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01770.7 (22)申请日 2016.01.05 A23F 3/06(2006.01) (71)申请人 云南下关沱茶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671000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下关建设西路 13 号 (72)发明人 陈国风 褚九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代理人 罗东 (54) 发明名称 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属于 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蒸茶装置包括加 茶斗、 存茶孔 (2) 、 蒸茶座 (3) 、 转盘 (4) 、 。
2、机架 (5) 、 转轴 (15) 、 蒸汽入口 (13) 和蒸汽管 (16) , 其特征 在于 : 两个相邻的蒸茶座 (3) 的上端固定有一呈 扇形状的上密封板 (6) , 转盘 (4) 的下方固定有一 呈圆形状的下密封板 (8) , 上密封板 (6) 的表面与 蒸茶座 (3) 上部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上密封板 (6) 通过螺丝和固定块 (7) 固定在蒸茶座 (3) 的侧 面, 下密封板 (8) 在其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与蒸 汽入口 (13) 位置相对应的蒸茶孔 (12) 。本发明通 过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 将存茶孔上端和下端封 堵起来, 使存茶孔中的茶叶在加茶和蒸茶过程中, 不会有茶叶漏出来。
3、。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105532941 A 2016.05.04 CN 105532941 A 1.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包括加茶斗、 转盘 (4) 、 机架 (5) 、 转轴 (15) 和蒸汽入口 (13) , 所述转盘 (4) 的圆周上以等分排列的方式固定着若干个蒸茶座 (3) , 蒸茶座 (3) 内设有两个 存茶孔 (2) , 所述加茶斗中的茶叶通过扒茶手扒到存茶孔 (2) 中, 所述的蒸汽入口 (13) 下方 设有蒸汽管 (16) ,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相邻的蒸茶座 (。
4、3) 的上端固定有一呈扇形状的上密 封板 (6) , 转盘 (4) 的下方固定有一呈圆形状的下密封板 (8) , 所述上密封板 (6) 的表面与蒸 茶座 (3) 上部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上密封板 (6) 通过螺丝和固定块 (7) 固定在蒸茶座 (3) 的 侧面, 所述的下密封板 (8) 右边开设有一个与压茶装置相衔接的缺口, 下密封板 (8) 在其表 面上至少设有一个与蒸汽入口 (13) 位置相对应的蒸茶孔 (1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茶座 (3) 的前半 部分呈扇形, 后半部分呈长方形, 蒸茶座 (3) 通过螺丝固定在转盘 (4) 的外。
5、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与蒸汽入口 (13) 相对 应的存茶孔 (2) 的上方设有蒸茶盖 (1) , 所述的蒸茶盖 (1) 呈长方形, 蒸茶盖 (1) 表面上设有 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蒸汽出口 (14) , 蒸茶盖 (1) 固定在机架 (5) 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密封板 (8) 底 部焊接有调节螺丝 (9) , 调节螺丝 (9) 通过调节螺母 (10) 连接在调节支架 (11) 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调节支架 (11) 呈 横向Y字型, 调节支。
6、架 (11) 的左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架 (5) 上, 调节支架 (11) 的右端设有垂 直的两个通孔, 通孔中间设有一个用来固定调节螺母 (10) 的凹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2941 A 2 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碗臼状的紧压茶, 主要产地是云南。 沱茶的种类有两种, 以较细 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 经蒸压而制成称为 “云南沱茶” , 以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称 “云南普 洱沱茶” 或 “普洱沱茶” 。 沱茶的重量一般在100g以上, 其。
