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99394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15095.1

申请日:

20121205

公开号:

CN102972440B

公开日:

201405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59/00,A01N47/36,A01P21/00,A01G7/06

主分类号:

A01N59/00,A01N47/36,A01P21/00,A01G7/06

申请人:

安阳市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和生,杨海如,王文帅,李红雨,王晶晶,荣建军

地址: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创业大道8号安阳市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

CN201210515095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叶增产剂,其活性成分为噻苯隆和氯酸钾。该脱叶增产剂还包括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该脱叶剂在棉花收获期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棉叶脱落,延长棉花的生殖生长期,提高棉花品质。其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的添加更利于棉株吸收。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能使叶片还在青绿状态迅速将营养成分转移到植株棉铃,并且棉株不会枯死,彻底解决“枯而不落”的问题,减少叶片对机采棉的污染,提高机械化采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具有促进棉花的纤维的合成增加铃重,降低棉铃脱落率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噻苯隆10~80份、氯酸钾5~80份、固体渗透剂1~5份、固体分散助剂5~10份;所述固体渗透剂选自固体有机硅农用助剂UMIDA-P50;所述固体分散助剂选自烷基芳基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硫酸盐和聚羧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叶增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分散助剂选自GY-D06和GY-D800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叶增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噻苯隆20~50份、氯酸钾39~70份、固体渗透剂3~5份、固体分散助剂5~8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叶增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噻苯隆25份、氯酸钾64份、固体渗透剂4份、固体分散助剂7份。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脱叶增产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各组分混匀,得到所述脱叶增产剂。 6.一种促进植物脱叶、吐絮和增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脱叶增产剂与水混匀喷施于植物叶面;所述植物为棉花;所述促进植物吐絮为增加单铃吐絮量;所述促进植物增产为增加每株铃数和/或增加单铃重;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20~60g:30kg;喷施时间为植物果实的收获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20~30g:30k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25g:30kg。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受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棉 花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机械化采收。小麦、玉米、豆类等实现了机械 采收,唯有棉花还是大面积人工采收,严重制约了棉花的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收获 模式亟待改善。目前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推广脱叶技术、机械采收。脱 叶技术、机械采收近年在我国新疆已经逐步推广,“十二五”规划要在长江流域、黄河 流域棉区实施机械采收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近几年来,棉花主 产区普遍使用的脱叶剂为:乙烯利、克无踪、苯噻二唑脲等。这些产品具有脱叶功能, 但用量大成本高、作用期长、脱叶率低、对棉花品质影响较大。因此,新型、高能效 脱叶剂的研发,将对棉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其活性成分为噻苯隆和氯酸钾。

所述脱叶增产剂还包括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

所述固体渗透剂选自固体有机硅农用助剂UMIDA-P50和820S中的至少一种,其 中,固体有机硅农用助剂UMIDA-P50可购自广州市优美达化工有限公司,产品编号 即为UMIDA-P50固态有机硅农药渗透剂,820S可购自广州多力多化学有限公司,产 品编号为AgrowetTM 820s固态有机硅农药渗透扩展剂;

所述固体分散助剂选自烷基芳基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硫酸盐和聚羧酸盐中的 至少一种,优选GY-D06和GY-D800中的至少一种,GY-D06可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 学有限责任公司,GY-D800可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编号依次为 GY-D06固体分散剂、GY-D800固体分散剂。

所述脱叶增产剂也可只由所述噻苯隆、氯酸钾、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组成。

具体的,所述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噻苯隆10~80份、氯酸钾 5~80份、固体渗透剂1~5份、固体分散助剂5~10份;

优选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噻苯隆20~50份、氯酸钾39~70份、固体渗透 剂3~5份、固体分散助剂5~8份;

更优选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噻苯隆25份、氯酸钾64份、固体渗透剂4 份、固体分散助剂7份。

