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88415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1289.6

申请日:

2004.08.26

公开号:

CN1588596A

公开日:

2005.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06; H01H1/02

主分类号:

H01H1/06; H01H1/02

申请人:

许晓欢;

发明人:

许晓欢

地址:

518054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工业八路天骄华庭2-C-709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睿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朱晓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基于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b.在经预处理的触头体(10)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之上涂镀含石墨的涂镀层(30),采用本发明技术处理加工的隔离开关触头接触良好,开合可靠,耐磨损寿命可达10000次以上,无须维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隔离开关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基于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
b.在经预处理的触头体(10)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之上涂镀含石墨的涂镀层(3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体(10)金属是铜,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10)全金属表面之上生成一电阻系数低,抗氧化的中间层(20),中间层(20)是银及其合金,镀中间层(20)采用常规氰化镀银工艺,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中间层(20)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10~14#棕刚玉喷沙处理,或用电火花进行拉毛处理;
b.在处理后的中间层(20)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中速火焰喷枪喷镀≥80μm厚度的银或银合金;
c.浸石墨液;
d.表面后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体(10)金属是铜的合金,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10)金属表面进行机械修整,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触头体(10)金属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10~14#棕刚玉喷沙处理,或用电火花进行拉毛处理;
b.在处理后的触头体(10)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用中速火焰喷枪喷镀≥80μm厚度的银或银合金;
c.浸石墨液;
d.表面后处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体(10)金属是铜,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10)全金属表面之上生成一电阻系数低,抗氧化的中间层(20),中间层(20)是银及其合金,镀中间层(20)及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触头体(10)全金属表面上采用常规氰化镀银工艺镀中间层(20);
b.在中间层(20)的动接触部位之上用电镀法镀80μm厚的银石墨合金涂镀层(30);借助设备包括:带循环搅拌的电镀槽、直流脉冲电镀电源;
材料包括:常规电镀银液、银合金板及纳米级石墨粉。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液主要包括:超细石墨粉、微晶腊和溶剂,配方的重量配比为:
超细石墨粉            10~30%
微晶腊                10~30%
溶剂                  40~8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丙酮、醋酸丁酯和二甲苯,配方的重量配比为:
丙酮                  40~60%
醋酸丁酯              10~30%
二甲苯                20~40%

7.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浸石墨液操作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a.将微晶腊放入≤60℃的溶剂之中溶解;
b.将超细石墨粉加入并搅拌均匀;
c.将已镀中间层(20)的触头体(10)置入;
d.常压下保持时间不少于10分钟。

8.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表面后处理操作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a.将已附有石墨涂镀层(30)的触头体(10)进行热风干燥或自然干燥;
b.将石墨涂镀层(30)表面修整平滑。

9.
  一种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包括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其特征在于: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之上是中间层(20),所述中间层(20)动接触部位之上是含石墨的涂镀层(30)。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体(10)是铜及其合金;所述中间层(20)是银及其合金,或是锡及其合金;所述中间层(20)的厚度10~20μm;所述含石墨的涂镀层(30)的厚度≥80μm。

