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700115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7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4493.3

申请日:

20111116

公开号:

CN102523862B

公开日:

201305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G01N21/31,G01N30/02

主分类号:

A01G1/00,G01N21/31,G01N30/02

申请人:

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占芝,王学东,王松林,生可心,于玲玲

地址: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高科路15号

优先权:

CN201110364493A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东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的栽培和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与采收,同时研究了抱茎苦荬菜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抱茎苦荬菜中大类活性成分黄酮、总酚酸的比色法测定法和菊苣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咖啡酰酒石酸的液相梯度洗脱的一测多评方法。该发明的抱茎苦荬菜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2茬种植和采收,节约了土地资源,且单位亩产提高了100%-150%,药材质量符合中药注射剂用药材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温室育苗(1)种子处理①种子采收: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大部分瘦果变黑时,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棕色时收获种子;将植株拔出,放通风阴凉处,后熟3~5天,脱粒,晾晒,除杂,包装;②种子储藏: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待种子含水量10~13%时,装在布袋中,内放细辛20~40g/kg/包,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3年;③种子处理:储藏期间变温处理;a.种子的变温处理: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储藏温度为15~20℃;播种前第一月份,储藏温度为0~6℃储藏15天,15~20℃储藏15天;b.种子的赤霉素处理:播种前赤霉素处理,用4%的赤霉素乳油800倍液,浸泡20小时,出苗率可达至少90%;(2)温室育苗①土壤处理:土壤处理配方: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15kg,熟石灰0.2kg,磷酸氢铵钾复合肥10g,细沙10kg;与原土壤25cm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耙细整平;播前烤棚: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50℃持续5小时,灌透底墒水,待入渗后播种;②播期:温室地温高,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2月初和6月初播种;③播种:播种密度5000~8000粒/m,播种量5kg/亩,播种方法:用细干土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种子播下后,筛土0.5~1厘米,立即覆盖塑料透水膜;④淋喷灌:2~3天喷灌一次,灌水量3~6kg/m,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⑤苗床管理:播后苗床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苗高3厘米时间苗,最小苗间距1.0cm,平均苗间距2.0cm;用4%的赤霉素乳油3000倍液叶面喷雾2次,中间间隔7-10天;⑥幼苗适应性锻炼:移栽前20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和温度,增强光照;同时掐尖,植株高度8-10cm,促使植 株矮化和健壮,利于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⑦起苗: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栽;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3个;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10%少量带土,扎成100~200g小把,装入保湿的麻袋,运到移栽地;2)移栽(1)选地:①选择栽培地环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至少10g/kg,全氮0.2~2.0g/kg,全磷1.0~1.5g/kg,全钾10~15 g/kg;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600m以外;海拔200~500m;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1℃,七月平均气温24℃;无霜期165~185d;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②整地施肥:收获后,用2%石灰水溶液灌溉10m/亩,再深翻20cm,施入中药渣腐熟肥1000kg/亩,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亩;整地垄50cm,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垄高8cm,整地后立即覆膜,地膜选用60~80cm宽、厚度5~10μm的薄膜;(2)苗子筛选: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长至少10cm;(3)移栽:春季4月上旬进行,夏季移栽于7月中旬进行;每垄种二行,平均行距15cm,株距15cm,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栽植时用小木棒,按株行距开穴,每穴栽植一苗;(4)栽植密度:保苗密度为20~30万株/亩;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之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2)追肥: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按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 kg/亩;(3)水分管理:移栽地0~15cm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80g/kg就需要灌水;灌水量50m/亩;(4)病虫鼠害防治: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锈病用多菌灵100mg/l浓度喷雾防治,根腐病注意排积水,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5)收获前15天,用4%的赤霉素乳油4000倍液叶面喷雾,隔5天再喷1次,植株盛花期可维持7天; 4)采收(1)收割时期: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2个月,盛花期收割;(2)晾晒:水泥地面晾晒场,要求光照足,排水设施齐全,每天翻晒2-4次,待水分低于15%时,打包,50kg/包,贴签,入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栽培与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抱茎苦卖菜[Ixeris sonchifolia(Bge.)Hance],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等地。有记载,抱茎苦荬菜具有清热解毒、排毒、止痛之功效。民间主要用于治疗阑尾炎、扁桃体炎、无名肿痛等症。近年来,随着现代提取分离和波谱学技术以及现代药理学的飞速发展,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抱茎苦荬菜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黄酮、有机酸、酚酸、倍半萜内酯、三萜皂苷和腺苷化合物,除此之外还含有甾醇、香豆素、木脂素、维生素、氨基酸、糖和无机盐等类化合物。 

抱茎苦荬菜目前完全依靠野生资源供应市场。野生资源分布地区分散,气候差异大,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分布区在我国海拔100~300m范围内。抱茎苦荬菜野生为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草地、果园及林下,生长速度比较慢。由于抱茎苦荬菜种子萌发和在土层深度不同,导致抱茎苦荬菜花期5~9月,果期7~10月,种子成熟期在6月中旬一直延续到10月下旬,不利于集中采集和加工。 

由于抱茎苦荬菜种子直径约0.1毫米左右,种子发芽率低,在野生条件下抱茎苦荬菜的自然繁殖率很低,生长缓慢,难以恢复药源。抱茎苦荬菜分布地区大多为草地和林区,采收过程中,形成很重要的风蚀和水蚀的点源。因此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即是保护抱茎苦荬菜野生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消除草被破坏隐患,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提供苦碟子注射液生产用药材的需要。但是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人工栽培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技术。 

辽宁省中东部,东经120.10~123.13,北纬38.2~42.2,全境南北最长350km,东西最宽180km。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表径流比较丰富,境内河道总长5 421.6km,其中大河长度648.7km,中、小河流长度为7172.9km。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丰沛,气温较高,冬季降水较少,气温较低。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历史上极端最 低气温为-30.4℃,极端最高气温为36.9℃。年平均降水量为700mm。鞍山市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3h,无霜期为180d左右。土地资源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形成了西北平原农林渔土地利用区、西部冲积平原农渔土地利用区、城市土地利用区,中部波状平原农林果土地利用区,东南低山丘陵林果农土地利用区、南部低山林农土地利用区。总体来说,辽东半岛土质肥沃,是抱茎苦荬菜道地药材的主产地。 

因此,根据抱茎苦荬菜的野生习性,结合辽东半岛的气候和土壤特点,积极科学地采用现代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技术,实现高产和优质,以满足苦碟子注射液生产的需要,同时节约土地资源,由二年生植物,经过科学管理和培植,实现一年二茬栽植和收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一年2茬种植和采收,节约了土地资源,且单位亩产提高了100%-150%,药材质量符合中药注射剂用药材要求。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温室育苗 

1)、种子处理 

①种子采收: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大部分瘦果变黑时,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棕色时收获种子;将植株拔出,放通风阴凉处,后熟3~5天,脱粒,晾晒,除杂,包装; 

②种子储藏: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待种子含水量10~13%时,装在布袋中,内放细辛20~40g/kg/包,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3年; 

③种子处理: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a.种子的变温处理: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储藏温度为15~20℃;播种前第一月份,储藏温度为0~6℃储藏15天,15~20℃储藏15天; 

b.种子的赤霉素处理:播种前赤霉素处理,用4%的赤霉素乳油800倍液,浸泡20小时,出苗率可达至少90%; 

2)、温室育苗 

①土壤处理:土壤处理配方: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15kg,熟石灰0.2kg,磷酸氢铵钾复合肥10g,细沙10kg;与原土壤25cm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耙细整平;播前烤棚: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50℃持续5小时,灌透底墒水,待入渗后播种; 

②播种期:温室地温高,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2月初和6月初播种; 