上述脱叶增产剂中,噻苯隆可使棉花植株本身产生脱落酸和乙烯,在叶柄与棉株 之间形成离层,进而使棉叶自行脱落,可使棉花早熟,棉铃吐絮相对提前、集中、增 加霜前棉的比例。棉花不夹壳、不掉絮、不落花、增加纤维长度、提高衣分,实现催 熟、脱叶、增产、增质多效合一。氯酸钾对棉花的生殖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延长棉花 的生殖生长期。在氮磷肥一定的情况下,可促进棉花的纤维的合成增加铃重,降低棉 铃脱落率。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所述脱叶增产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前述各组分混匀, 得到所述脱叶增产剂。

本发明提供的促进植物脱叶、吐絮和增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前述任一脱 叶增产剂与水混匀喷施于植物叶面。

上述方法中,所述植物为棉花或辣椒;

所述促进植物吐絮为增加单铃吐絮量;

所述促进植物增产为增加每株铃数、增加每株挂果数、增加单铃重和/或增加单果 重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20-60g:30kg,优选20-30g:30kg,更优选25g: 30kg,具体可为20-25g:30kg或25-60g:30kg或25-30g:30kg。

所述喷施步骤中,喷施时间为植物果实的收获期。

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药效维持时间较长,能使叶片还在青绿状态迅速将营 养成分转移到植株棉铃,并且棉株不会枯死,彻底解决“枯而不落”的问题,减少叶 片对机采棉的污染,提高机械化采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噻苯隆的分离谱图,其中,a为标样谱图,b为实施例2所得脱叶增产剂中 噻苯隆的分离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 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通过公开商业途径获 得,其中:噻苯隆购自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氯酸钾购自湖北盈和化工有限公 司,固体渗透剂820S购自广州多力多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编号为AgrowetTM 820s固 态有机硅农药渗透扩展剂,GY-D06固体分散助剂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 司,产品编号为GY-D06固体分散剂。

实施例1、脱叶增产剂的制备

将噻苯隆20g、固体渗透剂820S 5g、固体分散助剂GY-D065g和氯酸钾70g到搅 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分装25g/袋,备用。

实施例2、脱叶增产剂的制备

将噻苯隆25g、固体渗透剂820S 4g、固体分散助剂GY-D067g和氯酸钾64g到搅 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分装25g/袋,备用。

实施例3、脱叶增产剂的制备

将噻苯隆50g、固体渗透剂820S 3g、固体分散助剂GY-D068g和氯酸钾39g 到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后,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分装25g/袋,备用。

实施例4、脱叶增产剂的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

将实施例2所得脱叶增产剂中的有效成分噻苯隆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氯酸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GB/T 752-2006标准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并对 其热贮稳定性(参照标准GB/T 19136-2003)检验。

2、该脱叶增产剂的质量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噻苯隆的分离谱图如图1所示,

表1、脱叶增产剂质量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 控制指标 检测结果 噻苯隆含量% 10.0~80.0 24.29 氯酸钾含量% 10.0~80.0 62.72 热贮稳定性 合格 合格

由上可知,该脱叶增产剂具有易准确定量使用、稳定性好、易贮存等特点。

实施例5、脱叶增产剂的使用效果试验

一、试验材料

1、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位于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区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大田作物试验区,试验田 为棉花连作田。该地位处北纬36°21,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胶 粘土,连作棉田,水肥条件便利。试验品种为中棉所79试验田基肥为猪厩肥1200Kg/ 亩,复混肥40kg/亩,4月20日播种。

2、试验器具

喷雾器电子天平量筒计算器

3、试验药剂

对照试剂: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购自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田间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32m2。

1、药剂供试剂量及对照药剂见表2。

表2、脱叶增产剂的用药剂量

处理 药剂 稀释倍数 1 脱叶增产剂 1500 2 脱叶增产剂 1200 3 脱叶增产剂 600 4 对照试剂 1200 5 清水对照   6 脱叶增产剂 1500 7 脱叶增产剂 1200 8 脱叶增产剂 600 9 脱叶增产剂 1500 10 脱叶增产剂 1200 11 脱叶增产剂 600

