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布线结构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的布线结构,尤其是涉及具有导电阻尼器的扬声器的布线结构。
在现在技术中,我们通过使用把所需条数的锦丝线编织成平编状的平编锦丝线作为导电部件,而第一次使采用沿着波纹设置导电部的阻尼器即导电阻尼器的扬声器实用化了。现有技术一般使用图10所示的布线结构来作为连接该导电部的外端部和输入引线的布线结构。
在图中,1是导电阻尼器,6是输入引线,5是扬声器架,在导电阻尼器1的外周部上所形成的粘贴部安装在设在扬声器架5的阻尼器座上。在该阻尼器座的外周部的预定位置上设置端子安装部52,构成用于安装输入端子的舌边状地凸出型,输入端子53通过方形鸽眼孔(ハトメ)安装在该端子安装部52上。
设在该输入端53的纤维基板上的端子接线片54a、54b同在上述端子安装部52上延伸的平编锦丝线的端部软钎焊连接起来,作为把该端子接线片54a、54b同输入引线6连接布线的结构,把称为联结端的端子62a、62b通过敛缝等措施安装到输入引线6的前端部上,分别把该端子62a、62b插入并连接到上述端子接线片54a、54b。
我们已提出了多种使用上述这种导电阻尼器的扬声器及其布线结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第5-353940号和6-337496号等。
图11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其中,把端子接线片54a、54b敛缝安装到端子环3的端子安装舌片部上,以便于盖住到达在导电阻尼环1外周部所形成的舌片状凸部的平编锦丝线2的端部,把端子接丝片54a、54b同平编锦丝线2的端部进行软钎焊连接。把输入引线6连接配置到该端子接线片54a、54b上的方法,与图10所示的方法相同,是把该输入引线6的末端部的联结端62a、62b插入端子接线片54a、54b而进行连接布线的方法。
由联结端所产生的连接布线的方法,同软钎焊布线的方法相比,可以认定具有工序减少、维修简便和防止误配线等优越性,因而在扬声器的连接布线中可在比现有技术更宽的范围内使用。
但是,这种布线方法是输入引线6和扬声器等的定位非常困难的方法,在目前条件下,在自动布线中存在着显著的困难,因而在布线作业时一般是用手工作业来完成联结端的插入作业。
当长时间持续进行这种端子插入作业时,操作者的指尖会感到疼痛,就不可能正确地持续进行作业。通常,为了防止端子插入的误配线,在正极侧的联结端和负极侧的固定端上设置宽窄的差异,特别是在插入图10和图11所示这种插入宽度窄的负极侧的联结端62b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会显著地产生。
即;宽度窄的联结端62b上的指尖同联结端62b的接触面积很窄,但在插入时所施加的力却与宽度较宽的联结端62a大致相同,因而指尖的接触面积上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强增大,就会出现操作者的指尖感到疼痛的现象。
特别是在最近的音响扬声器系统使用两路、三路等多个扬声器的情况下,由于在大部分的扬声器输入端上都使用上述联结端,则上述这种联结端的插入作业必然很多,这种连接布线中的作业连续性就存在更加困难的状况。
因此,为了获得不会在指尖上施加不需要的压力的端子构形,例如通过使端子接线片54a、54b等的厚度变薄,从而减弱联结端子62a、62b插入时的摩擦阻力而降低插入压力,但这种结构因减弱了端子连接片54a、54b同联结端子62a、62b之间的摩擦力,则容易造成联结端子62a、62b从端子连接片54a、54b上脱落。因此,在布线作业之后,例如在扬声器系统的运送中,就会出现联结端子从端子连接片上脱落而发生市场索赔等问题。
另一方面,考虑到要使用引线钳等工具而且要制造专用夹具等来进行作业,则这种方案会使作业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布线作业工时。
这样,在目前状况下,不外乎是采用操作者戴手套或在指尖上套上橡胶制的指套等来减轻给指尖的压力的措施,但这种方法与裸露的指尖不同,因指尖的感觉大大迟钝而丧失作业的正确度,这就要求具备操作的熟练程度。
