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育秧筒.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700594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736503.6

申请日:

20131114

公开号:

CN203860125U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10

主分类号:

A01G9/10

申请人:

杨楠

发明人:

杨楠,王东,刘涛

地址:

710403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钟徐村中西街27号

优先权:

CN201320736503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链式育秧筒属于农业育秧设备,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移栽的育秧容器。链式育秧筒由两条等宽的可降解塑料带加工而成,可降解塑料带经过热压在其上等距地形成一定长度的连接带,连接带上压有通孔,可以使连接带在一定牵引力的作用下展开成具有特定长度的连接条,由连接条的长度控制秧苗的株距。链式育秧筒在移栽时可由一端引出,将所有筒苗按顺序逐个牵引至移栽位置,由此可以省去移栽机中用于分苗、供苗、控制株距的机械结构,使移栽过程简化,便于推广。

权利要求书

1.链式育秧筒,包括由两条可降解塑料带形成的筒体(1)和连接带(2)、水溶性胶层(3)、硬纸带(4)和拉环(9),其特征在于:筒体(1)与连接带(2)交替排列形成连续的筒链,简体(1)与连接带(2)的长度之比为3:1;筒体(1)上下两端开口;筒链呈之字形折叠,层间平行,相邻筒链层的连接带等距错开、隔层对齐,相邻筒链层间用水溶性胶层(3)粘合;相邻筒链层问等距分布有硬纸带(4),硬纸带(4)与连接带(2)等长等宽并对齐;连接带(2)两侧的通孔(6)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垂直的线条,其中一条两端有缺口,另一条中间有缺口,连接带中间的通孔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平行的线条,除了中间线外其余线条长度略短于连接带(2)的长度(L2),相邻的线条中一条左对齐一条右对齐,中问线贯通连接带(2)的整个长度,中间线两侧的线条以中间线为对称线;拉环(9)位于折叠体两个连续面中部沿长度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其特征在于可降解塑料带的材料包括聚乳酸酯或其它可降解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高度,即可降解塑料带的宽度为20-5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其特征在于通孔(6)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其它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胶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淀粉、糊精、羧甲基纤维素、聚维酮、其它可水解或降解的胶粘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其特征在于折叠体两个连续面中部的拉环(9),拉环内直径大于5毫米,拉环间距20-100毫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育秧设备,适用于需要育秧移栽的农作物。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容器育秧方法主要有穴盘、纸筒、营养钵等。育出的秧苗多呈单株状, 移栽时靠人工、半自动机械或全自动移栽机植入大田。人工移栽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半自 动机械依靠人工分苗和供苗,分苗工作机械重复易使人疲劳,而且移栽速度受人工供苗速度的限制很难提 高;全自动移栽机靠机械运动来实现分苗和供苗,结构复杂、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偏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穴盘和纸筒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链式育秧筒。该链式育秧筒在育 秧时呈紧密排列,各个筒体之间不留缝隙,能节省空间;移栽时由一端牵引可将整盘筒苗呈链状引出,由 此可以省略分苗和供苗的工人或机械。同一链上相邻的苗筒间有连接带,连接带可展开成连接条,由连接 条的长度控制株距,由此可以省略移栽机械上的株距控制部分,简化设备结构。易于实现机械化移栽。

该链式育秧筒的设计是,由等宽的两条可降解塑料带经过热压在其上形成等宽等间隔的连接带,连接 带中有热压形成的S型纹路,在一定牵引力的作用下可展开成连接条。相邻连接带之间的部分形成上下开 口的筒形结构,是链式育秧筒承载营养体和秧苗的部分。在连接带的同一侧用水溶性胶粘上与连接带等宽 的硬纸带,用于装入营养体时的竖向支撑。筒链呈之字型折叠,层间用水溶性胶粘合。最外边的两个面上 等距粘有拉环,便于从折叠状态展开成播种状态。

链式育秧筒在折叠状态下呈层状紧密排列,层间空隙小,占用空间小便于运输和存储。展开成播种状 态时,各个筒体相邻呈蜂窝状,整体上呈近似长方体的结构。秧苗移栽时链式育秧筒进一步展开成链状由 始端引出。株距由连接条的长短控制,连接条的长度由相应作物的需要决定,不同作物对应的苗筒参数不 同。

附图说明:

