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231505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4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56607.6

申请日:

2015.02.03

公开号:

CN104820376A

公开日:

2015.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5B 19/04申请日:20150203|||公开

IPC分类号:

G05B19/04

主分类号:

G05B19/04

申请人: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岸胜; 北条达也; 坪井宏树

地址:

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丸之内2丁目7番3号东京大楼

优先权:

2014-019109 2014.02.04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代理人:

肖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本发明的通知装置,能够更可靠地对通知对象的用户通知系统发生的事态。一旦检测到系统(121)发生的事件,则职责取得部(1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取得与检测到的事件相对应的职责。接着,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其后,事件通知部(106)对于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取得的用户信息确定的用户,通知所检测到的事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信息存储部,其对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和与用户相对应的职责一起进行存储;
职责对应存储部,其对与系统发生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进行存储,所述系统由监视控制对象的设备以及对所述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的监视控制装置构成;
检测部,其对所述系统发生的事态进行检测;
职责取得部,其从所述职责对应存储部取得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
用户信息取得部,其从所述用户信息存储部取得与所述职责取得部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及
通知部,其对于由所述用户信息取得部取得的用户信息所确定的用户,通知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部将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送出至由所述用户信息确定的终端,由此对所述用户进行通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知终端决定部,其确定由所述用户信息确定并能够通信的终端,
所述通知部将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送出至所述通知终端决定部所确定的终端。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回信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的送出目标的回信,
所述职责对应存储部中,职责根据权限的种类构成为阶层结构,作成该阶层结构的职责与事态相对应,
所述通知部将回信要求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一起送出,
在所述通知部送出所述回信要求后,在设定的时间内,所述回信接收部没有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所述职责取得部重新取得比之前取得的职责更上位阶层的职责。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发生的事态为所述系统发生的异常,
所述事态的通知为警报。