③播种:播种密度5000~8000粒/m2,播种量5kg/亩,播种方法:用细干土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种子播下后,筛土0.5~1厘米,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④淋喷灌:2~3天喷灌一次,灌水量3~6kg/m2,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⑤苗床管理:播后苗床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苗高3厘米时间苗,最小苗间距1.0cm,平均苗间距2.0cm;用4%的赤霉素乳油3000倍液叶面喷雾2次,中间间隔7-10天。 

⑥幼苗适应性锻炼:移栽前20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和温度,增强光照;同时掐尖,植株高度约8-10cm,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利于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⑦起苗: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栽;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3个;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10%少量带土,扎成100~200g小把,装入保湿的麻袋,运到移栽地; 

2、移栽 

1)选地: 

①选择栽培地环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至少10g/kg,全氮0.2~2.0g/kg,全磷1.0~1.5g/kg,全钾10~15 g/kg;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600m以外;海拔200~500m;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1℃,七月平均气温24℃;无霜期165~185d;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 

②整地施肥:收获后,用2%石灰水溶液灌溉10m3/亩,,再深翻20cm,施入中药渣腐熟肥1000kg/亩,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亩;整地垄50cm,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垄高8cm,整地后立即覆膜,地膜选用60~80cm宽、厚度5~10μm的薄膜; 

2)苗子筛选: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长至少10cm; 

3)移栽: 春季4月上旬进行,夏季移栽于7月中旬进行;每垄种二行,平均行距15cm,株距15cm,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栽植时用小木棒,按株行距开穴,每穴栽植一苗; 

4)、栽植密度:保苗密度为20~30万株/亩;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 之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2)、追肥: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按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 

3)、水分管理:移栽地0~15cm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80g/kg就需要灌水;灌水量50m3/亩; 

4)、病虫鼠害防治: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锈病用多菌灵100mg/l浓度喷雾防治,根腐病注意排积水,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5)、收获前15天,用4%的赤霉素乳油4000倍液叶面喷雾,隔5天再喷1次。植株盛花期可维持7天。 

4、采收 

1)、收割时期: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2个月,盛花期收割; 

2)、晾晒:水泥地面晾晒场,要求光照足,排水设施齐全,每天翻晒2-4次,待水分低于15%时,打包,50kg/包,帖签,入库。 

5、质量评价和产量比较研究 

根据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的要求,随机选取10块10m2的面积,间隔距离不少于200m,采收,晒干,称重,按照苦碟子注射液用药材抱茎苦荬菜的质量控制方法检测,结果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且有效成分总黄酮、总酚酸、腺苷、菊苣酸、咖啡酰酒石酸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得含量均高于野生品,尤其腺苷、菊苣酸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平均含量超过50%以上,且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和杂质,均低于野生品,指纹图谱检测,栽培品与野生品相似度大于0.9。 

本发明现已在辽东半岛研究基地推广种植6000余亩,抱茎苦荬菜干产量1500kg/亩以上,可以满足全国抱茎苦荬菜药材的市场需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于提供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以便于大规模人工培植这种中草药,其野生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草地或林下由于采药引起的破坏得到有效抑制,为苦碟子注射液生产提供符合中药注射剂要求的合格中药材原料。 

(2)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育苗和移栽技术,缩短了生长周期,减少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了苦碟子注射液用药材的质量和批间稳定性,克服了野生药材质量差异大,批间稳定差,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从而确保苦碟子注射液安全有效。 

(3)由于采用了育苗栽培法,缩短了田间管理时间和生长周期,提高了土 地利用率。 

(4)建立完善的抱茎苦荬菜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新的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总酚酸,采用液相梯度洗脱法测定菊苣酸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达到一测多评的目的。 

(5)赤霉素的科学使用,加速抱茎苦荬菜种子发芽、出薹和开花,实现一年2茬栽种和收获,打破了野生状态下的二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规律,单位亩产量显著提高,超过普通模拟野生环境栽培的100%-150%,且药材的花叶比例明显提高,为野生品比例的1.5-2.0倍,保证了有效成分的含量。 

(6)本发明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大面积推广后产区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抱茎苦荬菜脱贫致富。 

附图说明

图1是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图2是以菊苣酸对照品量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图3是以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图4是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图5是以菊苣酸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温室育苗 

1)、种子处理 

①种子采收: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大部分瘦果变黑时,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棕色时收获种子;将植株拔出,放通风阴凉处,后熟3~5天,脱粒,晾晒,除杂,包装; 

②种子储藏: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待种子含水量10~13%时,装在布袋中,内放细辛20g/kg/包,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3年; 

③种子处理: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a.种子的变温处理: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储藏温度为15℃;播种前第一 月份,储藏温度为0℃储藏15天,15℃储藏15天; 

b.种子的赤霉素处理:播种前赤霉素处理,用4%的赤霉素乳油800倍液,浸泡20小时,出苗率可达至少90%; 

2)、温室育苗 

①土壤处理:土壤处理配方: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15kg,熟石灰0.2kg,磷酸氢铵钾复合肥10g,细沙10kg;与原土壤25cm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耙细整平;播前烤棚: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50℃持续5小时,灌透底墒水,待入渗后播种; 

②播期:温室地温高,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2月初和6月初播种; 

③播种:播种密度3000~4000粒/m2,播种量5kg/亩,播种方法:用细干土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种子播下后,筛土0.5厘米,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④淋喷灌:2天喷灌一次,灌水量3kg/m2,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⑤苗床管理:播后苗床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苗高3厘米时间苗,最小苗间距1.0cm,平均苗间距2.0cm;用4%的赤霉素乳油3000倍液叶面喷雾2次,中间间隔10天。 

⑥幼苗适应性锻炼:移栽前20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和温度,增强光照;同时掐尖,植株高度约10cm,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利于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⑦起苗: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栽;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3个;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10%少量带土,扎成100g小把,装入保湿的麻袋,运到移栽地; 

2、移栽 

1)、选地: 

①选地栽培地环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至少10g/kg,全氮0.2g/kg全磷1.0g/kg,全钾10g/kg;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600m以外;海拔200~500m;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1℃,七月平均气温24℃;5无霜期165~185d;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 

②整地施肥:收获后,用2%石灰水溶液灌溉100m3/亩’,再深翻20cm,施入中药渣腐熟肥1000kg/亩,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2;整地垄80cm,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垄高8cm,整地后立即覆膜,地膜选用60cm宽、厚度5μm的薄膜; 

2)、苗子筛选: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 病苗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长至少10cm; 

3)、移栽:春季4月上旬进行,夏季移栽于7月中旬进行;每垄种二行,平均行距15cm,株距15cm,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栽植时用小木棒,按株行距开穴,每穴栽植一苗; 

4)、栽植密度:保苗密度为20~30万株/亩;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之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2)、追肥: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按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 

3)、水分管理:移栽地0~15cm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80g/kg就需要灌水;灌水量50m3/亩; 

4)、病虫鼠害防治: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锈病用多菌灵100mg/l浓度喷雾防治,根腐病注意排积水,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5)、收获前15天,用4%的赤霉素乳油4000倍液叶面喷雾,隔5天再喷1次。植株盛花期可维持7天。 

4、采收 

1)、收割时期: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2个月,盛花期收割; 

2)、晾晒:水泥地面晾晒场,要求光照足,排水设施齐全,每天翻晒2-4次,待水分低于15%时,打包,50kg/包,帖签,入库。 

实施例2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温室育苗 

1)、种子处理 

①种子采收: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大部分瘦果变黑时,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棕色时收获种子;将植株拔出,放通风阴凉处,后熟3~5天,脱粒,晾晒,除杂,包装; 

②种子储藏: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待种子含水量10~13%时,装在布袋中,内放细辛30g/kg/包,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3年; 

