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882244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459633.7

申请日:

20180515

公开号:

CN108738974A

公开日:

20181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7/00,A01G22/00

主分类号:

A01G17/00,A01G22/00

申请人:

皖西学院

发明人:

邓辉,韩邦兴,陈存武,宋向文,姜雪萍,朱富成,臧永军,陈艳君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云路桥西月亮岛

优先权:

CN201810459633A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志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3)施用栽培底肥;(4)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5)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采用成行种植;(6)选择含3片叶以上,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5h,再进行移栽;(7)除草与施肥;(8)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9)白芨收获;(10)猕猴桃收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可兼顾长短期收益,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冬季深翻41-44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71-0.79m开沟;(3)施用栽培底肥: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3.8-4.2):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1-1.4):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80-102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5)猕猴桃的种植: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整个种植过程,采用1.5-1.7m瓜架以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50-60%为标准;猕猴桃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宽20-35%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6)白芨的种植:选择含3片叶以上,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5h,再进行移栽;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2-23.8cm,行上的窝距17.2-17.8cm,每窝种1棵苗;(7)除草与施肥: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00-200kg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30-60天,每亩施入1:(7-8)人畜粪水980-1020kg;(8)病虫害防治: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9)白芨收获: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10)猕猴桃收获: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即可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开沟具体为开条沟、腰沟、围沟;所述条沟、腰沟及围沟之间相连通,且沟深表现为:以条沟、腰沟、围沟为顺序,依次加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饼肥具体为压油后的菜籽饼、豆饼、花生饼、芝麻饼、茶籽饼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具体为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土壤,其中,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含量为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采用EM菌液发酵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猕猴桃的种植量为一亩98-102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的株距为1.9-2.1m,行距为2.4-2.6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植时间相同,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完成标准为: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土不要盖住叶片,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相应的生物农药具体为农用抗生素或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白芨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发现白芨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果肉可食用,且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猕猴桃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其质地柔软、口感酸甜。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

目前为止,白芨和猕猴桃的种植种植方法主要是采用大面积、单一栽培。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品种单一,便于管理和采收;缺点在于: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例如,白芨需要4年才能采收,且白芨植株本身不喜强光照射,根系浅,保水保肥能力差;若采用大面积、单一栽培,则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将会极低。

间作套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作套种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据此,目前急需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进而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以克服传统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

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

(2)整地:

冬季深翻41-44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71-0.79m开沟;

(3)施用栽培底肥: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3.8-4.2):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1-1.4):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80-102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5)猕猴桃的种植: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整个种植过程,采用1.5-1.7m瓜架以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50-60%为标准;猕猴桃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宽20-35%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6)白芨的种植:

选择含3片叶以上,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5h,再进行移栽;

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2-23.8cm,行上的窝距17.2-17.8cm,每窝种1棵苗;

(7)除草与施肥:

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00-2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30-60天,每亩施入1:(7-8)人畜粪水980-1020kg;

(8)病虫害防治: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

(9)白芨收获:

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0)猕猴桃收获: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即可采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开沟具体为开条沟、腰沟、围沟;所述条沟、腰沟及围沟之间相连通,且沟深表现为:以条沟、腰沟、围沟为顺序,依次加深。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饼肥具体为压油后的菜籽饼、豆饼、花生饼、芝麻饼、茶籽饼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具体为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土壤,其中,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含量为0.1-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采用EM菌液发酵制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EM菌液直接购买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猕猴桃的种植量为一亩98-102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的株距为1.9-2.1m,行距为2.4-2.6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植时间相同,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完成标准为: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土不要盖住叶片,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8)中相应的生物农药具体为农用抗生素或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农用抗生素具体为链霉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具体为茶皂素。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与猕猴桃套作栽培方法,克服了传统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的问题,具体优势如下:

(1)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土地和管理收益:两种药材在同一块土地,同一个管理中完成,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降低了土地和管理成本;

(2)肥水资源充分利用:节约了肥料和用水;

(3)生态位充分利用:白芨为浅根系、草本、半阳生植物,猕猴桃相对为深根系、藤本果树、喜阳植物;白芨出苗期时,猕猴桃生长完全不影响白芨采光;白芨后期膨大期时,猕猴桃又能更好地为白芨遮阴,保水保肥;

(4)采收部位空间差距大:一个采收土壤表层下的块茎(根),一个采收枝条上的果实,利于实施,不互相干扰;

(5)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兼顾:白芨苗4年后收获,周期较长,而移栽的二年生猕猴桃苗第二年即可结果采收,可以连续采收十几年;

