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69937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4165.X

申请日:

2004.09.01

公开号:

CN1591743A

公开日:

2005.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4

主分类号:

H01J17/49; H01J17/04

申请人:

LG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朴宰范; 崔盛天

地址:

韩国汉城

优先权:

2003.09.01 KR 10-2003-0060885; 2004.05.07 KR 10-2004-0032393; 2004.06.03 KR 10-2004-004054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南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等离子显示板,尤其涉及到能够改进亮度和效率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中,每一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又,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能够被降低,并且亮度和效率能够被增加。它也能够维持每一RGB单元的色温均衡,并减少每一单元的错误放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的内侧的发光层,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
其中,每一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

2、
  按照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突出部分具有各式形状,包括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3、
  按照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形状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4、
  按照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尺寸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5、
  按照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突出部分形成多个。

6、
  按照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一放电单元中透明电极独立地形成。

7、
  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的内侧的发光层,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
其中,在至少一个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每一红色单元、绿色单元和蓝色单元的突出部分尺寸是互相不同的。

8、
  按照权利要求7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突出部分具有各式形状,包括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9、
  按照权利要求7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形状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10、
  按照权利要求7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尺寸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11、
  按照权利要求7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突出部分形成多个。

12、
  按照权利要求7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一放电单元中透明电极独立地形成。

13、
  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的内侧的发光层,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
其中,浮动透明电极形成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前衬底中。

14、
  按照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一放电单元中浮动透明电极成对地形成,该对浮动透明电极以对称的方式被安置到放电单元的中央,并且,该对浮动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浮动透明电极和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

15、
  按照权利要求14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每一放电单元中该对浮动透明电极在数量上形成两个或多个。