③种子处理: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a.种子的变温处理: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储藏温度为18℃;播种前第一 月份,储藏温度为3℃储藏15天,18℃储藏15天; 

b.种子的赤霉素处理:播种前赤霉素处理,用4%的赤霉素乳油800倍液,浸泡20小时,出苗率可达至少90%; 

2)、温室育苗 

①土壤处理:土壤处理配方: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15kg,熟石灰0.2kg,磷酸氢铵钾复合肥10g,细沙10kg;与原土壤25cm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耙细整平;播前烤棚: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50℃持续5小时,灌透底墒水,待入渗后播种; 

②播期:温室地温高,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2月初和6月初播种; 

③播种:播种密度3000~4000粒/m2,播种量5kg/亩,播种方法:用细干土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种子播下后,筛土0.8厘米,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④淋喷灌:2天喷灌一次,灌水量4kg/m2,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⑤苗床管理:播后苗床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苗高3厘米时间苗,最小苗间距1.0cm,平均苗间距2.0cm;用4%的赤霉素乳油3000倍液叶面喷雾2次,中间间隔9天。 

⑥幼苗适应性锻炼:移栽前20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和温度,增强光照;同时掐尖,植株高度约9cm,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利于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⑦起苗: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栽;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3个;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10%少量带土,扎成150g小把,装入保湿的麻袋,运到移栽地; 

2、移栽 

1)、选地: 

①选地栽培地环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至少10g/kg,全氮1.2g/kg全磷1.3g/kg,全钾13g/kg;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600m以外;海拔200~500m;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1℃,七月平均气温24℃;5无霜期165~185d;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 

②整地施肥:收获后,用2%石灰水溶液灌溉100m3/亩’,再深翻20cm,施入中药渣腐熟肥1000kg/亩,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2;整地垄80cm,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垄高8cm,整地后立即覆膜,地膜选用70cm宽、厚度8μm的薄膜; 

2)、苗子筛选: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 病苗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长至少10cm; 

3)、移栽:春季4月上旬进行,夏季移栽于7月中旬进行;每垄种二行,平均行距15cm,株距15cm,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栽植时用小木棒,按株行距开穴,每穴栽植一苗; 

4)、栽植密度:保苗密度为20~30万株/亩;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之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2)、追肥: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按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 

3)、水分管理:移栽地0~15cm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80g/kg就需要灌水;灌水量50m3/亩; 

4)、病虫鼠害防治: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锈病用多菌灵100mg/l浓度喷雾防治,根腐病注意排积水,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5)、收获前15天,用4%的赤霉素乳油4000倍液叶面喷雾,隔5天再喷1次。植株盛花期可维持7天。 

4、采收 

1)、收割时期: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2个月,盛花期收割; 

2)、晾晒:水泥地面晾晒场,要求光照足,排水设施齐全,每天翻晒2-4次,待水分低于15%时,打包,50kg/包,帖签,入库。 

实施例3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温室育苗 

1)、种子处理 

①种子采收: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大部分瘦果变黑时,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棕色时收获种子;将植株拔出,放通风阴凉处,后熟3~5天,脱粒,晾晒,除杂,包装; 

②种子储藏: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待种子含水量10~13%时,装在布袋中,内放细辛40g/kg/包,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3年; 

③种子处理: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a.种子的变温处理: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储藏温度为20℃;播种前第一 月份,储藏温度为6℃储藏15天,20℃储藏15天; 

b.种子的赤霉素处理:播种前赤霉素处理,用4%的赤霉素乳油800倍液,浸泡20小时,出苗率可达至少90%; 

2)、温室育苗 

①土壤处理:土壤处理配方: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15kg,熟石灰0.2kg,磷酸氢铵钾复合肥10g,细沙10kg;与原土壤25cm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耙细整平;播前烤棚: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50℃持续5小时,灌透底墒水,待入渗后播种; 

②播期:温室地温高,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2月初和6月初播种; 

③播种:播种密度3000~4000粒/m2,播种量5kg/亩,播种方法:用细干土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种子播下后,筛土1厘米,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④淋喷灌:3天喷灌一次,灌水量6kg/m2,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⑤苗床管理:播后苗床保持湿润;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苗高3厘米时间苗,最小苗间距1.0cm,平均苗间距2.0cm;用4%的赤霉素乳油3000倍液叶面喷雾2次,中间间隔10天。 

⑥幼苗适应性锻炼:移栽前20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湿度和温度,增强光照;同时掐尖,植株高度约8-10cm,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利于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⑦起苗: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栽;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3个;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10%少量带土,扎成200g小把,装入保湿的麻袋,运到移栽地; 

2、移栽 

1)、选地: 

①选地栽培地环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至少10g/kg,全氮2.0g/kg全磷1.5g/kg,全钾15g/kg;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600m以外;海拔200~500m;年平均气温8℃~9℃,一月平均气温-11℃,七月平均气温24℃;5无霜期165~185d;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00mm; 

②整地施肥:收获后,用2%石灰水溶液灌溉100m3/亩’,再深翻20cm,施入中药渣腐熟肥1000kg/亩,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2;整地垄80cm,垄面宽40cm、垄沟宽20cm,垄高8cm,整地后立即覆膜,地膜选用60~80cm宽、厚度5~10μm的薄膜; 

2)、苗子筛选: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 病苗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长至少10cm; 

3)、移栽:春季4月上旬进行,夏季移栽于7月中旬进行;每垄种二行,平均行距15cm,株距15cm,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栽植时用小木棒,按株行距开穴,每穴栽植一苗; 

4)、栽植密度:保苗密度为20~30万株/亩;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之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2)、追肥: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按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钾复合肥5.0kg/hm; 

3)、水分管理:移栽地0~15cm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80g/kg就需要灌水;灌水量50m3/亩; 

4)、病虫鼠害防治: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锈病用多菌灵100mg/l浓度喷雾防治,根腐病注意排积水,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5)、收获前15天,用4%的赤霉素乳油4000倍液叶面喷雾,隔5天再喷1次。植株盛花期可维持7天。 

4、采收 

1)、收割时期: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2个月,盛花期收割; 

2)、晾晒:水泥地面晾晒场,要求光照足,排水设施齐全,每天翻晒2-4次,待水分低于15%时,打包,50kg/包,帖签,入库。 

实验例1 

抱茎苦荬菜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1.仪器与所用试剂 

仪器:SHIMADZU UV-18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工作站。 

试剂:试剂为分析纯,水为注射用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自制,经HPLC归一化法检测含量大于98%。 

2.测定波长的确立 

经绘制按方法制备的对照品溶液紫外吸收图谱,对照品溶液在506nm处有最大吸收,故506nm为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波长。 

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称取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10.24mg,置25ml量瓶中,加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含0.4096mg的溶液,分别 精密吸取0.5ml、1.5ml、2.5ml、3.5ml、4.5ml分别置于10ml量瓶中,加60%乙醇溶液至刻度,分别制成每1ml含0.04096mg、0.06144mg、0.1024mg、0.14336mg、0.18432mg的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5种浓度的溶液各5ml,其他按对照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测定吸收度,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对照品线性范围考察结果 

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y=6.0917x-0.005 

r=0.9997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浓度在0.02048~0.18432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4.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线性范围考察项下对照品溶液(0.1024mg/ml)5ml,按方法做6个平行的溶液,测定吸收度,测定结果见表2。 

表2精密度试验结果 

结论:对照品溶液精密度试验符合规定。 

5.稳定性试验 

按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每间隔30分钟测定1次,测定吸收度,测定结果见表3。 

表3稳定性试验结果 

结论:测定的吸收度值基本一致,RSD为1.07%。说明供试品溶液中的在2小时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6.重复性试验 

