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12129.6 (22)申请日 2016.02.04 A01K 6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究所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 106 号 (72)发明人 房景辉 蒋增杰 方建光 杜美荣 高亚平 李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李素红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57) 摘要 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它包括方体框架和一个以上的多管单元, 方体框 架一面由分格。
2、条分隔成规格相等的方形分格称 分格顶面, 所述多管单元由并列的板状 “U” 形叠 管和具有卡突的多孔平板组成, 板状 “U” 形叠管 垂直于多孔平板平面, 并通过 “U” 形管的两臂上 端与多孔平板的孔壁固定连接, 从而把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多个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平行依次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所有 “U” 形管的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多孔平板 平齐 ;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沙蚕的传统养殖方式, 使沙蚕养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免除了室 内养殖沙蚕搬运、 淘洗泥沙的繁重劳动, 且可以大 大增加沙蚕的养殖密度。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378693 U 2016.07.13 CN 205378693 U 1.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方体框架和一个以上的多管单元, 方体 框架一面由分格条分隔成规格相等的方形分格称分格顶面, 所述多管单元由并列的板状 “U” 形叠管和具有卡突的多孔平板组成, 所述的板状 “U” 形叠管是由一系列长度逐渐变短、 两个 “U” 形臂间距依次变小的 “U” 形管依次套叠而成, 两两U形管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系 列 “U” 形管的开口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板状 “U” 形叠管垂直于多孔平板平面, 并通过。
4、 “U” 形 管的两臂上端与多孔平板的孔壁固定连接, 从而把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固定在多孔平板下 方, 多个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平行依次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所有 “U” 形管的开口处于同一 水平面上并与多孔平板平齐; 所述的多孔平板上具有水平远离多孔平板方向延伸的1-4个卡突; 组成方体框架分格 顶面的边和分格条上具有与卡突相配套的卡槽; 板状 “U” 形叠管与多孔平板通过卡突与卡 槽扣合在一起组成多管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突两侧面为突 出的圆弧面, 卡槽垂直位于分格顶面的边和分格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5、, 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分格顶面对应的 面也有分格, 为分格底面, 分格底面由纵横交错的分格条组成, 所述的分格规格与分格顶面 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分格顶面与分格底面 之间有竖直支撑杆, 所述的支撑杆上下分别连接在纵横交错的分格条交叉点, 起到支撑作 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方体框架的顶角处设 有扣环, 上顶角的扣环用于把所述沙蚕养殖装置吊挂在海区, 下顶角的扣环可以用来悬挂 重物, 以在垂直方向上稳定所述沙蚕养殖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78693 U 2 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
6、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说是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沙蚕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底栖海洋生物, 主要以沉积物和动植物碎 片为食。 近年, 沙蚕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养殖方式主要以潮间带泥滩养殖为主, 这种传统 养殖方式受沙蚕栖息条件限制, 只能选在有沙蚕自然分布的区域, 其采捕主要靠大量人工 挖掘, 劳动强度大, 对潮间带底质环境造成破坏, 影响了养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采挖过程 很容易对沙蚕造成损伤, 降低了商品规格沙蚕的出成率。 即使在室内, 养殖沙蚕也离不开泥 沙作为其栖息基质。 这种传统养殖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必然阻碍。
