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茶叶采摘用工紧缺矛盾日益加剧。尤其是作为主要名茶的龙井茶鲜叶,目前几乎全部依赖手工采摘,成本非常高,采用传统采茶机采摘鲜叶与现有加工机械装备衔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龙井茶产品是目前比较好的的技术路径,是茶叶企业必然的发展方向。
申请人于2014.05.14申请了名称为:一种新型机制龙井茶加工方法,申请号为201410202682.4、公开号CN103960382A的发明专利。该新型机制龙井茶加工方法包括杀青处理、青锅处理、一次过筛处理、一次回软处理、成型处理、二次过筛处理、二次回软处理、辉锅处理和三次过筛处理。该发明通过对摊青、分筛、炒制、辉锅等设备、工艺的创新性衔接和运用,结合炒板角度、投叶量、温度、时间、筛子规格、回软时间等最佳参数的应用,实现龙井茶全机械化的高效率加工,而且所制得产品的综合品质超过手工产品,从而解决了目前简单机制龙井茶低品质及手工工艺低效率的实质性问题。
但是该方法主要适应手工采摘鲜叶、嫩度高、比较匀净鲜叶的龙井茶加工,不能完全适应机械采摘鲜叶的龙井茶加工。而机采鲜叶和手工采鲜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总体嫩度要比手工采摘的鲜叶要低,而且鲜叶大小不一、茶梗比较多、容重比较低,非常需要一种适应机械采摘茶鲜叶的龙井茶全机械化的龙井茶加工方法,以满足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适应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采用普通往复式茶叶采摘机,剪取嫩度高于一芽三叶的中、小叶种茶树嫩梢;
2)茶树嫩梢摊放在不锈钢丝网、尼龙丝网或竹篾制作的摊放架上,将摊放架放入摊放室进行摊青处理,处理至含水率达到69~71%;
3)将步骤2)得到的摊青叶采用摆动式杀青理条机进行杀青处理,茶鲜叶杀青理条后已成长条状;
4)将步骤3)得到的长条状杀青叶用抛振式茶叶分级机进行分级,分成破损单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以上等四个等级,在抛振式分级过程中,茶叶在筛面上快速跳跃运动,与空气快速实现热量交换,可使杀青叶迅速得到冷却,以保持茶叶的绿色;
5)分级后的一芽二叶杀青叶和一芽三叶的杀青叶分别采用茶叶切断机切成2~2.5min,并和一芽一叶茶叶合并;破损的单片直接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110~120℃烘干后另作他用;
6)将步骤5)得到的合并后杀青叶在30min内采用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进行第一次成形;
7)将步骤6)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8)将步骤7)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袋放入5~6℃的冷库中静置90~120min;
9)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采用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压扁成形;
10)将步骤9)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11)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在袋中静置60~90min;
12)将步骤11)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脱毫处理;
13)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用9号龙井筛筛除茶末,再3号龙井筛筛分成筛面茶和筛下茶,分别归类包装。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摊青处理条件:摊放室温度22~27℃、相对湿度55~70%,摊放架每层间隔15~20cm,摊放时间6~18h。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摆动式杀青理条机为公开号 CN205284874U公开的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杀青处理条件为:杀青温度:第一段450~550℃、第二段350~450℃、第三段200~250℃、第四段200~230℃,锅槽摆动频率184~186次/min。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为公开号CN205512048U公开的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进行第一次成形处理条件为:投叶量50g/min,压力9~10档,温度210~215℃,茶叶通过时间120~125s。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9)中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CB-981ZD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压扁成形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150g,工作温度158~161℃,第一阶段压力19~20圈10~12档,第二阶段压力24~25圈13~14档,第三阶段压力30~32圈14~15档,第四阶段压力24~25圈15~16档,出料阶段压力5圈17档。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中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脱毫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5~4.8kg,第一阶段温度38~39℃,时间13~15min,第二阶段温度40~45℃,时间20~25 min。