按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计算结果见表4。 

表4重复性试验结果 

结论:重复性试验符合规定。 

7.回收率试验考察 

取药材粉末0.5g,精密加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溶液(1.168mg/ml)5ml,其他操作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吸收度,计算,测定结果见表5。 

表5回收率试验结果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回收率在95.46~99.23%之间,RSD为1.44%,符合规定。 

实验例2 

抱茎苦荬菜药材总酚酸含量测定方法 

1.仪器与所用试剂 

仪器:SHIMADZU UV-18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工作站。 

试剂:试剂为分析纯,水为注射用水。菊苣酸,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经HPLC归一化法检测含量大于98%。 

2.测定波长的确立 

经绘制按方法制备的对照品溶液紫外吸收图谱,对照品溶液在746nm处有最大吸收,故746nm为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波长。 

3.菊苣酸对照品标准曲线考察 

精密称取菊苣酸对照品6.08mg,置10ml棕色量瓶中,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5ml置于50ml棕色量瓶中,加60%乙醇溶液至刻度,制成每1ml含0.0608mg的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ml,2ml,3ml,4ml,5ml,6ml,置于6只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60%乙醇至10ml,加0.3%十二烷基硫酸钠2ml及0.6%FeCl3·6H2O:0.9%K3[Fe(CN)6](1∶1)混合溶液1ml,混匀,在暗处放置5min,加0.1mol/l的HCL溶液至刻度,混匀,在暗处放置20min。以显色剂为空白,在波长7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见表6 

表6对照品标准曲线考察结果 

以菊苣酸对照品量为横坐标,吸收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方程为: 

y=2.0141x+0.0084 

r=0.9995 

结论:菊苣酸对照品浓度在0.0608~0.3648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4.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线性范围考察项下对照品溶液(0.0608mg/ml)5ml,按方法做6个 平行的溶液,测定吸收度,测定结果见表7。 

表7精密度试验结果 

结论:测定的吸收度值基本一致,RSD为1.03%,说明对照品溶液精密度试验符合规定。 

5.稳定性试验 

按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每间隔30分钟测定1次,测定吸收度,测定结果见表8。 

表8稳定性试验结果 

结论:测定的吸收度值基本一致,RSD为1.37%。说明供试品溶液中的在2小时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6.重复性试验 

按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计算结果见表9。 

表9重复性试验结果 

结论:重复性试验符合规定。 

7.回收率试验考察 

取药材粉末0.5g,精密加入菊苣酸对照品溶液(0.636mg/ml)5ml,其他操作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吸收度,计算,测定结果见表10。 

表10回收率试验结果 

结论:对照品加样回收率在95.48~98.86%之间,RSD为1.50%,符合规定。 

实验例3 

抱茎苦荬菜药材菊苣酸、咖啡酰酒石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测定方法 

1.仪器与所用试剂 

仪器:SHIMADZU-2010液相色谱仪及工作站。 

试剂:乙腈为色谱纯,其它试剂为分析纯,水为注射用水,菊苣酸、咖啡酰酒石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为自制,含量HPLC面积归一化法均大于98%。 

2.测定波长的确立 

经绘制菊苣酸、咖啡酰酒石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紫外吸收图谱,咖啡酰酒石酸在327.8nm处有最大吸收,菊苣酸在329.5nm处有最大吸收,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在348.5nm处有最大吸收,考虑样品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将测定的波长定为348nm。 

3.流动相筛选 

供试品溶液中,成分较复杂,因此选用梯度洗脱,按表进行梯度洗脱,各组分分离度良好,达到基线分离,因此确定本试验中含量测定的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按规定梯度洗脱。 

4.方法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乙腈,B为0.4%磷酸溶液(ml/ml)按表11进行洗脱;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48nm,结果见表12。 

表11梯度洗脱时间程序 

表12保留时间及理论板数 

注表中1:咖啡酰酒石酸;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菊苣酸 

结论:根据测定结果,暂定本试验中理论塔板数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色谱峰计不得低于3000。 

5.咖啡酰酒石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菊苣酸对照品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称取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5.04mg,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10.18mg、菊苣酸对照品4.98mg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l,置10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含咖啡酰酒石酸0.02016mg、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0.04072mg、菊苣酸0.01992mg的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2、6、10、14、18μl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色谱峰面积,测定结果见表13、14、15。 

表13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线性范围考察结果 

以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y=1344765.63x+3988.50 

r=0.9999 

结论: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进样量在0.08064~0.72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表1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线性范围考察结果 

以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y=1092189.34x+7636.20 

r=0.9997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进样量在0.16288~1.465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表15菊苣酸对照品线性范围考察结果 

以菊苣酸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y=1547827.56x-856.50 

r=0.9998 

结论:菊苣酸对照品进样量在0.07968~0.717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6.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线性范围考察项下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色谱峰面积,测定结果见表16、17、18。 

表16咖啡酰酒石酸精密度试验结果 

结论: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溶液精密度试验符合规定。 

表1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精密度试验结果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溶液精密度试验符合规定。 

表18菊苣酸精密度试验结果 

结论:菊苣酸对照品溶液精密度试验符合规定。 

7.稳定性试验 

取按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每间隔1小时进样1次,测定色谱峰面积,测定结果见表19、20、21。 

表19咖啡酰酒石酸稳定性试验结果 

结论:咖啡酰酒石酸色谱峰峰面积积分值基本一致,RSD为1.15%。说明供试 品溶液中的咖啡酰酒石酸在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表2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稳定性试验结果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色谱峰峰面积积分值基本一致,RSD为1.12%。说明供试品溶液中的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在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表21菊苣酸稳定性试验结果 

结论:菊苣酸色谱峰峰面积积分值基本一致,RSD为1.33%。说明供试品溶液中的咖啡酰酒石酸在4小时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8.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10μl,分别测定色谱峰面积,计算含量,取样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测定色谱峰面积,计算结果见表22、23、24。 

表22咖啡酰酒石酸重复性试验结果 

结论:咖啡酰酒石酸重复性试验符合规定。 

表2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重复性试验结果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重复性试验符合规定。 

表24菊苣酸重复性试验结果 

结论:菊苣酸重复性试验符合规定。 

9.回收率试验考察 

精密取样品0.5g,置1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溶液(0.543mg/ml)1ml,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溶液(1.132mg/ml)1ml,菊苣酸对照品溶液(0.586mg/ml)1ml,其他操作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色谱峰面积,计算,测定结果见表25、26、27。 

表25咖啡酰酒石酸回收率试验结果 

结论:咖啡酰酒石酸回收率在95.19~99.35之间,RSD为1.70%,符合规定。 

表2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回收率试验结果 

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回收率在95.36%~99.59%之间,RSD为1.52%,符合规定。 

表27菊苣酸回收率试验结果 

结论:菊苣酸回收率在95.26%~98.78%之间,RSD为1.73%,符合规定。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2386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5.08 CN 102523862 B *CN102523862B* (21)申请号 201110364493.3 (22)申请日 2011.11.16 A01G 1/00(2006.01) G01N 21/31(2006.01) G01N 30/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高科路 15 号 (72)发明人 马占芝 王学东 王松林 生可心 于玲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209 代理人 王东煜 CN 18。

2、64706 A,2006.11.22, CN 101584720 A,2009.11.25, CN 101524387 A,2009.09.09, CN 1817351 A,2006.08.16, 李建栋等 . 苦碟子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环 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人参研究 .2008,( 第 02 期 ), 战玉民等 . 苦碟子人工栽培技术 .人参研 究 .2011, (54) 发明名称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 茎苦荬菜的栽培和质量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 方法包括育苗、 移栽、 田间管理与采收, 同时研究 了抱茎苦荬。

