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插入的电子印制线路组件的带有 用于衰减静电电压放电的 中间件的组件框架在一个组件框架中插入一个电子印制线路组件时,特别是同时有其它的
印制线路组件已经插在上面时,外部静电电压和静电势会对组件框架的内部
造成干扰。而且,在插接过程中,一个静电电压会由人首先传到有待插入的
印制线路组件的导电的、特别是金属的面板上。这些通常非常高的静电电压
会因放电,例如可产生高频信号的火花放电或通过电势升高而造成对该印制
线路组件本身或其相邻的印制线路组件上的电子插接元件的干扰。尤其在组
件框架上有别的印制线路组件处在工作状态而插入或拔出印制线路组件
时,不期望有上述干扰。这种当其余的印制线路组件处于工作状态而将一个
印制线路组件插入或拔出的行为,被称为所谓的“带电插入(Life-Insertion)”。
图1a示出一种结构形式已被公知的组件框架BGT的下部的局部侧部视
图,其中,示例性地示出一个电子印制线路组件BG的局部,其至少包括一
个印制电路板LP,在其前侧安设有一导电的,特别是金属的面板FP,并在
其后侧装有一个插接接头V2。此外,有一条形的滑动触点K沿印制电路板
LP的下部边缘延伸。该滑动触点K与该印制线路组件BG的面板FP导电连
接。为了使印制线路组件BG沿插接运动方向ER插接,至少在组件框架BGT
的下部有一导轨LS,它安装在一个前横向导轨QV和一个后横向导轨QH
之间。至少有一个接触弹簧元件F1设置在组件框架BGT内的前部区域,并
优选通过位于其下方的前横向导轨QV与该组件框架BGT导电连接,较有利
的是该接触弹簧元件组装在一导轨中。这样的结构可参见德国专利DE
324883C2。在插入印制线路组件BG时,在插入过程的一开始接触弹簧元件
F1就已经与滑动触点K接触,从而在面板FP和通常处于零电位的组件框架
BGT之间建立起导电连接。
其缺点是,在将印制线路组件BG插入组件框架BGT中并在滑动触点K
和接触弹簧元件F1接触时,可能留存在面板FP上的外部静电电压会引起组
件框架BGT内部的火花间隙放电。该火花间隙放电会产生高频干扰信号,
例如可能干扰已插入组件框架BGT中的相邻印制线路组件的功能。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组件框架BGT,其带有处于已插入状态的印
制线路组件BG。现在,位于印制线路组件BG后面的插接接头V2插接在
相应的插接接头V1中,在组件框架内部的插接接头V1最好安装在一所谓的
后壁印刷电路板上。从外面加在面板FP上的电势能,例如一个经接触加上
的静电电压,经过滑动触点K,接触弹簧元件F1以及横向导轨QV可传导
至通常接地的组件框架BGT上。问题在于干扰,即,在类似天线的条形的
滑动触点K深入组件框架BGT内部后,会“发射”出干扰信号,因此组件
框架BGT中的印制线路组件的功能也会被干扰。
最后通常还有至少一个接触螺钉SR,装在面板FP的下端部。在印制
线路组件BG完全插入后,该接触螺钉即与下部的横向导轨QV拧紧在一起,
从而起到有足够电流承载能力的保护触点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组件框架上的印制线路组件上的静电负载释放,保
证其余的那些已经插在组件框架上的处于工作状态的印制线路组件的功能
不受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件框架来实现。其它有
利的实施形式包括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的优点在于:通过一个电阻的阻尼作用,可以以
一定的时间常数将加在面板上的静电负荷非短路地放电到组件框架上。类似
于电阻-电容-电路,电荷从具有电容器作用的印制线路组件的面板经电阻
的阻尼作用流出。由此根据本发明,在将印制线路组件插在组件框架上时,
可阻止在滑动触点和接触弹簧元件之间出现电火花。因而,不必担心组件框
架中因火花放电造成干扰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中具有另一优点,即,必要时可在组件框架内部
附加设置其它弹簧元件。由此根据本发明,印制线路组件的一滑动触点也可
在组件框架的下部区域内与该组件框架接触。因此,即便当印制线路组件处
于已插入状态,在外部干扰信号加在面板上时,也能防止滑动触点可能发挥
的“天线效应”。
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由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下面借助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a为已说明的公知组件框架的实施形式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1b为图1a示出的已说明的组件框架在有印制线路组件完全插入后的
示例性侧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在滑动触
点和印制线路组件的面板之间设有一电阻;
图2b为图2a所示组件框架在印制线路组件完全插入时的侧视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的其它实施例的侧视图,该组件框架具
有一个位于面板的内侧附加触针;
图3b为图3a所示组件框架在印制线路组件完全插入时的侧视图。
在图2a中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BGT的侧视图,其中该
组件框架BGT带有一个可插在组件框架上的电子印制线路组件BG。它具有
一个导电的,优选的是金属的面板FP和一个印制电路板LP。为了将印制线
路组件BG插入组件框架BGT中,比较有利的是在该组件框架BGT上装设
至少一个下部导轨LS,其用于支承和导引位于其上方的印刷电路板LP。尤
其通过多个相邻地插入组件框架BGT中的印制线路组件BG并借助相应的面
板FP,可形成组件框架BGT的一电磁屏蔽正面。在此该印刷线路板LP在
边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条形滑动触点K,在插入印制线路组件BG时,该触
点K通过一个用于使滑动触点K与组件框架BGT导电接触的中间件F1被
导电接通。
