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中 的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该病是指胃黏 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其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 菌感染等引起,它的患病率极高,约占胃病患者的80%-90%,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中医学将该病归于胃脘痛、痞症、反胃、呕吐等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脾胃受损,升降失 常,寒热互结,中焦痞阻,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
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或胀痛,或刺痛,或隐痛,或灼痛,多在进食后疼痛加重,空腹时反觉舒服。胃脘部常有胀满 感,甚至可延及两胁,嗳气、泛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甚者厌食、短气、乏力、便溏等,给患 者带来较大痛苦,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生活。
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西药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彻底治 愈。另外,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 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的对症治疗,然长期采用西药治疗,往往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毒 副作用,从而对身体产生进一步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法: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中 药原料制成:厚朴、山楂、大黄、桂枝、紫苏、羌活、黄芩、乌梅、延胡索和丁香。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厚朴12-36份、山楂6-12 份、大黄6-12份、桂枝12-36份、紫苏6-12份、羌活6-12份、黄芩12-36份、乌梅3-9份、延胡索 6-12份、丁香3-9份。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厚朴24份、山楂8份、大黄 8份、桂枝24份、紫苏6份、羌活6份、黄芩18份、乌梅6份、延胡索12份、丁香9份。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药材中医论述如下: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要用于湿阻中焦、脘 腹胀满,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肺气不降、痰饮喘咳,湿浊不分、霍乱泄泻,七情郁结、痰气互 阻之梅核气等。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主要用于饮食积滞、 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痛经等。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 通经。主要用于积滞便秘,谵语发狂,癥瘕积聚,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 血经闭诸证,湿热痢疾,黄疸,水肿淋证等。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主要用于 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
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主要用于 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胎气上逆、胎动不安,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进食 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等。
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主要用于风寒感 冒、风寒湿痹等。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要用于湿温、暑湿等所致胸闷呕恶、痞满以及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 渴。主要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蛔厥腹痛、虚热消渴、崩漏便血、尿血等。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主要用于气血瘀滞所致 的各种痛证。如胸痹心痛、肝胃气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寒疝腹痛、跌打损伤、 瘀肿疼痛、风湿痹痛等。
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主要用于胃寒呃 逆、呕吐,胃寒脘腹冷痛,肾虚阳痿,宫冷等。
本方重用厚朴,因其味辛而主行散,功长运中焦之气而疏利气机,为行气除胀之要 药,对于湿阻中焦,气机郁滞,脾失健运而致脘腹痞满,胀痛不舒,食积气滞有较好的治疗效 果。厚朴配大黄:厚朴味苦而降泄,气辛而散结,故有行气消痞、通积导滞之功;大黄苦寒沉 降,善能泄热。两药同用,可增强泻下,消积之功。厚朴配山楂:厚朴味苦而降泄,气辛而散 结,有行气消痞,通积导滞之功;山楂酸甘。功善消食化积。两药伍用,行气消食力增。适用于 嗳腐吞酸,脘腹胀痛,痞满不舒等。方中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紫苏 味辛能行,入脾胃经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本发明用其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 满、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羌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取其祛风止痛之 功。黄芩为苦寒泻降之品,善清肺、胆、脾、大肠、小肠诸经之湿热,尤长于泻肺与大肠之火, 为清热燥湿之要药。乌梅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延胡索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 中之血。能消瘀血,散滞气,止疼痛,为活血行气止痛之良药。丁香辛温纯阳,枟本草正枠云 “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故其能温暖脾胃,壮阳泄肺而降逆气,用 于治胃寒呃逆、呕吐;脾胃虚寒,此外丁香有温中散寒止痛之效,可用于治胃寒脘腹冷痛。综 观全方10味药材配伍使用,标本并治,共达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消胀除满、和胃止痛的功 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1)取处方量的厚朴、大黄、桂枝、紫苏、黄芩和丁香,粉碎成粗粉,加乙醇浸泡0.5h,加 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乙醇量为药料的5-10倍,每次提取时间为0.5-1.5h,过滤,合并滤 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醇提物,备用;
(2)取处方量的山楂、乌梅、延胡索和羌活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h,加热回流提取三 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料的5-10倍,每次提取时间为0.5-1.5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 燥,得水提物,备用;
(3)将上述所得的提取物混合,粉碎成100-200目的细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 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剂型。
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表面活性 剂、吸附载体、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剂型优选为口服剂型,所述口服剂型可以为片剂、胶囊剂、合剂、丸剂或颗 粒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组分简单,原料易得,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制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作描述, 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 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处方(g):厚朴24、山楂8、大黄8、桂枝24、紫苏6、羌活6、黄芩18、乌梅6、延胡索12、丁香 9。
制备方法:
(1)取上述处方量的厚朴、大黄、桂枝、紫苏、黄芩和丁香,粉碎成粗粉,加乙醇浸泡 0.5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乙醇量为药料的5倍,每次提取时间为0.5h,过滤,合并滤 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醇提物,备用;
(2)取上述处方量的山楂、乌梅、延胡索和羌活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h,加热回流提 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料的5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 水提物,备用;
(3)将上述所得的提取物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蔗糖粉、糊精适量,混匀,制成 颗粒,在60℃干燥,制成200g,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
处方(g):厚朴12、山楂6、大黄6、桂枝12、紫苏6、羌活6、黄芩12、乌梅3、延胡索6、丁香3。
制备方法:
(1)取上述处方量的厚朴、大黄、桂枝、紫苏、黄芩和丁香,粉碎成粗粉,加乙醇浸泡 0.5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乙醇量为药料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 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醇提物,备用;
