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988593.1 (22)申请日 2015.12.24 A61H 23/00(2006.01) A61H 23/04(2006.01) (71)申请人 黄斌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一路 城市主场公寓 A 座 3024 (72)发明人 黄斌 (54) 发明名称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57) 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包括底 板、 座椅装置、 第一敲击装置、 第二敲击装置、 支架 装置及第三敲击装置, 底板上设有第一滚轮、 第 一支架、 第一斜杆、 第二支架及第一弯曲杆, 座椅 装置包。
2、括第一支撑块、 第一顶靠架、 第一垫块、 第 一三角块及第二斜杆, 第一敲击装置包括第一支 撑杆、 第一横杆、 第二支撑杆、 第二横杆、 第一椭圆 轮、 第二支撑块、 第三横杆及第二垫块, 第二敲击 装置包括第三支架、 气缸、 第一推动杆, 支架装置 包括第四支架、 第三斜杆、 第四横杆, 第三敲击装 置包括第一轨道柱、 第一固定架、 握持杆、 第二轨 道柱、 锤击柱、 第二弹簧、 定位杆, 本发明能够对患 者的腿部进行舒适的按摩, 进而有利于患者身体 的康复, 自动化程度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
3、1页 CN 105411829 A 2016.03.23 CN 105411829 A 1/3 页 2 1.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 置包括底板、 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座椅装置、 位于所述座椅装置右侧的第一敲击装置、 位于 所述第一敲击装置右侧的第二敲击装置、 位于所述第二敲击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及位于所 述支架装置左侧的第三敲击装置, 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滚轮、 位于左侧的第一 支架、 位于右侧的第一斜杆、 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上方 的第一弯曲杆, 所述座椅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左侧的第一。
4、顶靠架、 位 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方的第一垫块、 位于所述第一垫块左侧的第一三角块及位于所述第一 顶靠架下方的第二斜杆, 所述第一敲击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 第一横杆、 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杆、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横杆、 设 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椭圆轮、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块、 贯穿所述 第二支撑块前后表面的第二通孔、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的第三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 撑块上的第二垫块, 所述第二敲击装置包括第三支架、 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气缸、 位于 所述气缸左侧的第一推动杆、 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侧的第一顶靠杆、 位于所述第一。
5、顶靠 杆下方的第一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杆上的第二滚轮, 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 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三斜杆、 位于所述第三斜杆左侧的第四横杆、 位于所述第四横 杆左侧的第五支架、 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下方的第六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的第二椭 圆轮, 所述第三敲击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柱、 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柱左侧的第一固定架、 位于所 述第一固定架左侧的握持杆、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的第二轨道柱、 收容于所述第二轨 道柱内的锤击柱、 位于所述锤击柱上方的第二弹簧、 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的定位杆、 位于 所述定位杆上方的连接绳、 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柱上方的第七支架及位于右侧的第三支撑 杆。 。
6、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滚轮 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 所述第一滚轮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 支架呈凹字形,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 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 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 述第二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 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 所述第一弯曲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侧面固 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7、: 所述第一支撑 块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块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顶靠架呈 L 型, 所述 第一顶靠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架的另一端呈竖直 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 所 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 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垫块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垫块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垫块 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三角块的横截面。
8、呈三角形, 所述 第一三角块的左表面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支撑 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411829 A 2 2/3 页 3 二支撑块的右表面呈倾斜状, 所述第三横杆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横杆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 内, 所述第三横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弯曲杆的左端与 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
9、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 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横杆的 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左表 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横杆 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 连接, 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 体, 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贯穿所述第。
10、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 一凹槽, 所述第一椭圆轮为凸轮, 所述第一椭圆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 撑杆轴转连接, 所述第二垫块的横截面呈半圆的柱体, 所述第二垫块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垫 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三支架 呈 L 型, 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且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推动杆水平放置, 所 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杆呈长方体,。
11、 所述第一顶靠杆水平放 置, 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左端设 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的下表面固 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 所述第二滚轮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顶靠杆轴转连 接。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四支架 呈 L 型, 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 平状, 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 所述第三斜杆的两端与所述第。
