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灌溉系统.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6898279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165337.8

申请日:

20171121

公开号:

CN108541475A

公开日:

2018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7/06,A01G25/06

主分类号:

A01G7/06,A01G25/06

申请人:

黄佐娇

发明人:

黄佐娇

地址:

5301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腾翔村圩上330号

优先权:

CN201711165337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贺丽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属于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通风管、导风部、出风部、除渣部、引水管及水泵;所述通风管水平埋设在田间,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导风部连接,另一端与出风部连接;所述出风部中空,所述除渣部包括除渣盘,螺杆以及防尘帽;所述引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本发明通过进风缩口和导风缩口,并且使导向缩口的大径端的半径大于所述进风缩口的大径端,并且使引导折管和连接管通过轴承连接,使进风缩口能够正对风来的方向,将风导入通风管,进入通风管内的泥土在风力或者水力的作用下进入掉落在除渣部的除渣盘上,通过提升除渣盘可以取出堆积的泥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灌溉系统包括通风管、导风部、出风部、除渣部、引水管及水泵;所述通风管水平埋设在田间,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导风部连接,另一端与出风部连接;所述导风部包括进风缩口、导向缩口、引导折管以及连接管;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与所述导向缩口的小径端相向设置,所述进风缩口大径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导向缩口大径端的半径的1/2;所述引导折管一端水平放置,并且外壁与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内壁连接,所述引导折管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管旋转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引导折管连接,另一端与通风管连接;所述出风部中空,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接,另一端伸出田畦与大气连通,中空腔竖直开设,中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所述除渣部包括除渣盘,螺杆以及防尘帽;所述除渣盘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并且外壁与所述出风部的内壁相贴;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除渣盘之上,与所述除渣盘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帽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防尘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出风部的外径,所述防尘帽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帽沿;所述引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通风管与引水管连通的一端为所述导风部所在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缩口与地面的距离大于2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与大气连接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3米并且低于所述进风缩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顶部内侧设置有台阶,所述轴承设置在台阶上,所述轴承与所述连接管同轴,所述轴承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连接管内壁的内径,所述引导折管的外壁与所述轴承的内壁过渡或者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折管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的内径,使所述引导折管卡在所述轴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垂直于地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为竖直设置的管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所述通风管的半径相同,所述进水管、所述通风管相对于水平面的距离相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部对氧气的含量有一定的需求,例如,植物生长初期如果根部的氧气浓度太低,则会引起植物烧根的情况,植物成长期如果根系缺氧,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则影响植物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提供一种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氧气并且能够长时间使用的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气灌溉系统,包括通风管、导风部、出风部、除渣部、引水管及水泵;

所述通风管水平埋设在田间,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导风部连接,另一端与出风部连接;所述导风部包括进风缩口、导向缩口、引导折管以及连接管;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与所述导向缩口的小径端相向设置,所述进风缩口大径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导向缩口大径端的半径的1/2;所述引导折管一端水平放置,并且外壁与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内壁连接,所述引导折管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管旋转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引导折管连接,另一端与通风管连接;所述出风部中空,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接,另一端伸出田畦与大气连通,中空腔竖直开设,中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所述除渣部包括除渣盘,螺杆以及防尘帽;所述除渣盘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并且外壁与所述出风部的内壁相贴;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除渣盘之上,与所述除渣盘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帽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防尘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出风部的外径,所述防尘帽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帽沿;所述引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通,所述通风管与引水管连通的一端为所述导风部所在一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相对设置进风缩口和导向缩口,并且使导向缩口的大径端的半径大于所述进风缩口的大径端,并且使引导折管和连接管通过轴承连接,使进风缩口能够正对风来的方向,将风导入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的通气孔将空气输入土中,所述出风口将多余的空气排出,防止气体一直积在所述通风管内,保证通风管内空气的新鲜;同时,在出风部的中空腔内设置除渣部,并且使出风部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进入通风管内的泥土在风力或者水力的作用下掉落在除渣部的除渣盘上,通过提升除渣盘可以取出堆积的泥土,除渣部上与螺杆配合的防尘帽既可以减少尘土落入出风部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调节防尘帽与出风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出风管的背压,调整换气速率;当尘土混合水将除渣盘粘住不好提起时,还可以通过将防尘帽与出风部相对固定,旋转螺杆使除渣盘松动,从而能够顺利取出除渣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换气灌溉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虚线框内部分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通风管1 通气孔11 导风部2 进风缩口21 导向缩口22 引导折管23 连接管24 轴承25 出风部3 除渣部4 除渣盘41 螺杆42 防尘帽43 引水管5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包括通风管1、导风部2、出风部3、除渣部4、引水管5及水泵(图未表示);