3、菜质量控制方法, 包括抱茎苦荬菜中 大类活性成分黄酮、 总酚酸的比色法测定法和菊 苣酸、 木犀草素 -7-O-D- 葡萄糖醛酸苷和咖啡 酰酒石酸的液相梯度洗脱的一测多评方法。该 发明的抱茎苦荬菜栽培技术, 实现了一年 2 茬种 植和采收, 节约了土地资源, 且单位亩产提高了 100 -150, 药材质量符合中药注射剂用药材 要求。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于辉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9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9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23862 B CN 102。

4、523862 B *CN102523862B* 1/2 页 2 1.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步骤 : 1) 温室育苗 (1) 种子处理 种子采收 : 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 大部分瘦果变黑时, 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棕色 时收获种子 ; 将植株拔出, 放通风阴凉处, 后熟 3 5 天, 脱粒, 晾晒, 除杂, 包装 ; 种子储藏 : 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 待种子含水量 10 13时, 装在布袋中, 内放细 辛 20 40g/kg/ 包, 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 ; 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 3 年 ; 种子处理 : 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 a.种子的变温处。

5、理 : 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 储藏温度为1520; 播种前第一月份, 储 藏温度为 0 6储藏 15 天, 15 20储藏 15 天 ; b.种子的赤霉素处理 : 播种前赤霉素处理, 用4%的赤霉素乳油800倍液, 浸泡20小时, 出苗率可达至少 90% ; (2) 温室育苗 土壤处理 : 土壤处理配方 : 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 15kg, 熟石灰 0.2kg, 磷酸氢铵钾 复合肥 10g, 细沙 10kg ; 与原土壤 25cm 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 耙细整平 ; 播前烤棚 : 封闭 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 50持续 5 小时, 灌透底墒水, 待入渗后播种 ; 播期 : 温室地温高, 处理。

6、好的种子分别在 2 月初和 6 月初播种 ; 播种 : 播种密度 5000 8000 粒 m2, 播种量 5kg 亩, 播种方法 : 用细干土拌种子, 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 ; 种子播下后, 筛土 0.5 1 厘米, 立即覆盖塑料透水膜 ; 淋喷灌 : 2 3 天喷灌一次, 灌水量 3 6kg m2, 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 苗床管理 :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 ; 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 ;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及 时除草 ; 苗高3厘米时间苗, 最小苗间距1.0cm, 平均苗间距2.0cm ; 用4%的赤霉素乳油3000 倍液叶面喷雾 2 次, 中间间隔 7-10 天 ; 幼苗适应性锻炼 : 移栽前。

7、 20 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量, 降 低湿度和温度, 增强光照 ; 同时掐尖, 植株高度 8-10cm, 促使植 株矮化和健壮, 利于栽植后 形成大量分枝, 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 起苗 : 抱茎苦荬菜 2 月初育苗, 当年 4 月初起苗移栽, 6 月初播种当年 8 月起苗移栽 ; 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 3 个 ; 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 10少量带土, 扎成 100 200g 小把, 装入保湿的麻袋, 运到移栽地 ; 2) 移栽 (1) 选地 : 选择栽培地环境 : 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至少 10g kg, 全氮 0.2 2.0g kg, 全磷 1.。

8、0 1.5g kg, 全钾 10 15 g kg ; 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 路600m以外 ; 海拔200500m ; 年平均气温89, 一月平均气温-11, 七月平均气温 24 ; 无霜期 165 185d ; 年平均降水量 600 800mm ; 整地施肥 : 收获后, 用 2% 石灰水溶液灌溉 10m3/ 亩, 再深翻 20cm, 施入中药渣腐熟肥 1000kg 亩, 磷酸氢铵钾复合肥 50kg 亩 ; 整地垄 50cm, 垄面宽 40cm、 垄沟宽 20cm, 垄高 8cm, 整地后立即覆膜, 地膜选用 60 80cm 宽、 厚度 5 10m 的薄膜 ; (2) 苗子筛选 : 将。

9、腐烂、 发霉、 苗体有病斑虫伤、 割伤、 擦伤、 折断的伤病苗除去 ; 优质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23862 B 2/2 页 3 苗的外观特征是, 健壮、 无病虫感染、 无机械损伤、 表面光滑、 苗长至少 10cm ; (3) 移栽 : 春季 4 月上旬进行, 夏季移栽于 7 月中旬进行 ; 每垄种二行, 平均行距 15cm, 株距 15cm, 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 ; 栽植时用小木棒, 按株行距开穴, 每穴栽植一苗 ; (4) 栽植密度 : 保苗密度为 20 30 万株亩 ; 3) 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 春季移栽后 20 天第一次除草, 苗高 30cm 时第二次除。

10、草, 之后根据田间 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 (2) 追肥 : 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 按 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钾复 合肥 5.0 kg 亩 ; (3) 水分管理 : 移栽地 0 15cm 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 80g kg 就需要灌水 ; 灌水量 50m3亩 ; (4) 病虫鼠害防治 : 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 锈病用多菌灵 100mg l 浓度喷雾防治, 根腐病注意排积水, 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 (5) 收获前 15 天, 用 4% 的赤霉素乳油 4000 倍液叶面喷雾, 隔 5 天再喷 1 次, 植株盛花 期可维持 7 天 ; 4) 采收 (1) 收割时期。

11、 : 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 2 个月, 盛花期收割 ; (2) 晾晒 : 水泥地面晾晒场, 要求光照足, 排水设施齐全, 每天翻晒 2-4 次, 待水分低于 15% 时, 打包, 50kg/ 包, 贴签, 入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23862 B 1/19 页 4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栽 培与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抱茎苦卖菜 Ixeris sonchifolia(Bge.)Hance, 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 主产于我 国东北、 华北等地。有记载,。

12、 抱茎苦荬菜具有清热解毒、 排毒、 止痛之功效。民间主要用于治 疗阑尾炎、 扁桃体炎、 无名肿痛等症。近年来, 随着现代提取分离和波谱学技术以及现代药 理学的飞速发展, 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0003 抱茎苦荬菜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主要含黄酮、 有机酸、 酚酸、 倍半萜内酯、 三萜 皂苷和腺苷化合物, 除此之外还含有甾醇、 香豆素、 木脂素、 维生素、 氨基酸、 糖和无机盐等 类化合物。 0004 抱茎苦荬菜目前完全依靠野生资源供应市场。野生资源分布地区分散, 气候差异 大, 生态环境脆弱, 主要分布区在我国海拔 100 300m 范围内。抱茎苦荬菜野生为二年生 草本植。

13、物, 生长于草地、 果园及林下, 生长速度比较慢。由于抱茎苦荬菜种子萌发和在土层 深度不同, 导致抱茎苦荬菜花期 5 9 月, 果期 7 10 月, 种子成熟期在 6 月中旬一直延续 到 10 月下旬, 不利于集中采集和加工。 0005 由于抱茎苦荬菜种子直径约 0.1 毫米左右, 种子发芽率低, 在野生条件下抱茎苦 荬菜的自然繁殖率很低, 生长缓慢, 难以恢复药源。抱茎苦荬菜分布地区大多为草地和林 区, 采收过程中, 形成很重要的风蚀和水蚀的点源。因此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 即是保 护抱茎苦荬菜野生资源的主要途径 ; 也是消除草被破坏隐患, 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需要 ; 更是提供苦碟子注射液。