表2中,处理1-3所用脱叶增产剂为前述实施例2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

处理6-8所用脱叶增产剂为前述实施例1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

处理9-11所用脱叶增产剂为前述实施例3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

2、施药方法:于棉花的收获期兑水后以密雾状均匀的喷施在棉花各个部位的叶 片上。

3、用药前后主要天气情况:施药当天天气多云,温度21摄氏度。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棉花脱叶的影响

将各处理施药前已吐絮的棉花全部采收,分别于施药后5天、6天、7天、8天、 12天、15天观察、记录各处理棉花的脱叶、吐絮、落铃情况(见表3)。

表3、不同时期各处理脱叶、吐絮和落铃情况

各处理棉花在喷药3天后开始落叶,从表3可以看出,到第5天后,各处理间的 脱叶情况开始有了明显差异,其中处理2的脱叶效果最为明显,远远优于其它各处理, 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明显。喷药后第7天,处理1-3的脱叶效果达到 80%以上,处理6-11的脱叶率在60%-70%。喷药后15天后,处理2的脱叶效果高达 97%,除处理4和清水对照外,其他各处理的脱叶率均在80%以上。

2、对棉花落铃的影响

从表3还可以看出,在喷药后8天内处理9-11的吐絮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 喷药后12天、15天,各处理吐絮量随施药时间增加,但处理9-11的吐絮率增加相对 减缓,其中处理2的吐絮量达到最大。各处理对棉花的落铃虽有一定影响,与对照相 比处理6-8的落铃率较其他各处理低。

3、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喷施棉花脱叶剂20天后采收棉花,每个处理吐絮棉花全部实收,表4显示各处理 棉花铃重最高5.46g(处理2),最低5.33g(清水对照),平均单株最多55.80g,最少 54.77g,各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产量没有明显差异;最低产量清水对照的179.69kg, 各处理中最高产量为处理2187.57kg,比清水对照、处理4的产量高出4%。

表4、各处理产量情况

4、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经中棉所棉花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检测(见表5),各处理的衣分、子指、绒长、整 齐度等指标间略有不同,但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该棉花脱叶剂对棉花品质无特殊 影响。

表5、棉花品质鉴定结果

四、总结

该脱叶增产剂在棉花收获期兑水喷洒使用,能够促进棉株脱叶、吐絮;同时也具 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综合以上试验数据分析,推荐该药剂在棉田施用计量为20-60g:30kg,优选20-30g: 30kg,更优选25g:30kg。也即稀释600-1500倍液(喷液量为30kg/亩),其中以稀释 1200倍为佳。

实施例6、实施例2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的应用效果试验

一、试验材料

1、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位于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区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大田作物试验区,试验田 为棉花连作田。该地位处北纬36°21′,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胶 粘土,连作棉田,水肥条件便利。试验品种为中棉所79试验田基肥为猪厩肥1200Kg/ 亩,复混肥40kg/亩,4月20日播种。

2、试验器具

喷雾器电子天平量筒计算器

二、试验设计

试验点位于公司大田作物试验区,5种试验药剂加一个清水对照,共设6个处理, 每个处理面积250m2(25m×10m)。棉花株距0.25m,行距0.8m,各个处理的棉花栽 培管理措施一致。

三、施药方法

1、施药时期

于棉花的收获期喷施。

2、试验药剂

快脱灵购自河南翔大化工有限公司,朝脱购自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瑞脱龙购自江苏瑞邦农药厂有限公司,40%乙烯利购自安阳市全丰农药化工有限责任 公司。

3、药剂配兑

将各处理药剂按照表6所示稀释方法用清水配兑,具体方法见表1:

表6、各处理药剂使用量和兑水量

4、使用方法

在棉花的收获期,9月29日上午10点,用常规喷雾器将配兑好的药液以密雾状 均匀的喷施在棉花各个部位的叶片上。

四、数据分析

1、对棉花脱叶的影响

将各处理施药前已吐絮的棉花全部采收,分别于施药后5天、6天、7天、8天、 12天、15天观察、记录各处理棉花的脱叶、吐絮、落铃情况(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各处理棉花在喷药3天后开始落叶,到第5天后,各处理间的 脱叶情况开始有了明显差异,其中处理3的脱叶效果最为明显,远远优于其它各处理, 并且,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明显。喷药后第7天,处理3的脱叶效果高达90%。 到喷药后15天,处理3的脱叶效果达到97%以上。除清水对照外,处理2、处理3、 处理5三个处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均优于处理1、处理4,但是在发挥作用的时效性上, 处理3远远大于处理2和处理5。