说明书

等离子显示板
本非临时申请要求2003年9月1日在韩国提交的为10-2003-0060885号专利申请、2004年5月7日在韩国提交的10-2004-0032393号专利申请和2004年6月3日在韩国提交的10-2004-0040548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因此,其全部内容被一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等离子显示板,尤其涉及到能够改进亮度和效率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等离子显示板(以后称为“PDP”)中,在由钠钙玻璃制成的前玻璃和后玻璃之间形成的隔板(barrier rib)构成单独单位单元。使用氖(Ne)、氦(He)或者Ne和He的混合气体(Ne+He)作为主放电气体,使得具有少量的氙(Xe)加入的惰性气体被高频电压放电时,真空紫外线被生成,以照射形成在隔板之间的荧光材料,因此形成图像。
这样的PDP是一种图像显示设备,这种图像显示设备与作为常规的显示装置的主要类型的阴极射线管(CRT)相比较,使用长度在0.1mm到1mm的微小空间中的惰性气体的等离子放电。PDP具有这样一些特性:由于其简单的结构所以制造容易,并且,由于其薄的外部形状和低的功率消耗就能够制造宽的屏幕。于是,PDP已经被公众认为是下一代显示设备。
在已经被通常使用PDP的情况中,功率发光效率(power versusluminous efficiency)为1到1.5lm/W。相反地,在用于测试的样品PDP情况中,功率发光效率为2.0到3.0lm/W。在测试样品中发光效率高于通常使用的PDP的发光效率的原因,不是由于结构的改进,而是因为注入放电空间的气体中的Xe的量比平均量多约14%。
如果加入的Xe的量增加,那么,功率发光效率也可能增加。然而,存在有害的作用:前显示板电极的损耗增加,并且,用于维持放电的维持电压增加。另外,即使在驱动显示板时,由于Xe的量增加,电极的冷却效应增加。因此,发生放电起始被延迟的时间延迟现象。
图1表示在具有长的柱状结构的传统等离子显示板中前衬底的电极结构。
参见图1,传统的长的柱状结构的PDP的前衬底包括由隔板300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扫描电极210以及维持电极220,各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具有透明电极200和金属电极100。在图1中,附图标记10表示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而400示意性地说明放电被产生。
在长的柱状结构的PDP中,发光材料被在阴极辉光区中的气体放电激发,发光并且使用Xe的激发特性高的阳极区进行放电。
如果PDP具有一个放电周期,其中,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为300μm,那么,透明电极之间存在一阳极区。
在阴极辉光区中的功率发光效率为1到2lm/W,而在使用阳极区的放电中的功率发光效率为7lm/W。因此,为了扩大这样的阳极区,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被制成300μm或更多。
图2、图3和图4为解释在具有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中放电起始和放电维持的原理的视图。
参见图2,在PDP被驱动时通过施加到电极的复位波形,负电荷被累积在扫描电极210上,而正电荷被累积在寻址电极230上。此后,如果负电压被施加到扫描电极210上,那么,上板的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变成大于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距离20。因此,弱放电600发生在上板的扫描电极210和下板的寻址电极230之间。
参见图3,通过扫描电极210和维持电极220之间的电压差,电子朝维持电极220扩散,因此,形成一阳极区700。由初始放电形成的阴极辉光710放电区位于上板的扫描电极210和下板的寻址电极230之间。阳极区700被最大化并扩展到维持电极220。
然而,在上述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情况中,发光效率能够被增加,而显示板中地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变成300μm或更多。因此,有这样的问题:维持放电空间放电的电压升高,并且,放电起始电压上升。
此外,在通常的PDP中,为了保持相同的色温而施加到RGB单元的电压量可能不同,因为RGB发光材料的亮度特性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中,存在一个问题:因为错误放电发生在RGB单元中,所以,总的驱动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要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被降低,并且,亮度和效率被增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色温均衡被保持在每一RGB单元中,并且在各单元中的错误放电被减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该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的内侧的发光层,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其中,每一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该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的内侧的发光层,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其中,在至少一个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每一红色单元、绿色单元和蓝色单元的突出部分在形状上是彼此不同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等离子显示板,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该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的内侧的发光层,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其中,浮动透明电极(floating transparent electrode)形成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前衬底中。
按照本发明,在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中,降低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并且增加亮度和效率是可能的。因此,色温均衡能够维持在每一RGB单元中,并且,在每一单元中的错误放电能够被减少。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结合以下附图详细说明,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
图1表示在具有长的柱状结构的传统等离子显示板中前衬底的电极结构。
图2、图3和图4为解释在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中放电起始和放电维持的原理的视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6表示传统的长的柱状结构和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长的柱状结构之间,光输出分布上的比较结果。
图7为显示根据图6结果的各种放电性能的表格。
图8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改进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平面图。
图9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10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改进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另一平面图。
图11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又一平面图。
图12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极结构和具有未形成于其中的透明浮动电极的传统结构之间,光输出分布上的模拟结果。
图14和图1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改进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结合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其中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该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内侧的发光层,其中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其中每一放电单元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
另外,该突出部分具有各式形状如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
而且,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形状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此外,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尺寸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而且,该突出部分形成多个。
另外,每一放电单元中透明电极独立地形成。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
图5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参见图5,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具有长的柱状结构。在该结构中,在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保持在300μm的状态下,该透明电极200包括朝着放电单元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500。因此,由于突出部分500的存在,使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变远。从而能够解决放电电压升高的问题。结果,因为防止了在通过长的柱状结构的装置增大亮度时放电电压的升高,故提高了驱动效率。
在图5中,显示了突出部分形成在所有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突出部分可仅形成在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中。因此,获得期望的亮度和驱动效率。
图6表示传统的长的柱状结构和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长的柱状结构之间,光输出分布上的比较结果。在图6所示改进的结构中,突出部分500的尺寸为宽50μm、长60μm。
