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896233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156507.X

申请日:

20180130

公开号:

CN207897749U

公开日:

201809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5/14

主分类号:

A01K85/14

申请人:

重庆欣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四川

地址:

409900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杨街道园区路21号

优先权:

CN20182015650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亚假饵,尤其是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包括鱼身,所述鱼身前端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所述鱼身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所述鱼身末端设置有第三吊环,所述第三吊环通过铁圈连接有自动变向板,所述自动变向板为一椭圆形塑料板,所述自动变向板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分别插入U型环的其中一脚,所述U型环的头部连接铁圈,所述鱼身内设置有配重块;通过设置在尾部可以随着水流不断转向的自动变向板,使得假饵在鱼线的拉动下可以在水中展现出从鱼尾到鱼身的左右摆动姿态,而且鱼身形状简单表面光滑,十分容易喷涂上色。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包括鱼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前端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所述鱼身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所述鱼身末端设置有第三吊环,所述第三吊环通过铁圈连接有自动变向板,所述自动变向板为一椭圆形塑料板,所述自动变向板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分别插入U型环的其中一脚,所述U型环的头部连接铁圈,所述鱼身内设置有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为圆滑的椭圆形或者梭形,所述鱼身外表涂覆有光滑的面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鱼眼状装饰块和鱼鳃状装饰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材质为硬质塑料,所述配重块为铅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其特征在于: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第三吊环组装后再采用塑料封装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其特征在于: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第三吊环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一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亚假饵,尤其是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背景技术

现有的假饵为了提高模拟游动功能,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模式:1)设置柔性的鱼尾,例如彩带;2)设置多节鱼身,各个鱼身之间采用合页或者关节连接;3)采用导流舌片。

上述技术方案在模拟游动这一功能上存在缺陷:

设置柔性的鱼尾,摆动的部分仅仅为鱼尾部分,难以带动全身摆动,不够逼真。

设置多节鱼身,能够全身摆动,但是关节太多,对鱼身的喷涂上色造成困难。

设置导流舌片,实际上舌片一般设置在鱼头前端才能起到调整泳姿的效果,设置在尾部意义不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游动逼真,上色容易且无需设置导流舌片的假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包括鱼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前端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所述鱼身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所述鱼身末端设置有第三吊环,所述第三吊环通过铁圈连接有自动变向板,所述自动变向板为一椭圆形塑料板,所述自动变向板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安装槽分别插入U型环的其中一脚,所述U型环的头部连接铁圈,所述鱼身内设置有配重块。

为减少水流阻力,所述鱼身为圆滑的椭圆形或者梭形,所述鱼身外表涂覆有光滑的面漆。

所述鱼身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鱼眼状装饰块和鱼鳃状装饰块,其作用是贴合鱼儿形态,进一步提高钓鱼成功率。

所述鱼身材质为硬质塑料,所述配重块为铅块。硬质塑料可以采用各类便于成型的塑料为原料,配重块可以在成型后装配也可以将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第三吊环组装后再采用塑料封装成型,在部分实施例中,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第三吊环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一体。其作用是有效提高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尾部可以随着水流不断转向的自动变向板,使得假饵在鱼线的拉动下可以在水中展现出从鱼尾到鱼身的左右摆动姿态,而且鱼身形状简单表面光滑,十分容易喷涂上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向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水中游动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鱼身;2、第一吊环;3、第二吊环;4、第三吊环;5、铁圈;6、U型环;7、自动变向板;11、鱼眼状装饰块;12、鱼鳃状装饰块;7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包括鱼身1,所述鱼身1前端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2,所述鱼身1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3,所述鱼身1末端设置有第三吊环4,所述第三吊环4通过铁圈5连接有自动变向板7,所述自动变向板7为一椭圆形塑料板,所述自动变向板7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71,两个安装槽71分别插入U型环6的其中一脚,所述U型环6的头部连接铁圈5,所述鱼身1内设置有配重块。