2、对棉花落铃的影响

从表7还可以看出,各处理在喷药后8天内的吐絮情况并无明显差异,喷药后12 天、15天,对照的吐絮量明显低于处理2到处理4,其中处理3的吐絮量最大。各处 理对棉花的落铃虽有一定影响,但十分微弱,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间的落铃情况没有明 显差异。处理5(40%乙烯利对照)的落铃率较严重,吐絮量较少。

表7、不同时期各处理脱叶、吐絮和落铃情况

3、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喷施棉花脱叶剂20天后采收棉花,每个处理吐絮棉花全部实收,表8显示各处 理棉花铃重最高5.42g,最低5.36g,平均单株最多55.52g,最少54.65g,各处理的单 铃重和单株产量没有明显差异;各处理最高产量是处理3的185.15kg,最低产量是处 理5的182.08kg,对照CK的产量为184.15kg,由此,本发明有一定增产作用。

表8、各处理产量情况

4、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经中棉所棉花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检测(见表9),各处理的衣分、子指、绒长、 整齐度等指标间略有不同,其中施用40%乙烯利的处理对棉花品质有不良影响,这说 明,使用棉花脱叶增产剂对棉花品质无特殊影响。

表9、棉花品质鉴定结果

五、结论

通过田间观察及调查数据分析,本试验最终得出结论:在以上脱叶药剂中,处理 3对棉花的脱叶效果良好,在施药后7天即可达到脱叶90%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可 使棉花吐絮速度加快,延长棉花的生殖生长期,具有促进棉花的纤维的合成增加铃重, 降低棉铃脱落率的作用。

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7244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5.28 CN 102972440 B (21)申请号 201210515095.1 (22)申请日 2012.12.05 A01N 59/00(2006.01) A01N 47/36(2006.01) A01P 21/00(2006.01) A01G 7/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安阳市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创业 大道 8 号安阳市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 司 (72)发明人 王和生 杨海如 王文帅 李红雨 王晶晶 荣建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

2、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CN 101273721 A,2008.10.01, 全文 . CN 102342292 A,2012.02.08, 全文 . CN 101385463 A,2009.03.18,说明书第2页 第 1-14 行、 第 3 页第 1-6 行、 表 1. (54) 发明名称 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叶增产剂, 其活性成分 为噻苯隆和氯酸钾。该脱叶增产剂还包括固体渗 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该脱叶剂在棉花收获期应 用, 能够有效控制棉叶脱落, 延长棉花的生殖生长 期, 提高棉花品质。 其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 的添加更。

3、利于棉株吸收。 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能使 叶片还在青绿状态迅速将营养成分转移到植株棉 铃, 并且棉株不会枯死, 彻底解决 “枯而不落” 的问 题, 减少叶片对机采棉的污染, 提高机械化采棉作 业的质量和效率, 并且具有促进棉花的纤维的合 成增加铃重, 降低棉铃脱落率的作用。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陈红奎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72440 B CN 102972440 B 1/1 页 2 1. 一种脱叶增产剂,。

4、 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 噻苯隆 10 80 份、 氯酸钾 5 80 份、 固体渗透剂 1 5 份、 固体分散助剂 5 10 份 ; 所述固体渗透剂选自固体有机硅农用助剂 UMIDA-P50 ; 所述固体分散助剂选自烷基芳基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硫酸盐和聚羧酸盐中的至少 一种。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脱叶增产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固体分散助剂选自 GY-D06 和 GY-D800 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脱叶增产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 份的各组分组成 : 噻苯隆 20 50 份、 氯酸钾 39 70 份、 固体渗透剂 。