说明书

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用浸渍方法涂布石墨的工艺以及用电镀的方法涂镀银石墨合金的工艺,还涉及对涂层的后处理工艺;尤其涉及用浸渍方法涂布石墨或镀银石墨合金方法处理的隔离开关触头。
背景技术在电器和开关设备等的实际应用和运行中,其触头、触点、插头等部件往往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磨性和润滑性,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银质材料或铜质材料电镀银后涂润滑油脂的办法满足这一要求。但采用银质材料成本太高,采用铜质材料电镀银后涂润滑油脂的办法又有其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以12KV-550KV户外隔离开关为例:该设备是输变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全国电网中有数十万台套在运行使用,其现有触头系统技术一般采用铜触头镀银后涂润滑油脂的办法解决导电性和耐磨损使用寿命,此办法虽然在出厂试验中能通过(每做50次涂一次润滑油脂),但在实际的户外运行中往往因润滑油脂粘连沙土,造成触头接触不良和加速镀银层磨损,时间长了油脂干固也造成触头接触不良,都会造成线路故障。如果无油脂就会使镀银层很快磨损而影响触头的导电性能,同样会造成线路故障,因此必须经常维护和检修,而高压线路又不允许经常停电检修维护,这是目前该设备存在的一大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户外隔离开关的触头进行特殊表面处理的方法,使户外隔离开关的触头的耐磨性及导电性在不使用润滑油脂的情况能达到如下目的指标:
1.达到隔离开关触头要求的润滑性和耐磨损使用寿命:≥2000次。
2.达到隔离开关触头要求的导电性,主回路电阻值达到IEC国际标准要求。
3.达到高压隔离开关要求的温升试验标准:≤K65。
从而大大提高户外隔离开关的使用寿命及大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实施一种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基于导电金属的触头体,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对触头体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
b.在经预处理的触头体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之上涂镀含石墨的涂镀层。
所述触头体金属是铜,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全金属表面之上生成一电阻系数低,抗氧化的中间层,中间层是银及其合金,镀中间层采用常规氰化镀银工艺,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中间层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10~14#棕刚玉喷沙处理,或用电火花
进行拉毛处理;
b.在处理后的中间层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中速火焰喷枪喷镀≥80μm厚度的银或银合金;
c.浸石墨液;
d.表面后处理。
如果所述触头体金属是铜的合金,其抗氧化性能会大大提高,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金属表面进行机械修整,不必再镀银,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触头体金属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10~14#棕刚玉喷沙处理,或用电火花进行拉毛处理;
b.在处理后的触头体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用中速火焰喷枪喷镀≥80μm厚度的银或银合金;
c.浸石墨液;
d.表面后处理。
除了用上述的浸石墨液方法之外,在触头体全金属表面上采用常规氰化镀银工艺镀中间层之后,还可以在中间层的动接触部位之上用电镀法镀80μm厚的银石墨合金涂镀层;
借助设备包括:带循环搅拌的电镀槽、直流脉冲电镀电源;
材料包括:常规电镀银液、银合金板及纳米级石墨粉。
采用上述的浸石墨液方法,所述石墨液主要包括:超细石墨粉、微晶腊和溶剂,配方的重量配比为:
          超细石墨粉               10~30%
          微晶腊                   10~30%
          溶剂                     40~80%
所述溶剂包括:丙酮、醋酸丁酯和二甲苯,配方的重量配比为:
          丙酮                     40~60%
          醋酸丁酯                 10~30%
          二甲苯                   20~40%
步骤c所述浸石墨液操作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a.将微晶腊放入≤60℃的溶剂之中溶解;
b.将超细石墨粉加入并搅拌均匀;
c.将已镀中间层的触头体置入;
d.常压下保持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步骤d所述表面后处理操作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a.将已附有石墨涂镀层的触头体进行热风干燥;
b.将石墨涂镀层表面修整平滑;
c.在非接触部位喷涂丙烯酸保护漆。
用上述方法制造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包括导电金属的触头体,导电金属的触头体之上是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动接触部位之上是含石墨的涂镀层。
所述触头体是铜及其合金;所述中间层是银及其合金,或是锡及其合金;所述中间层的厚度10~20μm;所述含石墨的涂镀层的厚度≥8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发明技术处理加工的隔离开关触头接触良好,开合可靠,耐磨损寿命可达10000次以上,无须维护,大大提高了隔离开关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体表面涂镀石墨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尽的描述。
如图1所示:实施一种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基于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
b.在经预处理的触头体10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之上涂镀含石墨的涂镀层30。
所述触头体10金属是铜,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10全金属表面之上生成一电阻系数低,抗氧化的中间层20,中间层20是银及其合金,镀中间层20采用常规氰化镀银工艺,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中间层20表面地动接触部位用10~14#棕刚玉喷沙处理,或用电火花进行拉毛处理;
b.在处理后的中间层20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中速火焰喷枪喷镀≥80μm厚度的银或银合金;
c.浸石墨液;
d.表面后处理。
如果所述触头体10金属是铜的合金,那么步骤a所述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是指在触头体10金属表面进行机械修整,不必再镀银,随后的步骤包括:
a.在触头体10金属表面的动接触部位用10~14#棕刚玉喷沙处理,或用电火花进行拉毛处理;
b.在处理后的触头体10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用中速火焰喷枪喷镀≥80μm厚度的银或银合金;
c.浸石墨液;
d.表面后处理。
除了用上述的浸石墨液方法之外,在触头体全金属表面上采用常规氰化镀银工艺镀中间层20之后,还可以在中间层20的动接触部位之上用电镀法镀80μm厚的银石墨合金涂镀层30;
借助设备包括:带循环搅拌的电镀槽、直流脉冲电镀电源;
材料包括:常规电镀银液、银合金板及纳米级石墨粉。
采用上述的浸石墨液方法,所述石墨液主要包括:超细石墨粉、微晶腊和溶剂,配方的重量配比为:
          超细石墨粉                10~30%
          微晶腊                    10~30%
          溶剂                      40~80%
其中:
          方案1
          超细石墨粉                20%
          微晶腊                    20%
          溶剂                      60%
          方案2
          超细石墨粉                10%
          微晶腊                    10%
          溶剂                      80%
          方案3
          超细石墨粉                30%
          微晶腊                    20%
          溶剂                      50%
所述溶剂包括:丙酮、醋酸丁酯和二甲苯,配方的重量配比为:
          丙酮                      40~60%
          醋酸丁酯                  10~30%
        二甲苯                 20~40%
其中:
        方案1
        丙酮                   40%
        醋酸丁酯               30%
        二甲苯                 30%
        方案2
        丙酮                   60%
        醋酸丁酯               10%
        二甲苯                 30%
        方案3
        丙酮                   60%
        醋酸丁酯               30%
        二甲苯                 10%
所述浸石墨液操作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a.将微晶腊放入≤60℃的溶剂之中溶解;
b.将超细石墨粉加入并搅拌均匀;
c.将已镀中间层20的触头体10置入;
d.常压下保持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所述表面后处理操作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a.将已附有石墨涂镀层30的触头体10进行热风干燥或自然干燥;
b.将石墨涂镀层30表面修整平滑;
c.在非接触部位喷涂丙烯酸保护漆。
如图1所示,用上述方法制造的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之上是中间层20,所述中间层20动接触部位之上是含石墨的涂镀层30。
所述触头体10是铜及其合金为最佳;所述中间层20是银及其合金为最佳,中间层20还可以选用锡及其合金;所述中间层20的厚度以10~20μm为最佳;所述含石墨的涂镀层30的厚度最佳应≥80μm。
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法,例如,如果所述触头体10金属是铝及其合金,中间层20是银及其合金,镀中间层20之前,就要先对触头体10金属表面先进行预镀银或浸锌层,然后再在其上进行后续的工艺操作。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和产品遵循如下标准:
GBn67-83            贵金属及其合金线材
GB/T3814-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外观质量测
GB/T3835-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
GB/T6462-86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9793-88           热喷涂锌及锌合金涂层
GB9794-88           热喷涂锌及锌合金涂层试验方法
中间层20镀银涂层的外观与检验:
在白昼自然光和光源光线强度大于300勒克司的条件下目测检查呈灰白色,界线整齐,表面平整、均匀、光滑,无漏涂、无毛刺,局部无脱落,无明显沉积物凸起,无严重磕、伤划伤痕迹;使用粗糙度测试仪测得:涂层表面粗糙度Ra≤20μm。
厚度测量方法:
镀银触头工作表面涂层的平均厚度不小于80μm,最小厚度不小于50μm。
电解法:使用电解式测厚仪,在抽样产品涂层表面上直接测得。
β射线反应散射法:按照GB/T3835-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厚度测试方法:β射线反向散射法》进行试验检测。
金相法:按照GB/T6462-1986《金属和金属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进行试验检测。此方法可作为厚度测量仲裁。
结合强度的检验:
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按GB9794-88中第5章结合性能试验方法实施。
用划格试验法时,试验结束后,方格内的涂层不得与基体脱落。
采用试样作拉力试验时,至少要作5个试样,试验后,任一试样的结合强度值不小于5.9N/mm2(0.6kgf/mm2)。
硬度的检验:
按照GB/T5270-19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硬度测试方法-显微硬度法》进行试验检测。涂层的显微硬度应大于HV150以上。
机械寿命和主回路电阻的检验:
应用在GW系列产品上的触头,以GW4G-126/1250型隔离开关自立式触头为例,涂层的摩擦磨损机械寿命不小于10000次,主回路电阻值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
实施例:
将户外隔离开关的铜触头镀银后,进行热喷镀硬银合金再浸石墨液进行处理,形成银石墨复合层。它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导电性能。目前已在GW4G-126/630、GW4G-1250、GW4G-2000、GW5G-126/630、GW5G-1250;GW5G-2000型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上进行应用。由河南省高压电器研究所在GW4G-126/1250型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上进行检测试验如下:
检验依据:
一、QTQ.520.010 GW4G-126/1250型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技术条件;
二、QTQ.192.010 GW4G-126/1250型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试制鉴定大纲。
表1隔离开关自润滑镀银触头10000次分合闸操作中回路电阻的检验记录:

产品名称:隔离开关自润滑镀银触头                    规格型号:ZC-1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 检验结果单项结论    1分闸后最小空气绝缘间隙(mm)≥1250 1254  合格    2主回路电阻测量(μΩ)寿命前温升前≤100 82  合格寿命前温升后≤100 80  合格寿命后温升前≤100 78  合格寿命后温升后≤100 77  合格    3机械寿命试验试品进行10000次操作试验,其操作顺序、次数和要求见附表1。隔离开关动作应正常,触头、触指无露铜。 隔离开关动 作正常,触 头、触指无 露铜。  合格

附表1操作顺序   合闸电压(%)                 分合闸次数 分闸合闸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合-15s-分-15s 120%110%500 500 500 500 500合-15s-分-15s 100%100%1000 1000 1000 1000 1000合-15s-分-15s 65%85%500 500 500 500 500总计合、分次数                               10000

表2温升试验产品名称:隔离开关自润滑镀银触头                        规格型号:ZC-1试验电流:1250(A)试验相数:1电流频率:50(Hz)连接母线:两根铝排规格:(mm×mm×mm)80×10×2000风速:0.3(m/s)                                   实测温升数据(K)测量部位编号机械耐久试验前机械耐久试验后允许温升值(K)    单项结论
    1    19.31    24.25    50    合格    2    20.36    22.01    50    3    19.24    23.61    60    4    23.65    27.61    65    5    24.44    26.89    65    6    24.21    26.12    65    7    20.01    19.21    65    8    18.71    21.62    50    9    17.63    20.04    50环温:27.8℃环温:30.4℃注:1.温升测量点见附图1。    2.点1和点9为连接铝排上距接线端子1米处的点,要求分别与点2和点8的    温升差值不超过5K。

实践证明,采用本发明技术处理加工的隔离开关触头接触良好,开合可靠,耐磨损寿命可达10000次以上,无须维护,目前已在国内最大的高压隔离开关生产企业的户外高压交流隔离开关产品上得到应用,实际应用良好。型号有GW4G-126/630、GW4G-1250、GW4G-2000、GW5G-126/630、GW5G-1250;GW5G-2000。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隔离开关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及触头表面涂镀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自润滑隔离开关触头表面涂镀方法,基于导电金属的触头体(10),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对触头体(10)的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b.在经预处理的触头体(10)金属表面动接触部位之上涂镀含石墨的涂镀层(30),采用本发明技术处理加工的隔离开关触头接触良好,开合可靠,耐磨损寿命可达10000次以上,无须维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隔离开关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