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88317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53025.4

申请日:

2004.07.22

公开号:

CN1588697A

公开日:

2005.03.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H01Q 1/52申请日:20040722授权公告日:20080416终止日期:20140722|||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备案合同备案号: 2008320000163让与人: 上海交通大学受让人: 江苏亿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明名称: 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申请日: 2004.7.22授权公告日: 2008.4.16许可种类: 独占许可备案日期: 2008.9.22合同履行期限: 2008.8.12至2014.8.11合同变更|||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Q1/52; H01Q1/38; H01Q13/00; H01Q21/00

主分类号:

H01Q1/52; H01Q1/38; H01Q13/00; H01Q21/0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金荣洪; 耿军平; 范瑜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天线单元、若干天线分支、馈电端口、匹配阻抗、寄生单元、介质板和接地单元。天线单元两个,均位于介质板的外侧,天线单元末端之间用匹配阻抗匹配,馈电端口有两个,馈电端口和天线单元相接,寄生单元两个,位于天线单元和接地单元之间,天线单元上带有若干个天线分支,这些分支都作为并联支路。本发明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其结构简单,整体结构体积小,天线单元间距离小,互耦小,可作为两个辐射特性好的独立天线单元。双天线单元合并时天线增益高,而且在水平面360度范围内分布较均匀。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第二天线单元(5),介质板(4),第一接地单元(11),第二接地单元(14),第一馈电端口(12),第二馈电端口(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匹配阻抗(7),第一寄生单元(10),第二寄生单元(15),若干天线分支(2、3、6、8、9、16、17、18、19、20),其连接关系为:第一天线单元(1)、第二天线单元(5)均位于介质板(4)的外侧,两个天线单元(1、5)的末端有匹配阻抗(7)连接,第一、第二馈电端口(12、13)的芯分别与第一、第二天线单元(1、5)连接,第一寄生单元(10)、第二寄生单元(15)分别位于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一接地单元(11)之间、第二天线单元(5)与第一接地单元(14)之间,两个天线单元(1、5)上带有若干个天线分支(2、3、6、8、9、16、17、18、19、20),这些天线分支都作为并联支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第一天线单元(1)、第二天线单元(5)在介质板(4)的外侧转过3个90度的弯,两个天线单元(1、5)折弯处有倒角。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第一天线单元(1)上接有天线分支(2、3、6、8、9),并相互连通;第二天线单元(5)上接有天线分支(16、17、18、19、20),并相互连通。

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各天线分支形状和尺寸为任意和尺寸,天线分支的数目大于等于0,每个天线单元优选采用3个天线分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第一接地单元(11)、第二接地单元(14)分别由位于介质板(4)外侧的接地部分、位于介质板(4)内侧的接地部分和位于介质板(4)底部的接地部分构成,并连通为一个整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第一寄生单元(10)位于第一接地单元(11)的介质板外侧的接地部分和第一天线单元(1)的之间,第二寄生单元(15)位于第二接地单元(14)的介质板外侧的接地部分和第二天线单元(5)的之间。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介质板(4)转过两个(90)度的弯,成“门”形。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其特征是,第一、第二天线单元(1)和(5),第一、第二接地单元(11、14)均为导体,介质板(4)为高介电常数物质。