所述的一种机采茶鲜叶的全机械化龙井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3)中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辉锅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5~4.8kg,第一阶段温度155~160℃,时间22~24min,第二阶段温度160~170℃,时间25~27min。
本发明能完全适应机械采摘茶鲜叶的加工的,可充分利用中低等级的茶鲜叶原料,并且大幅度减少采摘和加工的用工成本,制成的龙井茶产品非常适合普通消费者消费和出口外销,可有效解决龙井茶生产企业的用工矛盾,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采用普通往复式茶叶采摘机,剪取嫩度高于一芽三叶中小叶种茶树嫩梢;
2)茶树嫩梢摊放在不锈钢丝网、尼龙丝网或竹篾制作的摊放架上,将摊放架放入摊放室进行摊青处理,摊青处理条件:摊放室温度24℃、相对湿度60%,摊放架每层间隔15cm,摊放时间12h,处理至含水率达到70%;
3)将步骤2)得到的摊青叶采用摆动式杀青理条机进行杀青处理,摆动式杀青理条机为公开号 CN205284874U公开的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杀青处理条件为:杀青温度:第一段500℃、第二段400℃、第三段220℃、第四段220℃,锅槽摆动频率185次/min,茶鲜叶杀青理条后已成长条状;
4)将步骤3)得到的长条状杀青叶用抛振式茶叶分级机进行分级,破损单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以上等四个等级,在抛振式分级过程中,茶叶在筛面上快速跳跃运动,与空气快速实现热量交换,可使杀青叶迅速得到冷却,以保持茶叶的绿色;
5)分级后一芽二叶杀青叶和一芽三叶的杀青叶分别采用茶叶切断机切成2min,并和一芽一叶茶叶合并;破损的单片直接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115℃烘干后另作他用;
6)将步骤5)得到的合并后杀青叶在30min内采用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进行第一次成形;
7)将压扁成形后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8)将步骤7)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袋放入5~6℃的冷库中静置110min;
9)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采用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压扁成形,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CB-981ZD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压扁成形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150g,工作温度160℃,第一阶段压力19圈10档,第二阶段压力24圈13档,第三阶段压力31圈14档,第四阶段压力24圈15档,出料阶段压力5圈17档;
10)将步骤9)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11)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在袋中静置80min;
12)将步骤11)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脱毫处理,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脱毫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6kg,第一阶段温度38℃,时间14min,第二阶段温度42℃,时间22min;
13)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辉锅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6kg,第一阶段温度158℃,时间23min,第二阶段温度165℃,时间26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用9号龙井筛筛除茶末,再3号龙井筛筛分成筛面茶和筛下茶,分别归类包装。
实施例2
1)采用普通往复式茶叶采摘机,剪取嫩度高于一芽三叶的中小叶种茶树嫩梢;
2)茶树嫩梢摊放在不锈钢丝网、尼龙丝网或毛竹制作的摊放架上,将摊放架放入摊放室进行摊青处理,摊青处理条件:摊放室温度22℃、相对湿度70%,摊放架每层间隔18cm,摊放时间12h,处理至含水率达到71%;
3)将步骤2)得到的摊青叶采用摆动式杀青理条机进行杀青处理,摆动式杀青理条机为公开号 CN205284874U公开的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杀青处理条件为:杀青温度:第一段450℃、第二段350℃、第三段200℃、第四段200℃,锅槽摆动频率184次/min,茶鲜叶杀青理条后已成长条状;
4)将步骤3)得到的长条状杀青叶用抛振式茶叶分级机进行分级,破损单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以上等四个等级,在抛振式分级过程中,茶叶在筛面上快速跳跃运动,与空气快速实现热量交换,可使杀青叶迅速得到冷却,以保持茶叶的绿色;
5)分级后一芽二叶杀青叶和一芽三叶的杀青叶分别采用茶叶切断机切成2min,并和一芽一叶茶叶合并;破损的单片直接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110℃烘干后备用;
6)将步骤5)得到的合并后杀青叶在30min内采用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进行第一次成形;
7)将步骤6)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8)将步骤7)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袋放入5~6℃的冷库中静置90min;