(6)高产环保:采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不仅高产,还绿色、环保;另外,猕猴桃为抗病害强的作物,其挥发性成分可为白芨的生长提供病虫害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

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的砂质土壤地;

(2)整地:

冬季深翻41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71m开沟(条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一沟更比一沟深);

(3)施用栽培底肥: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菜籽饼)按照体积比3.8: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含量0.1%,采用直接购得的EM菌液发酵制作)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1: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8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5)猕猴桃的种植: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整个种植过程,采用1.5-1.7m瓜架以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一亩98棵)的50%为标准;猕猴桃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株距1.9m,行距2.4m)宽20%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6)白芨的种植:

选择含3片叶,且叶长在1.5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h,再进行移栽;

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2cm,行上的窝距17.2cm,每窝种1棵苗,保持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土不要盖住叶片;其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植时间相同,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7)除草与施肥:

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30天,每亩施入1:7人畜粪水980kg;

(8)病虫害防治: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生物农药,如链霉素(一种农用抗生素);

(9)白芨收获:

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0)猕猴桃收获: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即可采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

选择质地疏松、pH为7.5的砂质土壤地;

(2)整地:

冬季深翻44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79m开沟(条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一沟更比一沟深);

(3)施用栽培底肥: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豆饼、花生饼、芝麻饼)按照体积比4.2: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含量1%,采用直接购得的EM菌液发酵制作)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4: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102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5)猕猴桃的种植: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整个种植过程,采用1.5-1.7m瓜架以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一亩102棵)的60%为标准;猕猴桃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株距2.1m,行距2.6m)宽35%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6)白芨的种植:

选择含6片叶,且叶长在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5h,再进行移栽;

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8cm,行上的窝距17.8cm,每窝种1棵苗,保持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土不要盖住叶片;其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植时间相同,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7)除草与施肥:

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2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60天,每亩施入1:8人畜粪水1020kg;

(8)病虫害防治: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生物农药,如茶皂素(一种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

(9)白芨收获:

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0)猕猴桃收获: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即可采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

选择质地疏松、pH为7.0的砂质土壤地;

(2)整地:

冬季深翻42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75m开沟(条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一沟更比一沟深);

(3)施用栽培底肥: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茶籽饼)按照体积比4: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含量0.5%,采用直接购得的EM菌液发酵制作)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2: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100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5)猕猴桃的种植: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整个种植过程,采用1.5-1.7m瓜架以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一亩100棵)的55%为标准;猕猴桃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株距2.0m,行距2.5m)宽30%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6)白芨的种植:

选择含5片叶,且叶长在2.5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4h,再进行移栽;

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5cm,行上的窝距17.5cm,每窝种1棵苗,保持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土不要盖住叶片;其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植时间相同,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7)除草与施肥:

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5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45天,每亩施入1:7.5人畜粪水1000kg;

(8)病虫害防治: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生物农药,如链霉素(一种农用抗生素);

(9)白芨收获:

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0)猕猴桃收获: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即可采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59633.7 (22)申请日 2018.05.15 (71)申请人 皖西学院 地址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云路桥西月亮 岛 (72)发明人 邓辉 韩邦兴 陈存武 宋向文 姜雪萍 朱富成 臧永军 陈艳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4124 代理人 王志兴 (51)Int.Cl. A01G 17/00(2006.01) A01G 22/00(2018.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57)摘要 。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 栽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质地疏松、 pH 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 (2)整地; (3)施用栽培 底肥; (4)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 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5)选用二年生猕猴桃 苗, 采用成行种植; (6)选择含3片叶以上, 且叶长 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 洗净 后于遮荫处风干3-5h, 再进行移栽; (7)除草与施 肥; (8)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 应的生物农药; (9)白芨收获; (10)猕猴桃收获。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土地利用率高、 经济 效益好, 可兼顾长短期收益, 。

3、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CN 108738974 A 2018.11.06 CN 108738974 A 1.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 选择质地疏松、 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 (2)整地: 冬季深翻41-44cm, 表面整细耙平为畦, 间距0.71-0.79m开沟; (3)施用栽培底肥: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3.8-4.2): 1混合, 经高温堆肥后, 构成有机堆肥; 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1-1.4): 10混合, 配制成栽培底肥; 最后, 于每亩地施入98。