说明书

通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监视控制建筑物所附带的各设备或监视控制工业设备的监视控制系统等系统中发生的事态进行通知的通知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建筑物所附带的各设备的监视控制、以及工业设备等的控制中利用控制系统,进一步利用设备管理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监视控制系统中,在与通过网络连接的现场中所设置的工艺设备或各种传感器等的现场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交换,对现场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显示现场设备的动作确认等的诊断结果,还进行参数设定等。
在这种监视控制系统中,成为控制及监视的对象的设备涉及到很多,表示这些对象的信息也涉及与生产有关的运行、生产管理、制造方法、设备管理等多种多样的信息。又,根据系统的效率化及各种各样的确保安全性的观点,将系统内发生的错误、异常等事态迅速地通知至系统的客户变得重要。
例如,利用监测器,通过经常显示区域或弹出界面等来显示发生的事态,由此进行事态的通知。又,发生的事态为错误或异常的情况下,利用派特莱(注册商标)灯、喇叭、扬声器等,作为警报进行通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143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监视控制系统中,发生的事态(事件)的通知的通知方法或通知范围被固定化。因此,存在与事件相关联并成为通知的对象的用户不在通知范围的情况下,通知不被认知的问题。例如,即使通过警报音发布表示系统的异常的警报,但若用户不在听得到警报音的范围内的话,则用户也无法认知到系统发生异常。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更可靠地对通知对象的用户通知系统发生的事态。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知装置包括:用户信息存储部,其对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和与用户相对应的职责一起进行存储;职责对应存储部,其对与系统发生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进行存储,所述系统由监视控制对象的设备以及对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的监视控制装置构成;检测部,其对系统发生的事态进行检测;职责取得部,其从职责对应存储部取得与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用户信息取得部,其从用户信息存储部取得与职责取得部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以及通知部,其对于由用户信息取得部取得的用户信息所确定的用户,通知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
所述通知装置中,通知部只要将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送出至由用户信息确定的终端,由此对用户进行通知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通知终端决定部,其确定由用户信息确定并能够通信的终端,通知部只要将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送出至通知终端决定部所确定的终端即可。又,包括回信接收部,其接收来自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的送出目标的回信,职责对应存储部中,职责根据权限的种类构成为阶层结构,作成该阶层结构的职责与事态相对应,通知部将回信要求与检测部检测到的事态一起送出,在通知部送出回信要求后,在设定的时间内,回信接收部没有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职责取得部可以重新取得比之前取得的职责更上位阶层的职责。
上述通知装置中,系统发生的事态例如为系统发生的异常,事态的通知为警报。
发明效果
通过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可得到以下优秀的效果:能够更可靠地对通知对象的用户通知系统发生的事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通知装置100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知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通知装置200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通知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通知装置300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通知装置30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利用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通知装置100的结构的结构图。
通知装置100包括用户信息存储部101、职责对应存储部102、事件检测部103、职责取得部104、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事件通知部106。又,通知装置100具有收发部107,能够通过规定的网络与终端122、管理者终端123、警报器124连接。
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将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和与用户相对应的职责一起存储。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对与系统121中发生的事态(事件)相对应的职责进行存储,所述系统121由监视控制对象的设备及对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的监视控制装置构成。职责对应存储部102中,与事件的种类(内容)相对应地定义职责。事件检测部103对系统121发生的事态进行检测。系统发生的事态例如为系统发生的异常。
职责取得部1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取得与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职责取得部104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
事件通知部106对于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取得的用户信息确定的用户,通知事件检测部103所检测到的事态。例如,将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送出至经由收发部107连接的终端122,由此对于用户进行通知。若系统发生的事态例如为系统发生的异常的话,则事态的通知为警报。终端122通过成为对象的用户信息确定。另外,事件通知部106在检测到的事态为异常的情况下,除了对确定的用户进行通知之外,还使预先设定为控制对象的警报器124动作,发布警报。
接下来,利用图2的流程图,对实施方式1中的通知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201,确认系统的结束指示,若没有结束指示(步骤S201的否),则在步骤S202,事件检测部103确认系统121中有无发生事态(事件)。
事件检测部103一旦检测到系统121发生的事件(步骤S202的是),则在步骤S203,职责取得部1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取得与检测到的事件相对应的职责。接着,在步骤S204,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
其后,在步骤S205,事件通知部106对于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取得的用户信息确 定的用户,通知所检测到的事件。例如,将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件送出至经由收发部107连接的终端122。终端122由成为对象的用户信息确定,通过事件的送出,对使用终端122的用户进行通知。另外,事件通知部106在检测到的事态为警报的情况下,使预先设定为控制对象的警报器124动作,发布警报。继续上述动作,直到接收到结束指示为止(步骤S201的是)。
这样,实施方式1中,由于事件的发生,不仅只使警报设备等发动,发生的事件也被通知到以与该事件相对应的职责规定的用户。因此,发生的事件被通知到与该事件有关的用户。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更可靠地对通知对象的用户进行通知。
[实施方式2]
接着,利用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通知装置200的结构的结构图。
通知装置200包括用户信息存储部101、职责对应存储部102、事件检测部103、职责取得部104、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事件通知部206。又,通知装置200具有收发部107,能够通过规定的网络与终端122、管理者终端123、警报器124连接。此外,实施方式2中,还包括通知终端决定部208。
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将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和与用户相对应的职责一起存储。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对与系统121中发生的事态(事件)所对应的职责进行存储,所述系统121由监视控制对象的设备及对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的监视控制装置构成。职责对应存储部102中,与事件的种类(内容)相对应地定义职责。事件检测部103对系统121发生的事态进行检测。