14、生产用药材的需要。 但是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人工栽培苦碟子注射 液用抱茎苦荬菜的技术。 0006 辽宁省中东部, 东经120.10123.13, 北纬38.242.2, 全境南北最长350km, 东 西最宽 180km。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表径流比较丰富, 境内河道总长 5 421.6km, 其中大河长度 648.7km, 中、 小河流长度为 7172.9km。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 东南部边缘,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夏季雨水丰沛, 气温较高, 冬季降水较少, 气温较 低。主要气候特点是 : 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干冷同季, 降水充沛, 温度适宜, 光照丰富, 历史。

15、 上极端最 低气温为 -30.4, 极端最高气温为 36.9。年平均降水量为 700mm。鞍山市日 照充足,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43h, 无霜期为 180d 左右。土地资源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利 用 . 形成了西北平原农林渔土地利用区、 西部冲积平原农渔土地利用区、 城市土地利用区, 中部波状平原农林果土地利用区, 东南低山丘陵林果农土地利用区、 南部低山林农土地利 用区。总体来说, 辽东半岛土质肥沃, 是抱茎苦荬菜道地药材的主产地。 0007 因此, 根据抱茎苦荬菜的野生习性, 结合辽东半岛的气候和土壤特点, 积极科学地 采用现代农作物栽培技术, 研究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技术, 实现高产和。

16、优质, 以满足苦碟 子注射液生产的需要, 同时节约土地资源, 由二年生植物, 经过科学管理和培植, 实现一年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2/19 页 5 二茬栽植和收获。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 通过 这种方法, 实现了一年2茬种植和采收, 节约了土地资源, 且单位亩产提高了100-150, 药材质量符合中药注射剂用药材要求。 0009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 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 0010 1、 温室育苗 0011 1)、 种子处理 0012 种子采收 : 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 大部分。

17、瘦果变黑时, 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 棕色时收获种子 ; 将植株拔出, 放通风阴凉处, 后熟 3 5 天, 脱粒, 晾晒, 除杂, 包装 ; 0013 种子储藏 : 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 待种子含水量 10 13时, 装在布袋中, 内 放细辛 20 40g/kg/ 包, 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 ; 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 3 年 ; 0014 种子处理 : 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 0015 a. 种子的变温处理 : 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 储藏温度为 15 20 ; 播种前第一月 份, 储藏温度为 0 6储藏 15 天, 15 20储藏 15 天 ; 0016 b. 种子的赤霉素处理 : 播种前赤。

18、霉素处理,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800 倍液, 浸泡 20 小时, 出苗率可达至少 90 ; 0017 2)、 温室育苗 0018 土壤处理 : 土壤处理配方 : 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 15kg, 熟石灰 0.2kg, 磷酸氢 铵钾复合肥 10g, 细沙 10kg ; 与原土壤 25cm 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 耙细整平 ; 播前烤棚 : 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 50持续 5 小时, 灌透底墒水, 待入渗后播种 ; 0019 播种期 : 温室地温高, 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 2 月初和 6 月初播种 ; 0020 播种 : 播种密度 5000 8000 粒 m2, 播种量 5kg 亩, 播种方。

19、法 : 用细干土拌 种子, 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 ; 种子播下后, 筛土 0.5 1 厘米, 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 0021 淋喷灌 : 2 3 天喷灌一次, 灌水量 3 6kg m2, 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 0022 苗床管理 :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 ; 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 ;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 况及时除草 ; 苗高3厘米时间苗, 最小苗间距1.0cm, 平均苗间距2.0cm ; 用4%的赤霉素乳油 3000 倍液叶面喷雾 2 次, 中间间隔 7-10 天。 0023 幼苗适应性锻炼 : 移栽前 20 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 量, 降低湿度和温度, 增强光照 ; 。

20、同时掐尖, 植株高度约 8-10cm, 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 利于 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 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0024 起苗 : 抱茎苦荬菜 2 月初育苗, 当年 4 月初起苗移栽 ; 6 月初播种, 当年 8 月起苗 移栽 ; 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3个 ; 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10少量带土, 扎成100 200g 小把, 装入保湿的麻袋, 运到移栽地 ; 0025 2、 移栽 0026 1) 选地 : 0027 选择栽培地环境 : 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至少 10g kg, 全氮 0.2 2.0g kg, 全磷 1.0 1.5g kg, 全钾 10 15 g kg ; 公。

21、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3/19 页 6 路600m以外 ; 海拔200500m ; 年平均气温89, 一月平均气温-11, 七月平均气温 24 ; 无霜期 165 185d ; 年平均降水量 600 800mm ; 0028 整地施肥 : 收获后, 用 2% 石灰水溶液灌溉 10m3/ 亩, 再深翻 20cm, 施入中药渣腐 熟肥 1000kg 亩, 磷酸氢铵钾复合肥 50kg 亩 ; 整地垄 50cm, 垄面宽 40cm、 垄沟宽 20cm, 垄高 8cm, 整地后立即覆膜, 地膜选用 60 80cm 宽、 厚度 5 10m 的薄膜 ; 0029。

22、 2) 苗子筛选 : 将腐烂、 发霉、 苗体有病斑虫伤、 割伤、 擦伤、 折断的伤病苗除去 ; 优 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 : 健壮、 无病虫感染、 无机械损伤、 表面光滑、 苗长至少 10cm ; 0030 3) 移栽 : 春季 4 月上旬进行, 夏季移栽于 7 月中旬进行 ; 每垄种二行, 平均行距 15cm, 株距 15cm, 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 ; 栽植时用小木棒, 按株行距开穴, 每穴栽植一 苗 ; 0031 4)、 栽植密度 : 保苗密度为 20 30 万株 / 亩 ; 0032 3、 田间管理 0033 1)、 中耕除草 : 春季移栽后 20 天第一次除草, 苗高 30cm 时第。

23、二次除草, 之后根据 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 0034 2)、 追肥 : 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 按 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 钾复合肥 5.0kg/hm ; 0035 3)、 水分管理 : 移栽地 0 15cm 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 80g/kg 就需要灌水 ; 灌水量 50m3/ 亩 ; 0036 4)、 病虫鼠害防治 : 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 锈病用多菌灵 100mg/l 浓度喷雾防 治, 根腐病注意排积水, 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 0037 5)、 收获前 15 天,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4000 倍液叶面喷雾, 隔 5 天再喷 1 次。植株 盛花期可。

24、维持 7 天。 0038 4、 采收 0039 1)、 收割时期 : 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 2 个月, 盛花期收割 ; 0040 2)、 晾晒 : 水泥地面晾晒场, 要求光照足, 排水设施齐全, 每天翻晒 2-4 次, 待水分 低于 15时, 打包, 50kg/ 包, 帖签, 入库。 0041 5、 质量评价和产量比较研究 0042 根据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的要求, 随机选取 10 块 10m2的面积, 间隔距离不少 于 200m, 采收, 晒干, 称重, 按照苦碟子注射液用药材抱茎苦荬菜的质量控制方法检测, 结果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且有效成分总黄酮、 总酚酸、 腺苷、 菊苣酸、 咖啡酰。

25、酒石酸和 木犀草素 -7-O-D- 葡萄糖醛酸苷得含量均高于野生品, 尤其腺苷、 菊苣酸和木犀草 素 -7-O-D- 葡萄糖醛酸苷的平均含量超过 50以上, 且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农药残留和 杂质, 均低于野生品, 指纹图谱检测, 栽培品与野生品相似度大于 0.9。 0043 本发明现已在辽东半岛研究基地推广种植 6000 余亩, 抱茎苦荬菜干产量 1500kg/ 亩以上, 可以满足全国抱茎苦荬菜药材的市场需求。 0044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0045 (1) 在于提供苦碟子注射液用抱茎苦荬菜的人工栽培方法, 以便于大规模人工培 植这种中草药, 其野生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进而保护生态环境。