7、外径 8厘米, 高4.5厘米, 但随着现 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目前沱茶的造型正向小型化发展。 0003 目前市面上的小沱茶每个重3至5克, 适合饮用者一次饮用。 小沱茶的加工工艺一 般有加料、 热蒸、 压制、 定型及成品推出等工序。 我厂的小沱茶现代化加工技术研发在全国 最早, 于1996年申请了微型小沱茶机发明专利(申请号: 96101854.2), 2000年又申请了小沱 茶加工机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00132853.0) 。 目前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些小沱茶加工机 械, 如小颗粒沱茶机 (专利号: 201210548167.2) 等, 但任何沱茶加工设备, 都要在压茶前用 蒸汽对茶。
8、叶进行热蒸。 0004 我厂中国专利小沱茶加工机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00132853.0) 公开的蒸茶装置是 一个蒸盘, 蒸盘上设有与压盘上的工位相对应的存茶孔, 每个存茶孔下面均有一个可旋转 的蒸茶板, 蒸茶板上设有与存茶孔相应的细小通汽孔。 可旋转的蒸茶板的作用是防止茶叶 从存茶孔中漏出来。 当存茶孔定量加茶时, 蒸茶板用来阻止加入的散茶的下落, 并在蒸茶过 程中起到封闭存茶孔的作用, 当蒸茶结束后茶叶转入压茶工序时, 蒸茶板能通过压盘上的 部件被碰开, 蒸茶板的关闭是靠复位弹簧来实现。 但在实际生产中, 发现可旋转的蒸茶板与 存茶孔之间存在密封不严的问题, 存茶孔中的散茶在加工过程。
9、中不断有茶叶漏出, 带来原 料损耗率高的问题; 而且会使加工后的沱茶大小不均匀, 严重影响沱茶的外观质量。 此外, 蒸茶板是靠复位弹簧来关闭, 当复位弹簧运动500次后, 复位弹簧就不能正常使用而必须更 换, 还带来生产成本浪费的问题。 另该设备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即茶叶会从加茶斗中漏 出, 漏出的茶叶量高达原料量的一半, 这使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这是因为本设备茶叶进入存 茶斗的过程是: 当转盘停止时, 加茶斗内有一个挡片被碰开, 茶叶由加茶斗进入存茶孔; 当 转盘持续转动时, 加茶斗内的挡片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 从而完成存茶孔的进料工序。 但挡 片关闭后, 由于茶叶夹在挡片与存茶孔中间,。
10、 弹簧弹力无法克服阻挡, 从而导致挡片关闭不 严而使茶叶从加茶斗中漏出。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后的蒸茶装置, 通 过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 将存茶孔上部和下部封堵起来, 使存茶孔在加茶和蒸茶过程中, 不 会有茶叶漏出来, 因此能降低茶叶损耗率、 提高沱茶外形合格率、 而且提高1倍以上的生产 效率。 0006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包括加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532941 A 3 茶斗、 转盘、 机架、 转轴和蒸汽入口, 所述转盘的圆周上以等分排列的方式固定着若干个蒸 茶座。
11、, 蒸茶座内设有两个存茶孔, 所述加茶斗中的茶叶通过扒茶手扒到存茶孔中, 所述的蒸 汽入口下方设有蒸汽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相邻的蒸茶座的上端固定有一呈扇形状的 上密封板, 转盘的下方固定有一呈圆形状的下密封板, 上密封板的表面与蒸茶座上部表面 在同一个平面上, 所述的上密封通过螺丝和固定块固定在蒸茶座的侧面, 所述的下密封板 右边开设有一个与压茶装置相衔接的缺口, 下密封板在其表面上至少设有一个与蒸汽入口 位置相对应的蒸茶孔。 0007 本发明所述蒸茶座的前半部分呈扇形, 后半部分呈长方形, 蒸茶座通过螺丝固定 在转盘的外圆上。 0008 本发明在与蒸汽入口相对应的存茶孔的上方设有蒸茶。
12、盖, 所述的蒸茶盖呈长方 形, 蒸茶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蒸汽出口, 蒸茶盖固定在机架上。 0009 本发明所述的下密封板底部焊接有调节螺丝, 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母连接在调节 支架上。 0010 本发明所述的调节支架呈横向Y字型, 调节支架的左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架上, 调 节支架的右端设有垂直的两个通孔, 通孔中间设有一个用来固定调节螺母的凹槽。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 能避免茶叶从存茶孔中漏出来。 本发明由于在两个相邻的蒸茶座的上端固定有一上 密封板, 上密封板的表面与蒸茶座上部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上密封板的作用是替代加茶 斗内的挡片, 从而起到封堵存。