12、四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横 杆呈水平状, 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斜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 与所述第五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 四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六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 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 第三凹槽, 所述第二椭圆轮呈椭圆状, 所述第二椭圆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中且与所述第 六支架轴转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轨道 柱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第一轨道柱。
13、竖直放置, 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 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呈凹字形,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 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 持杆呈 L 型, 所述握持杆的右端呈倾斜状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 持杆的左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二轨道柱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第二轨道柱竖直放置, 所述第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411829 A 3 3/3 页 4 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锤击柱呈竖直状, 所述锤击柱的 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二轨道柱内且与所述第二轨道柱的内表面。
14、滑动连接, 所述定位杆呈长方 体, 所述定位杆竖直放置, 所述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锤击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杆 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轨道柱内且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弹簧 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 轨道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锤击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 七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七支架 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四凹槽及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中的第三滚轮, 所述第。
15、三滚轮呈 圆柱体, 所述第三滚轮水平放置, 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七支架 轴转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 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 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及收容于所述第五 凹槽中的第三椭圆轮, 所述第三椭圆轮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轴转连 接, 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椭圆轮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411829 A 4 1/7 页 5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
16、0002 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 对患有偏瘫症状的患者, 经常需要医护人员给病人进行 按摩护理, 目前一般采用手掌揉搓按压的方式操作。 这种操作方法劳动强度较大, 尤其是对 腿部按摩来说, 重量较大, 病人不能自行支配腿部动作, 医护人员需要不时搬动病人患肢, 耗用大量的体力, 按摩效果也不够理想。 0003 因此, 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 装置。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所述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包。
17、括底 板、 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座椅装置、 位于所述座椅装置右侧的第一敲击装置、 位于所述第一 敲击装置右侧的第二敲击装置、 位于所述第二敲击装置上方的支架装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装 置左侧的第三敲击装置, 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下方的第一滚轮、 位于左侧的第一支架、 位于 右侧的第一斜杆、 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二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上方的第一弯曲 杆, 所述座椅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块、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左侧的第一顶靠架、 位于所述第一 支撑块上方的第一垫块、 位于所述第一垫块左侧的第一三角块及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架下方 的第二斜杆, 所述第一敲击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横杆、 。
18、位 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二支撑杆、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横杆、 设置于所述第 二支撑杆上的第一椭圆轮、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块、 贯穿所述第二支撑块 前后表面的第二通孔、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的第三横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上的第 二垫块, 所述第二敲击装置包括第三支架、 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气缸、 位于所述气缸左 侧的第一推动杆、 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侧的第一顶靠杆、 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杆下方的第 一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杆上的第二滚轮, 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 设置于所述 第四支架上的第三斜杆、 位于所述第三斜杆左侧的第四横杆、 位于所述第四横杆左侧的第 五支架。
19、、 位于所述第五支架下方的第六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上的第二椭圆轮, 所述 第三敲击装置包括第一轨道柱、 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柱左侧的第一固定架、 位于所述第一固 定架左侧的握持杆、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的第二轨道柱、 收容于所述第二轨道柱内的 锤击柱、 位于所述锤击柱上方的第二弹簧、 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之间的定位杆、 位于所述定位 杆上方的连接绳、 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柱上方的第七支架及位于右侧的第三支撑杆。 0007 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 所述第一 滚轮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支架呈凹字形,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左表面固定连 说 明 书 CN 1。
20、05411829 A 5 2/7 页 6 接, 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 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 底板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 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 所述第一弯曲杆的右端与 所述第一斜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0008 所述第一支撑块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块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 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 第一顶靠架呈 L 型, 所述第一顶靠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 一顶靠。