参见图6,在现有的结构中,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为300μm或更多。因此,可以看到两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很宽。然而,在改进的结构中,可以看到由于突出部分500的存在,放电空间较窄。因此,当放电起始或维持时因为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较窄有可能降低电压。
图7为显示根据图6结果的各种放电性能的表格。参见图7,在电极结构栏中,圆括号内的数值表示电极的尺寸(μm×μm)。现有的结构指的是在透明电极中没有突出部分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改进的结构指的是在透明电极中有突出部分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
从图7可以看到,没有突出部分的现有的结构,其放电起始电压为373.2V,亮度为3533.4cd/m2。同时,具有长80μm宽60μm的突出部分的改进的结构,其放电起始电压为312.9V,亮度为4014.1cd/m2。具有长40μm宽60μm的突出部分的改进的结构,其放电起始电压为344.0V,亮度为3875.5cd/m2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改进例,突出部分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由于突出部分500的形状可做各式修改,因此使用与等离子显示板制造商需要的显示亮度相适应的形状的突出部分500来制造显示板是可能的。因为具有突出部分500,从而可能降低驱动电压。
另外,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的形状和/或尺寸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可能不同,从而每一电极实现具有各式形状的突出部分以获得期望的亮度是可能的。
另外,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又一改进例,突出部分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即使这样,以上所述的效果被获得。
图8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改进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平面图。参见图8,每一放电单元中透明电极200能够独立地形成。每一单元从而可能产生高亮度。当进一步降低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时,也可能维持期望的亮度。
<第二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其中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的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该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用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内侧的发光层,其中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其中至少一个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各红色单元、绿色单元和蓝色单元的突出部分在形状上彼此不同。
另外,该突出部分具有各式形状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
同样,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形状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此外,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在尺寸上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不同。
而且,该突出部分形成多个。
另外,每一放电单元中透明电极独立地形成。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9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参见图9,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具有长的柱状结构。在该结构中,在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保持在300μm或更多的状态下,透明电极200包括由一红色单元30、一绿色单元40和一蓝色单元50朝着放电空间突出的突出部分500。另外,突出部分500根据红色单元30、绿色单元40和蓝色单元50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如此,突出部分500包括在透明电极200中。因此能够解决由于透明电极200之间的距离10变为300μm或更多造成的放电电压升高的问题。此外,由于红色单元30、绿色单元40和蓝色单元50的突出部分彼此形状不同,因此以不同的方式构建红色单元、绿色单元40和蓝色单元50的透明电极200的突出部分500是可能的,其适于获得等离子显示板制造商需要的放电性能和效率。
图10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改进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另一平面图。参见图10,突出部分能够仅在预定的一个RGB放电单元中形成。从图10可以看到突出部分500不形成在红色单元30中而是仅形成在绿色单元40和蓝色单元50中。同样,绿色单元40和蓝色单元50的突出部分500在长度上不同。
因此,为了制造具有等离子显示板制造商期望的放电性能和驱动效率的等离子显示板,要求每一单元中的透明电极200的结构能做不同地改变。
图11为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另一平面图。参见图11,绿色单元40的突出部分500的长度小于蓝色单元50的突出部分500的长度。红色单元30不包括突出部分500。这种结构用于防止为了增加绿色单元40的发光亮度而升高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中绿色单元40的放电电压时错误放电的发生,并使色温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辐射绿色单元40的放电电压可能高于红色单元30和蓝色单元50的放电电压。因此,通过将绿色单元40的突出部分500的长度做得最长而维持总放电电压是可能的,从而使放电电压降低。因为恒定的放电电压如此施加每一单元上,当驱动该显示板时,错误放电能够被减小并且驱动效率能够被增大。此外,尽管恒定的放电电压加在每一单元上,由于绿色单元40的长的突出部分500而存在发光亮度增大的效果。因此,显示板总的亮度增大。
因此,红色单元30、绿色单元40和蓝色单元50可以具有彼此形状不同的突出部分500。通过突出部分的形状,每一单元的色温均衡能够被稳定地控制。通过最小化错误放电的可能性,也可能提高等离子显示板的驱动效率。
另外,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改进例,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的形状和/或尺寸与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突出部分可以不同。因此为了获得期望亮度,实行具有各式形状的突出部分是可能的。
另外,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又一改进例,突出部分的数量能为多个。即使这样,以上所述的效果能够被获得。
此外,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又一改进例,每一放电单元中透明电极200可独立地形成。因此,每一单元可能产生高亮度。当进一步降低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时,也可能维持期望亮度。
<第三实施例>
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其中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衬底相对的表面上相互平行地被分隔开并且分别具有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一覆盖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介电层、一涂在该介电层上的保护膜、形成在后衬底相对的表面上的寻址电极、一覆盖该寻址电极的介电层、形成在该介电层上的隔板、由隔板分界的放电单元、和涂在放电单元内侧的发光层,其中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前衬底和后衬底之间的距离,其中浮动透明电极形成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前衬底中。
另外,浮动透明电极成对形成在每一放电单元中,浮动透明电极对呈对称方式排列在放电单元中央,并且该对浮动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浮动透明电极和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之间的距离。
另外,每一放电单元中该对浮动透明电极在数量上形成两个或多个。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说明。
图12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
参见图12,在上板玻璃衬底上形成的具有足够大的透明电极32间距d的透明电极32之间,使用透明ITO成对形成电隔离的浮动电极。因为使用透明电极形成浮动电极34,故没有亮度的减小。该结构非常简单因为浮动电极34没有与另外的电极连接。
透明电极32和总线电极33分别为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该实施例中,透明电极32和总线电极33以对称的方式形成。因此,在位置上它们可以交换。本实施例中新添加的透明浮动电极34分别与透明电极32隔开和邻近于透明电极32设置。透明浮动电极34和透明电极32之间的距离d1和d3构造得相同。然而,更好的是各透明浮动电极34之间的距离d2大于透明电极32和透明浮动电极34之间的距离d1和d3。即,为得到最佳效率,优选d1=d3且d2>d1=d3。
在复位期和编址期,透明电极32和下板寻址电极(未示出)积聚电荷时,透明浮动电极34积聚电荷。其后,如果在维持期弱放电在扫描电极和寻址电极之间扩散,积聚在浮动透明电极34中的电荷有助于电子扩散。因此,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使用较低电压且亮度和效率同样被改进。
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极结构和具有未形成于其中的透明浮动电极的传统结构之间,光输出分布上的模拟结果。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和传统结构中的透明电极之间的距离皆为360μm。在第三实施例中,透明浮动电极的尺寸为70μm×80μm。另外,透明浮动电极之间的距离为70μm。
从图13可见,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具有最强光输出的区域普遍位于中央,并且具有最强光输出的区域的尺寸宽于传统长的柱状(LC)结构的区域的尺寸,因此亮度和效率都增加。
表1