而且,虽然通过使用上述这种手套和指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指尖的疼痛,但在长时间的持续布线作业中还是有限的,则有必要交替地进行该布线作业。这样,就存在必须在该布线作业中确保熟练的替换人员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的布线结构,能够简化布线作业同时减轻布线作业时的操作者疲劳等现象而实现省力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扬声器配置了导电阻尼器,该导电阻尼器由用纺织品等制成的阻尼器和沿着该阻尼器的波纹安装的导电部所构成,该导电部是由通过把所需条数的锦丝线编织成平编状而形成的平编锦丝线所构成,其布线结构是把由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的端子环安装在设在上述导电阻尼器外周部上的粘贴部上同时把输入引线连接在到达该导电阻尼器外侧部的平编锦丝线的端部上,其中在上述端子环上设置用于安装外壳的安装部,通过由树脂等绝缘材料所形成的外壳来夹持安装在上述输入引线末端上的连接器接头,同时,通过把该外壳安装到上述安装部上来把外壳固定到端子环上,在上述连接器接头同上述平编锦丝线的端部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和连接布线。
在布线作业中,当把外壳安装到设在端子环上的安装部上时,夹持在该外壳上的连接器接头同平编锦丝线的端部相接触而连接起来,因而可以大大减轻操作者指尖上的压力。而且,由于正极侧和负极侧同时进行连接而使插入次数变为一次,而成为布线作业容易同时极有效地使布线作业省力化的措施,能大大减轻布线作业时的负担。
由图1~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扬声器的布线结构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布线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导电阻尼器和端子环装配之前的立体图;
图3是把导电阻尼器、端子环和音圈装配起来后的装配环的立体图;
图4是装配环和扬声器架组装之前的立体图;
图5表示外壳的形状,(A)是俯视图、(B)是侧视图、(C)是正视图;
图6是带引线的外壳的装配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端子环和带引线的外壳的安装工序的剖面图;特别是表示夹持部的剖面图;
图8是端子环和带引线的外壳的安装工序的剖面图,特别是表示把连接器接头安装到端子环上的工序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布线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扬声器布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扬声器布线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
1:导电阻尼器; 11:波纹
12:粘贴部; 13:阻尼器内径部
14:舌边状凸出部; 2:平编锦丝线
3:端子环 31:舌边状凸出部
32:安装部 41:外壳
42:连接器接头 43:插入部
44:方孔 45:夹持部
5:扬声器架 51:阻尼器座
6:输入引线 7:音圈
R:装配环 H:带引线的外壳
在图1~图9中,导电阻尼器1基本上与现有技术使用的导电阻尼器相同,把作为阻尼器的纺织布浸渍在由苯酚和甲醇以1∶4.5的比例稀释的溶液中,使苯酚浸入到此纺织布中,进而在使溶剂挥发而在除去树脂的粘性之后,切断成预定宽度而成为导电阻尼器1的基础材料。