按照本发明,在印制线路组件BG上,滑动触点K并未与面板直接电连
接。而是,在面板FP和滑动触点K之间有一绝缘距离G,该绝缘距离G被
一可选择的电阻R所跨过。例如由于人的接触使面板FP上所具有的静电负
荷,在插入印制线路组件BG时,通过电阻的阻尼放电作用,可以几乎不引
起干扰信号地被传导到通常位于地电位上的组件框架BGT上。较有利的是,
电阻与一导电的端部ES相连接,该端部用于将面板FP固定在印刷电路板
LP上。
在插入印制线路元件BG时,在组件框架BGT中通过电阻R,接触条
K和用于与滑动触点K导电连接的中间件F1进行放电。该中间件主要具有
一个用于与滑动触点K导电接触的接触弹簧元件F1,并且例如可设置在导
轨LS的区域内或组装在其中。在一开始将印制线路组件BG插入组件框架
BGT中时,通常以线路形式设置在印刷电路板LP上的滑动触点K就被接触
弹簧元件F1弹性抱紧并相接触。
按照本发明组件框架BGT的另一实施例形式,至少还有一个中间件
F2,用于使滑动触点K和组件框架BGT电接触。该中间件F2优选具有一
个用于与滑动触点K电接触的接触弹簧元件F2,该接触弹簧元件F2优选在
导轨LS的区域内,在组件框架BGT的后部区域内与该组件框架BGT导电
连接,并与接触弹簧元件F1相一致。当印制线路组件BG被插入组件框架
BGT中时,至少在组件框架BGT内部的后部区域内为条形滑动触点K设置
一个导电连接。后部区域是组件框架BGT背对已插入的印制线路组件BG的
面板FP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处于组件框架BGT后部区域内的滑动触点K的电接触尤
其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当印制线路组件BG处于组件状态时,如按图1b
所示,尤其是从外部加在面板上的静电负荷借助条形滑动触点K并不能深入
组件框架BGT的内部。而按照本发明,由于滑动触点K通过接触弹簧元件
F1和F2至少在两侧与组件框架BGT接触,条形滑动触点K比较有利地没
有露出长的“类似天线”的部分。因此,根据本发明阻止了可能由滑动触点
K高频发射出的干扰信号。接触弹簧元件F1和F2尤其可以通过与组件框架
BGT的前横向导轨QV和后横向导轨QH的连接,而与组件框架BGT导电
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BGT的另一实施形式中,还设有一附加中间
件,用于使面板FP和组件框架BGT导电接触。这在图中用附图标记SR标
识并优选用螺钉来实现,当面板FP处于已插入状态时,该中间件才起作用。
在图2b中示出的是图2a所示组件框架BGT带有已插入的印制线路组
件BG,和至少一个穿过面板FP的螺钉SR,该螺钉作用中间件用于使面板
FP和组件框架BGT导电接触。优选在相对的两端(未示出)分别由至少一个
螺钉SR穿过该面板FP,借助该螺钉,已处于插接状态的印制线路组件BG
与组件框架BGT,并主要与一前横向导轨QV电接触地螺旋拧紧。根据本发
明,因而在金属面板FP与组件框架BGT之间存在另一导电接触。由此,当
印制线路组件BG处于完全插入状态时,从外面加在面板FP上的静电载荷
有利地通过螺钉SR直接放电到组件框架BGT上,而并不经过滑动触点K到
达组件框架内部。这样一种优选为螺纹接触件的中间件SR跨接由电阻R,
滑动触点K和导电接触中间件F1、F2组成的串联线路并连接到组件框架
BGT上。
图3a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BGT的另外一个实施形式,其中
面板FP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触针KS。该触针KS优选设置在面板FP的下
端部并且指向印制线路组件插入组件框架内部的方向ER。在印制线路组件
BG的插入过程中,该触针KS直接通过另一接触弹簧元件F4使面板FP与
组件框架BGT直接导电连接。而该接触弹簧元件F4优选与下面的横向导轨
QV导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这类实施形式中,特别有利的是,印制线路组件BG并不与
组件框架BGT拧紧在一起,而是例如借助一种所谓的杠杆拉手(Hebel-
Ziehgriffs H)卡锁在组件框架BGT上。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触针KS
而且接触弹簧元件F4都设计成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则可同时满足多项
功能。一方面触针和接触弹簧可在印制线路组件插入过程中对其实行机械导
向,从而能避免发生侧向偏离。另一方面这两个元件在印制线路组件完全插
入后还能起到一种所谓的保护触点作用,亦即,可满足VDE要求地将面板
接地。这样便可将图1a和1b中所示的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附加螺钉SR省去。
最后,这两个元件还能在印制线路组件和组件框架之间起到机械连接作用,
从而不再必需另一附加的用于进一步固定的螺钉。
由此,接触弹簧元件F4优选设置于组件框架BGT的前部区域和内导轨
LS处,并与之导电连接。该接触弹簧件F4例如可与组件框架BGT的一前
横向导轨QV导电连接。
在将印制线路组件BG推入时,在组件框架BGT的插接接头V1与印制
线路组件BG的印刷电路板LP的插接接头V2发生接触之前,触针KS与接
触弹簧元件F4导电接触。由此,在通过插接接头V1和V2相连接的印制线
路组件BG开始工作之前,处于面板FP上的静电负荷除了通过滑动触点之
外还可有利地通过触针KS和接触弹簧元件F4放电到组件框架BGT上。
图3b示出的是图3a所示的组件框架BGT已有印制线路组件BG插入
的情况。根据本发明,当印制线路组件BG已处于插入状态时,尤其是从外
部加在面板FP上的静电负荷可有利地通过触针KS和接触弹簧元件F4直接
放电到组件框架BGT上,而并不经过滑动触点K到达组件框架BGT的内
部。
根据本发明的组件框架的优点在于,即便在组件框架内的其它印制线路
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也可插入或拔出印制线路组件BG而不会造成干扰信
号的发射,这些干扰信号可能会妨害组件框架BGT中的其余印制线路组件
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