5、3 5 份、 固体分散助 剂 5 8 份。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脱叶增产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份的 各组分组成 : 噻苯隆 25 份、 氯酸钾 64 份、 固体渗透剂 4 份、 固体分散助剂 7 份。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脱叶增产剂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权利要求1-4 任一所述各组分混匀, 得到所述脱叶增产剂。 6. 一种促进植物脱叶、 吐絮和增产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权利要求 1-4 任一所述脱 叶增产剂与水混匀喷施于植物叶面 ; 所述植物为棉花 ; 所述促进植物吐絮为增加单铃吐絮量 ; 所述促进植物增产为增加每株铃数和 / 或。

6、增加单铃重 ; 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 20 60g : 30kg ; 喷施时间为植物果实的收获期。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 20 30g : 30kg。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 25g : 30k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72440 B 2 1/11 页 3 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生产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 受种植条件和。

7、管理措施、 棉花 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未能实现机械化采收。 小麦、 玉米、 豆类等实现了机械采收, 唯有 棉花还是大面积人工采收, 严重制约了棉花的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 收获模式亟待改善。 目 前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推广脱叶技术、 机械采收。 脱叶技术、 机械采收近年在 我国新疆已经逐步推广,“十二五” 规划要在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棉区实施机械采收模式, 可 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成本。 近几年来, 棉花主产区普遍使用的脱叶剂为 : 乙烯利、 克无 踪、 苯噻二唑脲等。这些产品具有脱叶功能, 但用量大成本高、 作用期长、 脱叶率低、 对棉花 品质影响较大。因此, 新型、 高。

8、能效脱叶剂的研发, 将对棉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 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叶增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4 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 其活性成分为噻苯隆和氯酸钾。 0005 所述脱叶增产剂还包括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 0006 所述固体渗透剂选自固体有机硅农用助剂 UMIDA-P50 和 820S 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 固体有机硅农用助剂 UMIDA-P50 可购自广州市优美达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编号即 为 UMIDA-P50 固态有机硅农药渗透剂, 820S 可购自广州多力多化学有限公司, 产品编号为 AgrowetTM 820s 固态有机硅农药。

9、渗透扩展剂 ; 0007 所述固体分散助剂选自烷基芳基磺酸盐、 木质素磺酸盐、 硫酸盐和聚羧酸盐中的 至少一种, 优选 GY-D06 和 GY-D800 中的至少一种, GY-D06 可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 任公司, GY-D800 可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编号依次为 GY-D06 固体分 散剂、 GY-D800 固体分散剂。 0008 所述脱叶增产剂也可只由所述噻苯隆、 氯酸钾、 固体渗透剂和固体分散助剂组成。 0009 具体的, 所述脱叶增产剂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 噻苯隆 1080 份、 氯酸钾 580 份、 固体渗透剂 15 份、 固体分散助剂 510 份。

10、 ; 0010 优选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 噻苯隆 2050 份、 氯酸钾 3970 份、 固体渗透剂 35 份、 固体分散助剂 58 份 ; 0011 更优选由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 噻苯隆25份、 氯酸钾64份、 固体渗透剂4份、 固体分散助剂 7 份。 0012 上述脱叶增产剂中, 噻苯隆可使棉花植株本身产生脱落酸和乙烯, 在叶柄与棉株 之间形成离层, 进而使棉叶自行脱落, 可使棉花早熟, 棉铃吐絮相对提前、 集中、 增加霜前棉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3 2/11 页 4 的比例。 棉花不夹壳、 不掉絮、 不落花、 增加纤维长度、 提高衣分, 实现催熟、 脱。

11、叶、 增产、 增质 多效合一。氯酸钾对棉花的生殖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延长棉花的生殖生长期。在氮磷肥一 定的情况下, 可促进棉花的纤维的合成增加铃重, 降低棉铃脱落率。 0013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所述脱叶增产剂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前述各组分混匀, 得 到所述脱叶增产剂。 0014 本发明提供的促进植物脱叶、 吐絮和增产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前述任一脱叶 增产剂与水混匀喷施于植物叶面。 0015 上述方法中, 所述植物为棉花或辣椒 ; 0016 所述促进植物吐絮为增加单铃吐絮量 ; 0017 所述促进植物增产为增加每株铃数、 增加每株挂果数、 增加单铃重和 / 或增加单 果重中的。