7、沙蚕养殖产业的发展。 沙蚕养殖业亟需打破传统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技术, 推动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置, 解决现有技 术中使用泥沙作为养殖基质造成的操作不便等弊端, 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使用方便、 移动 灵活、 采收方便, 可以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使用, 也可以在室外池塘、 浅海等区域使用。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它包括方体框架和一个以上的多管单元, 方体框架一面 由分格条分隔成规格相等的方形分格称分格顶面, 所述多管单元由并列的板状 “U” 形叠管 和具有卡突的多孔平板组成。
8、, 所述的板状 “U” 形叠管是由一系列长度逐渐变短、 两个 “U” 形 臂间距依次变小的 “U” 形管依次套叠而成, 两两U形管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系列 “U” 形管 的开口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板状 “U” 形叠管垂直于多孔平板平面, 并通过 “U” 形管的两臂 上端与多孔平板的孔壁固定连接, 从而把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多个板 状 “U” 形叠管竖直平行依次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所有 “U” 形管的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 与多孔平板平齐; 0006 所述的多孔平板上具有水平远离多孔平板方向延伸的1-4个卡突; 组成方体框架 分格顶面的边和分格条上具有与卡突相配。
9、套的卡槽; 板状 “U” 形叠管与多孔平板通过卡突 与卡槽扣合在一起组成多管单元。 0007 进一步, 所述的卡突两侧面为突出的圆弧面, 卡槽垂直位于分格顶面的边和分格 条内。 0008 进一步, 与所述分格顶面对应的面也有分格, 为分格底面, 分格底面由纵横交错的 分格条组成, 所述的分格规格与分格顶面相同。 0009 进一步, 在分格顶面与分格底面之间有竖直支撑杆, 所述的支撑杆上下分别连接 在纵横交错的分格条交叉点, 起到支撑作用。 0010 进一步, 在方体框架的顶角处设有扣环, 上顶角的扣环用于把所述沙蚕养殖装置 吊挂在海区, 下顶角的扣环可以用来悬挂重物, 以在垂直方向上稳定所述沙。
10、蚕养殖装置。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78693 U 3 0011 所述沙蚕养殖装置的使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0012 (1)组装: 将所述多管单元根据卡槽和卡突位置卡入方体框架的分格内, 将所述组 合式沙蚕养殖装置在海水中浸泡3-5天; 0013 (2)放养沙蚕: 浸泡后,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从水中取出, 将准备好的沙蚕 均匀撒在所述装置的多孔平板上, 待沙蚕潜入多管单元的 “U” 形管后, 静置15-30分钟; 0014 (3)注水: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放入大型容器或水泥池中, 注入海水并浸没 整个所述的沙蚕养殖装置, 其中水温与沙蚕养殖用水的温差不超过3。
11、; 0015 (4)适应: 在步骤(3)所述的大型容器或水泥池中放置2-3天, 期间将脱离所述养殖 装置的沙蚕取出, 再重复步骤(2)、 (3), 使所有沙蚕稳定栖息于养殖装置内; 0016 (5)定置: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放置于室内养殖池、 池塘或悬挂于海区, 通 过悬挂方式养殖的装置底部需要通过在装置下顶角处设置的扣环将重物悬挂于装置正下 方; 0017 (6)收获: 养成后, 用水泵的出水管口对准多管单元的一侧, 将沙蚕冲出, 同时以网 袋盛接沙蚕。 001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9 1、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沙蚕的传统养殖方式, 使沙蚕养殖突破了时间。
12、和空间的限 制。 0020 2、 本实用新型免除了室内养殖沙蚕搬运、 淘洗泥沙的繁重劳动, 养殖装置通过清 洗可以重复使用。 0021 3、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 可以大大增加沙蚕的养殖密度。 0022 4、 本实用新型使用简便, 收获方便, 收获的沙蚕个体完整度高, 品质优。 附图说明 0023 图1方体框架俯视图: 1、 分格条, 2、 边, 3、 分格, 7、 卡槽; 0024 图2是板状 “U” 形叠管前视图: 5、 U型管; 0025 图3是多孔平板俯视图: 4、 卡突, 6、 孔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 但本实用新。