21、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架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 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 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垫块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 垫块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垫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三 角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所述第一三角块的左表面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架固定连接。 0009 所述第二支撑块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 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右表面呈倾斜状, 所述第三横杆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横杆 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
22、内, 所述第三横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 第一弯曲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 所述 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 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横杆水 平放置, 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 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10 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 一支撑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左表面固定连。
23、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 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椭圆轮为凸轮, 所述第一椭圆轮收容于所述第 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轴转连接, 所述第二垫块的横截面呈半圆的柱体, 所述第二 垫块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垫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1 所述第三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 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 所述 第一推动杆水平。
24、放置, 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气缸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杆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顶靠杆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 述第一顶靠杆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 第一顶靠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 所述第二滚轮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中且 与所述第一顶靠杆轴转连接。 0012 所述第四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 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 所述第三斜杆的两端与所述。
25、第四支 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横杆呈水平状, 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斜杆的侧面固定连 接, 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 说 明 书 CN 105411829 A 6 3/7 页 7 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 所述 第六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支架 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三凹槽, 所述第二椭圆轮呈椭圆状, 所述第二椭圆轮收容于所 述第三凹槽中且与所述第六支架轴转连接。 0013 所述第一轨道柱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第一轨道柱竖。
26、直放置, 所述第四支架的一 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呈凹字形,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 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柱的左 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持杆呈 L 型, 所述握持杆的右端呈倾斜状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左 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持杆的左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二轨道柱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第二轨 道柱竖直放置, 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锤击柱呈 竖直状, 所述锤击柱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二轨道柱内且与所述第二轨道柱的内表面滑动连 接, 所述定位杆呈长方体, 所述定位杆竖直放置, 所述定位杆的下。
27、端与所述锤击柱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一轨道柱内且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内表面滑动 连接。 0014 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 所述第二 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锤击柱的上 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七支架呈 L 型, 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的上表面固 定连接, 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四凹槽及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中的第三 滚轮, 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 所述第三滚轮水平放置, 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 中且与所述第七支架轴转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 所述。
28、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 所述 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五凹 槽及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中的第三椭圆轮, 所述第三椭圆轮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中且与所 述第三支撑杆轴转连接, 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椭圆轮固定连接。 001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 0016 本发明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 行舒适的按摩, 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 进而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并且操 作简单, 自动化程度高, 不需要消耗太多的人力,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促进了患者 的康复进度, 提高了。
29、医院治理病人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说明 : 0018 图 1 为本发明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包括底板 1、 位于所述底板 1 上 方的座椅装置 2、 位于所述座椅装置 2 右侧的第一敲击装置 3、 位于所述第一敲击装置 3 右 侧的第二敲击装置4、 位于所述第二敲击装置4上方的支架装置5及位于所述支架装置5左 侧的第三敲击装置 6。 说 明 书 CN 105411829 A 7 4/7 页 8 0020 如图 1 所示, 。
30、所述底板 1 呈长方体, 所述底板 1 水平放置, 所述底板 1 上设有位于 下方的第一滚轮 11、 位于左侧的第一支架 12、 位于右侧的第一斜杆 13、 位于所述第一斜杆 13 下方的第二支架 14 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 13 上方的第一弯曲杆 15。所述第一滚轮 11 设 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滚轮 11 呈圆柱体, 所述第一滚轮 11 水平放置, 所述 第一滚轮 11 可以带动所述底板 1 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支架 12 呈凹字形, 所述第一支架 12 的一端与所述底板 1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 12 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斜 杆 13 呈倾斜状, 所述第一斜。