4、0-1020kg栽培底肥, 缓慢浇透水;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5)猕猴桃的种植: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 采用成行种植; 其中, 整个种植过程, 采用1.5-1.7m瓜架以限定 猕猴桃生长高度; 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50-60为标准; 猕猴桃的 种植株距、 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 行距宽20-35这一标准, 以保障白芨生 长对阳光的要求; (6)白芨的种植: 选择含3片叶以上, 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 洗净后于遮荫处 风干3-5h, 再进行移栽; 在畦面上栽植, 白芨组培。

5、苗的种植行距23.2-23.8cm, 行上的窝距17.2-17.8cm, 每窝种 1棵苗; (7)除草与施肥: 除草: 4-5月份、 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施肥: 每次除草后, 施入100-2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 此外, 一年间, 保持每间隔 30-60天, 每亩施入1:(7-8)人畜粪水980-1020kg; (8)病虫害防治: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 (9)白芨收获: 采挖4年的白芨; 10月倒苗后, 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 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 其余部 分洗净泥土, 除去须根, 收获白芨; (10)猕猴桃收获: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 。

6、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 即可采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中开沟具体为开条沟、 腰沟、 围沟; 所述条沟、 腰沟及围沟之间相连通, 且沟深表现为: 以条 沟、 腰沟、 围沟为顺序, 依次加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 中饼肥具体为压油后的菜籽饼、 豆饼、 花生饼、 芝麻饼、 茶籽饼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 中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具体为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土壤, 其中, EM种植用菌根生 权 。

7、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738974 A 2 物肥料的含量为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EM种植用 菌根生物肥料采用EM菌液发酵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 中传统大田栽培猕猴桃的种植量为一亩98-102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 中传统大田栽培的株距为1.9-2.1m, 行距为2.4-2.6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 中白芨。

8、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植时间相同, 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 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完成标准为: 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 土不要盖住叶片, 即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8) 中相应的生物农药具体为农用抗生素或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 取物。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738974 A 3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

9、套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白芨(学名: Bletilla striata), 又名连及草、 甘根、 白给、 箬兰、 朱兰( 花镜 )、 紫 兰、 紫蕙、 百笠, 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 主要分布于中国、 日本以及缅甸北部; 白芨 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功效。 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还发现白芨对结核 杆菌、 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0003 猕猴桃(学名: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果形一般为椭圆状, 早期外观呈绿 褐色, 成熟后呈红褐色, 表皮覆盖浓密绒毛, 果肉可食用, 且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 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

10、 猕猴桃是一种品质鲜嫩、 营养丰富、 风味鲜美的水果, 其质地柔软、 口 感酸甜。 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 蛋白水解酶、 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 以及钙、 钾、 硒、 锌、 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 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葡萄酸、 果糖、 柠檬酸、 苹果酸、 脂肪。 0004 目前为止, 白芨和猕猴桃的种植种植方法主要是采用大面积、 单一栽培。 该方法的 优点在于: 品种单一, 便于管理和采收; 缺点在于: 土地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低, 无法兼顾长 短期收益, 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例如, 白芨需要4年才能采收, 且白芨植株本身不喜强光照 射, 根系浅, 保水保肥能力差; 若。

11、采用大面积、 单一栽培, 则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将会极 低。 0005 间作套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 合理的间作套种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 源, 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 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是发展可持续农 业的有效途径。 0006 据此, 目前急需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经 济效益, 进而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以克 服传统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低, 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 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的问题。 0008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12、上述技术问题: 0009 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土壤的选择: 0011 选择质地疏松、 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 0012 (2)整地: 0013 冬季深翻41-44cm, 表面整细耙平为畦, 间距0.71-0.79m开沟; 0014 (3)施用栽培底肥: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738974 A 4 0015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3.8-4.2): 1混合, 经高温堆肥后, 构成有机堆 肥; 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1-1.4): 10混合, 配制成栽培底 肥; 最后, 于每亩地施入。

13、980-1020kg栽培底肥, 缓慢浇透水; 0016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0017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0018 (5)猕猴桃的种植: 0019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 采用成行种植; 其中, 整个种植过程, 采用1.5-1.7m瓜架以 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 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50-60为标准; 猕猴 桃的种植株距、 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 行距宽20-35这一标准, 以保障白 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0020 (6)白芨的种植: 0021 选择含3片叶以上, 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 洗净后。