13、型的保护 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27 一种多孔沙蚕养殖装置, 如图1-3所示, 它包括方体框架和一个以上的多管单元, 方体框架一面由分格条1进行分隔成规格相等的方形称分格顶面, 所述的方体框架的8条边 2为塑料材质, 所述8条边用料宽1cm, 厚2cm, 长105cm, 宽103.4cm; 所述分格条为用料宽1cm、 厚1cm的塑料材质, 分格条把分格顶面分成88的分格3, 每个分格空当为11.812.0cm; 所 述多管单元由并列的板状 “U” 形叠管和每侧具有2个卡突4的多孔平板组成, 所述的板状 “U” 形叠管是由一系列长度逐渐变短、 两个 “U” 形臂间距依次变小的 “。
14、U” 形管5依次套叠而成, 两 两 “U” 形管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系列 “U” 形管的开口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板状 “U” 形叠 管垂直并开口于多孔平板平面, 所述板状 “U” 形叠管的 “U” 形管5端口与多孔平板的孔壁6固 定连接, 从而把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多个板状 “U” 形叠管竖直平行依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78693 U 4 次固定在多孔平板下方, 所有 “U” 形管的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多孔平板平齐; 所述多 管单元俯面观为中心对称结构, 所述 “U” 形叠管的管内径相同, 均为0.7cm, 管壁厚约0.2cm, 所述多。
15、管单元高度为8cm, 即板状 “U” 形叠管的高度为8cm。 0028 所述的多孔平板上具有水平远离多孔平板方向延伸的卡突; 组成方体框架分格顶 面的边和分格条上具有与卡突相配套的卡槽7; 所述的多管单元通过卡突与卡槽扣合在一 起。 0029 所述的卡突两侧面为突出的圆弧面, 卡槽垂直位于分格顶面的边和分格条内, 在 顶面分格的每个分格中, 方体框架的边有2个卡槽, 分格条上均有4个卡槽。 0030 与所述分格顶面对应的面也有分格, 为分格底面, 分格底面又纵横交错的分格条 组成, 所述的分格规格与分格顶面相同; 0031 在分格顶面与分格底面之间有竖直支撑杆, 所述的支撑杆上下分别连接在纵横。
16、交 错的分格条交叉点, 起到支撑作用, 支撑杆高度8cm。 0032 所述长方体框架的8个角上设置有内径为2cm的塑料环作为扣环。 上顶角的扣环用 于把所述沙蚕养殖装置吊挂在海区, 下顶角的扣环可以用来悬挂重物, 以在垂直方向上稳 定述沙蚕养殖装置。 0033 一种基于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其具体的使用步骤包括如下: 0034 (1)组装: 将所述多管单元根据卡槽和卡突位置卡入方体框架的分格内, 以直径为 0.8cm的聚乙烯绳通过框架上方四角的塑料扣环系紧, 并以相同长度汇合于方体框架上方, 打结; 0035 (2)将装置入海水浸泡: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在海水中浸泡3-5天; 0036 (。
17、3)放养沙蚕: 浸泡后,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从海水中取出, 将准备好的沙 蚕均匀撒在所述装置的多孔平板, 待沙蚕潜入多管单元的 “U” 形管后, 等待15-30分钟; 0037 (4)注水: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放入大型容器或水泥池中, 容器或水泥池中 的海水要浸没整个所述的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 其中海水温与沙蚕养殖用水温差不超过3 ; 0038 (5)适应: 在海水中放置2-3天, 期间将脱离所述养殖装置的沙蚕取出, 再重复步骤 (3)、 (4), 使所有沙蚕稳定栖息于养殖装置内; 0039 (6)定置: 将所述组合式沙蚕养殖装置放置于室内养殖池、 池塘或悬挂于海区, 通 过悬挂方。
18、式养殖的装置方体框架的下顶角也需要设置4个塑料扣环, 将坠石通过塑料扣环 悬挂于装置正下方; 0040 (7)收获: 养成后, 以水泵抽水并将出水管口对准多管单元的一侧, 将沙蚕从U型管 的另一端冲出, 同时以网袋盛接。 0041 使用本发明装置可以养殖长度规格为2-20cm的沙蚕, 基本覆盖了沙蚕养成期的全 部规格范围; 对相近规格的沙蚕, 其养殖密度可以达到1000条/m2以上, 这显著优于传统养 殖200-500条/m2的密度。 经过2个月的养殖沙蚕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采捕获得的成品 沙蚕完整度可以达到98。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78693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378693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378693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