26、, 同时草地或林下由于采 药引起的破坏得到有效抑制, 为苦碟子注射液生产提供符合中药注射剂要求的合格中药材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4/19 页 7 原料。 0046 (2)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育苗和移栽技术, 缩短了生长周期, 减少了气候变化的影 响, 因此提高了苦碟子注射液用药材的质量和批间稳定性, 克服了野生药材质量差异大, 批 间稳定差, 重金属、 农药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 从而确保苦碟子注射液安全有效。 0047 (3) 由于采用了育苗栽培法, 缩短了田间管理时间和生长周期, 提高了土 地利用 率。 0048 (4) 建立完善的抱茎苦荬菜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新的比色。

27、法测定了总黄酮、 总酚 酸, 采用液相梯度洗脱法测定菊苣酸和木犀草素 -7-O-D- 葡萄糖醛酸苷, 达到一测多评 的目的。 0049 (5) 赤霉素的科学使用, 加速抱茎苦荬菜种子发芽、 出薹和开花, 实现一年 2 茬 栽种和收获, 打破了野生状态下的二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规律, 单位亩产量显著提高, 超 过普通模拟野生环境栽培的 100 -150, 且药材的花叶比例明显提高, 为野生品比例的 1.5-2.0 倍, 保证了有效成分的含量。 0050 (6) 本发明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大面积推广后产区 农民可以通过种植抱茎苦荬菜脱贫致富。 附图说明 0051 图1是。

28、以木犀草素-7-O-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 吸收度为纵坐 标, 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0052 图 2 是以菊苣酸对照品量为横坐标, 吸收度为纵坐标, 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0053 图 3 是以咖啡酰酒石酸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 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 绘制的标 准曲线图。 0054 图4是以木犀草素-7-O-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 色谱峰面积 为纵坐标, 绘制的标准曲线图。 0055 图 5 是以菊苣酸对照品进样量为横坐标, 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 绘制的标准曲线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实施例 1 0057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 包。

29、括下述工艺步骤 : 0058 1、 温室育苗 0059 1)、 种子处理 0060 种子采收 : 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 大部分瘦果变黑时, 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 棕色时收获种子 ; 将植株拔出, 放通风阴凉处, 后熟 3 5 天, 脱粒, 晾晒, 除杂, 包装 ; 0061 种子储藏 : 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 待种子含水量 10 13时, 装在布袋中, 内 放细辛 20g/kg/ 包, 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 ; 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 3 年 ; 0062 种子处理 : 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 0063 a. 种子的变温处理 : 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 储藏温度为 15 ; 播种前第一 月份。

30、, 储藏温度为 0储藏 15 天, 15储藏 15 天 ;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5/19 页 8 0064 b. 种子的赤霉素处理 : 播种前赤霉素处理,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800 倍液, 浸泡 20 小时, 出苗率可达至少 90 ; 0065 2)、 温室育苗 0066 土壤处理 : 土壤处理配方 : 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 15kg, 熟石灰 0.2kg, 磷酸氢 铵钾复合肥 10g, 细沙 10kg ; 与原土壤 25cm 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 耙细整平 ; 播前烤棚 : 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 50持续 5 小时, 灌透底墒水, 待入渗后播种 ; 0067 。

31、播期 : 温室地温高, 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 2 月初和 6 月初播种 ; 0068 播种 : 播种密度 3000 4000 粒 /m2, 播种量 5kg/ 亩, 播种方法 : 用细干土拌种 子, 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 ; 种子播下后, 筛土 0.5 厘米, 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 0069 淋喷灌 : 2 天喷灌一次, 灌水量 3kg/m2, 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 0070 苗床管理 :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 ; 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 ;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 况及时除草 ; 苗高 3 厘米时间苗, 最小苗间距 1.0cm, 平均苗间距 2.0cm ; 用 4的赤霉素乳 油 3000 倍液叶面喷雾。

32、 2 次, 中间间隔 10 天。 0071 幼苗适应性锻炼 : 移栽前 20 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 量, 降低湿度和温度, 增强光照 ; 同时掐尖, 植株高度约 10cm, 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 利于栽 植后形成大量分枝, 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0072 起苗 : 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 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 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 栽 ; 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 3 个 ; 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 10少量带土, 扎成 100g 小 把, 装入保湿的麻袋, 运到移栽地 ; 0073 2、 移栽 0074 1)、 选地 : 0075 选地栽培地环境 : 排水良好, 。

33、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至少 10g/kg, 全氮 0.2g/kg 全磷 1.0g/kg, 全钾 10g/kg ; 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 600m 以外 ; 海拔 200 500m ; 年平均气温 8 9, 一月平均气温 -11, 七月平均气温 24 ; 5 无霜期 165 185d ; 多 年 : 平均降水量 600 800mm ; 0076 整地施肥 : 收获后, 用 2石灰水溶液灌溉 100m3/ 亩 , 再深翻 20cm, 施入中药渣 腐熟肥 1000kg/ 亩, 磷酸氢铵钾复合肥 50kg/hm2; 整地垄 80cm, 垄面宽 40cm、 垄沟宽 20cm, 垄高 8cm, 整。

34、地后立即覆膜, 地膜选用 60cm 宽、 厚度 5m 的薄膜 ; 0077 2)、 苗子筛选 : 将腐烂、 发霉、 苗体有病斑虫伤、 割伤、 擦伤、 折断的伤 病苗除去 ; 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 : 健壮、 无病虫感染、 无机械损伤、 表面光滑、 苗长至少 10cm ; 0078 3)、 移栽 : 春季 4 月上旬进行, 夏季移栽于 7 月中旬进行 ; 每垄种二行, 平均行距 15cm, 株距 15cm, 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 ; 栽植时用小木棒, 按株行距开穴, 每穴栽植一 苗 ; 0079 4)、 栽植密度 : 保苗密度为 20 30 万株 / 亩 ; 0080 3、 田间管理 0081。

35、 1)、 中耕除草 : 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 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 之后根据田 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 0082 2)、 追肥 : 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 按 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 钾复合肥 5.0kg/hm ;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6/19 页 9 0083 3)、 水分管理 : 移栽地 0 15cm 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 80g/kg 就需要灌水 ; 灌水量 50m3/ 亩 ; 0084 4)、 病虫鼠害防治 : 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 锈病用多菌灵 100mg/l 浓度喷雾防 治, 根腐病注意排积水, 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

36、穴 ; 0085 5)、 收获前 15 天,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4000 倍液叶面喷雾, 隔 5 天再喷 1 次。植株 盛花期可维持 7 天。 0086 4、 采收 0087 1)、 收割时期 : 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 2 个月, 盛花期收割 ; 0088 2)、 晾晒 : 水泥地面晾晒场, 要求光照足, 排水设施齐全, 每天翻晒 2-4 次, 待水分 低于 15时, 打包, 50kg/ 包, 帖签, 入库。 0089 实施例 2 0090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 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 0091 1、 温室育苗 0092 1)、 种子处理 0093 种子采收 。

37、: 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 大部分瘦果变黑时, 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 棕色时收获种子 ; 将植株拔出, 放通风阴凉处, 后熟 3 5 天, 脱粒, 晾晒, 除杂, 包装 ; 0094 种子储藏 : 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 待种子含水量 10 13时, 装在布袋中, 内 放细辛 30g/kg/ 包, 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 ; 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 3 年 ; 0095 种子处理 : 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 0096 a. 种子的变温处理 : 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 储藏温度为 18 ; 播种前第一 月份, 储藏温度为 3储藏 15 天, 18储藏 15 天 ; 0097 b. 种子的赤霉素处理 。