所述通风管1水平埋设在田间,所述通风管1下部开设有通气孔11;所述通风管1一端与所述导风部2连接,另一端与出风部3连接;

所述导风部2包括进风缩口21、导向缩口22、引导折管23以及连接管24;所述进风缩口21的小径端与所述导向缩口22的小径端相向设置,所述进风缩口21大径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导向缩口22大径端的半径的1/2;所述引导折管23一端水平放置,并且外壁与所述进风缩口21的小径端内壁连接,所述引导折管2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25与所述连接管24旋转连接;所述连接管24一端与所述引导折管23连接,另一端与通风管1连接。

所述出风部3中空,一端与所述通风管1连接,另一端伸出田畦与大气连通,中空腔竖直开设,中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1。

所述除渣部4包括除渣盘41,螺杆42以及防尘帽43;所述除渣盘41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并且外壁与所述出风部3的内壁相贴;所述螺杆42设置在所述除渣盘41之上,与所述除渣盘41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帽43与所述螺杆42螺纹连接,所述防尘帽43的外径大于所述出风部3的外径,所述防尘帽43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帽沿。

所述引水管5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1连通,所述通风管1与引水管5连通的一端为所述导风部2所在一端,当水泵充水时,水还可以将通风管1内的泥土冲向所述出风部3所在一侧,落在除渣盘41上。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进风缩口21与地面的距离大于2米,避免被植物影响进风速度,增加换气的效率;所述导向缩口22为了避让引导折管23开设有开口;所述出风部3为竖直设置的管件,与大气连接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3米并且低于所述进风缩口21,使出风部3不易受田间积水的影响,并且使出风口的风速小于进风缩口21的风速,减少排气压力,增加换气效率。所述连接管24顶部内侧设置有台阶,所述连接管24垂直于地面,所述轴承25设置在台阶上,所述轴承25与所述连接管24同轴,所述轴承25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连接管24内壁的内径,所述引导折管23的外壁与所述轴承25的内壁过渡或者过盈配合,所述引导折管23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25的内径,使所述引导折管23卡在所述轴承25上;所述进水管、所述通风管的半径相同,所述进水管、所述通风管相对于水平面的距离相同。

使用时,由于进风缩口21的大径端半径远小于导向缩口22的,并且引导折管23可以旋转,因此在风力的影响下,迫使进风缩口21正对风来的方向,使风从进风缩口21灌入并且进入通风管1,然后一部分空气再从通风管1进入土里,剩余的空气则通过排风部排出,并且可以带走一部分被消耗过氧气的空气,增加田地的换气;由于在出风部3的中空腔内设置除渣部4,并且使出风部3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1,进入通风管1内的泥土在风力或者水力的作用下进入掉落在除渣部4的除渣盘41上,通过提升除渣盘41可以取出堆积的泥土,除渣部4上与螺杆42配合的防尘帽43既可以减少尘土落入出风部的机会,也可以通过调节防尘帽43与出风部3之间的距离调整出风管3的背压,调整换气速率进而防止风速太大时刮走过多泥土;当尘土混合水将除渣盘41粘住不好提起时,还可以通过将防尘帽43与出风部3相对固定,旋转螺杆使除渣盘41松动,从而能够顺利取出除渣盘41。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换气灌溉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65337.8 (22)申请日 2017.11.21 (71)申请人 黄佐娇 地址 5301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 县双桥镇腾翔村圩上330号 (72)发明人 黄佐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421 代理人 贺丽娟 (51)Int.Cl. A01G 7/06(2006.01) A01G 25/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属于种植设 备技术领域, 包括。

2、通风管、 导风部、 出风部、 除渣 部、 引水管及水泵; 所述通风管水平埋设在田间, 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通风管一端 与所述导风部连接, 另一端与出风部连接; 所述 出风部中空, 所述除渣部包括除渣盘, 螺杆以及 防尘帽; 所述引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 另一 端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本发明通过进风缩口和导 风缩口, 并且使导向缩口的大径端的半径大于所 述进风缩口的大径端, 并且使引导折管和连接管 通过轴承连接, 使进风缩口能够正对风来的方 向, 将风导入通风管, 进入通风管内的泥土在风 力或者水力的作用下进入掉落在除渣部的除渣 盘上, 通过提升除渣盘可以取出堆积的泥土。 权利要求。

