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1963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2 CN 202019639 U *CN202019639U* (21)申请号 201120001005.8 (22)申请日 2011.01.04 A01K 67/033(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地址 51026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 105 号 (72)发明人 安新城 戴建青 韩诗畴 柴芳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001 代理人 余炳和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黑水虻幼虫。
2、虫料分离装 置。它包括支架, 在支架上设有第一筛网, 第一筛 网连有振动马达, 在第一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 有第二筛网, 第二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斜坡 状的第三筛网, 第三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杂 质收集箱, 第三筛网出口端下方设有幼虫收集箱, 幼虫收集箱与杂质收集箱经一端与第三筛网出口 端连接的隔板间隔开 ; 所述的第一筛网的孔径为 10 12mm, 所述的第二筛网的孔径为 8 10mm, 所述的第三筛网的孔径为46mm。 本实用新型利 用食料残余与黑水虻幼虫大小不同的特点, 经过 三级筛分, 实现了黑水虻幼虫与食料残余的分离。 用其分离黑水虻幼虫, 食料残余去除干净, 节省人 力和时间,。
3、 效果稳定, 操作方便, 集约化程度高, 为 工业化生产黑水虻创造了条件。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202019640 U1/1 页 2 1. 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 在支架上设有第一筛网, 第 一筛网连有第一振动马达, 在第一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第二筛网, 第二筛网相对应的 正下方设有斜坡状的第三筛网, 第三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杂质收集箱, 第三筛网出口 端下方设有幼虫收集箱, 幼虫收集箱与杂质收集箱经一端与第三筛网出口端连接的隔板间 隔开 。
4、; 所述的第一筛网的孔径为 10 12mm, 所述的第二筛网的孔径为 8 10mm, 所述的第三 筛网的孔径为 4 6mm。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三筛网与 水平面的斜面夹角为 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筛网 连有第二振动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三筛网 连有第三振动马达。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19639 U CN 202019640 U1/2 页 3 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 0001 本实。
5、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 0002 黑水虻 (Hermitia illucens) 是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的一种昆虫, 又称光亮 扁角水虻, 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黑水虻的许多生物学特性都很适 合用于禽畜粪便的转化, 例如幼虫营腐食性, 食性杂, 食量大、 抗逆性强, 生活史重叠且弹性 很大, 预蛹营养价值高, 在化蛹前有迁移特性等。 利用畜禽粪便饲养的黑水虻幼虫干重达到 42 43, 其中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 42 44, 脂肪含量占干重的 31 35, 灰份 占干重的 11 15, 钙质占干重的 4.8 5.1, 磷占干。
6、重的 0.60 0.63。使用 粪便饲养的幼虫和预蛹, 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 是家禽、 家畜和鱼类养殖的良好 饲料来源。 因此, 在禽畜粪便转化为昆虫蛋白的研究领域, 黑水虻很快就从众多的双翅目昆 虫中脱颖而出,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0003 但是, 到目前为止, 黑水虻的幼虫的分离基本上是人手工分离, 但手工分离耗时耗 力, 难以在工业化生产上应用。 发明内容 :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的黑水虻幼虫与食料的分离 装置, 为黑水虻的集约化生产提供前提条件。 0005 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架, 在支架上设有第 一。
7、筛 网, 第一筛网连有第一振动马达, 在第一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第二筛网, 第二筛 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斜坡状的第三筛网, 第三筛网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杂质收集箱, 第 三筛网出口端下方设有幼虫收集箱, 幼虫收集箱与杂质收集箱经一端与第三筛网出口端连 接的隔板间隔开 ; 0006 所述的第一筛网的孔径为 10 12mm, 所述的第二筛网的孔径为 8 10mm, 所述的 第三筛网的孔径为 4 6mm。 0007 所述的第三筛网优选与水平面的斜面夹角为 45。 0008 所述的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分别优选连有第二振动马达和第三振动马达。 通过振 动马达可以带动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振动, 有利于第二筛网。
8、和第三筛网的快速筛分。 0009 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是这样运行的, 首选将食料残余的含水量 不超过 40, 黑水虻幼虫与食料没有粘连在一起的, 其龄期相对一致的黑水虻幼虫与食料 的混合体放到第一筛网过筛, 第一筛网经过第一振动马达带动其振动, 较大的团块被筛分 出来, 而黑水虻幼虫与多数杂质过筛落到第二筛网上, 较大的杂质颗粒被筛分出来, 黑水虻 与小的杂质颗粒过筛掉落到第三筛网上, 由于黑水虻幼虫无法透过第三筛网上的孔, 遂沿 着斜面掉落到幼虫收集箱中, 较小的杂质颗粒透过第三筛网上的孔, 掉落在杂质收集箱内。 不断的添加需要分离的黑水虻幼虫和食料残余的混合体到第一筛网上, 。
9、并及时的清理第二 说 明 书 CN 202019639 U CN 202019640 U2/2 页 4 筛网上的杂质颗粒, 及时的收获筛分出来的黑水虻幼虫, 并清空杂质收集箱, 从而使得黑水 虻幼虫不断的分离出来。 0010 本实用新型利用食料残余与黑水虻幼虫大小不同的特点, 根据黑水虻幼虫的大 小, 经过三级筛网筛分, 实现了黑水虻幼虫与食料残余的分离。该装置可连续作业, 结构简 单, 使用 方便, 成本低廉, 便于推广。 用该装置分离黑水虻幼虫, 食料残余去除干净, 节省人 力和时间, 效果稳定, 同时操作方便, 集约化程度高, 为工业化生产黑水虻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 0011 图 。
10、1 是实施例 1 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2 是实施例 2 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3 其中 1、 第一筛网, 2、 第二筛网, 3、 第三筛网, 4、 支架, 5、 杂质收集箱, 6、 幼虫收集 箱, 7、 隔板, 11、 第一振动马达, 12、 第二振动马达, 13、 第三振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4 以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 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5 实施例 1 : 0016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黑水虻幼虫虫料分离装置, 包括支架4, 在支架4上设有 长方形的第一筛网 1, 第一筛网 1 连有第一。
11、振动马达 11, 第一振动马达 11 可以带动第一筛 网1振动, 从而提高过筛效率, 在第一筛网1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长方形的第二筛网2, 第二 筛网 2 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斜坡状的长方形的第三筛网 3, 第三筛网 3 高的一端与第二筛 网 2 的左侧边相连, 第三筛网 3 相对应的正下方设有杂质收集箱 5, 第三筛网 3 出口端下方 设有幼虫收集箱 6, 幼虫收集箱 6 与杂质收集箱 5 经一端与第三筛网 3 出口端连接的隔板 7 间隔开。所述的第一筛网 1 的孔径为 10 12mm, 所述的第二筛网 2 的孔径为 8 10mm, 所 述的第三筛网 3 的孔径为 4 6mm, 所述的第三筛网 3 与水平面的斜面夹角为 45。 0017 实施例 2 0018 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基本与实施例 1 相同, 只是第二筛网 2 连有第二振动马达 12, 第三筛 网 3 连有第三振动马达 13。通过振动马达可以带动第二筛网 2 和第三筛网 3 振 动, 有利于第二筛网和第三筛网的快速筛分。 说 明 书 CN 202019639 U CN 202019640 U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19639 U CN 202019640 U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19639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