电极结构  放电效  率(%) 发光效率  (lm/W)  亮度  (cd/m2)  最大光输  出(#) 最大电流  (mA)现有的结构  24.7  2.32  3533.4  6.45E+07  0.501改进的结构(80×60)  25.1  2.34  3572.2  6.54E+07  0.499改进的结构(70×80)  25.0  2.34  3569.2  6.53E+07  0.492改进的结构(40×60)  24.9  2.35  3590.9  6.70E+07  0.530

从表1可以看到,如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中插有两个透明浮动电极的结构与现有的结构相比改进了亮度和效率性能。也可以看到,根据将被应用的结构设定透明浮动电极的范围,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同样可知,当透明浮动电极甚至以任一大小结构形成在透明电极之间时,亮度和效率增加。
图14和图1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改进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
图14表示电极结构,其中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透明浮动电极34被分割。在图14中,透明浮动电极34和邻近透明电极32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即,透明浮动电极34能够被排列使得一个或多个透明浮动电极等距离与透明电极隔开。更好的是透明浮动电极34对称地分布在透明电极32之间的中央点的周围。换句话说,这样,如果透明浮动电极34和邻近透明电极32之间的距离相等,其称为d1,并且对称的透明浮动电极34之间的距离为d2,那么透明浮动电极34及与其相邻的透明电极32被排列以使d2>d1。
图15表示无排列地形成透明浮动电极34的电极结构。在图15中,透明浮动电极34均匀地排列在整个设备的上板之上以便它们通过总线以形成在整个上板之上的透明电极32之间的相同的分隔距离与透明电极32相邻。这种结构使本发明更易应用。
如上所述,不与电极连接的透明浮动电极与透明电极相邻以便它们与一个独立单元对称而不需另外的电极或复杂的结构变化。因此可能降低高放电电压并增加亮度和效率。
本发明如上所述,显然本发明可以有多种变化。这些变化被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所有这种修改应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等离子显示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等离子显示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等离子显示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离子显示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离子显示板.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到等离子显示板,尤其涉及到能够改进亮度和效率的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具有彼此相对的前衬底和后衬底的长的柱状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中,每一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包括朝着放电单元的中央突出的突出部分。又,放电起始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能够被降低,并且亮度和效率能够被增加。它也能够维持每一RGB单元的色温均衡,并减少每一单元的错误放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