38、: 播种前赤霉素处理,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800 倍液, 浸泡 20 小时, 出苗率可达至少 90 ; 0098 2)、 温室育苗 0099 土壤处理 : 土壤处理配方 : 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 15kg, 熟石灰 0.2kg, 磷酸氢 铵钾复合肥 10g, 细沙 10kg ; 与原土壤 25cm 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 耙细整平 ; 播前烤棚 : 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 50持续 5 小时, 灌透底墒水, 待入渗后播种 ; 0100 播期 : 温室地温高, 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 2 月初和 6 月初播种 ; 0101 播种 : 播种密度 3000 4000 粒 /m2, 播种量 5kg/。

39、 亩, 播种方法 : 用细干土拌种 子, 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 ; 种子播下后, 筛土 0.8 厘米, 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 0102 淋喷灌 : 2 天喷灌一次, 灌水量 4kg/m2, 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 0103 苗床管理 :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 ; 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 ;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 况及时除草 ; 苗高 3 厘米时间苗, 最小苗间距 1.0cm, 平均苗间距 2.0cm ; 用 4的赤霉素乳 油 3000 倍液叶面喷雾 2 次, 中间间隔 9 天。 0104 幼苗适应性锻炼 : 移栽前 20 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 量, 降低湿度和温度, 增强光照。

40、 ; 同时掐尖, 植株高度约 9cm, 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 利于栽 植后形成大量分枝, 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0105 起苗 : 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 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 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 栽 ; 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 3 个 ; 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 10少量带土, 扎成 150g 小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7/19 页 10 把, 装入保湿的麻袋, 运到移栽地 ; 0106 2、 移栽 0107 1)、 选地 : 0108 选地栽培地环境 : 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至少 10g/kg, 全氮 1.2g/kg 全磷 1.3g/kg, 全钾 。

41、13g/kg ; 公路两旁栽培地块必需距离公路 600m 以外 ; 海拔 200 500m ; 年平均气温 8 9, 一月平均气温 -11, 七月平均气温 24 ; 5 无霜期 165 185d ; 多 年 : 平均降水量 600 800mm ; 0109 整地施肥 : 收获后, 用 2石灰水溶液灌溉 100m3/ 亩 , 再深翻 20cm, 施入中药渣 腐熟肥 1000kg/ 亩, 磷酸氢铵钾复合肥 50kg/hm2; 整地垄 80cm, 垄面宽 40cm、 垄沟宽 20cm, 垄高 8cm, 整地后立即覆膜, 地膜选用 70cm 宽、 厚度 8m 的薄膜 ; 0110 2)、 苗子筛选 :。

42、 将腐烂、 发霉、 苗体有病斑虫伤、 割伤、 擦伤、 折断的伤 病苗除去 ; 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 : 健壮、 无病虫感染、 无机械损伤、 表面光滑、 苗长至少 10cm ; 0111 3)、 移栽 : 春季 4 月上旬进行, 夏季移栽于 7 月中旬进行 ; 每垄种二行, 平均行距 15cm, 株距 15cm, 二行间单株位置交叉错开 ; 栽植时用小木棒, 按株行距开穴, 每穴栽植一 苗 ; 0112 4)、 栽植密度 : 保苗密度为 20 30 万株 / 亩 ; 0113 3、 田间管理 0114 1)、 中耕除草 : 春季移栽后20天第一次除草, 苗高30cm时第二次除草, 之后根据田 间。

43、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除草 ; 0115 2)、 追肥 : 抱茎苦荬菜移栽后花前期出现缺肥症状, 按 0.1的浓度喷施磷酸氢铵 钾复合肥 5.0kg/hm ; 0116 3)、 水分管理 : 移栽地 0 15cm 土层重量含水量低于 80g/kg 就需要灌水 ; 灌水量 50m3/ 亩 ; 0117 4)、 病虫鼠害防治 : 抱茎苦荬菜病虫害较少, 锈病用多菌灵 100mg/l 浓度喷雾防 治, 根腐病注意排积水, 发现病株连根拔除用石灰水消毒病穴 ; 0118 5)、 收获前 15 天,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4000 倍液叶面喷雾, 隔 5 天再喷 1 次。植株 盛花期可维持 7 天。 0119 。

44、4、 采收 0120 1)、 收割时期 : 抱茎苦荬菜在移栽大田后生长 2 个月, 盛花期收割 ; 0121 2)、 晾晒 : 水泥地面晾晒场, 要求光照足, 排水设施齐全, 每天翻晒 2-4 次, 待水分 低于 15时, 打包, 50kg/ 包, 帖签, 入库。 0122 实施例 3 0123 一种苦碟子注射液用中药材抱茎苦荬菜人工栽培方法, 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 0124 1、 温室育苗 0125 1)、 种子处理 0126 种子采收 : 采收种子选健壮的植株, 大部分瘦果变黑时, 其中的种子成黑褐色或 棕色时收获种子 ; 将植株拔出, 放通风阴凉处, 后熟 3 5 天, 脱粒, 晾晒, 。

45、除杂, 包装 ; 0127 种子储藏 : 抱茎苦荬菜种子采收后, 待种子含水量 10 13时, 装在布袋中, 内 放细辛 40g/kg/ 包, 储藏库要求阴凉干燥 ; 抱茎苦荬菜种子储藏期不超过 3 年 ; 说 明 书 CN 102523862 B 8/19 页 11 0128 种子处理 : 储藏期间变温处理 ; 0129 a. 种子的变温处理 : 在播种前第二个月份, 储藏温度为 20 ; 播种前第一 月份, 储藏温度为 6储藏 15 天, 20储藏 15 天 ; 0130 b. 种子的赤霉素处理 : 播种前赤霉素处理, 用 4的赤霉素乳油 800 倍液, 浸泡 20 小时, 出苗率可达至少。

46、 90 ; 0131 2)、 温室育苗 0132 土壤处理 : 土壤处理配方 : 每平方米中药渣腐熟肥 15kg, 熟石灰 0.2kg, 磷酸氢 铵钾复合肥 10g, 细沙 10kg ; 与原土壤 25cm 表土通过深翻混合均匀, 耙细整平 ; 播前烤棚 : 封闭温室使棚内温度达到至少 50持续 5 小时, 灌透底墒水, 待入渗后播种 ; 0133 播期 : 温室地温高, 处理好的种子分别在 2 月初和 6 月初播种 ; 0134 播种 : 播种密度 3000 4000 粒 /m2, 播种量 5kg/ 亩, 播种方法 : 用细干土拌种 子, 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 ; 种子播下后, 筛土 1 厘米。

47、, 立即覆盖遮塑料透水膜 : 0135 淋喷灌 : 3 天喷灌一次, 灌水量 6kg/m2, 以保持土壤表面湿润 ; 0136 苗床管理 :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 ; 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 ; 以后视杂草生长情 况及时除草 ; 苗高 3 厘米时间苗, 最小苗间距 1.0cm, 平均苗间距 2.0cm ; 用 4的赤霉素乳 油 3000 倍液叶面喷雾 2 次, 中间间隔 10 天。 0137 幼苗适应性锻炼 : 移栽前 20 天逐步揭去覆盖膜或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 量, 降低湿度和温度, 增强光照 ; 同时掐尖, 植株高度约 8-10cm, 促使植株矮化和健壮, 利于 栽植后形成大量分枝, 以提高地上部分的产量。 0138 起苗 : 抱茎苦荬菜2月初育苗, 当年4月初起苗移栽, 6月初播种当年8月起苗移 栽 ; 起苗苗龄达到茎生叶片 3 个 ; 起苗方法是将挖起的苗子按 10少量带土, 扎成 200g 小 把, 装入保湿的麻袋, 运到移栽地 ; 0139 2、 移栽 0140 1)、 选地 : 0141 选地栽培地环境 : 排水良好, 土质疏松, 有机质含量至少 10g/kg, 全氮 2.0g/kg 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