9)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采用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压扁成形,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CB-981ZD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压扁成形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150g,工作温度158℃,第一阶段压力19圈10档,第二阶段压力24圈13档,第三阶段压力30圈14档,第四阶段压力24圈15档,出料阶段压力5圈17档;
10)将步骤9)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11)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在袋中静置60min;
12)将步骤11)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脱毫处理,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脱毫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5kg,第一阶段温度38℃,时间15min,第二阶段温度40℃,时间225 min;
13)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辉锅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5kg,第一阶段温度155℃,时间24min,第二阶段温度160℃,时间27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用9号龙井筛筛除茶末,再3号龙井筛筛分成筛面茶和筛下茶,分别归类包装。
实施例3
1)采用普通往复式茶叶采摘机,剪取嫩度高于一芽三叶的中小叶种茶树嫩梢;
2)茶树嫩梢摊放在不锈钢丝网、尼龙丝网或毛竹制作的摊放架上,将摊放架放入摊放室进行摊青处理,摊青处理条件:摊放室温度27℃、相对湿度55%,摊放架每层间隔15cm,摊放时间6h,处理至含水率达到69%;
3)将步骤2)得到的摊青叶采用摆动式杀青理条机进行杀青处理,摆动式杀青理条机为公开号 CN205284874U公开的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摆动式杀青理条机杀青处理条件为:杀青温度:第一段550℃、第二段450℃、第三段250℃、第四段230℃,锅槽摆动频率186次/min,茶鲜叶杀青理条后已成长条状;
4)将步骤3)得到的长条状杀青叶用抛振式茶叶分级机进行分级,破损单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及一芽三叶以上等四个等级,在抛振式分级过程中,茶叶在筛面上快速跳跃运动,与空气快速实现热量交换,可使杀青叶迅速得到冷却,以保持茶叶的绿色;
5)分级后一芽二叶杀青叶和一芽三叶的杀青叶分别采用茶叶切断机切成2.5min,并和一芽一叶茶叶合并;破损的单片直接用自动链板式烘干机,120℃烘干后另作他用;
6)将步骤5)得到的合并后杀青叶在30min内采用扁形茶连续自动炒制机进行第一次成形;
7)步骤6)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8)将步骤7)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袋放入5~6℃的冷库中静置120min;
9)将步骤8)得到的茶叶采用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压扁成形,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CB-981ZD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智能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压扁成形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150g,工作温度161℃,第一阶段压力20圈12档,第二阶段压力25圈14档,第三阶段压力32圈15档,第四阶段压力25圈16档,出料阶段压力5圈17档;
10)将步骤9)得到的茶叶立即用风扇冷却至32℃以下;
11)将步骤10)得到的茶叶装入HDPE或LDPE袋中压紧并扎口,在袋中静置90min;
12)将步骤11)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脱毫处理,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脱毫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8kg,第一阶段温度39℃,时间13min,第二阶段温度45℃,时间20 min;
13)将步骤12)得到的茶叶采用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辉锅机为浙江银球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CMG-72型辉锅机,辉锅机辉锅处理条件为:投叶量每次4.8kg,第一阶段温度160℃,时间22min,第二阶段温度170℃,时间25min;
14)将步骤13)得到的茶叶用9号龙井筛筛除茶末,再3号龙井筛筛分成筛面茶和筛下茶,分别归类包装。
一种新型机制龙井茶加工方法(公开号CN103960382A)和本发明的对比如下表1:
如上表显示,虽然本发明不适合特级的龙井茶加工,售价会比特级龙井茶稍低,但龙井茶生产最大的成本是鲜叶采摘人工成本、其次是加工的人工成本,本发明所采用机械采摘的鲜叶,采摘成本大约是人工采摘成本的1%,加工效率提高了53.8%,非常适合工人紧缺、茶园面积比较大的龙井茶生产企业应用,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本发明通过不同工艺加工龙井茶感官审评比较,可以看出新工艺的感官总分高于手工加工的及简单机制的产品,品质提高非常明显,结果参见表2。
表2机采鲜叶原料 不同工艺加工扁形名优绿茶感官审评比较
注:从感官审评结果可以看出,新工艺所加工产品综合品质完全高于手工工艺及简单机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