12、至少一种。 0018 所述脱叶增产剂与水的用量比为 20-60g : 30kg, 优选 20-30g : 30kg, 更优选 25g : 30kg, 具体可为 20-25g : 30kg 或 25-60g : 30kg 或 25-30g : 30kg。 0019 所述喷施步骤中, 喷施时间为植物果实的收获期。 0020 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 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能使叶片还在青绿状态迅速将营 养成分转移到植株棉铃, 并且棉株不会枯死, 彻底解决 “枯而不落” 的问题, 减少叶片对机采 棉的污染, 提高机械化采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为噻苯隆的分离谱图, 其中, a 。

13、为标样谱图, b 为实施例 2 所得脱叶增产剂中噻 苯隆的分离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 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通过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其中 : 噻苯隆购自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氯酸钾购自湖北盈和化工有限公司, 固体渗 透剂820S购自广州多力多化学有限公司, 产品编号为AgrowetTM 820s固态有机硅农药渗透 扩展剂, GY-D06 固体分散助剂购自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编号为 GY-D06 固 体分散剂。 0023 实施例 1、 脱叶增产剂的制备 002。

14、4 将噻苯隆 20g、 固体渗透剂 820S 5g、 固体分散助剂 GY-D065g 和氯酸钾 70g 到搅拌 机内搅拌均匀后, 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 分装 25g/ 袋, 备用。 0025 实施例 2、 脱叶增产剂的制备 0026 将噻苯隆 25g、 固体渗透剂 820S 4g、 固体分散助剂 GY-D067g 和氯酸钾 64g 到搅拌 机内搅拌均匀后, 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 分装 25g/ 袋, 备用。 0027 实施例 3、 脱叶增产剂的制备 0028 将噻苯隆 50g、 固体渗透剂 820S 3g、 固体分散助剂 GY-D068g 和氯酸钾 39g 到搅拌 机内搅拌均匀。

15、后, 得到本发明提供的脱叶增产剂, 分装 25g/ 袋, 备用。 0029 实施例 4、 脱叶增产剂的性能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4 3/11 页 5 0030 将实施例 2 所得脱叶增产剂中的有效成分噻苯隆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氯酸钾含量的检测方法参照 GB/T 752-2006 标准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 并对其 热贮稳定性 (参照标准 GB/T 19136-2003) 检验。 0031 2、 该脱叶增产剂的质量检测结果如表 1 所示, 噻苯隆的分离谱图如图 1 所示, 0032 表 1、 脱叶增产剂质量检测结果 0033 检测项目控制。

16、指标检测结果 噻苯隆含量 %10.0 80.0 24.29 氯酸钾含量 %10.0 80.0 62.72 热贮稳定性合格合格 0034 由上可知, 该脱叶增产剂具有易准确定量使用、 稳定性好、 易贮存等特点。 0035 实施例 5、 脱叶增产剂的使用效果试验 0036 一、 试验材料 0037 1、 试验田概况 0038 试验田位于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区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大田作物试验区, 试验田 为棉花连作田。该地位处北纬 36 21,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土壤为胶粘土, 连作棉田, 水肥条件便利。试验品种为中棉所 79 试验田基肥为猪厩肥 1200Kg/ 亩, 复混肥 40kg/。

17、 亩, 4 月 20 日播种。 0039 2、 试验器具 0040 喷雾器电子天平量筒计算器 0041 3、 试验药剂 0042 对照试剂 : 50% 噻苯隆可湿性粉剂, 购自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0043 二、 田间设计 0044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4 次重复, 小区面积 32m2。 0045 1、 药剂供试剂量及对照药剂见表 2。 0046 表 2、 脱叶增产剂的用药剂量 0047 处理药剂稀释倍数 1脱叶增产剂1500 2脱叶增产剂1200 3脱叶增产剂600 4对照试剂1200 5清水对照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5 4/11 页 6 6脱叶增产剂1500。