另一方面,锦丝线为这种锦丝线:把圆线径0.1mm的锡合金铜线加工成宽0.32mm、厚0.027mm的箔,以22±2匝/cm一层地缠绕成粗细为200登尼尔的石蜡(パラ)丝线的芳族聚酰胺(アラミト)纤维,进而把该锦丝线形成为13根组并以编织间距27.45±0.82mm/匝编织成平编状,从而获得宽2.2mm、厚0.44mm、电阻0.48Ω/m的平编锦丝线2,在由上述阻尼器基础材料的中心线而分成10.5mm(间距约21mm)的位置上把两条该平编锦丝线2平行配置,并用称为康纳克斯40的丝来缝合,把其进行热压成型而整体形成具有同心圆状放射状联接的波纹11,上述平编锦丝线2沿着波纹11布置。
接着,由冲压机去除不需要的部分,对外形形状进行整形,从而得到图2这种具有平编锦丝线2的导电阻尼器1。在这种情况下的形状尺寸为:外径为78mm,线圈架接合部13(通称为内径)的直径为26.3mm,从上述内径附近开始以大约2.8mm的间距配置7个深度约为2.4mm的波纹11,在外周部上设置大约4mm的粘贴部12,进而在该粘贴部12的外侧以图中的中心为分割部而设置两个宽29mm×长7.7mm的舌边状凸出部14,上述平编锦丝线端部21的顶端到达该舌边状凸出部14上面。该平编锦丝线2通过冲压成型而成为宽3mm的程度。
与我们以前提出的上述的日本专利申请平6-337496号相同,也是使用由树脂等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端子环3,该端子环3为内径69.6mm、外径79.2mm的环,如图2所示,在其外周部上设置宽29.3mm,长8.3mm的舌边状凸出部31,在该舌边状凸出部31上端子环3的中心线的两边,以与安装在上述导电阻尼器1上的平编锦丝线2的安装间距相同尺寸的21mm间距把如图所示的凹部34配置在舌边状凸出部31中心附近的平编锦丝线2达到的预定位置上,在端部上设置锥形部以易于使连接器接头42插入。
接着,在该舌边状凸出部31的中心线上部设置用于安装连接器外壳41的由宽11.2mm、长10mm的舌边状凸出部所构成的安装部32,同时,在该安装部32的端部上设置锥形部以易于外壳41插入,在离该端部5mm的位置上以及端子环3的中心线上设置每边3.6mm的方孔33。该端子环3的厚度基本上为2mm,其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是由ABS树脂制成。
在端子环3的内周部定量涂敷橡胶类的粘合剂36,在进行预定时间的干燥以使粘合剂的溶液挥发掉之后,把上述导电阻尼器1的粘贴部12、上述端子环3和导电阻尼器1的舌边状凸出部14合并配置到端子环3的舌边状凸出部31上,从导电阻尼器1的粘贴部12上方进行热压,使粘合剂热复活,把粘贴部12同端子环3粘合起来,在把上述导电阻尼器1和端子环3粘合起来之后,把音圈7和带端子环3的导电阻尼器1设置在安装模具74中,把导电阻尼器1的内径部13插入线圈架71的外周部上而完成装配。
以对应于导电阻尼器1的平编锦丝线2的预定间隔把输入用的铜箔电极72两处粘贴到线圈架71的外周部上,因此,合并插入该铜箔电极72和到达导电阻尼器1内径部13的平编锦丝线端部21,如图3所示那样,把设在线圈架71外周部上的铜箔电极72和到达导电阻尼器1的内径部13的平编锦丝线端部22的接触部进行软钎焊接。而且,本实施例中的装配模具因其示图复杂难懂而没有记载。
在上述这种状态下,把测试器的探头同锦丝线端部21相接触,在检查了无关断线和音圈7的电阻值之后,与现有技术相同,如图3所示那样,把粘合剂73涂敷到同线圈架71的外周部和导电阻尼器1的内径部13的接触部分全周上,把该接触部分粘结起来,同时用该粘合剂73盖住线圈架71外周部的上述软钎焊接部。在粘合剂73到达预定强度之后,从该安装模具上取下,制成装配环R,如图14所示那样,把该装配环R安装到扬声器架5上而制成扬声器。
输入引线6是常用的称为乙烯树脂平行线的导线,导体是用由一般的铜等组成的金属线所构成的导体直径约0.18mm、导体根数20根的集合体,该导体同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是聚氯乙烯树脂)包覆,把制成外形直径约2.6mm的两条绝缘导线合并成平行线。
图6所示的连接器接头42是对由铜合金等的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所构成的薄板通过冲压加工等而制成的,用冲压机来进行拉细、弯曲、切断加工等来把该连接器接头42的顶端部变为图示的形态。