31、杆 13 的下端与所述底板 1 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 14 呈 L 型, 所述第二支架 14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 13 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 14 的另一端 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弯曲杆 15 呈弯曲状, 所述第一弯曲杆 15 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斜杆 13 的 侧面固定连接。 0021 如图 1 所示, 所述座椅装置 2 包括第一支撑块 21、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左侧的 第一顶靠架 22、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上方的第一垫块 23、 位于所述第一垫块 23 左侧的 第一三角块 24 及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下方的第二斜杆 25。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呈长方 体, 所述。
32、第一支撑块 21 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 1 的上表面固定 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上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呈长方体状。 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呈 L 型, 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的左表面固定 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的另一端呈竖直状, 所述第一支架 1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 25 呈倾斜状, 所述第二斜杆 25 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 靠架 22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斜杆 25 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的左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一垫块 23 呈长方。
33、体, 所述第一垫块 23 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垫块 23 的下表面与 所述第一支撑块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垫块23采用柔软材料制成, 从而可以减少 患者的不适感。所述第一三角块 24 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所述第一三角块 24 的左表面及下 表面与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固定连接, 从而可以减少患者背部的不适感, 使得患者的背部可 以舒适的顶靠在第一顶靠架 22 上。 0022 如图 1 所示, 所述第一敲击装置 3 包括第一支撑杆 34、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34 上 方的第一横杆 35、 位于所述第一横杆 35 上方的第二支撑杆 37、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上的第二横杆 36。
34、、 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上的第一椭圆轮 38、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34 右侧的第二支撑块31、 贯穿所述第二支撑块31前后表面的第二通孔32、 设置于所述第二制 成块 31 上的第三横杆 33 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上的第二垫块 39。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 1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 第二支撑块 31 的右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二通孔 32 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 所述第二通孔 32 贯穿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前后表面。所述第三横杆 33 呈水平状, 所述第三横杆 33 收容 于所述第二通孔 32 内, 所述第三横。
35、杆 33 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弯曲杆 15 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 34 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杆 34 竖直放置, 所述第一支撑杆 34 的下端与所述底板 1 的上表面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 34 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 35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 杆 35 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横杆 35 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横杆 35 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块 21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杆 35 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第二横杆 36 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横杆 36 水平放置,。
36、 所述第二横杆 36 的左端与所述第一 说 明 书 CN 105411829 A 8 5/7 页 9 支撑块 21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横杆 36 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左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呈长方体, 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的 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 35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贯穿所述第二横杆 36 的上 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的还是那个短设有第一凹槽 371, 所述第一凹 槽 371 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椭圆轮 38 为凸轮, 所述第一椭圆轮 38 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 371 内。
37、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杆 37 轴转连接, 使得所述第一椭圆轮 38 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 371 内旋转。所述第二垫块 39 的横截面呈半圆的柱体, 所述第二垫块 39 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垫 块 39 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块 31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椭圆轮 38 与电机连接。 0023 如图 1 所示, 所述第二敲击装置 4 包括第三支架 41、 位于所述第三支架 41 上方的 气缸 42、 位于所述气缸 42 左侧的第一推动杆 43、 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 43 左侧的第一顶靠 杆 45、 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下方的第一弹簧 44 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上的第二 滚轮 46。
38、。所述第三支架 41 呈 L 型, 所述第三支架 41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 13 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 41 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与所述气缸 42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 43呈长方体, 所述第一推动杆43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推动杆43的右端与所述气缸42连接, 使得所述气缸 42 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 43 左右移动。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呈长方体, 所述第 一顶靠杆 45 水平放置, 所述第一推动杆 43 的左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的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 451, 所述第二凹槽 451 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弹 簧 44 呈竖直状, 所述第。
