了天敌的自然控蚜能力,在小麦收获前可不再实施任何防治措施。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可准确应用于食蚜蝇虫情测报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对于综合治理麦蚜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11551.5 (22)申请日 2017.11.13 (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 楼122室 申请人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72)发明人 梅向东 翁爱珍 张智 张云慧 王安佳 折冬梅 宁君 (51)Int.Cl. A01N 37/06(2006.01) A01N 31/02(2006.01) A01N 27/00(2006.01) A01P 19/00(2006.01)。

2、 A01P 7/04(2006.01) A01M 1/02(2006.01) A01M 1/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 领域的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 包括 昆虫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 及植物 挥发物罗勒烯、 橙花醇和-石竹烯中的一种或 一种以上。 所述昆虫信息素组分与植物挥发物的 重量比为 (50100) :1。 本发明提供的食蚜蝇的诱 集组合物制备简单, 原料易得; 具有很强的诱集 能力, 稳定性好, 持效期长, 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 以上; 专一性强, 不会使食蚜蝇产生。

3、抗性; 对人畜 无害, 环境友好; 抗逆性强, 使用方便。 本发明可 应用于食蚜蝇虫情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对于综合治理麦蚜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7711836 A 2018.02.23 CN 107711836 A 1.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包括昆虫信息素组分和植物挥发物, 所述信 息素组分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 所述植物挥发物为罗勒烯、 橙花醇、 -石竹烯中的一种 或一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蚜蝇诱集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昆虫信息素组分与植 物挥发物的重量比为 (50100) :1。 3.一种食蚜蝇。

4、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 植物挥发物, 按重量比为 (50100) :1混合后, 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 滴入橡胶头中, 待溶剂 挥发干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挥发溶 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正己烷或正戊烷。 5.一种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 植物挥发物按重量比为 (50100) :1混合后, 采用难挥发溶剂溶解, 加入聚乙烯瓶中, 密封后 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食。

5、蚜蝇诱集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难挥 发溶剂为液体石蜡、 氯化石蜡、 花生油、 葵花籽油、 二甲基亚砜或N,N-二甲基甲酰胺。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用于食蚜蝇的虫情监测 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711836 A 2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 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 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 大害虫, 发生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 麦蚜影响。

6、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 传导, 其在小麦水 稻桩内越冬, 若虫、 成虫时期群集吸取小麦叶茎穗汁液。 麦蚜危害高峰期是小麦抽穗至灌浆 期, 抽穗时期麦蚜集中在麦穗吸食, 使麦粒空瘪, 小麦减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麦蚜年发生 面积迅速上升, 由1972年的342万hm2上升到1999年的1838万hm2, 其发生面积已上升为我国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第三位(仅次于水稻飞虱、 水稻纹枯病)。 进入21世纪之后, 麦蚜的发生 面积一直居高不下, 全国麦蚜平均年发生面积持续在1200万hm2次以上, 对我国小麦安全生 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 控制麦蚜危害已成为小麦安全生产的重大需求。 000。

7、3 食蚜蝇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 其幼虫捕食对象广泛, 除捕食麦长管蚜、 棉 蚜、 桃蚜、 甘蓝蚜等多种蚜虫外, 还捕食叶蝉、 介壳虫、 蓟马及鳞翅目害虫的卵和初孵幼虫。 食蚜蝇幼虫捕食量大, 在整个幼虫期均可以捕食麦蚜, 成虫有访花习性, 是重要的传粉昆 虫。 通过授粉作用可以明显提高作物授粉率和结实率。 因此, 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 重要意义。 0004 大田生产一般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 见效快, 但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 同时, 小麦 的食用安全和口感造成影响。 此外长期施用农药还会让麦蚜产生抗药性, 造成功效下降, 对 以后的防治更加困难。 因此,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 生物防治。

8、可以作为一种可持续控制的方 式。 利用食蚜蝇的途径除人工繁殖释放外, 招引诱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根据昆虫释放聚 集信息素对种内昆虫具有很强的聚集能力原理, 发现、 制备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可应用于 虫情监测、 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能达到无污染无残留, 且不影响小麦的口感以及亩产 量的目的, 从而达到综合治理麦蚜的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及其应用, 以提高综合治理麦蚜 的效果。 0006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 包括昆虫信息素组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 以及其 植物挥发物罗勒烯、 橙花醇和 -石竹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0007 所。