14、于遮 荫处风干3-5h, 再进行移栽; 0022 在畦面上栽植,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2-23.8cm, 行上的窝距17.2-17.8cm, 每 窝种1棵苗; 0023 (7)除草与施肥: 0024 除草: 4-5月份、 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0025 施肥: 每次除草后, 施入100-2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 此外, 一年间, 保持每 间隔30-60天, 每亩施入1:(7-8)人畜粪水980-1020kg; 0026 (8)病虫害防治: 0027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 0028 (9)白芨收获: 0029 采挖4年的白芨; 10月倒苗后, 。

15、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 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 其 余部分洗净泥土, 除去须根, 收获白芨; 0030 (10)猕猴桃收获: 0031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 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 即可采摘。 003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2)中开沟具体为开条沟、 腰沟、 围沟; 所述 条沟、 腰沟及围沟之间相连通, 且沟深表现为: 以条沟、 腰沟、 围沟为顺序, 依次加深。 003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3)中饼肥具体为压油后的菜籽饼、 豆饼、 花生饼、 芝麻饼、 茶籽饼中的至少一种。 0034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3)中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具体为掺入。

16、EM 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土壤, 其中,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含量为0.1-1。 0035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采用EM菌液发酵制作。 0036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EM菌液直接购买得到。 0037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猕猴桃的种植量为一 亩98-102棵。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的株距为1.9-2.1m, 行 距为2.4-2.6m。 0039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8738。

17、974 A 5 种植时间相同, 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0040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完成标准为: 白芨 组培苗的根在土中, 土不要盖住叶片, 即可。 0041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步骤(8)中相应的生物农药具体为农用抗生素 或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 004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农用抗生素具体为链霉素。 0043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 所述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 提取物具体为茶皂素。 0044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与猕猴桃套作栽培方 法,。

18、 克服了传统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低、 经济效益低, 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 不符合生态 种植要求的问题, 具体优势如下: 0045 (1)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土地和管理收益: 两种药材在同一块土地, 同一个管理中完 成, 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 降低了土地和管理成本; 0046 (2)肥水资源充分利用: 节约了肥料和用水; 0047 (3)生态位充分利用: 白芨为浅根系、 草本、 半阳生植物, 猕猴桃相对为深根系、 藤 本果树、 喜阳植物; 白芨出苗期时, 猕猴桃生长完全不影响白芨采光; 白芨后期膨大期时, 猕 猴桃又能更好地为白芨遮阴, 保水保肥; 0048 (4)采收部位空间差距大: 一个采收。

19、土壤表层下的块茎(根), 一个采收枝条上的果 实, 利于实施, 不互相干扰; 0049 (5)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兼顾: 白芨苗4年后收获, 周期较长, 而移栽的二年生猕猴 桃苗第二年即可结果采收, 可以连续采收十几年; 0050 (6)高产环保: 采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 不仅高产, 还绿色、 环保; 另外, 猕猴桃为 抗病害强的作物, 其挥发性成分可为白芨的生长提供病虫害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0052 实施例1 0053。

20、 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54 (1)土壤的选择: 0055 选择质地疏松、 pH为6.5的砂质土壤地; 0056 (2)整地: 0057 冬季深翻41cm, 表面整细耙平为畦, 间距0.71m开沟(条沟、 腰沟、 围沟, 沟沟相通, 一沟更比一沟深); 0058 (3)施用栽培底肥: 0059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菜籽饼)按照体积比3.8: 1混合, 经高温堆肥后, 构成有机堆肥; 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含量0.1, 采用直接购得 的EM菌液发酵制作)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1: 10混合, 配制成栽培底肥; 最后, 于每。

21、亩地施入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738974 A 6 980kg栽培底肥, 缓慢浇透水; 0060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0061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0062 (5)猕猴桃的种植: 0063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 采用成行种植; 其中, 整个种植过程, 采用1.5-1.7m瓜架以 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 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一亩98棵)的50为标 准; 猕猴桃的种植株距、 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 行距(株距1.9m, 行距2.4m) 宽20这一标准, 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0064 (6)白芨的种。

22、植: 0065 选择含3片叶, 且叶长在1.5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 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 3h, 再进行移栽; 0066 在畦面上栽植,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2cm, 行上的窝距17.2cm, 每窝种1棵苗, 保持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 土不要盖住叶片; 其中,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 植时间相同, 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0067 (7)除草与施肥: 0068 除草: 4-5月份、 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0069 施肥: 每次除草后, 施入1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 此外, 一年间, 保持每间隔 30天, 每亩施入1:7人畜粪水980kg; 。