39、一弹簧 44 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 一弹簧 44 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杆 13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 46 呈圆柱体, 所述 第二滚轮 46 水平放置, 所述第二滚轮 46 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 451 中且与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轴转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滚轮 46 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 451 中旋转。 0024 如图 1 所示, 所述支架装置 5 包括第四支架 51、 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 51 上的第三 斜杆 52、 位于所述第三斜杆 52 左侧的第四横杆 53、 位于所述第四横杆 53 左侧的第五支架 54、 位于所述第五支架 54 下方的第六支架。
40、 55 及设置于所述第六支架 55 上的第二椭圆轮 56。所述第四支架 51 呈 L 型, 所述第四支架 51 的一端与所述气缸 42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 51 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斜杆 52 呈倾斜状, 所述第三斜杆 52 的两端 与所述第四支架 51 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 53 呈水平状, 所述第四横杆 53 的右端与所述 第三斜杆 52 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横杆 53 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架 54 的右表面固定连 接。所述第五支架 54 呈 L 型, 所述第五支架 54 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架 51 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 所述第五支架 54 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
41、第六支架 55 呈 L 型, 所述第六支架 55 的一 端与所述第五支架 54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六支架 55 的另一端呈竖直状且设有第三 凹槽 551, 所述第三凹槽 551 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椭圆轮 56 呈椭圆状, 所述第二椭圆轮 56 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 551 中且与所述第六支架 55 轴转连接, 使得所述第二椭圆轮 56 可 以在所述第三凹槽 551 中旋转, 所述第二椭圆轮 56 旋转时, 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 45 不 断的上下移动, 进而使得第二滚轮 46 可以不断的上下左右移动, 从而使得上方的腿部及下 方的腿部得到按摩, 使得按摩的更加全面。所述第二椭圆轮 5。
42、6 与电机连接。 0025 如图 1 所示, 所述第三敲击装置 6 包括第一轨道柱 61、 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柱 61 左 侧的第一固定架 62、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 62 左侧的握持杆 63、 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 62 右 侧的第二轨道柱 64、 收容于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内的锤击柱 65、 位于所述锤击柱 65 上方的 说 明 书 CN 105411829 A 9 6/7 页 10 第二弹簧67、 位于所述第二弹簧67之间的定位杆66、 位于所述定位杆66上方的连接绳68、 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柱61上方的第七支架69及位于右侧的第三支撑杆60。 所述第一轨道柱 61 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第。
43、一轨道柱 61 竖直放置, 所述第四支架 51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 道柱 61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轨道柱 61 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固定架 62 呈凹 字形, 所述第一固定架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 62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 63 呈 L 型, 所述握持杆 63 的右端呈倾斜状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架 62 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握持杆 63 的左端呈水 平状。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呈空心的长方体, 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竖直放置, 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的上下表面相通, 所述第五支架 54 的一端与所。
44、述第二轨道柱 64 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锤击柱 65 呈竖直状, 所述锤击柱 65 的上端呈长方体, 所述锤击柱 65 的下端呈半球状, 所 述锤击柱 65 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内且与所述第二轨道柱 64 的内表面滑动连 接, 使得所述锤击柱 65 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定位杆 66 呈长方体, 所述定位杆 66 竖直放置, 所述定位杆 66 的下端与所述锤击柱 65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杆 66 的上端收容于所 述第一轨道柱 61 内且与所述第一轨道柱 61 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使得所述定位杆 66 可以上 下移动。所述第二弹簧 67 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所述。
45、第二弹簧 67 呈竖直状, 所述 第二弹簧 67 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 61 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簧 67 的下端与所 述锤击柱 65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从而对所述锤击柱 64 具有向下的推力。所述第七支架 69 呈L型, 所述第七支架6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柱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七支架69 的另一端呈水平状且设有第四凹槽 692 及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 692 中的第三滚轮 691, 所 述第四凹槽 692 呈长方体状, 所述第三滚轮 691 呈圆柱体, 所述第三滚轮 691 水平放置, 所 述第三滚轮 692 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 692 中且与所述第七支架 69 轴转。
46、连接, 使得所述第三 滚轮 691 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 692 中旋转。所述第三支撑杆 60 呈长方体, 所述第三支撑杆 60 竖直放置, 所述第三支撑杆 60 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 51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 支撑杆 60 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 602 及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 602 中的第三椭圆轮 601, 所述 第五凹槽 602 呈长方体状, 所述第三椭圆轮 601 呈椭圆轮状, 所述第三椭圆轮 601 收容于所 述第五凹槽 602 中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 60 轴转连接, 使得所述第三椭圆轮 601 可以在所述 第五凹槽 602 中旋转。所述连接绳 68 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椭圆轮 60。
47、1 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绳 68 穿过所述第三滚轮 691 且与所述定位杆 66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使得所述第三椭圆轮 601 旋转时, 所述定位杆 66 可以不断的上下移动, 进而使得锤击柱 65 可以不断的上下移动。所 述第三椭圆轮 601 与所述电机连接。 0026 如图 1 所示, 所述本发明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使用时, 首先患者坐在第 一垫块 23 上, 且靠在所述第一顶靠架 22 上, 然后将腿部放置在第二支撑块 31 上, 且脚放置 在所述第一斜杆 13 上。然后使得第一椭圆轮 38 旋转, 进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椭圆轮 38 对 大腿的下方进行不但的敲击, 从而可以对大腿。
48、的下方进行按摩, 促进大腿部位的血液旋转。 然后启动气缸 42, 使得第一推动杆 43 不断的上下移动, 同时使得第二椭圆轮 56 开始旋转, 进而可以使得第一顶靠杆 45 不断的上下左右移动, 进而使得第二滚轮 46 可以对小腿部进 行全方位的按摩, 促进小腿部的血液循环, 使得小腿部能够尽快的康复。 同时使得第三椭圆 轮 601 旋转, 进而通过连接绳 68 使得定位杆 66 不断的上下移动, 进而使得锤击柱 65 可以 不断的上下移动, 进而可以对腿部进行按摩, 使得按摩的更加全面, 效果更好。 至此, 本发明 说 明 书 CN 105411829 A 10 7/7 页 11 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5411829 A 11 1/1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411829 A 12 。