把上述输入引线6的末端部61的绝缘包覆膜剥离约5mm的程度以露出导电材料,把上述连接器接头42的敛缝部敛缝安装到上述输入引线6末端部61的露出的导电材料上。此安装形态与图10等现有的把联结端子62a、62b安装到输入引线6末端部上的形态相同,广泛使用,在品质上没有问题,富有可靠性。
外壳41是喷射成型的树脂制成的,如图5和图6所示,以与上述导电阻尼器1的平编锦丝线2相同的间距尺寸在两处设置方孔44,同时形成对应于设在上述端子环3上的安装部32的插入部43。
上述连接器接头42装在上述各个方孔44中,分别在方孔44的顶端部侧设置连接器接头42的顶端部(接触部)和在方孔44的后端部侧分别设置输入引线6的敛缝部。由此成为输入引线6前端部61的连接器接头42被夹持在外壳41中的形态,而成为带引线的外壳H,然后如图7所示那样,通过把该带引线的外壳H安装到端子环3上就可以进行连接布线。
由于在该带引线的外壳H的中心线附近的底部设置了上述插入部43,进行插入操作以便于把上述端子环的安装部32插入该插入部43中。此时,在配置连接器接头42的上述方孔44的前端部的下侧设有凹口而使连接器接头42的前端部(接触部)露出,由此,如图8所示那样,两个连接器接头42的顶端部同到达导电阻尼器1最外侧的两条平编锦丝线2相接触,接着当压入带引线的外壳H时,从连接器接头42的接触部的顶端发生变形,首先跨上端子环3的锥形部,接着当把带引线的外壳H压到预定的最终位置上时,连接器接头42的接触部就配置到设在端子环3上的上述凹部34上,该接触部一边借助回弹恢复原来的形状,一边同图示的平编锦丝线2一起以沿着舌边状凸出部31的凹部34的形状压接到平编锦丝线2上,以完成连接布线。
为了防止带引线的外壳H的脱落,在带引线的外壳H的插入部43上侧整体形成由图7所示的带扣锁爪的钩片构成的保持部45,当该带引线的外壳H被压到最终位置上时,如图7的剖面图所示,保持部45的扣锁爪挂住设在上述端子环3的安装部32上的方孔33上,只要未施加该保持部45具有的预定力以上的外力,就不会从该安装位置上移动。该保持部45通过压下钩片的顶端部,就能简单地使扣锁爪脱离方孔33而解除扣锁,可以把带引线的外壳H从该端子环3的安装部32上取下。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部45为上述这种结构,但如果端子环3是树脂制成的,如图9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那样,可以把由钩片组成的保持部35设置在端子环3的安装部32的侧部。
由于外壳41的形状同不使用端子环3的现有扬声器架5的形状不相符合,因而在目前状态下就不能在现有扬声器中使用,但是,将来通过实现端子环3形状的最优化和标准化,特别是实现不使用端子环3的现有扬声器架5的形状的最优化和标准化,按照该标准形状来设计连接器接头42和外壳41的形状,这样就能制造出可在两种扬声器中共用的连接器。在说明书附图中的立体图中省略了振动板等以便于说明。
通过上述结构,在布线作业中,当安装设在端子环3上的安装部32时,保持在该外壳中的连接器接头42就会同平编锦丝线2的端部相接触而完成连接配线,由此就能大大减轻操作者指尖上的压力。
而且,由于正极侧和负极侧同时进行连接而使插入次数变为一次,则布线作业变得容易而成为布线作业的省力方案中的非常有效的措施,能够大大减轻布线作业时的负担。
在实施例这种结构中,由于不在端子环3上安装端子接头54a、54b,就大大削减了制造装配环R的工时,结果大大削减了扬声器的装配工时。
虽然扬声器的装配中的端子安装工序在扬声器生产的自动化中是极其困难的工序,但事实上完全没有了端子安装工序,因而对扬声器生产全部工序的自动化极为有利。而且,由于端子环3是树脂制成的,就能用注射成型等非常容易地获得复杂的形状,而且可以利用树脂的材质来附加用于外壳固定的保持部。
根据本发明的扬声器的布线构造,在布线作业时,当在设在端子环上的安装部上安装外壳时,保持在该外壳内的连接器接头就会同平编锦丝线的端部相接触而完成连接配线,因而能大大减轻操作者指尖的压力。
由于正极侧和负极侧同时进行连接而使插入次数变为一次,则布线作业变得容易而成为布线作业的省力方案中的非常有效的措施,可以大大减轻布线作业时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