职责取得部1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取得与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职责取得部104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
上述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
实施方式2中新包括的通知终端决定部208确定由上述用户信息确定且能够通信的终端。例如,通知终端决定部208判定在与各终端连接的网络中可否与被确定的终端的通信,由此确定被认为是能够通信的终端。如上所述,事件通知部206对由通信终端决定部208确定的终端,送出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由此对用户进行通知。另外,事件通知部206在检测到的事态为警报的情况下,除了对被确定的终端送出事件之外,还使预先设定为控制对象的警报器124动作,发布警报。
接着,利用图4的流程图,对实施方式2中的通知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401,确认系统的结束指示,若没有结束指示(步骤S401的否),则在步骤S402,事件检测部103确认系统121中有无发生事态(事件)。事件检测部103一旦检测到系统121发生的事件(步骤S402的是),则在步骤S403,职责取得部1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取得与检测到的事件相对应的职责。
接着,在步骤S404,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接着,在步骤S405,通知终端决定部208在以取得的用户信息确定的终端中,确定能够通信的终端。通知终端决定部208判定在与各终端连接的网络,可否与被确定的终端的通信,由此确定被认为是能够通信的终端。
其后,在步骤S405,事件通知部206将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件送出至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确定的终端122。终端122由成为对象的用户信息确定,通过事件的送出,对使用终端122的用户进行通知。另外,事件通知部206在检测到的事态为警报的情况下,使预先设定为控制对象的警报器124动作,发布警报。继续上述动作,直到接收到结束指示为止(步骤S401的是)。
这样,实施方式2中,由于事件的发生,不仅只使警报设备等发动,发生的事件也被通知到以与该事件相对应的职责规定的用户。因此,发生的事件被通知到与该事件有关的用户。
在此,将全部的职责与对用户信息存储部101中所存储的管理者进行识别的管理者信息进行关联即可。由此,对管理者通知发生的全部事态,因而可抑制发生的事态没有被通知的状态。
[实施方式3]
首先,利用图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通知装置300的结构的结构图。
通知装置300包括用户信息存储部101、职责对应存储部302、事件检测部103、职责取得部304、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事件通知部306及回信接收部308。又,通知装置300具有收发部107,能够通过规定的网络与终端122、管理者终端123、警报器124连接。
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将识别用户的用户信息和与用户相对应的职责一起存储。职责对应存储部302对与系统121中发生的事态(事件)相对应的职责进行存储,所述系统121由监视控制对象的设备及对设备进行监视控制的监视控制装置构成。实施方式3中,职责根据权限的种类构成为阶层结构,作成该阶层结构的职责与事态相对应。例如,阶层的最 上位是具有管理者权限的职责。
事件检测部103对系统121发生的事态进行检测。职责取得部3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302取得并输出与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相对应的职责。又,职责取得部304若接收到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则从职责对应存储部302取得比之前取得的职责更上一个阶层的职责,并输出取得的新职责。
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职责取得部304取得并输出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
事件通知部306对于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取得的用户信息而确定的用户,通知事件检测部103所检测到的事态。事件通知部306将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送出至经由收发部107连接的终端122,由此对于用户进行通知。终端122通过成为对象的用户信息来确定。又,事件通知部306将要求回信的回信要求与检测到的事态一起送出。
另外,事件通知部306若接收到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输出的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则对于由与该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一起接收的新用户信息确定的新用户,与上述同样地,将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态与回信要求一起进行通知。
回信接收部308在由事件通知部306送出回信要求后,对来自回信要求的送出目标的回信进行接收直至设定的期限为止,在设定的期限内没有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对职责取得部304输出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
接下来,利用图6的流程图,对实施方式3中的通知装置3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在步骤S601,确认系统的结束指示,若没有结束指示(步骤S601的否),则在步骤S602,事件检测部103确认系统121中有无发生事态(事件)。事件检测部103一旦检测到系统121发生的事件(步骤S602的是),则在步骤S603,职责取得部3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302取得与检测到的事件相对应的职责。在未检测到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602的否),回到步骤S601。
接着,在步骤S604,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其后,在步骤S605,事件通知部306将事件检测部103检测到的事件送出至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取得的信息确定的终端122,并送出要求回信的回信要求。
这样,送出事件及回信要求后,在步骤S606,回信接收部308对来自回信要求的送出目标(终端122)的回信进行接收,直到设定的期限为止。在此,在设定的期限内没有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步骤S606的否),在步骤S607,回信接收部308对职责取得部304输出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另一方面,在设定的期限内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步骤S606的 是),回到步骤S601。以下情况得以确认:终端122由成为对象的用户信息确定,在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使用终端122的用户认知到被送出的事件的通知。
在设定的期限内未接收到回信,对职责取得部304输出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的话,在步骤S608,如果职责取得部304接收到通知目标再设定指示,则在职责对应存储部302检索比之前取得的职责更上一个阶层的职责。成为对象的职责存在于职责对应存储部302并能够取得的话(步骤S609的是),则输出取得的新职责,回到步骤S604。另一方面,成为对象的职责未存在于职责对应存储部302的话(步骤S609的否),则回到步骤S601。未接收到回信的情况下,设定上一个阶层的职责为新职责,因此最终,最上位的职责(管理者)成为通知目标。
这样,实施方式3中,发生的事件也被通知至与该事件相关联的用户,能够可靠地对通知对象的用户进行通知。又,实施方式3中,以用户为单位进行事件发送,并管理该“确认”,由此,能够对谁确认对象的事件,谁没有确认对象的事件进行管理。
又,对于发生的事件未进行确认的状态经过一定时间时,设定另一职责并对不同的通知范围进行再通知,因而可更有效地回避由对发生的事件的应对的延迟而产生的危险、失败、生产率下降等。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能够实施多种变形以及组合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终端也可以是通过广为人知的公共网络连接的便携终端。又,通知装置是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主存储器、外部存储装置和网络连接装置等的计算机设备,根据被开展于主存储器的程序而CPU进行动作,由此实现上述各功能。又,也可以使各功能分散至多个计算机设备。
符号的说明
100:通知装置,101:用户信息存储部,102:职责对应存储部,103:事件检测部,104:职责取得部,105:用户信息取得部,106:事件通知部,107:收发部,121:系统,122:终端,123:管理者终端。

通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知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通过本发明的通知装置,能够更可靠地对通知对象的用户通知系统发生的事态。一旦检测到系统(121)发生的事件,则职责取得部(104)从职责对应存储部(102)取得与检测到的事件相对应的职责。接着,用户信息取得部(105)从用户信息存储部(101)取得与所取得的职责相对应的用户信息。其后,事件通知部(106)对于由用户信息取得部(105)所取得的用户信息确定的用户,通知所检测到的事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控制;调节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