图1是链式育秧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链式育秧筒展开后的顶视图;

图3是链式育秧筒折叠方式示意图;

图4是链式育秧筒展开成播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连接带的放大图;

图6是连接带展开成连接条的示意图;

图7是链式育秧筒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顶视图。

图中序号说明:1、筒体;2、连接带;3、水溶性胶层;4、硬纸带;5、连接带和纸带粘合后的结构; 6、通孔;7、由连接带展开成的连接条;8、链式育秧筒的折叠体;9、拉环;L1、筒体部分长度;L2、连 接带部分长度;L3、一小节的总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链式育秧筒的主体由两条等宽的可降解塑料带组成,在其上 等间隔地用热压方法形成一定长度的连接带如图1所示,也起分隔作用。可降解塑料带的宽度范围为20mm 到300mm由所要栽种的秧苗种类决定。连接带的长度与筒体的长度之比为定值,L2∶L1=1∶3,一个连接带 与一个紧邻的筒体构成一个小节,一小节的总长L3=L2+L1,整个筒链就是这样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重复 延伸。筒体是由两片可降解塑料带压合成的,截面形状在展开后自然地呈六边形如图2所示。

热压后的可降解塑料带形成了基本的筒链结构。筒链按之字形折叠,相邻筒链的连接带等距错开、隔 层对齐如图3所示。用水溶性胶3粘合在一起,一个连接带2对应一个硬纸带4。硬纸带4与连接带等长 主要在装入营养土时起竖向支撑作用。

筒体1间的连接带2由热压形成,其上分布有如图5所示的通孔6,通孔6的排列形式:在连接带的 两侧的通孔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垂直的线条,其中一条线两端有缺口,另一条中间有缺口;连接带中间的通 孔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平行的线条,除了中间线外其余线条的长度略短于连接带2的长度L2,相邻的线条 中一条左对齐一条右对齐,中间线贯通连接带2的整个长度;中间线两侧的线条以中间线为对称线。按图 5形式分布的通孔能使连接带在一定牵引力的作用下展开成图6所示的连接条7。

筒链折叠后的形状类似一个长方体如图7中所示的链式育秧筒折叠体8,在长方体的两个连续面上等 距粘有一排拉环9,拉环内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20mm到80mm,排列方式如图7、8所示。

链式育秧筒在储存和运输时呈折叠状态如图7、8,占用空间小方便储运。播种时,同时牵拉折叠体两 边的拉环可方便地使链式育秧筒展开成播种状态如图4所示。各个筒体间紧密排列如蜂窝状,最大限度的 节省空间,方便工厂化育秧。经过育秧过程中的浇水,水溶性胶已经被溶解掉了。到了移栽时从一端牵引 即可将所有筒苗按顺序逐个迁出到移栽位置,此过程不需要复杂的分苗和供苗装置,可以简化移栽设备。 迁出时连接带2可展开成连接条7,由连接条7的长度来控制株距,连接条7的长度对应于不同的秧苗而 不同。由育秧筒本身来控制株距,可以省掉移栽机械上的株距控制机构,使移栽过程进一步简化。筒体随 筒苗一起买入土中,筒体由可降解塑料与硬纸带组成,在土壤中均可降解,不污染环境。筒链折叠时成之 字形,层与层之间平行排列,没有复杂的折叠步骤,方便生产,利于推广。

链式育秧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链式育秧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链式育秧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链式育秧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链式育秧筒.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012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8 CN 203860125 U (21)申请号 201320736503.6 (22)申请日 2013.11.14 A01G 9/10(2006.01) (73)专利权人 杨楠 地址 710403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尚村镇钟 徐村中西街 27 号 (72)发明人 杨楠 王东 刘涛 (54) 实用新型名称 链式育秧筒 (57) 摘要 链式育秧筒属于农业育秧设备, 是一种用于 自动化移栽的育秧容器。链式育秧筒由两条等宽 的可降解塑料带加工而成, 可降解塑料带经过热 压在其上等距地形成一定长度的连接带, 连接带。