3、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8541475 A 2018.09.18 CN 108541475 A 1.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气灌溉系统包括通风管、 导风部、 出风部、 除 渣部、 引水管及水泵; 所述通风管水平埋设在田间, 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 导风部连接, 另一端与出风部连接; 所述导风部包括进风缩口、 导向缩口、 引导折管以及连接管; 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与 所述导向缩口的小径端相向设置, 所述进风缩口大径端的半径小于所述导向缩口大径端的 半径的1/2; 所述引导折管一端水平放置, 并且外壁与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内壁连接, 所 。

4、述引导折管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管旋转连接; 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引导折管连 接, 另一端与通风管连接; 所述出风部中空, 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接, 另一端伸出田畦与大气连通, 中空腔竖直开 设, 中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 所述除渣部包括除渣盘, 螺杆以及防尘帽; 所述除渣盘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 并且外壁 与所述出风部的内壁相贴; 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除渣盘之上, 与所述除渣盘固定连接, 所述 防尘帽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防尘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出风部的外径, 所述防尘帽设置 有向下延伸的帽沿; 所述引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所述通风管与引水管连 通的一端为所述。

5、导风部所在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缩口与地面的距离大 于2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与大气连接端和地 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3米并且低于所述进风缩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顶部内侧设置有台 阶, 所述轴承设置在台阶上, 所述轴承与所述连接管同轴, 所述轴承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连接 管内壁的内径, 所述引导折管的外壁与所述轴承的内壁过渡或者过盈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折管上设置有凸台, 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的内。

6、径, 使所述引导折管卡在所述轴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垂直于地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部为竖直设置的管 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 所述通风管的半 径相同, 所述进水管、 所述通风管相对于水平面的距离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541475 A 2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种植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根部对氧气的含量有一定的需求, 例如, 植。

7、物生长初期如果根 部的氧气浓度太低, 则会引起植物烧根的情况, 植物成长期如果根系缺氧, 造成根系发育不 良, 则影响植物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能够提供一种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氧气并且能够长时间使用的方案, 本发明所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换气灌溉系统, 包括通风管、 导风部、 出风部、 除渣部、 引水管及水 泵; 0004 所述通风管水平埋设在田间, 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有通气孔; 所述通风管一端与 所述导风部连接, 另一端与出风部连接; 所述导风部包括进风缩口、 导向缩口、 引导折管以 及连接管; 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与所述导向缩口的小径端相向设置, 所述进风缩口大径 端的半径。

8、小于所述导向缩口大径端的半径的1/2; 所述引导折管一端水平放置, 并且外壁与 所述进风缩口的小径端内壁连接, 所述引导折管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管旋转连 接; 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引导折管连接, 另一端与通风管连接; 所述出风部中空, 一端与 所述通风管连接, 另一端伸出田畦与大气连通, 中空腔竖直开设, 中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通 风管; 所述除渣部包括除渣盘, 螺杆以及防尘帽; 所述除渣盘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 并且外 壁与所述出风部的内壁相贴; 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除渣盘之上, 与所述除渣盘固定连接, 所 述防尘帽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防尘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出风部的外径, 所述防尘帽设 。

9、置有向下延伸的帽沿; 所述引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连通, 所述通 风管与引水管连通的一端为所述导风部所在一端。 000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6 本发明通过相对设置进风缩口和导向缩口, 并且使导向缩口的大径端的半径大于 所述进风缩口的大径端, 并且使引导折管和连接管通过轴承连接, 使进风缩口能够正对风 来的方向, 将风导入通风管, 所述通风管下部开设的通气孔将空气输入土中, 所述出风口将 多余的空气排出, 防止气体一直积在所述通风管内, 保证通风管内空气的新鲜; 同时, 在出 风部的中空腔内设置除渣部, 并且使出风部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 进入通风管内的泥土 。

10、在风力或者水力的作用下掉落在除渣部的除渣盘上, 通过提升除渣盘可以取出堆积的泥 土, 除渣部上与螺杆配合的防尘帽既可以减少尘土落入出风部的机会, 也可以通过调节防 尘帽与出风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出风管的背压, 调整换气速率; 当尘土混合水将除渣盘粘住 不好提起时, 还可以通过将防尘帽与出风部相对固定, 旋转螺杆使除渣盘松动, 从而能够顺 利取出除渣盘。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8541475 A 3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换气灌溉系统的立体图。 0008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09 图3是图2中虚线框内部分的放大图。 0010 主要元件符号。