9、述昆虫信息素组分与植物挥发物的重量比为(50100):1。 0008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 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 物按比例混合后, 采用易挥发溶剂溶解, 滴入橡胶头中, 待溶剂挥发干即得到食蚜蝇的诱集 组合物诱芯。 0009 所述易挥发溶剂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正己烷或正戊烷。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711836 A 3 0010 一种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芯的制备方法, 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 物混合后, 采用难挥发溶剂溶解, 加入聚乙烯瓶中, 密封后即得到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诱 芯。 0011 所述难挥发溶剂为液。

10、体石蜡、 氯化石蜡、 花生油、 葵花籽油、 二甲基亚砜或N,N-二 甲基甲酰胺。 0012 上述的食蚜蝇的诱集组合物的用途, 用于食蚜蝇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 麦蚜。 0013 应用时, 将固定了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麦蚜的 区域, 用于食蚜蝇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所述的诱捕器为粘虫板诱捕器、 船 型诱捕器、 三角形诱捕器、 桶形诱捕器和水盆形诱捕器中的一种。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制 备简单, 原料易得; 具有很强的诱集能力, 稳定性好, 持效期长, 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 专一性强。

11、, 不会使食蚜蝇产生抗性; 对人畜无害, 环境友好; 抗逆性强, 使用方便。 本发明可 应用于食蚜蝇虫情监测和大量诱集捕食麦蚜, 对于综合治理麦蚜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化学式示意图。 0016 图2是 -石竹烯化学式示意图。 0017 图3是橙花醇化学式示意图。 0018 图4是罗勒烯化学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 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 实施例1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制备 0021 将顺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不同比例混合(总量为1000 g), 。

12、用 1mL正己烷溶解后, 滴入1mL反口橡胶头, 风干后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0022 将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植物挥发物按不同比例混合(总量为1000 g)用1mL氯 化石蜡溶解后,加入1mL的聚乙烯瓶中, 密封后即得到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 不同食蚜蝇 诱集组合物的配方如表1所示。 0023 表1不同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配方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711836 A 4 0024 0025 0026 实施例2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反口橡胶诱芯)田间试验 0027 选择长势、 管理条件一致、 地块大而整齐的小麦田作为试验田。 便于监测引诱效 果, 将实施例1中制备好的诱。

13、芯置于盒型诱捕器上, 放置盒型诱捕器中部与作物顶端平齐, 为保证释放效果, 每1mL的橡胶诱芯中置入1001500 g食蚜蝇诱集组合物, 诱捕器之间的 平均间距在10m以上。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随机排列, 以正己烷的橡胶载体为对照。 设置 后每两天调查诱集到的食蚜蝇数量, 持续调查30天。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28 表2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反口橡胶诱芯)田间试验结果 0029 配方编号食蚜蝇总诱捕量(头)平均诱捕量(头/天) 195531.83 2166655.53 3230176.70 4132444.13 5254084.67 空白诱捕器782.6 0030 试验结果表明, 本发。

14、明的诱集组合物对食蚜蝇的平均诱集量均明显高于对照, 对 食蚜蝇表现出优异的诱集作用。 利用此类诱集组合物进行食蚜蝇的招引诱集, 将对提高麦 蚜等害虫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0031 实施例3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对蚜虫消长情况调查、 0032 根据麦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以及麦蚜防治指标(约500头/百株)和释放天敌处 理最佳时期等试验数据,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调查, 在小麦花末灌浆初期实施食蚜 蝇诱集捕食麦蚜, 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见表3)。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711836 A 5 0033 表3处理区和对照区麦蚜的消长情况 0034 生育期对照区蚜量(头/百株)。

15、处理区蚜量(头/百株) 拔节12.8416.67 孕穗56.5384.01 抽穗146.0189.05 扬花324.7368.33 灌浆(处理)2566.45421.16 乳熟(处理)891.33196.45 腊熟(处理)78.1126.35 0035 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区经过食蚜蝇诱集组合物的作用, 蚜虫的百株蚜量明显下降, 合理悬挂食蚜蝇诱集组合物诱芯可人为将天敌的滞后控害作用相应提前, 充分发挥了天敌 的自然控蚜能力, 在小麦收获前可不再实施任何防治措施。 0036 由此可见, 本发明提供的食蚜蝇诱集组合物可准确应用于食蚜蝇虫情测报和大量 诱集食蚜蝇捕食麦蚜, 对于综合治理麦蚜具有重要意义。 0037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是, 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711836 A 6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7711836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