13、茶斗上端的作用, 避免茶叶从加茶斗中漏出来。 本发明由于在 转盘的下方固定有一下密封板, 下密封板能将蒸茶座中存茶孔的下端封堵起来, 使存茶孔 中的茶叶在加料和蒸茶过程中不会漏出来, 这样使加工后的沱茶大小均匀, 提高沱茶的外 形合格率。 0012 2、 能避免蒸茶时茶叶从存茶孔中喷出来。 本发明由于在与蒸汽入口相对应的存茶 孔上方设有蒸茶盖, 这样即使蒸汽压力过大, 蒸汽也不会将茶叶从存茶孔中喷出来, 使茶叶 损耗率降低。 0013 3、 能调节下密封板与蒸茶座底部的间隙。 本发明由于在下密封板底部焊接有调节 螺丝, 并通过调节螺母固定在调节支架的通孔中, 这样通过转动调节螺母, 使调节螺丝。
14、带动 下密封板做上升或下降运动, 从而调节下密封板与蒸茶座底部之间的间隙, 以适应不同品 种和不同大小的茶叶的加工。 0014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上密封板的主视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上密封板的俯视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下密封板的主视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上密封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0 图中, 1-蒸茶盖, 2-存茶孔, 3-蒸茶座, 4-转盘, 5-机架, 6-上密封板, 7-固定块, 8- 下密封板, 9-调节螺丝, 10-调节螺母, 11-调节支架, 1。
15、2-蒸茶孔, 13-蒸汽入口, 14-蒸汽出 口, 15-转轴, 16-蒸汽管。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532941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2所示, 一种小沱茶的蒸茶装置, 包括加茶斗、 转盘、 转轴、 蒸汽入口、 蒸汽 管、 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 转盘和转轴构成传动装置, 转轴的外部设有圆形的机架。 0022 所述的转盘的圆周上以等分排列的方式固定着6个蒸茶座, 所述的蒸茶座前半部 分呈扇形, 后半部分呈长方形, 长方形内设有两个圆柱形的存茶孔, 蒸茶座通过螺丝固定在 转盘的外圆上。 存茶孔的孔径为21mm, 深度为45 mm, 存茶孔中可装3g散茶。 加茶。
16、时, 加茶斗 中的茶叶通过扒茶手扒到存茶孔中。 0023 为防止茶叶在加料和蒸茶时从存茶孔中漏出来, 本发明在两个相邻的蒸茶座的上 端固定有一上密封板, 转盘下端固定有一下密封板, 上密封板的表面与蒸茶座上部表面在 同一个平面上, 所述的上密封板呈扇形, 左右两边设有向下的固定块, 上密封板通过螺丝和 固定块固定在蒸茶座的侧面。 所述的下密封板呈圆形, 右边开设有一个与压茶装置相衔接 缺口, 下密封板在圆形表面上设有1个蒸茶孔, 所述蒸茶孔的位置与存茶孔的下部相对应。 蒸茶孔的直径为2mm, 蒸茶孔以圆形整列均匀分布在直径为21mm的圆内, 蒸茶孔与下密封板 下方的蒸汽入口相连通。 当需要对茶。
17、叶进行2次蒸茶时, 下密封板的表面上可设置2个蒸茶 孔。 所述的下密封板底部焊接有调节螺丝, 调节螺丝通过调节螺母连接在调节支架上。 本发 明的调节支架呈横向Y字型, 调节支架的左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架上, 调节支架的右端设有 垂直的两个通孔, 通孔中间设有一个凹槽, 调节螺丝穿过调节支架的两个通孔, 调节螺母固 定在通孔中间的凹槽内。 下密封板的调节过程是转动调节螺母, 使调节螺丝带动下密封板 做上升或下降运动, 这样就能根据不同茶叶的种类和形状, 调节下密封板与蒸茶座底部之 间的间隙, 防止茶叶从存茶孔中漏出来。 0024 本发明还在与蒸汽入口相对应的存茶孔上方设有蒸茶盖, 所述的蒸茶盖呈长。
18、方形 状, 蒸茶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2mm的蒸汽出口, 蒸汽出口的位置与存茶孔的上部相对 应, 蒸汽出口以圆形整列均匀分布在直径为21mm的圆内。 这样蒸茶时, 存茶孔中的蒸汽可以 从蒸汽出口中排出, 而且防止蒸汽压力过大时, 蒸汽将茶叶从存茶孔中喷出来。 0025 本发明工作时, 当转盘转动带动蒸茶座的存茶孔运行到蒸汽入口上方时, 转盘下 端的下密封板正好将存茶孔的下端封堵起来, 蒸汽通过下密封板上的蒸茶孔, 将蒸汽通入 存茶孔中, 对存茶孔中的茶叶加热, 此时由于存茶孔上方的上密封板与蒸茶座处在同一个 平面, 因此上密封板能将存茶孔的上端封堵起来, 避免茶叶从存茶孔中漏出来。 本发明茶叶 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损耗, 而且相比以前的小沱茶加工机, 其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532941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105532941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105532941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105532941 A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105532941 A 9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105532941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