为减少水流阻力,所述鱼身1为圆滑的椭圆形或者梭形,所述鱼身1外表涂覆有光滑的面漆。

所述鱼身1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鱼眼状装饰块11和鱼鳃状装饰块12,其作用是贴合鱼儿形态,进一步提高钓鱼成功率。

所述鱼身1材质为硬质塑料,所述配重块为铅块。硬质塑料可以采用各类便于成型的塑料为原料,配重块可以在成型后装配也可以将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2、第二吊环3和第三吊环4组装后再采用塑料封装成型,

实施例2

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2、第二吊环3和第三吊环4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一体。其作用是有效提高整体强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游动原理:

图中以实线代表鱼身,以虚线代表自动变向板。

1)当鱼线拉动本实用新型在水中潜行时,受到水流的作用自动变向板必然会以第三吊环为中点并向鱼身的其中一侧倾斜(此处以向右倾斜为例);

2)当自动变向板倾斜后,其相当于对鱼身的转舵,使得鱼身同向倾斜(向右);

3)当鱼身向右倾斜后,鱼线提供的动力方向并未改变,使得水流强烈冲击自动变向板的左侧,使得自动变向板发生反向倾斜;

4)鱼身随之被拉回初始状态,并立刻又向左倾斜;

5)不断重复上述动作,使得假饵看起来可以媲美活鱼游动。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56507.X (22)申请日 2018.01.30 (73)专利权人 重庆欣为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09900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 县乌杨街道园区路21号 (72)发明人 陈四川 (51)Int.Cl. A01K 85/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亚假饵, 尤其是一种 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包括鱼身, 所述鱼身前端 上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 所述鱼身 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

2、钓钩的第二吊环, 所述 鱼身末端设置有第三吊环, 所述第三吊环通过铁 圈连接有自动变向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为一椭圆 形塑料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 槽, 两个安装槽分别插入U型环的其中一脚, 所述 U型环的头部连接铁圈, 所述鱼身内设置有配重 块; 通过设置在尾部可以随着水流不断转向的自 动变向板, 使得假饵在鱼线的拉动下可以在水中 展现出从鱼尾到鱼身的左右摆动姿态, 而且鱼身 形状简单表面光滑, 十分容易喷涂上色。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7897749 U 2018.09.25 CN 207897749 U 1.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包括鱼身, 其。

3、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前端上部设置有用于连 接鱼线的第一吊环, 所述鱼身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 所述鱼身末端设 置有第三吊环, 所述第三吊环通过铁圈连接有自动变向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为一椭圆形塑 料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 两个安装槽分别插入U型环的其中一脚, 所 述U型环的头部连接铁圈, 所述鱼身内设置有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为圆滑的椭圆形 或者梭形, 所述鱼身外表涂覆有光滑的面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前部两侧分别设 有鱼眼状装饰块和鱼鳃状装饰块。 4.根。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材质为硬质塑 料, 所述配重块为铅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其特征在于: 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 第 二吊环和第三吊环组装后再采用塑料封装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其特征在于: 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 第 二吊环和第三吊环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一体。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97749 U 2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亚假饵, 尤其是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假饵为了提高模拟游动功能, 一般采用下。

5、列三种模式: 1)设置柔性的鱼尾, 例如彩带; 2)设置多节鱼身, 各个鱼身之间采用合页或者关节连接; 3)采用导流舌片。 0003 上述技术方案在模拟游动这一功能上存在缺陷: 0004 设置柔性的鱼尾, 摆动的部分仅仅为鱼尾部分, 难以带动全身摆动, 不够逼真。 0005 设置多节鱼身, 能够全身摆动, 但是关节太多, 对鱼身的喷涂上色造成困难。 0006 设置导流舌片, 实际上舌片一般设置在鱼头前端才能起到调整泳姿的效果, 设置 在尾部意义不大。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游动逼真, 上色容易且无需设置导流 舌片的假饵。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 0009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包括鱼身,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前端上部设置有用于 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 所述鱼身中部底面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 所述鱼身末端 设置有第三吊环, 所述第三吊环通过铁圈连接有自动变向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为一椭圆形 塑料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 两个安装槽分别插入U型环的其中一脚, 所述U型环的头部连接铁圈, 所述鱼身内设置有配重块。 0010 为减少水流阻力, 所述鱼身为圆滑的椭圆形或者梭形, 所述鱼身外表涂覆有光滑 的面漆。 0011 所述鱼身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鱼眼状装饰块和鱼鳃状装饰块, 其作用是贴合鱼儿形 态, 进一步提高钓鱼。