(2)取上述处方量的山楂、乌梅、延胡索和羌活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h,加热回流提 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料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 水提物,备用;
(3)将上述所得的提取物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蔗糖粉、糊精适量,混匀,制成 颗粒,在60℃干燥,制成200g,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3
处方(g):厚朴36、山楂12、大黄12、桂枝36、紫苏12、羌活12、黄芩36、乌梅9、延胡索12、 丁香9。
制备方法:
(1)取上述处方量的厚朴、大黄、桂枝、紫苏、黄芩和丁香,粉碎成粗粉,加乙醇浸泡 0.5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乙醇量为药料的10倍,每次提取时间为0.5h,过滤,合并滤 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醇提物,备用;
(2)取上述处方量的山楂、乌梅、延胡索和羌活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h,加热回流提 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料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 水提物,备用;
(3)将上述所得的提取物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入蔗糖粉、糊精适量,混匀,制成 颗粒,在60℃干燥,制成200g,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4
处方(g):厚朴24、山楂6、大黄6、桂枝36、紫苏12、羌活8、黄芩12、乌梅9、延胡索12、丁香 3。
制备方法:
(1)取上述处方量的厚朴、大黄、桂枝、紫苏、黄芩和丁香,粉碎成粗粉,加乙醇浸泡 0.5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乙醇量为药料的8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5h,过滤,合并滤 液,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醇提物,备用;
(2)取上述处方量的山楂、乌梅、延胡索和羌活,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h,加热回流 提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料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 得水提物,备用;
(3)将上述所得的提取物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蔗糖、淀粉及硬脂酸镁适量,乙 醇颗粒,干燥,压制成2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片剂。
实施例5
处方(g):厚朴18、山楂6、大黄8、桂枝18、紫苏8、羌活8、黄芩18、乌梅6、延胡索8、丁香6。
制备方法:
(1)取上述处方量的厚朴、大黄、桂枝、紫苏、黄芩和丁香,粉碎成粗粉,加乙醇浸泡 0.5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加乙醇量为药料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 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醇提物,备用;
(2)取上述处方量的山楂、乌梅、延胡索和羌活粉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h,加热回流提 取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料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 水提物,备用;
(3)将上述所得的提取物混合,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加人适量淀粉,装入胶囊,制成200 粒,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6药效学试验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动物:
SD大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160±20)g,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试验药物: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胃必治(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生 产)。
3.模型的制备、分组及给药:
采用0.02%氨水饮用配合饥饱失常刺激,连续刺激90d诱发大鼠慢性浅表性胃炎模型, 经胃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检验确定模型复制成功。将模型复制组大鼠随机分组:实施 例1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实施例3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胃必治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 10只/组,雌雄各半,并与正常对照组一同进入实验。动物连续灌胃30d,其中本发明颗粒剂 高、中、低剂量组剂量为2.0、1.0、0.5g(生药)/kg、胃必治对照组为1.0g/kg,正常对照组及 模型对照组灌胃同体积水。
4.评价指标及方法
4.1胃粘膜炎症程度评价:
末次给药后次日,禁食约12小时之后依次逐只断头处死大鼠,立即剖腹,结扎贲门幽 门,剪取全胃,沿胃小弯剖开胃腔,浸洗后的全胃用10%甲醛溶液固定,沿每只大鼠胃大弯 自前胃至幽门取一宽约0.5cm的全层胃壁,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以慢性炎症 程度、活动性程度、变形及间质充血水肿程度三个作为评分指标,每项分为正常(-)、轻度 (+)、中度(++)、重度(+++)(对应0、1、2、3分,有其余炎性表现加1分),最终以幽门部和胃体 部两者得分和为炎性评分结果:0-0分:正常;1-4分:轻度;5-8分:中度;9分以上:重度。
4.2胃粘膜AB/PAS阳性层厚度:
上述胃组织同时作AB/PAS染色,用测微尺测量AB/PAS阳性层厚度(μm),计算各组的 均数与标准差,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4.3统计分析结果以表示,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5.实验结果
观察可见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色淡呈淡红色,红白相间, 有散在点状、斑点或条状出血和糜烂,可见陈旧性出血和新鲜出血,黏膜损伤率高,个别动 物胃窦部局部黏膜皱襞增厚,偶见黏液性黄色渗出物,粘膜上皮AB/PAS阳性层厚度降低, 屏障系统受到损害。
表1本发明药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炎症程度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表2本发明药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粘膜AB/PAS阳性层厚度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表示P<0.01。
表1、表2实验数据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可以明显减轻慢性 浅表性胃炎大鼠胃窦及胃体粘膜的炎症程度,同时给药组大鼠胃窦、胃体胃粘膜AB/PAS阳 性层厚度也较模型组明显增加,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鼠的胃粘膜炎 症与胃粘膜萎缩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实验研究
1.病例选择
1)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的慢性胃炎的诊断 标准;
2)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性别不限;
3)未服用抑酸护胃药物达1周以上。
2.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制定的慢性胃炎的 诊断标准:
①病史,可能的病因或诱因;
②症状: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这些症状一般无节律 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此外,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症状时轻时重,可反 复发作或长期存在;
③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
④内镜检査: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 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 汁反流;
⑤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胃体和全胃;
⑥诊断依据:红斑(点,片状,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为浅表性胃炎;粘膜呈颗 粒状,粘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 准》(试行)。
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
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2级;
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1级;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
4.治疗方法
治疗1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颗粒剂,1日2次,每次5g;
治疗2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1日2次,每次5g;
对照组:服用胃必治,按说明书服用;
三组共治疗4周。
5.治疗结果
见表3。
表3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临床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疗 效更好,特别是治疗1组疗效显著。因而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作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 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