2、 上压有通孔, 可以使连接带在一定牵引力的作用 下展开成具有特定长度的连接条, 由连接条的长 度控制秧苗的株距。链式育秧筒在移栽时可由一 端引出, 将所有筒苗按顺序逐个牵引至移栽位置, 由此可以省去移栽机中用于分苗、 供苗、 控制株距 的机械结构, 使移栽过程简化, 便于推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60125 U CN 203860125 U 1/1 页 2 1. 链式育秧筒, 包括由两条可降解塑料带形成的筒体。

3、 (1) 和连接带 (2)、 水溶性胶层 (3)、 硬纸带(4)和拉环(9), 其特征在于 : 筒体(1)与连接带(2)交替排列形成连续的筒链, 简体 (1) 与连接带 (2) 的长度之比为 3 : 1 ; 筒体 (1) 上下两端开口 ; 筒链呈之字形折叠, 层 间平行, 相邻筒链层的连接带等距错开、 隔层对齐, 相邻筒链层间用水溶性胶层 (3) 粘合 ; 相邻筒链层问等距分布有硬纸带 (4), 硬纸带 (4) 与连接带 (2) 等长等宽并对齐 ; 连接带 (2) 两侧的通孔 (6) 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垂直的线条, 其中一条两端有缺口, 另一条中间有缺 口, 连接带中间的通孔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平行。

4、的线条, 除了中间线外其余线条长度略短于 连接带(2)的长度(L2), 相邻的线条中一条左对齐一条右对齐, 中问线贯通连接带(2)的整 个长度, 中间线两侧的线条以中间线为对称线 ; 拉环 (9) 位于折叠体两个连续面中部沿长 度方向排列。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链式育秧筒, 其特征在于可降解塑料带的材料包括聚乳酸酯 或其它可降解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 其特征在于筒体(1)的高度, 即可降解塑料带的 宽度为 20-500 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链式育秧筒, 其特征在于通孔 (6) 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 : 圆 形、 椭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

5、形、 其它多边形。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链式育秧筒, 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胶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 淀粉、 糊精、 羧甲基纤维素、 聚维酮、 其它可水解或降解的胶粘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育秧筒, 其特征在于折叠体两个连续面中部的拉环(9), 拉环内直径大于 5 毫米, 拉环间距 20-100 毫米。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60125 U 2 1/2 页 3 链式育秧筒 技术领域 :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育秧设备, 适用于需要育秧移栽的农作物。 背景技术 : 0002 目前, 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容器育秧方法主要有穴盘、 纸筒、 营养钵等。

6、。育出的 秧苗多呈单株状, 移栽时靠人工、 半自动机械或全自动移栽机植入大田。人工移栽速度慢、 劳动强度大、 人工成本高 ; 半自动机械依靠人工分苗和供苗, 分苗工作机械重复易使人疲 劳, 而且移栽速度受人工供苗速度的限制很难提高 ; 全自动移栽机靠机械运动来实现分苗 和供苗, 结构复杂、 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偏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 0003 针对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穴盘和纸筒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链式育秧 筒。该链式育秧筒在育秧时呈紧密排列, 各个筒体之间不留缝隙, 能节省空间 ; 移栽时由一 端牵引可将整盘筒苗呈链状引出, 由此可以省略分苗和供苗的工人或机械。同一链上相邻 。

7、的苗筒间有连接带, 连接带可展开成连接条, 由连接条的长度控制株距, 由此可以省略移栽 机械上的株距控制部分, 简化设备结构。易于实现机械化移栽。 0004 该链式育秧筒的设计是, 由等宽的两条可降解塑料带经过热压在其上形成等宽等 间隔的连接带, 连接带中有热压形成的 S 型纹路, 在一定牵引力的作用下可展开成连接条。 相邻连接带之间的部分形成上下开口的筒形结构, 是链式育秧筒承载营养体和秧苗的部 分。在连接带的同一侧用水溶性胶粘上与连接带等宽的硬纸带, 用于装入营养体时的竖向 支撑。筒链呈之字型折叠, 层间用水溶性胶粘合。最外边的两个面上等距粘有拉环, 便于从 折叠状态展开成播种状态。 00。