18、 7脱叶增产剂1200 8脱叶增产剂600 9脱叶增产剂1500 10脱叶增产剂1200 11脱叶增产剂600 0048 表 2 中, 处理 1-3 所用脱叶增产剂为前述实施例 2 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 0049 处理 6-8 所用脱叶增产剂为前述实施例 1 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 0050 处理 9-11 所用脱叶增产剂为前述实施例 3 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 0051 2、 施药方法 : 于棉花的收获期兑水后以密雾状均匀的喷施在棉花各个部位的叶片 上。 0052 3、 用药前后主要天气情况 : 施药当天天气多云, 温度 21 摄氏度。 0053 三、 结果与分析 0054 1、 对棉花脱叶的影。

19、响 0055 将各处理施药前已吐絮的棉花全部采收, 分别于施药后 5 天、 6 天、 7 天、 8 天、 12 天、 15 天观察、 记录各处理棉花的脱叶、 吐絮、 落铃情况 (见表 3) 。 0056 表 3、 不同时期各处理脱叶、 吐絮和落铃情况 0057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6 5/11 页 7 0058 0059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7 6/11 页 8 0060 各处理棉花在喷药 3 天后开始落叶, 从表 3 可以看出, 到第 5 天后, 各处理间的脱 叶情况开始有了明显差异, 其中处理 2 的脱叶效果最为明显, 远远优于其它各处理, 并且。

20、, 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明显。喷药后第 7 天, 处理 1-3 的脱叶效果达到 80% 以上, 处 理 6-11 的脱叶率在 60%-70%。喷药后 15 天后, 处理 2 的脱叶效果高达 97%, 除处理 4 和清 水对照外, 其他各处理的脱叶率均在 80% 以上。 0061 2、 对棉花落铃的影响 0062 从表 3 还可以看出, 在喷药后 8 天内处理 9-11 的吐絮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 喷药后12天、 15天, 各处理吐絮量随施药时间增加, 但处理9-11的吐絮率增加相对减缓, 其 中处理 2 的吐絮量达到最大。各处理对棉花的落铃虽有一定影响, 与对照相比处理 6-8 的 。

21、落铃率较其他各处理低。 0063 3、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0064 喷施棉花脱叶剂 20 天后采收棉花, 每个处理吐絮棉花全部实收, 表 4 显示各处理 棉花铃重最高 5.46g (处理 2) , 最低 5.33g (清水对照) , 平均单株最多 55.80g, 最少 54.77g, 各处理的单铃重和单株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 最低产量清水对照的 179.69kg, 各处理中最高 产量为处理 2187.57kg, 比清水对照、 处理 4 的产量高出 4%。 0065 表 4、 各处理产量情况 0066 0067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8 7/11 页 9 0068 4、 对棉。

22、花品质的影响 0069 经中棉所棉花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检测 (见表 5) , 各处理的衣分、 子指、 绒长、 整齐度 等指标间略有不同, 但没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 该棉花脱叶剂对棉花品质无特殊影响。 0070 表 5、 棉花品质鉴定结果 0071 0072 四、 总结 0073 该脱叶增产剂在棉花收获期兑水喷洒使用, 能够促进棉株脱叶、 吐絮 ; 同时也具有 一定的增产作用。 0074 综合以上试验数据分析, 推荐该药剂在棉田施用计量为 20-60g : 30kg, 优选 20-30g : 30kg, 更优选 25g : 30kg。也即稀释 600-1500 倍液 (喷液量为 30kg/ 亩)。

23、 , 其中以稀 释 1200 倍为佳。 0075 实施例 6、 实施例 2 制备所得脱叶增产剂的应用效果试验 0076 一、 试验材料 0077 1、 试验田概况 0078 试验田位于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区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大田作物试验区, 试验田 为棉花连作田。该地位处北纬 36 21,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土壤为胶粘 土, 连作棉田, 水肥条件便利。试验品种为中棉所 79 试验田基肥为猪厩肥 1200Kg/ 亩, 复混 肥 40kg/ 亩, 4 月 20 日播种。 0079 2、 试验器具 0080 喷雾器电子天平量筒计算器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9 8/1。