23、0070 (8)病虫害防治: 0071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生物农药, 如链霉素(一种农用抗生 素); 0072 (9)白芨收获: 0073 采挖4年的白芨; 10月倒苗后, 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 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 其 余部分洗净泥土, 除去须根, 收获白芨; 0074 (10)猕猴桃收获: 0075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 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 即可采摘。 0076 实施例2 0077 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78 (1)土壤的选择: 0079 选择质地疏松、 pH为7.5的砂质土壤地; 0080 (2)整地: 0081 。

24、冬季深翻44cm, 表面整细耙平为畦, 间距0.79m开沟(条沟、 腰沟、 围沟, 沟沟相通, 一沟更比一沟深); 0082 (3)施用栽培底肥: 0083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豆饼、 花生饼、 芝麻饼)按照体积比4.2: 1混合, 经高温堆肥后, 构成有机堆肥; 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含量1, 采 用直接购得的EM菌液发酵制作)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4: 10混合, 配制成栽培底肥; 最后, 于 每亩地施入1020kg栽培底肥, 缓慢浇透水; 0084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8738974 A 7 0085 选择生长期与。

25、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0086 (5)猕猴桃的种植: 0087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 采用成行种植; 其中, 整个种植过程, 采用1.5-1.7m瓜架以 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 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一亩102棵)的60为 标准; 猕猴桃的种植株距、 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 行距(株距2.1m, 行距 2.6m)宽35这一标准, 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0088 (6)白芨的种植: 0089 选择含6片叶, 且叶长在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 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 5h, 再进行移栽; 0090 在畦面上栽植,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

26、距23.8cm, 行上的窝距17.8cm, 每窝种1棵苗, 保持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 土不要盖住叶片; 其中,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的种 植时间相同, 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0091 (7)除草与施肥: 0092 除草: 4-5月份、 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0093 施肥: 每次除草后, 施入2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 此外, 一年间, 保持每间隔 60天, 每亩施入1:8人畜粪水1020kg; 0094 (8)病虫害防治: 0095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生物农药, 如茶皂素(一种天然植物来 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 009。

27、6 (9)白芨收获: 0097 采挖4年的白芨; 10月倒苗后, 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 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 其 余部分洗净泥土, 除去须根, 收获白芨; 0098 (10)猕猴桃收获: 0099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 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 即可采摘。 0100 实施例3 0101 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猕猴桃间作套种栽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102 (1)土壤的选择: 0103 选择质地疏松、 pH为7.0的砂质土壤地; 0104 (2)整地: 0105 冬季深翻42cm, 表面整细耙平为畦, 间距0.75m开沟(条沟、 腰沟、 围沟, 沟沟相通, 一沟更比一沟深); 0106 。

28、(3)施用栽培底肥: 0107 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茶籽饼)按照体积比4: 1混合, 经高温堆肥后, 构 成有机堆肥; 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含量0.5, 采用直接购得的 EM菌液发酵制作)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2: 10混合, 配制成栽培底肥; 最后, 于每亩地施入 1000kg栽培底肥, 缓慢浇透水; 0108 (4)猕猴桃品种的选择: 0109 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猕猴桃品种; 0110 (5)猕猴桃的种植: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8738974 A 8 0111 选用二年生猕猴桃苗, 采用成行种植; 其中, 整个种植过。

29、程, 采用1.5-1.7m瓜架以 限定猕猴桃生长高度; 猕猴桃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一亩100棵)的55为 标准; 猕猴桃的种植株距、 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 行距(株距2.0m, 行距 2.5m)宽30这一标准, 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 0112 (6)白芨的种植: 0113 选择含5片叶, 且叶长在2.5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 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 4h, 再进行移栽; 0114 在畦面上栽植,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3.5cm, 行上的窝距17.5cm, 每窝种1棵苗, 保持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 土不要盖住叶片; 其中, 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猕猴桃。

30、的种 植时间相同, 或者在猕猴桃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 0115 (7)除草与施肥: 0116 除草: 4-5月份、 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 0117 施肥: 每次除草后, 施入15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 此外, 一年间, 保持每间隔 45天, 每亩施入1:7.5人畜粪水1000kg; 0118 (8)病虫害防治: 0119 根据白芨或猕猴桃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生物农药, 如链霉素(一种农用抗生 素); 0120 (9)白芨收获: 0121 采挖4年的白芨; 10月倒苗后, 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 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 其 余部分洗净泥土, 除去须根, 收获白芨; 0122 (10)猕猴桃收获: 0123 猕猴桃的果期在8-10月; 当猕猴桃果实成熟时, 即可采摘。 01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738974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