11、说明 0011 通风管1通气孔11导风部2 进风缩口21导向缩口22引导折管23 连接管24轴承25出风部3 除渣部4除渣盘41螺杆42 防尘帽43引水管5 001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 但不可以以任何 方式限制本发明。 0014 请参阅图1, 包括通风管1、 导风部2、 出风部3、 除渣部4、 引水管5及水泵(图未表 示); 0015 所述通风管1水平埋设在田间, 所述通风管1下部开设有通气孔11; 所述通风管1一 端与所述导风部2连接, 另一端与出风部3连接; 0016 所述导风。

12、部2包括进风缩口21、 导向缩口22、 引导折管23以及连接管24; 所述进风 缩口21的小径端与所述导向缩口22的小径端相向设置, 所述进风缩口21大径端的半径小于 所述导向缩口22大径端的半径的1/2; 所述引导折管23一端水平放置, 并且外壁与所述进风 缩口21的小径端内壁连接, 所述引导折管2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25与所述连接管24旋转连 接; 所述连接管24一端与所述引导折管23连接, 另一端与通风管1连接。 0017 所述出风部3中空, 一端与所述通风管1连接, 另一端伸出田畦与大气连通, 中空腔 竖直开设, 中空腔的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1。 0018 所述除渣部4包括除渣盘41, 螺。

13、杆42以及防尘帽43; 所述除渣盘41设置在所述中空 腔内, 并且外壁与所述出风部3的内壁相贴; 所述螺杆42设置在所述除渣盘41之上, 与所述 除渣盘41固定连接, 所述防尘帽43与所述螺杆42螺纹连接, 所述防尘帽43的外径大于所述 出风部3的外径, 所述防尘帽43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帽沿。 0019 所述引水管5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通风管1连通, 所述通风管1与引 水管5连通的一端为所述导风部2所在一端, 当水泵充水时, 水还可以将通风管1内的泥土冲 向所述出风部3所在一侧, 落在除渣盘41上。 0020 在本实施例当中, 所述进风缩口21与地面的距离大于2米, 避免被植物影响。

14、进风速 度, 增加换气的效率; 所述导向缩口22为了避让引导折管23开设有开口; 所述出风部3为竖 直设置的管件, 与大气连接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3米并且低于所述进风缩口21, 使出 风部3不易受田间积水的影响, 并且使出风口的风速小于进风缩口21的风速, 减少排气压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8541475 A 4 力, 增加换气效率。 所述连接管24顶部内侧设置有台阶, 所述连接管24垂直于地面, 所述轴 承25设置在台阶上, 所述轴承25与所述连接管24同轴, 所述轴承25的内径不大于所述连接 管24内壁的内径, 所述引导折管23的外壁与所述轴承25的内壁过渡或者过盈配。

15、合, 所述引 导折管23上设置有凸台, 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25的内径, 使所述引导折管23卡在 所述轴承25上; 所述进水管、 所述通风管的半径相同, 所述进水管、 所述通风管相对于水平 面的距离相同。 0021 使用时, 由于进风缩口21的大径端半径远小于导向缩口22的, 并且引导折管23可 以旋转, 因此在风力的影响下, 迫使进风缩口21正对风来的方向, 使风从进风缩口21灌入并 且进入通风管1, 然后一部分空气再从通风管1进入土里, 剩余的空气则通过排风部排出, 并 且可以带走一部分被消耗过氧气的空气, 增加田地的换气; 由于在出风部3的中空腔内设置 除渣部4, 并且使出风部3的。

16、底部低于所述通风管1, 进入通风管1内的泥土在风力或者水力 的作用下进入掉落在除渣部4的除渣盘41上, 通过提升除渣盘41可以取出堆积的泥土, 除渣 部4上与螺杆42配合的防尘帽43既可以减少尘土落入出风部的机会, 也可以通过调节防尘 帽43与出风部3之间的距离调整出风管3的背压, 调整换气速率进而防止风速太大时刮走过 多泥土; 当尘土混合水将除渣盘41粘住不好提起时, 还可以通过将防尘帽43与出风部3相对 固定, 旋转螺杆使除渣盘41松动, 从而能够顺利取出除渣盘41。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8541475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108541475 A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108541475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