说明书

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是用于通信技术领域的天线,尤其是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通信终端普遍采用单天线,增益低,抗干扰能力差。有少数采用多天线,但是为了消除互耦的影响,使天线单元间距很大。从而使天线总体积很大,不便于携带,即使如此,互耦仍较高。
经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02126816.9,专利名称为:一种折叠型移动通讯终端中的能控制辐射特性的双天线,专利公开号1399368,该双天线包括安装在移动通讯终端的折叠部分上的第一定向天线,以及安装在移动通讯终端的主体上的第二定向天线。这种双天线实际上只是第二定向天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第一定向天线只是在通话时辅助调整移动通讯终端的辐射场,两个天线无法作为独立的两个天线单元使用,这也使得非通话状态时天线的增益很低。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定向天线,即使两个天线同时工作,也无法实现全向信号接收。
检索中还发现,2003年11月Tayeb A.Denidni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S ONVEHICULAR TECHNOLOGY(车载技术),52卷第6期发表了“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s of a New Adaptive Dual-Antenna Array for HandsetApplications(一种新的用于手机的自适应双天线阵实验研究)”,在移动终端采用双天线和自适应算法实现智能天线,两个天线单元间距为半波长,可以实现两个独立的天线单元。但是,在工作频率为1000MHz左右时,天线单元间距太大,天线在移动终端很难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使其解决了通讯终端采用单天线,增益低,抗干扰能力差,移动终端采用多天线,由于单元近距离而引起的互耦的仍较高,天线总体积很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天线单元、若干天线分支、馈电端口、匹配阻抗、寄生单元、介质板和接地单元。天线单元两个,均位于介质板的外侧,所述天线单元末端之间用匹配阻抗匹配。所述馈电端口有两个,馈电端口和天线单元相接。所述寄生单元两个,位于天线单元和接地单元之间。天线单元上带有若干个天线分支,这些分支都作为并联支路,这样天线入射端口的阻抗由天线单元自身和这些天线分支共同决定,通过改变各分支的尺寸就可改变天线单元阻抗,达到阻抗匹配。各天线分支形状和尺寸可以不一样,各天线分支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天线分支的数目大于等于0,每个天线单元优选采用3个天线分支。
所述的两个天线单元转过三个90度的弯,用以减小天线所占空间;折弯处可以有倒角,用以增加天线的谐振长度。所述两个天线单元的末端之间接有匹配阻抗,可以调节天线单元的阻抗,同时也可增加天线末端的隔离。
所述馈电端口共有两个,每个馈电端口的芯和一个天线单元连接。
所述接地单元两个,接地单元由位于介质板正面的接地部分、位于介质板反面的接地部分和位于介质板底部的接地部分构成,并连通为一个整体。增大了接地单元,改善单极子天线的辐射特性。
所述接地单元位于介质板正面的接地部分左边留有缝隙,天线单元穿过这个缝隙。这两个缝隙处于天线单元上电流幅值最强的部分,但天线穿过缝隙,使每个天线在所穿过的缝隙处的辐射减弱。
所述寄生单元两个,位于天线单元和接地单元之间。寄生单元可以从天线单元耦合得到电磁信号,使天线对外辐射均匀,从而改善天线辐射特性。寄生单元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不一样,各寄生单元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
所述介质板转过两个90度的弯,成“门”形,使天线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减小,同时也使两个介质板反面的接地单元处于两个天线单元的馈电端口(天线单元上电流幅值最强的部分)之间,也阻挡两个天线单元在天线单元间距最小的区域的信号耦合。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发明因为在整体结构成“门”形,在天线单元上添加若干个分支,而且所述的天线单元转过三个90度的弯,并增加外倒角,使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所述的天线单元间距更小,互耦更小,辐射更好,成为两个独立的天线单元。进一步的,把所述的两个天线单元合并为一个天线使用时,由于结构合理、所述的天线单元间距减小、互耦小,使天线增益高,而且在水平面360度范围内分布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的C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的D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的E-E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第二天线单元5,匹配阻抗7,介质板4,第一接地单元11,第二接地单元14,第一馈电端口12,第二馈电端口13,第一寄生单元10,第二寄生单元15,若干天线分支2、3、6、8、9、16、17、18、19、20。第一天线单元1、第二天线单元5均位于介质板4的外侧,两个天线单元1、5的末端有匹配阻抗7连接,第一馈电端口12端口的芯和第一天线单元1连接,第二馈电端口13端口的芯和第二天线单元5连接,第一寄生单元10、第二寄生单元15分别位于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一接地单元11之间、第二天线单元5与第一接地单元14之间,两个天线单元1、5上带有若干个天线分支2、3、6、8、9、16、17、18、19、20,这些天线分支都作为并联支路。
第一天线单元1在介质板4的外侧转过3个90度的弯,第二天线单元5在介质板4的外侧转过3个90度地弯,两个天线单元1、5折弯处有倒角。
第一天线单元1上接有天线分支2、天线分支3、天线分支6、天线分支8、天线分支9,并相互连通。第二天线单元5上接有天线分支16、天线分支17、天线分支18、天线分支19、天线分支20,并相互连通。各天线分支形状和尺寸为任意和尺寸,天线分支的数目大于等于0,每个天线单元优选采用3个天线分支。
第一接地单元11、第二接地单元14分别由位于介质板4外侧的接地部分、位于介质板内侧的接地部分和位于介质板底部的接地部分构成,并连通为一个整体。
第一寄生单元10位于第一接地单元11的介质板外侧的接地部分和第一天线单元1的之间,第二寄生单元15位于第二接地单元14的介质板外侧的接地部分和第二天线单元5的之间。
介质板4转过两个90度的弯,成“门”形。
第一、第二天线单元1和5,第一、第二接地单元11和14均为导体,介质板4为高介电常数物质。
具体实施例
天线最大尺寸为40mm×40mm×10mm,相关性能参数的分布结果为:两天线的S参数在频域的曲线,在1020MHz~1150MHz内,S参数都小于-10dB;在1095.5MHz,S11、S22最小为-36.14dB,S21、S12为-21.2dB。图5,频率1095.5MHz时,第一天线单元1在水平面上的方向图,几乎是在360度均匀分布。频率1095.5MHz时,第二天线单元5在水平面上的方向图,几乎是在360度均匀分布。两天线端口同相馈电,频率1095.5MHz时在水平面上的总方向图,几乎是在360度均匀分布。

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高增益移动终端内置式双天线,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天线单元、若干天线分支、馈电端口、匹配阻抗、寄生单元、介质板和接地单元。天线单元两个,均位于介质板的外侧,天线单元末端之间用匹配阻抗匹配,馈电端口有两个,馈电端口和天线单元相接,寄生单元两个,位于天线单元和接地单元之间,天线单元上带有若干个天线分支,这些分支都作为并联支路。本发明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其结构简单,整体结构体积小,天线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