7、成功率。 0012 所述鱼身材质为硬质塑料, 所述配重块为铅块。 硬质塑料可以采用各类便于成型 的塑料为原料, 配重块可以在成型后装配也可以将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 第二吊环和第三 吊环组装后再采用塑料封装成型, 在部分实施例中, 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 第二吊环和第三 吊环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一体。 其作用是有效提高整体强度。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尾部可以随着水流不断转向的 自动变向板, 使得假饵在鱼线的拉动下可以在水中展现出从鱼尾到鱼身的左右摆动姿态, 而且鱼身形状简单表面光滑, 十分容易喷涂上色。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向板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897749 U 3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水中游动的原理示意图。 0017 图中, 1、 鱼身; 2、 第一吊环; 3、 第二吊环; 4、 第三吊环; 5、 铁圈; 6、 U型环; 7、 自动变 向板; 11、 鱼眼状装饰块; 12、 鱼鳃状装饰块; 71、 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如图1-2所示, 一种模仿活鱼游动的假饵, 包括鱼身1, 所述鱼身1前端上部设置有 用于连接鱼线的第一吊环2, 所述鱼身1中部底面。

9、设置有用于悬挂钓钩的第二吊环3, 所述鱼 身1末端设置有第三吊环4, 所述第三吊环4通过铁圈5连接有自动变向板7, 所述自动变向板 7为一椭圆形塑料板, 所述自动变向板7中部设置有两个安装槽71, 两个安装槽71分别插入U 型环6的其中一脚, 所述U型环6的头部连接铁圈5, 所述鱼身1内设置有配重块。 0021 为减少水流阻力, 所述鱼身1为圆滑的椭圆形或者梭形, 所述鱼身1外表涂覆有光 滑的面漆。 0022 所述鱼身1前部两侧分别设有鱼眼状装饰块11和鱼鳃状装饰块12, 其作用是贴合 鱼儿形态, 进一步提高钓鱼成功率。 0023 所述鱼身1材质为硬质塑料, 所述配重块为铅块。 硬质塑料可以采。

10、用各类便于成型 的塑料为原料, 配重块可以在成型后装配也可以将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2、 第二吊环3和第 三吊环4组装后再采用塑料封装成型, 0024 实施例2 0025 配重块以及第一吊环2、 第二吊环3和第三吊环4一体成型或者焊接成一体。 其作用 是有效提高整体强度。 0026 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游动原理: 0027 图中以实线代表鱼身, 以虚线代表自动变向板。 0028 1)当鱼线拉动本实用新型在水中潜行时, 受到水流的作用自动变向板必然会以第 三吊环为中点并向鱼身的其中一侧倾斜(此处以向右倾斜为例); 0029 2)当自动变向板倾斜后, 其相当于对鱼身的转舵, 使得鱼身同向倾斜(向。

11、右); 0030 3)当鱼身向右倾斜后, 鱼线提供的动力方向并未改变, 使得水流强烈冲击自动变 向板的左侧, 使得自动变向板发生反向倾斜; 0031 4)鱼身随之被拉回初始状态, 并立刻又向左倾斜; 0032 5)不断重复上述动作, 使得假饵看起来可以媲美活鱼游动。 0033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 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897749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7897749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7897749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