24、1 页 10 0081 二、 试验设计 0082 试验点位于公司大田作物试验区, 5 种试验药剂加一个清水对照, 共设 6 个处理, 每个处理面积 250m2(25m10m) 。棉花株距 0.25m, 行距 0.8m, 各个处理的棉花栽培管理措 施一致。 0083 三、 施药方法 0084 1、 施药时期 0085 于棉花的收获期喷施。 0086 2、 试验药剂 0087 快脱灵购自河南翔大化工有限公司, 朝脱购自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瑞脱龙购自江苏瑞邦农药厂有限公司, 40% 乙烯利购自安阳市全丰农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0088 3、 药剂配兑 0089 将各处理药剂按照表 6 所。

25、示稀释方法用清水配兑, 具体方法见表 1 : 0090 表 6、 各处理药剂使用量和兑水量 0091 0092 4、 使用方法 0093 在棉花的收获期, 9 月 29 日上午 10 点, 用常规喷雾器将配兑好的药液以密雾状均 匀的喷施在棉花各个部位的叶片上。 0094 四、 数据分析 0095 1、 对棉花脱叶的影响 0096 将各处理施药前已吐絮的棉花全部采收, 分别于施药后 5 天、 6 天、 7 天、 8 天、 12 天、 15 天观察、 记录各处理棉花的脱叶、 吐絮、 落铃情况 (见表 7) 。 0097 从表 7 可以看出, 各处理棉花在喷药 3 天后开始落叶, 到第 5 天后, 。

26、各处理间的脱 叶情况开始有了明显差异, 其中处理 3 的脱叶效果最为明显, 远远优于其它各处理, 并且, 这种差异随着时间的延伸逐渐明显。喷药后第 7 天, 处理 3 的脱叶效果高达 90%。到喷药后 15 天, 处理 3 的脱叶效果达到 97% 以上。除清水对照外, 处理 2、 处理 3、 处理 5 三个处理对 棉花的脱叶效果均优于处理 1、 处理 4, 但是在发挥作用的时效性上, 处理 3 远远大于处理 2 和处理 5。 0098 2、 对棉花落铃的影响 0099 从表 7 还可以看出, 各处理在喷药后 8 天内的吐絮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喷药后 12 天、 15 天, 对照的吐絮量明显低于。

27、处理 2 到处理 4, 其中处理 3 的吐絮量最大。各处理对棉 花的落铃虽有一定影响, 但十分微弱, 与对照相比各处理间的落铃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处理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10 9/11 页 11 5(40% 乙烯利对照) 的落铃率较严重, 吐絮量较少。 0100 表 7、 不同时期各处理脱叶、 吐絮和落铃情况 0101 0102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11 10/11 页 12 0103 3、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0104 喷施棉花脱叶剂 20 天后采收棉花, 每个处理吐絮棉花全部实收, 表 8 显示各处 理棉花铃重最高 5.42g, 最低 5.36g。

28、, 平均单株最多 55.52g, 最少 54.65g, 各处理的单铃重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12 11/11 页 13 和单株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 各处理最高产量是处理 3 的 185.15kg, 最低产量是处理 5 的 182.08kg, 对照 CK 的产量为 184.15kg, 由此, 本发明有一定增产作用。 0105 表 8、 各处理产量情况 0106 0107 4、 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0108 经中棉所棉花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检测 (见表 9) , 各处理的衣分、 子指、 绒长、 整齐度 等指标间略有不同, 其中施用 40% 乙烯利的处理对棉花品质有不良影响, 这说明, 使用棉花 脱叶增产剂对棉花品质无特殊影响。 0109 表 9、 棉花品质鉴定结果 0110 0111 五、 结论 0112 通过田间观察及调查数据分析, 本试验最终得出结论 : 在以上脱叶药剂中, 处理 3 对棉花的脱叶效果良好, 在施药后7天即可达到脱叶90%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可使棉花吐 絮速度加快, 延长棉花的生殖生长期, 具有促进棉花的纤维的合成增加铃重, 降低棉铃脱落 率的作用。 说 明 书 CN 102972440 B 13 1/1 页 14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972440 B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