8、05 链式育秧筒在折叠状态下呈层状紧密排列, 层间空隙小, 占用空间小便于运输和 存储。展开成播种状态时, 各个筒体相邻呈蜂窝状, 整体上呈近似长方体的结构。秧苗移栽 时链式育秧筒进一步展开成链状由始端引出。株距由连接条的长短控制, 连接条的长度由 相应作物的需要决定, 不同作物对应的苗筒参数不同。 附图说明 : 0006 图 1 是链式育秧筒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 0007 图 2 是链式育秧筒展开后的顶视图 ; 0008 图 3 是链式育秧筒折叠方式示意图 ; 0009 图 4 是链式育秧筒展开成播种状态的示意图 ; 0010 图 5 是连接带的放大图 ; 0011 图 6 是连接带展开成连。

9、接条的示意图 ; 0012 图 7 是链式育秧筒折叠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 0013 图 8 是图 7 的顶视图。 说 明 书 CN 203860125 U 3 2/2 页 4 0014 图中序号说明 : 1、 筒体 ; 2、 连接带 ; 3、 水溶性胶层 ; 4、 硬纸带 ; 5、 连接带和纸带粘 合后的结构 ; 6、 通孔 ; 7、 由连接带展开成的连接条 ; 8、 链式育秧筒的折叠体 ; 9、 拉环 ; L1、 筒 体部分长度 ; L2、 连接带部分长度 ; L3、 一小节的总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 链式育秧筒的主体由两条等宽的可降解 塑。

10、料带组成, 在其上等间隔地用热压方法形成一定长度的连接带如图 1 所示, 也起分隔作 用。可降解塑料带的宽度范围为 20mm 到 300mm 由所要栽种的秧苗种类决定。连接带的长 度与筒体的长度之比为定值, L2L1=13, 一个连接带与一个紧邻的筒体构成一个小节, 一小节的总长 L3=L2+L1, 整个筒链就是这样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重复延伸。筒体是由两片 可降解塑料带压合成的, 截面形状在展开后自然地呈六边形如图 2 所示。 0016 热压后的可降解塑料带形成了基本的筒链结构。筒链按之字形折叠, 相邻筒链的 连接带等距错开、 隔层对齐如图 3 所示。用水溶性胶 3 粘合在一起, 一个连接带 。

11、2 对应一个 硬纸带 4。硬纸带 4 与连接带等长主要在装入营养土时起竖向支撑作用。 0017 筒体 1 间的连接带 2 由热压形成, 其上分布有如图 5 所示的通孔 6, 通孔 6 的排列 形式 : 在连接带的两侧的通孔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垂直的线条, 其中一条线两端有缺口, 另一 条中间有缺口 ; 连接带中间的通孔排列成与筒链方向平行的线条, 除了中间线外其余线条 的长度略短于连接带 2 的长度 L2, 相邻的线条中一条左对齐一条右对齐, 中间线贯通连接 带 2 的整个长度 ; 中间线两侧的线条以中间线为对称线。按图 5 形式分布的通孔能使连接 带在一定牵引力的作用下展开成图 6 所示的连接条。

12、 7。 0018 筒链折叠后的形状类似一个长方体如图 7 中所示的链式育秧筒折叠体 8, 在长方 体的两个连续面上等距粘有一排拉环9, 拉环内直径不小于10mm, 间距20mm到80mm, 排列方 式如图 7、 8 所示。 0019 链式育秧筒在储存和运输时呈折叠状态如图 7、 8, 占用空间小方便储运。播种时, 同时牵拉折叠体两边的拉环可方便地使链式育秧筒展开成播种状态如图 4 所示。各个筒体 间紧密排列如蜂窝状, 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 方便工厂化育秧。经过育秧过程中的浇水, 水 溶性胶已经被溶解掉了。 到了移栽时从一端牵引即可将所有筒苗按顺序逐个迁出到移栽位 置, 此过程不需要复杂的分苗和。

13、供苗装置, 可以简化移栽设备。迁出时连接带 2 可展开成连 接条 7, 由连接条 7 的长度来控制株距, 连接条 7 的长度对应于不同的秧苗而不同。由育秧 筒本身来控制株距, 可以省掉移栽机械上的株距控制机构, 使移栽过程进一步简化。 筒体随 筒苗一起买入土中, 筒体由可降解塑料与硬纸带组成, 在土壤中均可降解, 不污染环境。筒 链折叠时成之字形, 层与层之间平行排列, 没有复杂的折叠步骤, 方便生产, 利于推广。 说 明 书 CN 203860125 U 4 1/3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60125 U 5 2/3 页 6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60125 U 6 3/3 页 7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60125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